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浦洁 张国龙 +2 位作者 朱圣伟 刘国萍 施和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959-2962,共4页
目的评估无锡市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皮肤病组和无皮肤病组,对皮肤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患病率为78.6%,其中感染性皮肤病患... 目的评估无锡市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皮肤病组和无皮肤病组,对皮肤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患病率为78.6%,其中感染性皮肤病患病率最高,为55.9%,其余依次为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皮肤病(33.1%)、其他皮肤病(12.7%)、糖尿病治疗药物相关的皮肤病(0.4%)。皮肤病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皮肤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性别构成、家族史、体质指数、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以感染性皮肤病为主;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可能与长期的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燕 杨莉佳 +7 位作者 戴迅毅 张海平 魏聆 华海康 戚稼 孙慧 郑渊 蒋屏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2-664,共3页
关键词 真菌病 临床分析 病原菌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住院患者梅毒与HIV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琴 张婧 +2 位作者 肖琛月 乔伟振 吴志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2-762,共1页
根据2000年卫生部要求。术前备血患者须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以保证医患的安全,及时了解感染情况及社会感染率。为此,笔者对无锡地区863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梅毒血清学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现将检查... 根据2000年卫生部要求。术前备血患者须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以保证医患的安全,及时了解感染情况及社会感染率。为此,笔者对无锡地区863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梅毒血清学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现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住院患者 抗体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超特征构建外侧象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美娣 许紫鹏 +3 位作者 华玲玲 秦菲 房灵 陈超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评估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评估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及乳腺原发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分入阳性组(54例),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分入阴性组(73例)。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R语言将数据集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并在验证集中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评估诊断性能,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用于评估预测值与实际列线图预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肿瘤针状边缘(OR=4.16,95%CI:1.25~13.79)和淋巴门结构不清晰(OR=19.20,95%CI:1.98~186.36)是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外侧象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0.62~0.86),验证集AUC为0.73(0.62~0.84)。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为P=0.570和P=0.552。结论:超声有助于术前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外侧象限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456例患者阴道加特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琴 谢平 +4 位作者 徐卓 徐汇义 朱蕾 肖琛月 鲁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7-547,共1页
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和妊娠期并发症(脓毒性流产、产褥热)的重要病原菌.为了近一步了解无锡地区GV的感染状况,我们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收集了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泌尿外科、妇产科456... 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和妊娠期并发症(脓毒性流产、产褥热)的重要病原菌.为了近一步了解无锡地区GV的感染状况,我们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收集了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泌尿外科、妇产科456患者泌尿生殖道的标本,进行了GV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休(M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念珠菌、滴虫8种病原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阴道加特纳菌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志国 丁克云 +2 位作者 金城 徐圣经 徐新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8-369,共2页
患者女,39岁。因左腰背部反复红斑、水疱2年,破溃渗出半年余,于2008年10月至我院就诊。2006年患者在当地医院疑诊为“鼻咽癌”,为明确诊断注射76%泛影葡胺造影后左腰背部出现2cm×3cm紫红色斑片,
关键词 淋巴瘤 NK/T细胞 结外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小红 杨莉佳 张熔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7-798,共2页
报告皮肤假性淋巴瘤1例。患者女,51岁。左上臂电疗仪治疗后局部出现丘疹、结节,并迅速增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细胞浸润,滤泡生发中心增殖,伴大量组织细胞反应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滤泡中心CD20、CD79α阳性,滤泡外周... 报告皮肤假性淋巴瘤1例。患者女,51岁。左上臂电疗仪治疗后局部出现丘疹、结节,并迅速增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细胞浸润,滤泡生发中心增殖,伴大量组织细胞反应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滤泡中心CD20、CD79α阳性,滤泡外周CD45RO、CD3阳性。诊断:皮肤假性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G-II型静电治疗仪治疗皮肤病91例
8
作者 杨莉佳 倪菁菁 +1 位作者 陆雪芬 张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对CSG-II型静电治疗仪治疗痤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91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愈率26.4%,显效率46.1%,有效率23.1%,总的有效率达95.6%,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 CSG-Ⅱ静电治疗仪 痤疮 湿疹 神经性皮炎 银屑病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发上皮瘤的皮肤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例
9
作者 夏汝山 赖美玲 +1 位作者 杨莉佳 顾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52-553,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因右侧面部和鼻翼出现丘疹2年,于2017年3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和鼻翼出现散在肤色或淡红色孤立性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患者既往体健。患者祖母有类似病史。体... 1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因右侧面部和鼻翼出现丘疹2年,于2017年3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和鼻翼出现散在肤色或淡红色孤立性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患者既往体健。患者祖母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面部和鼻翼散在肤色或淡红色丘疹(图1A),粟粒至绿豆大,表面光滑,质地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上皮瘤 皮肤共聚焦显微镜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2例
10
作者 周红霞 杨莉佳 夏汝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9-870,共2页
例1.女,43岁。因双面颊部红色斑丘疹7年余,于2015年7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7年前发现面颊部出现红色丘疹,就诊于当地医院皮肤科,查真菌阴性,诊断”湿疹”,给予糠酸莫米松(艾洛松)等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复发,皮损加重,范围扩大。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皮肤型 亚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带状疱疹的肺癌皮肤转移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晴 施和建 +1 位作者 杜旭峰 邵敏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2-,共1页
关键词 皮肤转移 带状疱疹 缠腰火丹 肺癌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箐箐 夏汝山 +1 位作者 翟建新 杨莉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好发于育龄女性的盆腔内,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多见于外科瘢痕部位。我科近期诊治1例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腹部起皮疹伴有疼痛3年余于2013年8月10日来我科就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好发于育龄女性的盆腔内,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多见于外科瘢痕部位。我科近期诊治1例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腹部起皮疹伴有疼痛3年余于2013年8月10日来我科就诊。3年前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半年后在手术瘢痕部位出现淡蓝色疼痛性结节,经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转移性结肠恶性黑素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波 朱小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5-547,共3页
患者男, 84岁。因左下肢黑色及暗红色丘疹斑块半年余伴疼痛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正常,真皮上部见上皮样细胞团块,紧贴表皮,部分区域见气球样细胞,见色素颗粒,真皮下部及皮下组织内见灶状、片状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示:Melan-A、S-100... 患者男, 84岁。因左下肢黑色及暗红色丘疹斑块半年余伴疼痛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正常,真皮上部见上皮样细胞团块,紧贴表皮,部分区域见气球样细胞,见色素颗粒,真皮下部及皮下组织内见灶状、片状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示:Melan-A、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HMB45均阳性、CK(pan)、CD31、CD34均阴性,Ki-67约40%~50%。肠镜发现:降结肠处有黑褐色肿物,中央粉色溃疡面,边缘呈蓝黑色,组织病理诊断:恶性黑素瘤。最后诊断:结肠恶性黑素瘤伴广泛皮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皮肤转移结肠恶性黑素瘤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糖尿病患者963例并发瘙痒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浦洁 张国龙 +3 位作者 杨挺 刘国萍 朱圣伟 施和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瘙痒症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以瘙痒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皮肤科门诊中被发现。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并发瘙痒症的研究较少,为观察糖尿病并发瘙痒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我们... 瘙痒症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以瘙痒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皮肤科门诊中被发现。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并发瘙痒症的研究较少,为观察糖尿病并发瘙痒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我们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了皮肤瘙痒情况的调查分析,并观察瘙痒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糖尿病与瘙痒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瘙痒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飞 陶诗沁 +4 位作者 杨莉佳 曹蕾 夏汝山 范华 范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光源的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中、重度痤疮应用低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共3次治疗,每次间隔2周,从开... 目的: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光源的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中、重度痤疮应用低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共3次治疗,每次间隔2周,从开始治疗后2、4、8、12周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大部分患者经3次治疗后皮损明显减少,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有效率和痊愈率逐渐增加,在完成治疗后4周疗效最佳,有效率90.48%,痊愈率46.43%。在第一次治疗和第二次治疗后,分别有29例及19例患者皮疹增多,但在第三次治疗后均好转。完成治疗8周时有部分患者皮疹复发。ALA-PDT对重度及中度痤疮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轻微,为一过性。结论:低浓度短时间封包的ALA-PDT是一种简单、高效及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中重度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及支原体药物敏感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戴迅毅 杨莉佳 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2-493,共2页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为了解无锡地区NGU的病原体流行及其耐药情况,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2247例疑为NGU的患者进...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为了解无锡地区NGU的病原体流行及其耐药情况,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2247例疑为NGU的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检测以及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培养,并对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光疗法治疗难治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诗沁 夏汝山 +2 位作者 范华 范莹 杨莉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及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光动力疗法组20例,予ALA-PDT治疗,10 d治疗1次,共3次。红蓝光组20例,1周照光2次,1次红光1次蓝光,共8次。...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及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光动力疗法组20例,予ALA-PDT治疗,10 d治疗1次,共3次。红蓝光组20例,1周照光2次,1次红光1次蓝光,共8次。在开始治疗前、治疗后10、20、30、90 d详细记录皮损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ALA-PDT组在治疗后90 d有效率85%,红蓝光治疗组为30%,ALA-PDT组疗效明显优于红蓝光治疗组。ALA-PDT病情控制时间更长,且对囊肿有效。ALA-PD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红蓝光组为35%,因症状轻微多数患者不需特殊处理。结论:两种光疗法均为痤疮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ALA-PDT疗效明显优于红蓝光治疗,治疗重度痤疮比红蓝光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氨基酮戊二酸 光动力疗法 红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种文刺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陶诗沁 周爱奋 +1 位作者 陆雪芬 高菊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评价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种文刺的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文眉251例、文眼线59例、文身101例,并对治疗效果作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种文刺,随着治疗次数增多,疗效增加,文眉组疗效优于文眼... 目的:评价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种文刺的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文眉251例、文眼线59例、文身101例,并对治疗效果作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种文刺,随着治疗次数增多,疗效增加,文眉组疗效优于文眼线组,文眉、文眼线组优于文身组。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是治疗文刺的有效手段,安全可行,不良反应小,疗效与文刺的深度和染料的成分和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刺 激光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发性疾病病理活检及切片技术方法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旭峰 许文嵘 +3 位作者 李中明 宋闯 孙蔚凌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0-755,共6页
毛发病理对于脱发性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关于标本的取材、处理以及具体的切片方法,多年来有许多争议。该文总结已有文献,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脱发 毛发病理 切片技术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浅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海平 杨莉佳 +2 位作者 尹兴平 陶诗沁 戴迅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04-704,共1页
面部浅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面癣)是由真菌感染面部表皮角质层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发生红斑、丘疹、水疱,继之脱屑,常呈环形。为了解无锡地区面癣的临床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笔者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02例面癣患... 面部浅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面癣)是由真菌感染面部表皮角质层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发生红斑、丘疹、水疱,继之脱屑,常呈环形。为了解无锡地区面癣的临床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笔者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02例面癣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及病原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浅部 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