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对伴肾积水的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昝星有 周卫平 +1 位作者 蒋雪琴 吴鹏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385,共2页
输尿管结石患者大多数伴有绞痛、肉眼血尿等症状,无症状者较少。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在健康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肾功能受损。如能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改善。因此,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 输尿管结石患者大多数伴有绞痛、肉眼血尿等症状,无症状者较少。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在健康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肾功能受损。如能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改善。因此,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探讨超声检查对伴肾积水的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肾盂积水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肺周围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巧英 蒋骁 +4 位作者 吴鹏西 丁炎 陈俊 宣旻 周锋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肺周围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外周局灶性病变患者65例共66个病灶,其中男性52例,女性13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8.46岁。依据病灶穿刺前是否进行CEUS分为2组,CEUS组31例,对照组3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肺周围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外周局灶性病变患者65例共66个病灶,其中男性52例,女性13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8.46岁。依据病灶穿刺前是否进行CEUS分为2组,CEUS组31例,对照组35例。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病理诊断确诊率,平均穿刺针数、肿块平均最大直径及坏死区显示率的差异。结果病理诊断66个病灶中恶性病灶57个(腺癌27个,鳞癌13个,腺鳞癌5个,其他类型肺癌8个,肺转移癌3个,胸膜恶性间皮瘤1个),良性病灶9个(结核瘤2个,炎性病变7个)。CEUS组与对照组病灶良恶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70)。CEUS组首次穿刺病理诊断确诊率96.7%(30/31),对照组80.0%(28/35),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633,P=0.010)。CEUS组与对照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3±15.40) mm vs(61.30±19.52) mm;t=0.406,P=0.686]。CEUS组患者穿刺针数1~3针,平均穿刺针数1.93针;对照组1~4针,平均穿刺针数2.44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31,P=0.000)。CEUS组显示坏死区54.8%(17/31),对照组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89,P=0.001)。两组共5例见针道少量出血,2例轻微气胸,其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CEUS引导对肺周围局灶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可以减少穿刺针数,提高病理诊断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肺外周病变 超声引导 经皮穿刺活检 确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腱鞘巨细胞瘤的高频超声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新美 项霞青 吴春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腱鞘巨细胞瘤(TGCT)的高频超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肢体TGCT的高频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15例TGCT共23个肿块,位于手、足部12例共20个肿块,膝部及腘窝3例3个肿块,最大径0.5~7.0cm,平均(3... 目的探讨肢体腱鞘巨细胞瘤(TGCT)的高频超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肢体TGCT的高频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15例TGCT共23个肿块,位于手、足部12例共20个肿块,膝部及腘窝3例3个肿块,最大径0.5~7.0cm,平均(3.8±1.6)cm。全部肿块均边界清晰,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9例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内部散在斑片状高回声区,4例呈均匀低回声型,2例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内部散在不规则无回声区。11例共15个肿块内部或边缘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以AlderⅠ~Ⅱ级为主。2例肿块邻近骨皮质凹陷,1例肿块侵入关节囊。结论 TGCT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周围或肌腱附近,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单发或多发,血流信号丰富。肿块可包绕肌腱、压迫骨皮质、侵犯关节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软组织肿瘤 四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明 张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常规超声鉴别高复发风险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GIST的72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对...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常规超声鉴别高复发风险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GIST的72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34例,小肠14例,结肠2例,直肠8例,肠系膜9例,腹膜后1例,网膜1例,肿块巨大未明确来源3例。极低度复发风险7例,低度复发风险14例,中度复发风险11例,高度复发风险40例。将前3组合并为非高度复发风险组与高度复发风险组比较,病灶最大径≥5.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囊实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不均匀低回声及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最大径≥5.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囊实性作为诊断高度复发风险的鉴别指标,敏感度分别为95.0%(32/40)、72.5%(29/40)、25.0%(10/40)、55.0%(22/40);特异度分别为59.4%(19/32)、81.3%(26/32)、90.6%(29/32)、87.5%(28/32)。结论常规超声可以作为诊断GIST的筛查手段,并且可根据肿物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是否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对肿块恶性风险分级进行初步判断,对临床决策的做出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间皮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o Vue配置后搁置的时间与超声造影峰值强度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陈俊 吴鹏西 +2 位作者 周峰盛 彭雁 丁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0期106-107,110,共3页
目的:探讨声诺维(Sono Vue)配置后搁置的时间与超声造影峰值强度的相关性。方法:建立34只H22荷瘤小鼠模型,采用相同剂量、不同搁置时间的Sono Vue分别对34只H22荷瘤小鼠肿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储存动态造影图象。应用QLAB分析,得到超声... 目的:探讨声诺维(Sono Vue)配置后搁置的时间与超声造影峰值强度的相关性。方法:建立34只H22荷瘤小鼠模型,采用相同剂量、不同搁置时间的Sono Vue分别对34只H22荷瘤小鼠肿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储存动态造影图象。应用QLAB分析,得到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对Sono Vue配置后搁置的时间与瘤体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值作对比、分析。结果:使用配置后搁置90 min后的Sono Vue,瘤体峰值强度明显下降,与瘤体峰值强度呈负相关性。使用配置后搁置90 min内的Sono Vue与搁置90 min后的Sono Vue对瘤体超声造影峰值强度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配置后搁置90 min内的Sono Vue,更加有利于观测瘤体高增强区域及坏死区域。结论:配置后Sono Vue搁置的时间对造影强度有影响。使用配置后90 min内的Sono Vue所得到的造影图像更有利于观察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诺维 配置后搁置的时间 峰值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婴儿阴囊毛细血管瘤1例
6
作者 蔡熹 赵新美 +1 位作者 周锋盛 吴鹏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79-379,384,共2页
患儿男,38天,因体检发现左侧阴囊内肿块10天入院。查体:左侧阴囊后方可扪及一鸽蛋大小肿块,晨起无萎瘪,站立活动后无增大,不能自行还纳,肿块无明显进行性增大,无红肿,无疼痛,阴囊皮肤无破溃,双侧睾丸可触及,透光试验(+)... 患儿男,38天,因体检发现左侧阴囊内肿块10天入院。查体:左侧阴囊后方可扪及一鸽蛋大小肿块,晨起无萎瘪,站立活动后无增大,不能自行还纳,肿块无明显进行性增大,无红肿,无疼痛,阴囊皮肤无破溃,双侧睾丸可触及,透光试验(+)。超声检查:左侧阴囊内见一等低回声肿块,大小约2.5cm ×2.0cm,内回声欠均匀(图1),CDFI:肿块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图2)。双侧睾丸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阴囊内见液性暗区包绕睾丸四周,宽10mm,内透声佳(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7
作者 蔡熹 赵新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66-366,共1页
患者男性,29岁。因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坠胀4年来我院就诊。体检:左侧阴囊肿大,触之质硬呈实性,无结节,无波动,不与阴囊粘连,睾丸附睾触及不清,阴囊皮肤颜色正常,透光试验阴性。超声检查:左侧睾丸体积增大,下极见一圆形混合回声肿物... 患者男性,29岁。因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坠胀4年来我院就诊。体检:左侧阴囊肿大,触之质硬呈实性,无结节,无波动,不与阴囊粘连,睾丸附睾触及不清,阴囊皮肤颜色正常,透光试验阴性。超声检查:左侧睾丸体积增大,下极见一圆形混合回声肿物,大小约2.8cm×2.8cm×2.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表皮样囊肿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周围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表现
8
作者 王岳 赵新美 吴鹏西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良性周围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1例良性周围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41例神经鞘瘤共43个肿块,位于头颈部14例共14个肿块、躯干9例共9个肿块、四肢18例共20个肿块。... 目的:探讨良性周围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1例良性周围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41例神经鞘瘤共43个肿块,位于头颈部14例共14个肿块、躯干9例共9个肿块、四肢18例共20个肿块。最大径0.9~4.8cm,平均2.6cm。全部肿块均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呈椭圆形或类圆形。38例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2例不均匀低回声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1例内见钙化。19例共21个肿块一端或两端见逐渐变细的带状回声。25例肿块内部及边缘见彩色血流信号,以AlderⅡ~Ⅲ级为主。结论:良性周围神经鞘瘤好发于四肢及头颈部,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块,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四肢屈侧的神经鞘瘤更易观察到"鼠尾"征,头颈部神经鞘瘤鉴别诊断较困难。超声方便、实用,是诊断良性周围神经鞘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周围神经 良性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甲状舌管囊肿超声表现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徐欣欣 单思维 +2 位作者 陈旭 项霞青 丁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8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与成人甲状舌管囊肿(TDC)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的特征差异,探讨超声在TD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TDC患儿36例以及成人67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与成人甲状舌管囊肿(TDC)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的特征差异,探讨超声在TD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TDC患儿36例以及成人67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纳入儿童组和成人组,分析比较其TDC超声表现。结果:儿童组与成人组的TDC临床超声资料对比分析,儿童组中男性占比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成人组的病灶直径(2.18±0.82)cm明显大于儿童组(1.37±0.71)cm(P<0.05);儿童组与成人组TDC与舌骨的关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的TDC多位于舌骨表面,成人组的TDC多位于舌骨下方。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TD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供较为全面详细的病灶信息,且在超声图像上儿童和成人无明显差异,但相比于儿童,成人的TDC病灶更多位于舌骨下方,且病灶体积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舌管囊肿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影像分析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的高频彩超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新美 朱晨霞 +1 位作者 刘波 陆欣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6期911-913,共3页
关键词 神经鞘肿瘤 周围神经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卫平 昝星有 陈宏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83-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MSCT诊断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表现与手术病理资料。结果:MSCT表现为小肠型6例,回结型13例,结结型9例;其中1例回结型为结肠癌误诊为肠套叠。所有病理诊断为肠...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MSCT诊断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表现与手术病理资料。结果:MSCT表现为小肠型6例,回结型13例,结结型9例;其中1例回结型为结肠癌误诊为肠套叠。所有病理诊断为肠套叠病例均发现有原发病变,其中良性病变15例,恶性病变12例。前者以炎症、息肉、脂肪瘤多见,后者以肠癌为主。小肠型、回结型、结结型良恶性病变分别占66.7%(4/6)、33.3%(2/6),58.3%(7/12)、41.7%(5/12),44.4%(4/9)、55.6%(5/9)。18例平扫病人中,病因检出率88.9%(16/18),定性诊断正确率55.6%(10/18),病因诊断正确率27.8%(5/18);10例平扫加增强病例中,1例误诊,病因检出率77.8%(7/9),定性诊断正确率66.7%(6/9),病因诊断正确率55.6%(5/9)。平扫加增强对肠套叠病因定性诊断正确率及病因诊断正确率较单纯平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平扫结合增强可以检出绝大部分成人肠套叠原发病灶,可提高定性诊断正确率和病因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成人 肠套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