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诗音韵美共识效度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萍 包通法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共6页
本文基于共识效度(同感)认识论义理探讨了中英诗歌音韵美觉识本质的共性和音韵构式的相异,并基于此论证了汉诗韵律美外译的可行性。尽管文化的相异导致了语符组合和音韵构式、节奏的相异,但对于诗歌音韵物质构式所产生的美学意义,人们... 本文基于共识效度(同感)认识论义理探讨了中英诗歌音韵美觉识本质的共性和音韵构式的相异,并基于此论证了汉诗韵律美外译的可行性。尽管文化的相异导致了语符组合和音韵构式、节奏的相异,但对于诗歌音韵物质构式所产生的美学意义,人们具有经验刚性觉识与同感,故对于跨文化、跨语言汉诗翻译中音韵美的构式与意义,以整体动态"易/艺、化"转换样态是可能实现的——即异曲可以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翻译 共识效度 音韵构式 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囧妈》字幕翻译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蔡佳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1-61,98,共12页
“译者行为批评”是由周领顺教授首倡并构建的翻译批评理论体系,是在社会学视域下,以译者为切入点、对译者行为所作的批评性研究,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过程及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本文将电影《囧妈... “译者行为批评”是由周领顺教授首倡并构建的翻译批评理论体系,是在社会学视域下,以译者为切入点、对译者行为所作的批评性研究,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过程及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本文将电影《囧妈》的字幕翻译置于“求真—务实”的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下,基于该片字幕的翻译实例,结合与译者的直接交流,分析该片字幕翻译的文本求真度和效果务实度,发现该片译者行为偏向务实而非求真。研究认为,译者的行为与其身份背景和知识体系有关。文章最后对从事影视翻译的译者群体选择和译者行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翻译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 务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4-96,共3页
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之一,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民族国家的文化精神及价值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一个社会不同文化群体所有的特点。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紧密相联,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因此,电影的字幕翻译在国际文化... 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之一,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民族国家的文化精神及价值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一个社会不同文化群体所有的特点。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紧密相联,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因此,电影的字幕翻译在国际文化传播交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钱绍昌教授认为,字幕翻译是一种与文学翻译不同的,具有"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特点的一种特殊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翻译 跨文化传播 功夫熊猫 瞬间性 绍昌 传播交流 汉语译文 高语境 艺术形式 英语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电影的文化歧视与中国文化的当代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1-84,共4页
对西方人而言,西方才是文化的中心,在此视角下,华人定型化形象成为美国文化对中国的他者想象。美国电影以高人一等的优越姿态俯视中国,往往把华人形象跟愚昧、野蛮、邪恶、病态、孱弱、呆板等联系在一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彰显了... 对西方人而言,西方才是文化的中心,在此视角下,华人定型化形象成为美国文化对中国的他者想象。美国电影以高人一等的优越姿态俯视中国,往往把华人形象跟愚昧、野蛮、邪恶、病态、孱弱、呆板等联系在一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彰显了白人优越论思想。电影是文化艺术,是大众消费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如何理性看待传统美国电影的文化歧视,正确认识美国电影里华人形象的嬗变,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使美国乃至世界人民重构对华人以及中国文化的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美国电影 文化歧视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华人形象 当代 美国文化 文化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2-75,共4页
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其成果的积累与延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作为最深层次的文化,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以及对事物的态度所反映出来的观念,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广... 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其成果的积累与延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作为最深层次的文化,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以及对事物的态度所反映出来的观念,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跨文化交流传播中,电影具有其他文化形式难以相比的直观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跨文化传播 行为取向 交流传播 美国精神 功夫熊猫 全球化程度 思想观念 《花木兰》 直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藏人物》的传记风格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阮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5,共3页
特奥多尔·梅尔菲的剧情片《隐藏人物》带有明显的传记风格。影片倾向于使用一种平铺直叙而又不失幽默的口吻缓缓道来,在对具体问题反思到位的同时,又让观众获得较为愉快的观影体验。可以说,《隐藏人物》的口碑爆棚除了题材本身的... 特奥多尔·梅尔菲的剧情片《隐藏人物》带有明显的传记风格。影片倾向于使用一种平铺直叙而又不失幽默的口吻缓缓道来,在对具体问题反思到位的同时,又让观众获得较为愉快的观影体验。可以说,《隐藏人物》的口碑爆棚除了题材本身的精妙以外,和这种融会真实与虚构,平衡轻松和沉重的传记风格也是不无关系的。文章从真实性的传记原则、小说化的传记技巧,寓褒贬于叙述的传记神韵三方面,解读《隐藏人物》的传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人物》 美国电影 传记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出绝命镇》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顾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5,共3页
乔丹·皮尔自编自导的悬疑电影《逃出绝命镇》以一个具有恐怖与科幻意味的犯罪事件娱乐观众的同时,又将当代美国存在的种族问题拿捏得恰到好处,利用观众对种族主义题材电影固有的刻板印象,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的逃亡故事。可以说,... 乔丹·皮尔自编自导的悬疑电影《逃出绝命镇》以一个具有恐怖与科幻意味的犯罪事件娱乐观众的同时,又将当代美国存在的种族问题拿捏得恰到好处,利用观众对种族主义题材电影固有的刻板印象,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的逃亡故事。可以说,电影外层的叙事结构与内层的社会症结核心是《逃出绝命镇》获得上佳口碑的关键。文章从线性与完整性、冲突律的因果关系、行动位变化三方面,分析《逃出绝命镇》的叙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出绝命镇》 乔丹·皮尔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食英语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评《环球美食英语一本通》
8
作者 陈颖 赵松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22-I0023,共2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英语作为世界主流媒介语言之一,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外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与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英语作为世界主流媒介语言之一,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外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与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明、生活习俗和人文特色,也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所以英语在对外发展的各项工作领域中均具有极为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介 应用与实践 对外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文特色 大学英语教育 对外输出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规范本源性概念的中国诠释 被引量:3
9
作者 喻旭东 傅敬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0,89,共6页
描述翻译规范概念于21世纪初引入中国,截至目前在国内的应用与研究大抵还是以西方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石,缺少用中国思维对翻译规范的诠释。中国哲学中的象思维可以弥补西方翻译规范研究中本源性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为翻译规范研究带来... 描述翻译规范概念于21世纪初引入中国,截至目前在国内的应用与研究大抵还是以西方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石,缺少用中国思维对翻译规范的诠释。中国哲学中的象思维可以弥补西方翻译规范研究中本源性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为翻译规范研究带来“天人合一”的整体视野和生命视角。本文基于西方翻译规范研究已有成果,以“道象互为”的中国象思维认识构式为指导,对翻译规范的本质属性进行探讨,尝试厘清翻译规范的整体内涵。文章提出翻译规范在形而上层面体现为翻译之道,在形而下层面体现为翻译之象。研究旨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象互是”“道象互释”和“道象互施”翻译规范本源性概念体系,以深化对翻译规范的认识,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和翻译批评活动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概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 中国思维 象思维 道象互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翻译理论著述汉译中的失范现象探析——以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喻旭东 傅敬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0,共8页
关于翻译质量的论述是当下国内外译学热点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对于翻译研究自身著述的翻译质量,译学却鲜有论及。本文以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为例,通过对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进行抽样和比较研究,辅以问卷调... 关于翻译质量的论述是当下国内外译学热点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对于翻译研究自身著述的翻译质量,译学却鲜有论及。本文以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为例,通过对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进行抽样和比较研究,辅以问卷调查,兼顾翻译产品与翻译过程,基于翻译规范理论探析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方面的失范现象。本文认为,为了保障国外翻译理论著作的汉译质量,译者需要增强翻译规范意识,认真履行翻译责任,尽力促进交际的成功,合理构建译文和原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著述汉译 翻译质量 翻译规范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适应视角下《论语》英译本海外传播效果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艳 肖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5,共8页
本文基于海外亚马逊网站《论语》英译本的读者评论进行情感分析,挖掘影响读者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论语》海外传播效果与其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论语》英译本具有较好的接受度,对孔子伦理思想和人生哲学观的认同,对翻译... 本文基于海外亚马逊网站《论语》英译本的读者评论进行情感分析,挖掘影响读者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论语》海外传播效果与其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论语》英译本具有较好的接受度,对孔子伦理思想和人生哲学观的认同,对翻译副文本形式的接受是正向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儒家制度文化的刻板印象,对译者风格、文本结构和排版设计的不满是负向评价的主要内容。文化观念、刻板印象、语言风格、叙事方式、审美偏好是影响海外读者评价的主要因素,这也进一步凸显了价值适应、言语适应、审美适应在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论语》英译本 海外传播 读者评论 情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维托芙的生态抗议诗歌
12
作者 黄旭 朱新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2,共8页
当代美国诗人丹尼斯·莱维托芙的生态诗歌具有明显的批判性和抗议性。她用诗歌对环境污染和核试验提出抗议,警告世人慎用工业化学品,并对这些化工原料给自然界带来的破坏表示担忧;她描写植物与动物这一非人类的世界,希望通过诗歌促... 当代美国诗人丹尼斯·莱维托芙的生态诗歌具有明显的批判性和抗议性。她用诗歌对环境污染和核试验提出抗议,警告世人慎用工业化学品,并对这些化工原料给自然界带来的破坏表示担忧;她描写植物与动物这一非人类的世界,希望通过诗歌促使公众看到人类与非人类自然间的裂痕并试着消除这道裂痕;她从宗教角度看待大自然,把生态与神学相结合,运用宗教意象和宗教寓意来关心环境。莱维托芙的“有机形式”诗歌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环境意识,有利于推动今天的生态环保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维托芙 生态抗议诗 “有机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