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L基因变异导致的婴儿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合并肾脏错构瘤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欣涛 方微园 +2 位作者 龚晓妍 林琼 陆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6-900,共5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4月龄+20天,因“发现血脂异常8天”于2021年3月收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肝病科。患儿8天前因“发热、咳嗽半天”于当地医院就诊,生化检查发现血浆甘油三酯(TG)78.3 mmol/L(0~1.7 mmol/L),总胆固醇(TC)9.0 mmol/L(0~5... 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4月龄+20天,因“发现血脂异常8天”于2021年3月收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肝病科。患儿8天前因“发热、咳嗽半天”于当地医院就诊,生化检查发现血浆甘油三酯(TG)78.3 mmol/L(0~1.7 mmol/L),总胆固醇(TC)9.0 mmol/L(0~5.18 mmol/L),病因未明。患儿既往无反复哭闹、恶心呕吐、腹胀、皮肤黄色瘤等表现。患儿为第2胎第2产,疤痕子宫足月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3.25 kg,生后无缺氧窒息史,母乳喂养,尚未添加辅食;生长发育同同龄正常婴儿。第1胎第1产为3岁哥哥,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血脂水平及肝功能均未见异常;无脂肪肝、胰腺炎、冠心病等家族史。入院时查体:身长65 cm,体质量8.5 kg,无特殊面容,腹部稍膨隆,肝肋下2 cm,剑突下1 cm,质地软,脾肋下4 cm,质地中等,四肢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脂酶缺乏症Ⅰ型 高甘油三酯血症 肾脏错构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颖 张明荣 +5 位作者 练敏 潘健 刘志峰 李玫 林谦 林琼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化因子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炎并行胃镜检查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内镜下是否存在结节性改变分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评估研究对象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CXCL13/CXCR5在胃... 目的探讨超化因子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炎并行胃镜检查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内镜下是否存在结节性改变分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评估研究对象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CXCL13/CXCR5在胃黏膜中表达情况。结果结节组(n=102)与非结节组(n=114)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分别为70.59%和42.11%,中重度单核细胞浸润比例为74.51%和22.81%,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为62.75%和33.33%,淋巴滤泡发生率为64.71%和20.1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HP感染者胃黏膜中均可见CXCL13、CXCR 5阳性染色。结节组胃黏膜中CXCL 13、CXCR 5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1.33±7.14)%和(73.54±7.92)%,高于非结节组的(45.88±5.92)%和(50.42±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结节性胃炎主要与HP感染有关,CXCL 13/CXCR 5在Hp感染患儿胃黏膜中表达增加,尤其在结节性胃炎中,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中淋巴样组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CXCL13 CXCR5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光耀 陆立东 +3 位作者 童晓 李成万 姜东林 唐国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频发(>3次)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 目的:探讨影响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频发(>3次)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1例BICE的临床资料,根据惊厥发作次数分为惊厥频发组(>3次)和对照组(≤3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惊厥频发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BICE患儿91例,其中惊厥频发组29例,对照组62例,惊厥频发组患儿的CD4^(+)和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轮状病毒阳性率、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CD4^(+)T细胞含量、IL-10和TNF-α水平等是影响BICE患儿惊厥频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这4种变量纳入并成功构建列线图。AUC、C-index、校准曲线及DCA分析表明列线图预测效能良好,实际观测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依据轮状病毒、CD4^(+)T细胞含量、IL-10和TNF-α水平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准确地预测BICE患儿惊厥频发,能为临床上惊厥的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新生儿惊厥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