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组分鉴别及其与氮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博
王书航
+2 位作者
姜霞
黄晓峰
王雯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分析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其组分类型、分布规律以及来源,进一步探讨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与WSOM荧光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物中...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分析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其组分类型、分布规律以及来源,进一步探讨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与WSOM荧光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物中WSOM荧光组分主要由2个类腐殖质(C1、C2)和1个类色氨酸类蛋白质(C3)组成.总荧光强度在57.56~200.01 R.U./g之间,平均为115.42 R.U./g,其中C1、C2、C3的相对比例分别为35.55%、34.05%和30.40%;空间上由西向东逐渐增强,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荧光指数和生物源指数变化范围分别在1.48~2.34和0.65~0.87之间,反映了悬浮物中WSO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藻类的自生生物源.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WSOM与氮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且有机氮与WSOM荧光组分的相关系数大于无机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五里湖
蠡湖
悬浮物
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生浮游动物摄食对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周健
杨桂军
+6 位作者
秦伯强
张光生
王丽君
高映海
李鸿毅
陈满意
钟春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5,共8页
为了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在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中的作用,2009年7月15日至8月14日取太湖梅梁湾湖水开展了后生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水华形成作用的野外模拟实验.实验期间,未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对照组出现了漂浮在水面、肉眼可...
为了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在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中的作用,2009年7月15日至8月14日取太湖梅梁湾湖水开展了后生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水华形成作用的野外模拟实验.实验期间,未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对照组出现了漂浮在水面、肉眼可见的微囊藻水华,而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实验组没有出现微囊藻水华.结果显示,对照组整个实验期间都有后生浮游动物存在,共发现了9种后生浮游动物;而实验组在实验第6 d发现有后生浮游动物出现,整个实验期间共发现了3种后生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后期(21~30 d),对照组微囊藻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实验组.整个实验期间,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密度均显著高于实验组,且惠氏微囊藻密度占对照组微囊藻总密度的60.79%.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夏季后生浮游动物摄食并不能控制太湖蓝藻水华,相反,后生浮游动物特别是大型浮游动物能促进蓝藻水华的形成.同时表明,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可能是影响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摄食
太湖
蓝藻
微囊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
10
3
作者
钟春妮
杨桂军
+1 位作者
高映海
王丽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2,共6页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大型浮游动物35种,年均密度为467个/L,年均生物量为1.726mg/L。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大型浮游动物35种,年均密度为467个/L,年均生物量为1.726mg/L。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针簇多肢轮虫年均密度为99个/L,占大型浮游动物总数量的22%,萼花臂尾轮虫年均密度为49个/L,占大型浮游动物总数量的11%。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颗粒悬浮物浓度(r=-0.603,P<0.05)和桡足类生物量(r=-0.670,P<0.05)呈显著负相关;枝角类数量与轮虫生物量(r=-0.606,P<0.05)显著负相关;桡足类数量与水温(r=0.596,P<0.05)和总磷(r=0.596,P<0.05)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枝角类生物量(r=0.776,P<0.01)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贡湖湾
大型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1
4
作者
蔡琳琳
朱广伟
李向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250-7258,共9页
利用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了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高频变化特征。结合同步气象监测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周年逐周观测数据,分析了气象和环境条件对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溶解...
利用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了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高频变化特征。结合同步气象监测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周年逐周观测数据,分析了气象和环境条件对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的初级生产力变化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一致,能够反映出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规律。统计分析表明,气温对太湖这一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影响很大;氮的供给与浮游动物的选择性牧食也是影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湖岸带的水华堆积过程对初级生产力影响巨大,气象、水文过程又加剧了蓝藻水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幅度,反映出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可能存在极大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溶解氧高频监测法估算初级生产力能够捕捉到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快速变化过程,可以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监测、蓝藻水华灾害预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太湖
高频自动监测
蓝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里湖富营养水体生态重建试验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开宁
邹晶
+3 位作者
陈晓峰
胡洪云
兰策介
许海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5期47-52,共6页
为了改善五里湖水环境,从2002年起,展开对五里湖及其周边地区综合整治、西五里湖生态重建与示范工程。初步结果表明,西五里湖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水体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示范工程区内透明度的平均值比湖区的高1.6倍。最好的水质出...
为了改善五里湖水环境,从2002年起,展开对五里湖及其周边地区综合整治、西五里湖生态重建与示范工程。初步结果表明,西五里湖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水体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示范工程区内透明度的平均值比湖区的高1.6倍。最好的水质出现在示范工程区内,与未进行生态恢复的东五里湖相比,水体中的TN、TP、Chl.a、NH4-N及NO2-N均有较大幅度降低,但CODMn、NO3-N、SD差异不大。湖滨生态景观有了较大改善,建立了具有生态景观效果的芦苇、狭叶香蒲、水菖蒲、水生类鸢尾及美人蕉等湖滨湿地近1.0万m2;在敞水区恢复了浮叶、沉水植物超过3.5万m2。通过生态重建实践,对浅水湖泊生态恢复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整治
生态重建
水生植被恢复
生物调控
五里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组分鉴别及其与氮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博
王书航
姜霞
黄晓峰
王雯雯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13)资助
文摘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分析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其组分类型、分布规律以及来源,进一步探讨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与WSOM荧光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物中WSOM荧光组分主要由2个类腐殖质(C1、C2)和1个类色氨酸类蛋白质(C3)组成.总荧光强度在57.56~200.01 R.U./g之间,平均为115.42 R.U./g,其中C1、C2、C3的相对比例分别为35.55%、34.05%和30.40%;空间上由西向东逐渐增强,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荧光指数和生物源指数变化范围分别在1.48~2.34和0.65~0.87之间,反映了悬浮物中WSO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藻类的自生生物源.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WSOM与氮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且有机氮与WSOM荧光组分的相关系数大于无机氮.
关键词
太湖
五里湖
蠡湖
悬浮物
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
Keywords
Lake Taihu
Lake Wuli
Lake Lihu
suspended solids
water soluble organic matter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EEMs-PARAFAC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生浮游动物摄食对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周健
杨桂军
秦伯强
张光生
王丽君
高映海
李鸿毅
陈满意
钟春妮
机构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
湖泊
研究所
湖泊
科学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053
41230744)
+1 种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2ZX07101-010
2012ZX07503-002)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在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中的作用,2009年7月15日至8月14日取太湖梅梁湾湖水开展了后生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水华形成作用的野外模拟实验.实验期间,未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对照组出现了漂浮在水面、肉眼可见的微囊藻水华,而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实验组没有出现微囊藻水华.结果显示,对照组整个实验期间都有后生浮游动物存在,共发现了9种后生浮游动物;而实验组在实验第6 d发现有后生浮游动物出现,整个实验期间共发现了3种后生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后期(21~30 d),对照组微囊藻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实验组.整个实验期间,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密度均显著高于实验组,且惠氏微囊藻密度占对照组微囊藻总密度的60.79%.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夏季后生浮游动物摄食并不能控制太湖蓝藻水华,相反,后生浮游动物特别是大型浮游动物能促进蓝藻水华的形成.同时表明,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可能是影响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摄食
太湖
蓝藻
微囊藻水华
Keywords
Metazooplankton
ingestion
Lake Taihu
cyanobacteria
Microcystis blooms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
10
3
作者
钟春妮
杨桂军
高映海
王丽君
机构
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2,共6页
基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2009ZX0710101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825004)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8SKL012)联合资助
文摘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大型浮游动物35种,年均密度为467个/L,年均生物量为1.726mg/L。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针簇多肢轮虫年均密度为99个/L,占大型浮游动物总数量的22%,萼花臂尾轮虫年均密度为49个/L,占大型浮游动物总数量的11%。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颗粒悬浮物浓度(r=-0.603,P<0.05)和桡足类生物量(r=-0.670,P<0.05)呈显著负相关;枝角类数量与轮虫生物量(r=-0.606,P<0.05)显著负相关;桡足类数量与水温(r=0.596,P<0.05)和总磷(r=0.596,P<0.05)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枝角类生物量(r=0.776,P<0.01)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太湖
贡湖湾
大型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Keywords
Lake Taihu
Gonghu Bay
macro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分类号
Q145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1
4
作者
蔡琳琳
朱广伟
李向阳
机构
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
湖泊
研究所
湖泊
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250-7258,共9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07101-010
2012ZX07101-013)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三五"资助项目(NIGLAS2012135002)
工信部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0ZX03006-006)
文摘
利用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了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高频变化特征。结合同步气象监测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周年逐周观测数据,分析了气象和环境条件对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的初级生产力变化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一致,能够反映出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规律。统计分析表明,气温对太湖这一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影响很大;氮的供给与浮游动物的选择性牧食也是影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湖岸带的水华堆积过程对初级生产力影响巨大,气象、水文过程又加剧了蓝藻水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幅度,反映出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可能存在极大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溶解氧高频监测法估算初级生产力能够捕捉到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快速变化过程,可以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监测、蓝藻水华灾害预警中。
关键词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太湖
高频自动监测
蓝藻水华
Keywords
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Lake Taihu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high-frequency
Microcystis bloom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里湖富营养水体生态重建试验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开宁
邹晶
陈晓峰
胡洪云
兰策介
许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
湖泊
研究所
湖泊
资源与环境研究室
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5期47-52,共6页
基金
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课题(2002AA601013)
973计划"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和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项目(2002CB412307)资助
文摘
为了改善五里湖水环境,从2002年起,展开对五里湖及其周边地区综合整治、西五里湖生态重建与示范工程。初步结果表明,西五里湖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水体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示范工程区内透明度的平均值比湖区的高1.6倍。最好的水质出现在示范工程区内,与未进行生态恢复的东五里湖相比,水体中的TN、TP、Chl.a、NH4-N及NO2-N均有较大幅度降低,但CODMn、NO3-N、SD差异不大。湖滨生态景观有了较大改善,建立了具有生态景观效果的芦苇、狭叶香蒲、水菖蒲、水生类鸢尾及美人蕉等湖滨湿地近1.0万m2;在敞水区恢复了浮叶、沉水植物超过3.5万m2。通过生态重建实践,对浅水湖泊生态恢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综合整治
生态重建
水生植被恢复
生物调控
五里湖
Keywords
a comprehensive pl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quatic macrophytes implantation
biomanipulation
Wuli Lake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组分鉴别及其与氮形态的关系
张博
王书航
姜霞
黄晓峰
王雯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生浮游动物摄食对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的作用
周健
杨桂军
秦伯强
张光生
王丽君
高映海
李鸿毅
陈满意
钟春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钟春妮
杨桂军
高映海
王丽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湖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征及影响因素
蔡琳琳
朱广伟
李向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五里湖富营养水体生态重建试验
陈开宁
邹晶
陈晓峰
胡洪云
兰策介
许海
《现代城市研究》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