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学指标在不同病原体感染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崔英 沈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400,共8页
目的探究血清学指标在不同病原体感染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4年4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肺炎164例患者,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n=64)、支原体感染组(n=47)和病毒感染组(n=53),... 目的探究血清学指标在不同病原体感染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4年4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肺炎164例患者,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n=64)、支原体感染组(n=47)和病毒感染组(n=53),以及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07)和死亡组(n=57)。对不同组别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情症状、生命体征和血清学指标行F检验、t检验、χ^(2)检验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构建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局部加权回归(LOWESS)分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建立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PLR参数与重症肺炎预后不良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和病毒感染三组患者在CPIS、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CPIS评分、WBC、LYM、PLR、NLR、CRP和SAA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PIS评分、NLR、CRP、SAA和PLR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LR参与构建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更好,曲线下面积(AUC)值更大,诊断效能更好。LOWESS分析结果显示,PLR与CPIS评分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关系。R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LR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for non linear)=0.048<0.05)。结论对于不同病原体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PLR存在显著性差异;联合PLR检测可提高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指标 病原体 重症肺炎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克输液辅助装置在急诊急救中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辉 荣晓旭 +5 位作者 张蕻 张坚平 林长春 张振新 吴金山 杨凯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509-3510,共2页
目的探索休克状态下快速、简捷的静脉穿刺新方法。方法 614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休克输液辅助装置应用组)和对照组(非装置组),对比分析两组完成操作的比例和时间。结果试验组355例休克患者(院前132例,院内223例),成功完成静脉穿刺... 目的探索休克状态下快速、简捷的静脉穿刺新方法。方法 614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休克输液辅助装置应用组)和对照组(非装置组),对比分析两组完成操作的比例和时间。结果试验组355例休克患者(院前132例,院内223例),成功完成静脉穿刺350例,成功率98.59%,建立静脉通道总数619个,平均建立单个通道时间67 s;对照组259例(院前117例,院内142例),成功完成静脉穿刺218例,成功率84.17%,建立静脉通道总数348个,平均建立单个通道时间103 s;两组成功完成静脉穿刺率及平均建立单个通道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休克输液辅助装置具有快速、简捷的特点,能在3 min内建立完成休克患者2~3路静脉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静脉切开术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ARDS氧合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严正 许红阳 +5 位作者 梁锋鸣 陈秋华 金科 衡军锋 严洁 邱海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0-453,571,共5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油酸静脉注射复制ARDS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仰卧位常规机械通气(SC组)、仰卧位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I)(SS组)、俯...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油酸静脉注射复制ARDS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仰卧位常规机械通气(SC组)、仰卧位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I)(SS组)、俯卧位通气(PC组)、俯卧位通气联合SI(PS组)。各组观察5h,记录氧合及肺复张容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SC组相比,SS组PaO2/FiO2仅在成模后2h显著增高(P<0.05),而PC组和PS组PaO2/FiO2在成模后2h及5h均高于SC组(P均<0.05)。成模2h及5h,PS组PaO2/FiO2明显高于SC组、PC组、SS组(P均<0.05);②成模0h,4组的肺复张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成模2h,SS组、PC组、PS组肺复张容积较SC组明显增加(P均<0.05)。成模5h,与SC组相比,SS组肺复张容积呈减少趋势,PC组、PS组肺复张容积呈增高趋势。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SI较单应用俯卧位通气及单应用SI能更好的改善ARDS氧合,肺复张容积的显著增加可能是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俯卧位通气 肺复张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定”管理方案在ICU护理实践中的实施及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曹燕 黄云娟 +2 位作者 曹晓东 黄琴红 张萍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0期80-83,共4页
目的:总结"三定"管理方案在ICU护理实践中的实施方法,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根据ICU专科建设规范,按照定员管理原则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对规范化护士、准专科护士、专科护士三个阶段进行ICU专科护理人才的定向培养,并根据定... 目的:总结"三定"管理方案在ICU护理实践中的实施方法,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根据ICU专科建设规范,按照定员管理原则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对规范化护士、准专科护士、专科护士三个阶段进行ICU专科护理人才的定向培养,并根据定能分级实现对护士能力的分层次使用及绩效分配。结果:ICU实施"三定"管理后,VAP发病率、CRBSI发病率和人工气道脱出率较实施前下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三定"管理方案在ICU切实可行,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内涵建设和护理专科化发展,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为优质护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三定”管理 定员管理 定向培养 定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高氧液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时兢 吴晴 +5 位作者 胡纪根 戴幼竹 陆荣国 衡军锋 蔡亚萍 周淑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97-1898,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每组其它抢救措施均相同,对照...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每组其它抢救措施均相同,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kg,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治疗组心跳恢复和呼吸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气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提早(P<0.05),心肺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是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氧气 复苏成功率 心肺复苏 静脉输注 高氧液 RESUSCITATION 临床研究 心跳呼吸骤停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任晓敏 张萍 +3 位作者 李丽 郭谨 俞晔 陆培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电图机法心电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联合袖珍便携式心电采... 目的探讨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电图机法心电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联合袖珍便携式心电采集盒法的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比较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和成本、操作者满意度。结果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定位成本及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便携快捷,智能经济,云数据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定位系统 尖端定位 心电图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高氧液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时兢 戴幼竹 +6 位作者 胡纪根 蔡亚萍 夏玲英 杨惠晏 周淑芳 董青苗 何菊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每组在抢救中除了采用抗感染、输液等相同措施外,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kg;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观...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每组在抢救中除了采用抗感染、输液等相同措施外,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kg;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气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少(P<0.01),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高氧液 感染性休克 治疗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华 吉山宝 沈南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7-560,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PICU患儿作为对照。运用log... 目的: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PICU患儿作为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念珠菌感染的概率预测。结果:共有107例PICU患儿念珠菌培养阳性,年感染率具有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糖肽类抗生素与抗厌氧菌抗生素使用超过3天均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其中中心静脉置管的校正后的OR值为25.68(95%CI:8.72~97.47)。当上述4个因素均存在时,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概率为0.36(95%CI:0.01~0.97)。结论:应积极干预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念珠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113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张振伟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551-552,共2页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13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采用纳络酮治疗,53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神志清醒时间、病死率等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志清醒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13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采用纳络酮治疗,53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神志清醒时间、病死率等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志清醒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1),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1例 结论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性高,疗效好,催醒快,毒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急性酒精中毒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