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精囊镜技术治疗顽固性血精 被引量:11
1
作者 宣枫 王强 +1 位作者 黄兴 周洪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血精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对9例顽固性血精患者行精囊镜检查。年龄32~49岁,平均40.3岁。入院前症状持续12~26个月,经过>1年的保守治疗。术前行经直...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血精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对9例顽固性血精患者行精囊镜检查。年龄32~49岁,平均40.3岁。入院前症状持续12~26个月,经过>1年的保守治疗。术前行经直肠超声和盆腔CT或MRI检查,排除前列腺、精囊肿瘤。采用StorzF6/7.5输尿管硬镜行精囊镜检查,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0~62min,平均39min。术后未出现发热、附睾炎及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5例在精囊镜检查后1个月,4例在检查后3个月内,血精完全消失。结论:采用精囊镜技术对一些久治不愈的血精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对精囊进行冲洗,并解除射精管梗阻,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顽固性血精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精 经尿道精囊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结石患者尿钙、磷、镁、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国荣 陈国千 周德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44-4044,共1页
尿结石是临床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无机离子如钙、磷、镁,有机阴离子如尿酸、胱氨酸、草酸等参与了尿结石的形成.因此体液中此类离子浓度的变化反映了疾病的变化。本资料主要分析了尿结石患者体外碎石前后尿液中钙、磷、镁、尿酸浓... 尿结石是临床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无机离子如钙、磷、镁,有机阴离子如尿酸、胱氨酸、草酸等参与了尿结石的形成.因此体液中此类离子浓度的变化反映了疾病的变化。本资料主要分析了尿结石患者体外碎石前后尿液中钙、磷、镁、尿酸浓度的变化,用于评价体外碎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浓度 结石患者 临床意义 尿钙 泌尿系统疾病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患者体质指数对24h尿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友干 阮钧 +3 位作者 周德琪 金柯 诸明 徐卓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24 h尿成分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11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代谢评估,根据BMI将其分为3组,正常组(18.5≤BMI<24.0,n=37)、超重组(24≤BMI<27,n=52)、肥胖组(27...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24 h尿成分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11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代谢评估,根据BMI将其分为3组,正常组(18.5≤BMI<24.0,n=37)、超重组(24≤BMI<27,n=52)、肥胖组(27≤BMI,n=30),生化分析系统检测24 h尿钠、钾、钙、磷、尿酸、血钠、血钾、血钙、血磷、血尿酸、尿pH及尿比重等指标,比较组间各指标及代谢异常率的差异性。结果:男性中肥胖、超重组的24 h尿钠、钙、磷、尿酸及血尿酸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尿pH明显低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超重组血磷高于正常组(P<0.05)。女性中肥胖组和超重组24 h尿钙、尿酸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和超重组尿pH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24 h尿钠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高钠尿症、高钙尿症、高尿酸尿症及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超重组高钠尿症、高钙尿症及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肥胖组的高钙尿症及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超重组(P<0.05)。结论:肥胖及超重对24 h尿成分及相关血生化、尿pH有一定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结石病患者尤其是伴肥胖或超重者进行代谢评价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24h尿成分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灌注器应用于尿管堵塞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正远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注射器 尿管堵塞 灌注器 等离子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 血块堵塞 引流通畅 反复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加强法与尿道前后壁加强法(Sandwich法)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笑琪 刘志斌 +4 位作者 王明帅 瓦斯里江·瓦哈甫 宋黎明 邢念增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和尿道前后壁加强法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56例采用尿道前后壁加强法治疗,4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和尿道前后壁加强法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56例采用尿道前后壁加强法治疗,43例采用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切缘阳性率及通过电话随访拔除尿管后第2、4、12、24、52周时的尿控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第12周可见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尿道前后壁加强法,但各指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前壁加强缝合悬吊法安全易行,与前后壁双重加强的方法相比,疗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尿失禁 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合并医源性输尿管狭窄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小强 夏强 王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01-1901,共1页
患者男,61岁,主因“间断左腰背部疼痛9个月余,发现左肾积水2个月余”入院,患者9个月前曾因左侧腰背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支架管 钬激光碎石术 左输尿管结石 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 输尿管下段 狭窄段 左侧腰 输尿管扩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T1和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许乐 林宗明 +5 位作者 陈莲 陈弘 刘宇军 鲁继东 张立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瘤旁肾... 目的观察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瘤旁肾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中GLUT1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用Western blot法来进一步验证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GLUT1表达的差异。结果GLUT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瘤旁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P<0.001);在直径≥5cm的肿瘤中的表达强度高于直径<5cm的肿瘤(P=0.033)。与局限期(TNMⅠ+Ⅱ期)肾癌相比,进展期(TNMⅢ+Ⅳ期)肾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85)。但在不同分级的肾癌组织中,GLUT1表达没有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表明肾癌组织中GLUT1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对应的正常肾组织。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瘤旁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P=0.001);在直径≥5cm的肿瘤中的表达强度要高于直径<5cm的肿瘤(P=0.017)。进展期肾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期肾癌(P=0.017)。在不同分级的肾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也没有发现差异。GLUT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7,P=0.017)。结论GLUT1和VEGF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联系,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岩 唐朝朋 +8 位作者 周文泉 高建平 张征宇 葛京平 黄伟 周水根 魏武 徐振宇 薛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微创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全身各部位血管疾病诊断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能较好的反映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肾异位血管,术前了解患肾的血管对术中操作有较好的指导。文... 目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微创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全身各部位血管疾病诊断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能较好的反映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肾异位血管,术前了解患肾的血管对术中操作有较好的指导。文中探讨术前行CTA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LR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院的98例肾细胞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68例,术前行肾血管CTA;对照组30例,术前未行CTA。分析行CTA检查的患者其肾动脉变异情况,统计2组患者手术肾蒂处理时间、锁扣夹使用数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肾25%存在肾动脉变异分支;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蒂处理时间分别为(25.1±13.7)min和(35.6±12.2)min、出血量分别为(27.5±14.9)ml和(36.8±17.2)ml,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间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行肾动脉CTA能了解肾动脉变异情况,可缩短后腹腔镜肾癌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中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宣枫 徐卓群 夏钰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NF-κB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肾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survivin、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2.5%,在对照组中不表达,两者... 目的:探讨survivin、NF-κB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肾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survivin、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2.5%,在对照组中不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肾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NF-κB在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0%(26/40),在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20.0%(2/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的表达在中低分化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肾癌组织(P<0.05);在Ⅲ、Ⅳ期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NF-κB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0,P<0.05)。结论:survivin、NF-κB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NF-κB有助于对肾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肾癌的预后分析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SURVIVIN NF-ΚB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膀胱癌63例二次电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施卫国 冯宁翰 丛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1-892,共2页
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容易复发和进展的特点.笔者在2008年6月~2009年6月中对共计63例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在首次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进行的二次电切进行了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膀胱癌 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树东 孙荣超 +7 位作者 穆会君 徐卓群 范钦和 张丽华 吴光斌 梁加贝 陈瑛 芮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7-1042,1060,共7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0例RCCC及30例癌周组织中TGF-β1与MMP...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0例RCCC及30例癌周组织中TGF-β1与MMP2的表达,同时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43例RCCC及43例癌周组织中TGF-β1与MMP2基因的表达。结果:RCCC中TGF-β1、MMP2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癌周组织,TGF-β1、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RCCC中TGF-β1与MMP2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GF-β1、MMP2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均<0.05)。结论:TGF-β1、MMP2基因的表达参与了RCCC的发展,并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可以作为判断RCCC预后的二个有效的联合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容积显示技术对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术前评价
12
作者 陈宏伟 汤群锋 +4 位作者 吴曼利 仇学文 李国良 钱萍艳 陈玉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显示技术对术前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价值。方法对25例拟行NSS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容积显示(VR)成像,观察肾脏位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肾动静脉、集合系统的关系,并与术中对照,9例同时与DS...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显示技术对术前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价值。方法对25例拟行NSS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容积显示(VR)成像,观察肾脏位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肾动静脉、集合系统的关系,并与术中对照,9例同时与DSA检查进行比较。结果MSCT及VR成像清楚显示了25例患者共32个肿块,与术中所见一致。VR成像显示肿块的部位、范围与术中所见一致。VR成像共显示了48条肾动脉中的45条(93.8%),显示了48条肾静脉中的42条(87.5%)。VR图像清楚显示了肾脏集合系统。结论MSCT及VR成像能为外科医生提供拟行NSS较为准确、全面、便捷、无创的信息,对手术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影像学诊断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徐汇义 徐卓群 +3 位作者 夏晓 陈宏伟 吴力源 李国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评价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二个家庭的四个病人接受了头部MR检查 ,腹部超声(US)和 /或CT检查。结果 四个病例呈现了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几乎所有主要临床征象 ,包括视网膜血管瘤、中枢神经系... 目的 评价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二个家庭的四个病人接受了头部MR检查 ,腹部超声(US)和 /或CT检查。结果 四个病例呈现了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几乎所有主要临床征象 ,包括视网膜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内淋巴囊瘤、胰腺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囊肿和肾透明细胞癌及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等。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冯·希佩尔·林道病的诊治中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希佩尔·林道病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应用对近期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
14
作者 董坚 王祥慧 杨尚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骁悉 ,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近期 (3个月 )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尸肾移植患者 112例 ,随机分成两组 :MMF(2 .0 g/ d)组和硫唑嘌呤 (AZA)组 ,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环孢霉素 A(Cs A)和类固醇激素...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骁悉 ,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近期 (3个月 )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尸肾移植患者 112例 ,随机分成两组 :MMF(2 .0 g/ d)组和硫唑嘌呤 (AZA)组 ,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环孢霉素 A(Cs A)和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 观察 3个月 ,急性排斥发生率 ,MMF组 6 0例 ,为 16 .6 % (10 / 6 0 ) ;AZA组 5 2例 ,为 41.5 % (2 2 / 5 2 ) ;两组差异显著 (P<0 .0 1)。 MMF组 5例发现血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程度下降 ,3例出现腹泻 ,在 MMF减量或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未见有 MMF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病例 ;AZA组有 9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  MMF具有预防和减少近期急性排斥反应效果 ,且副作用轻 ,为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脂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斜仰卧位体位架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强 李成柏 +4 位作者 郝小强 顿文超 刘春晓 赵振华 郑东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4-555,55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斜仰卧位手术体位架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12月在斜仰卧位PCNL术中应用自制手术体位架治疗上尿路结石94例,观察摆放体位前后BP、SpO_2、气道压变... 目的探讨自制斜仰卧位手术体位架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12月在斜仰卧位PCNL术中应用自制手术体位架治疗上尿路结石94例,观察摆放体位前后BP、SpO_2、气道压变化。结果 94例均为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85 min,(51.5±27.3)min。在摆体位前后BP、SpO_2、全麻下气道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自制的手术体位架可以满足斜仰卧位PCNL体位的要求,体位状态牢靠且标准化,这种体位下行PCNL生命体征更稳定,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仰卧位 手术体位 自制装置 经皮肾碎石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MRS在不同(Cho+Cre)/Cit比值区间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鹏 何晓亮 阳东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09-3111,共3页
目的:综合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有完整影像及病理资料的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波谱变化,将前列腺代谢产... 目的:综合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有完整影像及病理资料的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波谱变化,将前列腺代谢产物胆碱+肌酸与枸橼酸盐的比值[(Cho+Cre)/Cit]分3个区间分析.计算并比较每个区间MRI+MRS诊断PCa的准确性,并加以比较。结果:MRI+MRS诊断PCa的总准确率为86.4%。当(Cho+Cre)/Cit比值〈0.99时,MRI+MRs诊断PCa的准确率为96.4%;当比值为0.99~2.0时。准确率为67.9%;当比值〉2.0时,准确率为93.8%。区间0.99~2.0分别与区间〈0.99和〉2.0比较。准确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9、8.40,P〈0.05)。结论:MRI+MRS检查诊断PCa时.当(Cho+Cre)/Cit比值〈0.99及〉2.0时,其准确性较高。而当比值在0.99—2.0时,MRI+MRS检查尚需联合其他检查以提高PCa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志斌 靳松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人类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ell line,BPH-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给予6、12、24μmol/L PEIT... 目的探讨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人类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ell line,BPH-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给予6、12、24μmol/L PEITC或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分别作用6、12、24 h。采用CCK-8检测前列腺上皮细胞活性;Annexin V及PI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凋亡及坏死比例;Western blotting测定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中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及自噬相关蛋白5-12(Atg5-12)表达变化;RT-PCR检测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中XIAP mRNA表达情况。结果(1)BPH-1细胞经过6、12、24μmol/L PEITC处理6 h后,细胞相对活性分别为71.22%、48.90%、13.57%;处理12 h后分别为52.57%、42.37%、10.11%;处理24 h后分别为36.73%、25.88%、8.39%;处理36 h后分别为33.57%、25.83%、13.06%,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BPH-1细胞在6、12、24μmol/L PEITC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30.4%、40.1%;与对照组相比,12、24μmol/L处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1细胞在6、12、24μmol/L PEITC处理24 h后,XIAP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下调,Atg5-12蛋白表达量下调,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PEITC可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通过下调BPH-1中XIAP mRNA而降低XIAP蛋白表达,促进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PEITC下调了自噬相关蛋白Atg5-12;PEITC对凋亡与自噬的调节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增殖 凋亡 自噬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Atg5-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