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外贸的影响研判及应对策略--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晏清 杨丽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1-164,共4页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全球首个“碳关税”,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意味着以“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全新国际贸易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将对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碳关税”对外贸易的影响...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全球首个“碳关税”,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意味着以“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全新国际贸易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将对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碳关税”对外贸易的影响作用机制,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从整体与部分、长期与短期、挑战与机遇三个维度,分析研判欧盟“碳关税”对城市外贸发展的影响,认为“欧盟碳关税”在短期内对无锡市外贸经济整体影响有限,但对部分企业影响较大且存在长期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积极应对欧盟“碳关税”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碳关税 对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还是贸易壁垒?--碳关税对钢铁行业的经济与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晏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5,共16页
通过引进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函数,从行业层面前瞻性地评估了欧盟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钢铁产品征收碳关税对全球钢铁产品的价格、产量、贸易、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政府税收以及全球钢铁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大小。研究发现:(1)欧盟与美国征收... 通过引进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函数,从行业层面前瞻性地评估了欧盟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钢铁产品征收碳关税对全球钢铁产品的价格、产量、贸易、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政府税收以及全球钢铁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大小。研究发现:(1)欧盟与美国征收钢铁产品碳关税将具有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欧盟与美国从被征税国家的钢铁产品进口量降幅高达90%,日本、韩国等免征碳关税的钢铁产品对欧盟与美国市场出口量增幅在20%—30%之间。(2)由于贸易转移效应,欧盟与美国碳关税对其本土钢铁行业的产业保护效应有限。模拟结果表明,欧盟与美国本土钢铁行业的产量分别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3.8%、5.1%。(3)从社会福利影响来看,欧盟与美国钢铁产品消费者将承担最大的福利损失,分别每年减少大约为21.8亿美元与16.2亿美元,虽然欧盟与美国钢铁生产者的福利有所增加,但欧盟与美国社会净福利每年大约损失分别为9.5亿美元与11.5亿美元。(4)欧盟与美国碳关税政策减排效果较小,全球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在2020年基础上大约减少54万吨。鉴于此,欧盟与美国碳关税将显著改变全球钢铁产品贸易格局,但碳减排效果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关税 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 贸易效应 福利效应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能否助推经济发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文婷 许达恒 杨丽玲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协调机制;无论...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协调机制;无论在经济空间还是地理空间中,某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可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在东、中、西部区域中,耦合协调度的经济效应具备空间外溢性和地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提升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内立足区域实际进行精准施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一体化的长三角城市碳达峰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晏清 贺超飞 郭焕修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0-172,共23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碳达峰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碳达峰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碳达峰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5—2019年的二氧化碳核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碳达峰预测。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二氧化碳排放聚集效应明显。总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市场一体化、外商直接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和科技支出显著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碳达峰。如果充分考虑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将提前7年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就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上述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长三角地区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绿化如何“点绿成金”?——来自中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创新效应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晏清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驱动创新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3-202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绿化指标和专利申请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绿地率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该现象得到工具变量法等多种稳健估计... 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驱动创新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3-202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绿化指标和专利申请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绿地率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该现象得到工具变量法等多种稳健估计方法的进一步确认。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绿化的空气污染净化效应和资本错配矫正效应可以缓解污染对创新能力的损害,两者共同驱动城市创新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绿化的创新驱动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城市表现得更为强劲。鉴于研究发现,后续应进一步深化国土绿化行动相关政策措施,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环境的创新人才吸引力,不断完善“美丽中国”驱动“创新中国”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绿化 绿色基础设施 绿地率 创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