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融合背景下无锡地铁车站客流提升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冕 褚沁怡 +1 位作者 郑希 安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4-20,共7页
[目的]《“十四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21]1302号),明确要求各城市要加强对运营线路的客流现状评估。目前,国内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在100~200 km的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客运强度达不到1302号文要求,城... [目的]《“十四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21]1302号),明确要求各城市要加强对运营线路的客流现状评估。目前,国内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在100~200 km的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客运强度达不到1302号文要求,城市财政需对运营资金缺口进行补贴,这进一步增加了政府支持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难度。因此需研究车站客流提升策略。[方法]以无锡地铁为例,基于“引流、增效”的多元融合发展背景,在传统技术上结合多源大数据创新方法体系,依托无锡地铁客流现状及问题,深度分析了站点客流来源、职住分布、POI(出行驻留点)等影响客流的因素,从多种交通方式融合等角度提出了改善地铁车站接驳设施及条件的措施。[结果及结论]针对地铁客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提出多维度优化策略:加快地铁沿线用地开发,继续推行站城融合开发模式,完善车站接驳设施,优化运营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地铁 车站客流 多元融合 站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铁出入口结构整体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潘正义 毛良根 +3 位作者 陆滨 吴秉其 周波 许俊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129,共7页
提出一种由2片反对称C型构件组拼、横向接缝采用型钢插入式连接的地铁车站装配式出入口结构。为研究型钢插入连接节点的力学特性,验证其整体力学性能,设计并制作了1组1/2比例缩尺构件模型,通过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破坏形态、... 提出一种由2片反对称C型构件组拼、横向接缝采用型钢插入式连接的地铁车站装配式出入口结构。为研究型钢插入连接节点的力学特性,验证其整体力学性能,设计并制作了1组1/2比例缩尺构件模型,通过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试验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1)试件加载至荷载设计值时,出入口横向连接处出现裂缝,此时裂缝宽度小于0.01 mm而无法测量,顶板跨中挠度为3.24 mm,仅为其净跨度的1/1150,裂缝宽度和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2)试件加载至极限荷载时,顶板发生类似无腹筋梁的斜拉破坏,顶板极限挠度为37.22 mm,横向接缝处混凝土未剥落,横向连接不影响试件整体破坏形态;(3)装配式地铁出入口极限承载力为荷载设计值的3.23倍,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且有明显安全余度;(4)加载超过设计荷载时,混凝土应变数据较小,侧墙混凝土未剥落,接缝处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5)型钢接口横缝处钢筋应变均未超过300με,约为型钢应变值的10%,加载过程中试件所受弯矩主要由型钢承担。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新型连接形式优越的力学性能,能较好地应用于装配式出入口等地下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装配式出入口 型钢插入连接 破坏形态 混凝土应变 钢筋应变 型钢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附属结构工程中的清障施工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力 汪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37,244,共5页
[目的]随着城市地铁建设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地铁车站附属结构距离既有建(构)筑物越来越近,既有建(构)筑物用于边坡支护的土钉及锚杆不可避免地与附属围护结构在空间上存在冲突。因此,需选择合理清障施工技术方案,清除现有障碍物,确保... [目的]随着城市地铁建设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地铁车站附属结构距离既有建(构)筑物越来越近,既有建(构)筑物用于边坡支护的土钉及锚杆不可避免地与附属围护结构在空间上存在冲突。因此,需选择合理清障施工技术方案,清除现有障碍物,确保附属围护结构顺利施工。[方法]根据城市地铁车站附属结构施工中清障工程经验及现状调查研究,总结了土钉及锚杆的常用清障技术,结合土钉及锚杆的主要清障技术提出了4种地铁车站附属结构施工的清障施工技术方案,并结合工程实际从清障施工技术方案的优缺点、造价、工期、成桩质量及安全等方面对附属结构施工的清障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经工程现场实施,全回转清障技术的施工功效高,其采用钢套筒护壁时的成桩质量好,基坑开挖后SMW(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止水效果较好,基坑变形均在监测可控范围。因此,地铁附属结构工程中清障施工采用全回转清障+SMW桩的施工技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工程实施及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站附属结构 清障施工技术 土钉及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智能控制模型优化及实例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恒 杜亚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4-82,93,共10页
[目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延迟大、耦合度高的复杂系统,要实现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控制最优化,需要对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在内的冷源系统,以及对包括新风机、空调机、风机盘管等在内的末端系统... [目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延迟大、耦合度高的复杂系统,要实现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控制最优化,需要对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在内的冷源系统,以及对包括新风机、空调机、风机盘管等在内的末端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控制模型。[方法]制冷空调系统主要由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和空调箱风机5个设备组成,分析了制冷空调系统能耗模型的目标函数,以及5个主要设备能耗模型的目标函数;分析了变量参数的物理约束条件和设备间的相互约束条件,基于此建立了制冷空调系统能耗优化模型;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智能控制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及结论]与优化策略实施前相比,优化策略实施后,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能耗降低了23.54%。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控制模型和优化策略合理可行,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通风空调系统 智能控制 能耗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变流器方案的分散式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功率潮流和再生电能利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潘蔚 吕梦樊 梁世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6-30,36,共6页
[目的]针对采用分散供电方式的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研究采用双向变流器牵引变电所的拓扑结构、节能效益以及功率潮流分布特性。[方法]针对某地铁线路,以“基于运行图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模拟软件”为分析工具,分析双向变流器对地... [目的]针对采用分散供电方式的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研究采用双向变流器牵引变电所的拓扑结构、节能效益以及功率潮流分布特性。[方法]针对某地铁线路,以“基于运行图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模拟软件”为分析工具,分析双向变流器对地铁供电系统内部潮流分布的影响;在考虑向城市电网返送能量的情况下,分析了双向变流器的节能效果。[结果及结论]采用双向变流器能有效减少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向城市电网的电能返送,可提升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对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消纳能力。通过改变双向变流器的整流输出电压,能够调整功率潮流在供电系统内的分布,提升双向变流器的容量利用率,并降低故障情况下对开闭所的负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供电系统 双向变流器 潮流分布 再生制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防水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军 刘毅 +1 位作者 彭宇一 秦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建于岩土层中的地下车站,长期遭受地下水侵蚀与压力渗透作用,若防水措施失效,将引发渗漏水问题。渗漏水的存在不仅影响乘客体验,降低运营服务质量,威胁系统设备安全,还会缩减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装配叠合整体式... [目的]建于岩土层中的地下车站,长期遭受地下水侵蚀与压力渗透作用,若防水措施失效,将引发渗漏水问题。渗漏水的存在不仅影响乘客体验,降低运营服务质量,威胁系统设备安全,还会缩减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防水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南门站为实例,提出了该类型装配式车站“三合一”防水体系的整体设计理念,并对新老混凝土粘接面处理工艺及微膨胀低收缩抗裂混凝土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主要受拉力的粘接面,水洗露骨料施工工艺更为适用;而对于主要受剪力的粘接面,凿毛施工工艺则更为适宜。此外,通过复掺轻砂内养护剂和膨胀剂,所制备的混凝土展现出了优异的低收缩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车站 装配式 防水 粘接面 抗裂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洞ALC条板填充墙RC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建 朱铁梅 +3 位作者 王筠 仓莉 王哲 宋满荣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6,共9页
为研究ALC条板填充墙及开门洞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针对目前工程上常用的现浇混凝土门框和板材横放当过梁2种开门洞方式及不同的开门洞位置,建立有限元模型对1榀RC空框架和4榀有ALC条板填充墙的RC框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研... 为研究ALC条板填充墙及开门洞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针对目前工程上常用的现浇混凝土门框和板材横放当过梁2种开门洞方式及不同的开门洞位置,建立有限元模型对1榀RC空框架和4榀有ALC条板填充墙的RC框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研究分析了5榀框架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系数。结果表明:ALC墙板能有效提高RC框架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初始刚度,但降低了结构延性;开门洞改变了荷载传递路径,门洞附近墙板损伤较严重。现浇混凝土门框对结构水平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的提升大于板材横放当过梁,洞口偏置时结构水平承载力较大,洞口居中时结构延性较好;板材横放当过梁的初始刚度略高于现浇混凝土门框的,但刚度退化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墙板 RC框架 门洞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和杂散电流耦合作用下混凝土阻抗性能研究
8
作者 彭宇一 朱铁梅 +3 位作者 韩国旗 吕梦樊 张昕雨 王岩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95-2502,共8页
为探究氯盐和杂散电流耦合作用下混凝土阻抗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地铁用混凝土在氯盐和杂散电流双重侵蚀下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侵蚀龄期增加,混凝土的电阻率逐渐降低;氯盐和杂散电流耦合侵蚀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高... 为探究氯盐和杂散电流耦合作用下混凝土阻抗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地铁用混凝土在氯盐和杂散电流双重侵蚀下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侵蚀龄期增加,混凝土的电阻率逐渐降低;氯盐和杂散电流耦合侵蚀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高频弧直径;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的非连通导电路径电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电容呈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可见,氯盐和杂散电流耦合作用会减少有害离子在混凝土中传输阻碍,加快钢筋锈蚀进而降低混凝土耐久性。本研究可以为地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和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侵蚀 杂散电流 混凝土阻抗 耐久性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增强陶粒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顾非 李琮琦 +4 位作者 杨滢 李晖龙 金自然 王欣 刘虎山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72-3584,共13页
为改善陶粒混凝土的强度和脆性,本研究将聚丙烯纤维加入陶粒混凝土,共制备了180个聚丙烯纤维增强陶粒混凝土试件,并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轴心抗压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有效提升陶粒混凝土的劈裂... 为改善陶粒混凝土的强度和脆性,本研究将聚丙烯纤维加入陶粒混凝土,共制备了180个聚丙烯纤维增强陶粒混凝土试件,并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轴心抗压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有效提升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拉压比,对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试验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聚丙烯纤维增强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模型以及弹性模量的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纤维增强 力学性能 数值模型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对场段综合楼装配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滨 朱铁梅 +2 位作者 张昕雨 吕梦樊 董依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21-126,130,共7页
[目的]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场段综合楼采用装配式建筑设计,需研究提升场段综合楼装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结合无锡地铁具区路车辆段综合楼与花山车辆段综合楼这两个场段综合楼工程项目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经验,分析了场段综合楼设... [目的]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场段综合楼采用装配式建筑设计,需研究提升场段综合楼装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结合无锡地铁具区路车辆段综合楼与花山车辆段综合楼这两个场段综合楼工程项目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经验,分析了场段综合楼设计由传统建筑设计方式转变为装配式建筑设计后,在建筑规划布局、结构选型、立面与节点构造、装修机电协同设计等4个方面所产生的改变,并对功能模块设计与布局优化、立面与细部适用化和机电协同内部装修的适用调整等3个主要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及结论]提出了装配式建筑设计关键技术执行流程;指出应用装配式建筑设计关键技术能有效提升场段综合楼的装配率。由传统建筑设计方式转换为装配式建筑设计时,需要深入研究影响装配率的根本性问题,以使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理念得以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装配式建筑 车辆段综合楼 装配率 装配式设计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预应力叠合板开裂风险评估
11
作者 刘毅 莫振泽 +3 位作者 胡正波 彭宇一 卫佳莺 张祖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3-88,93,共7页
[目的]目前,对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防水关键技术研究较少,探究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预应力叠合板开裂风险,有助于提升浇筑质量,有助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技术推广应用。[方法]主要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耦合机制抗... [目的]目前,对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防水关键技术研究较少,探究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预应力叠合板开裂风险,有助于提升浇筑质量,有助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技术推广应用。[方法]主要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耦合机制抗裂评估方法,对车站预应力叠合板的预制构件及后浇混凝土开裂风险进行评估。介绍了混凝土构件开裂风险评估方法和计算模型,并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后浇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结果及结论](1)预制顶板构件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表面早期保湿养护,蒸气养护时应控制降温速率不大于2.2℃/h。(2)后浇筑顶板采用基准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筑长度由18 m增大到24 m时,靠近侧墙附近中心最大开裂风险从0.98增大到1.21。顶板变截面较厚的地方温升较大,应力较大;而较薄的地方温升较小,应力较小,分布呈齿状。(3)后浇筑顶板采用抗裂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筑18~24 m时,最大开裂风险均降至0.7以下。建议整体装配式车站现浇顶板采用抗裂混凝土施工,可降低开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装配叠合整体式 预制板 后浇混凝土 开裂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论论证与实测分析的列车-人体-屏蔽门绝缘设计优化方案
12
作者 沈渊 刘帅 +1 位作者 赵虎 张栋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3-68,73,共7页
[目的]屏蔽门与轨道之间存在电位差,屏蔽门与走行轨之间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都存在或屏蔽门打火放电、或乘客触电、或走行轨中大量电流经过屏蔽门泄漏等风险,因此需针对性研究列车-人体-屏蔽门绝缘设计方案。[方法]介绍了行业或国家... [目的]屏蔽门与轨道之间存在电位差,屏蔽门与走行轨之间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都存在或屏蔽门打火放电、或乘客触电、或走行轨中大量电流经过屏蔽门泄漏等风险,因此需针对性研究列车-人体-屏蔽门绝缘设计方案。[方法]介绍了行业或国家标准中对屏蔽门绝缘、钢轨对地绝缘和杂散电流防护的相关要求;通过理论分析方式论证了列车-人体-屏蔽门之间的电位及绝缘电阻限值;在实际地铁线路上现场实测及分析了屏蔽门、列车不同位置的绝缘状态以及屏蔽门开门时车站钢轨的电位。提出了列车-人体-屏蔽门绝缘优化设计方案。[结果及结论]屏蔽门的绝缘状态直接影响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的幅值大小。为保障屏蔽门系统安全运行,设计了将绝缘要求转移至列车以及屏蔽门与走行轨动态连接两种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屏蔽门 绝缘电阻 动态连接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贯通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宏强 华嘉叶 +2 位作者 包佳伟 李佳昊 袁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1-55,62,共6页
[目的]以锡澄线(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与既有无锡地铁1号线贯通工程为基础,研究信号系统贯通设计方案。[方法]结合未来存在的拆分需求,从贯通以及拆分对运营线路影响最低的原则出发,介绍了贯通线路信号系统整体设计架构和信号系统贯... [目的]以锡澄线(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与既有无锡地铁1号线贯通工程为基础,研究信号系统贯通设计方案。[方法]结合未来存在的拆分需求,从贯通以及拆分对运营线路影响最低的原则出发,介绍了贯通线路信号系统整体设计架构和信号系统贯通方案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SDH(同步数字体系)组网技术与工业交换机骨干网的贯通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更高的冗余度保证运营网络可靠性;LTE(长期演进)与WLAN(无线局域网)的贯通设计方案,该方案可通过合理切换区设置保证车地通信平滑稳定切换;两线不同限速(120 km/h和80 km/h)列车车载系统配置原则,采用该原则可保障列车在共线区域的运行调整能力和高速列车的系统能力,以及接口站信号系统边界设计和新旧计轴系统的兼容性设计。[结果及结论]解决了同一信号系统列车在不同限速等级线路上运行以及不同车地通信制式互通的难点,提供了便于拆分的预留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城际轨道交通 贯通运营 信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减振扣件改造前后环境振动实测与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贤洪 牛瑞 +2 位作者 张淑芳 韩正东 龙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7-42,共6页
[目的]为解决国内某地铁既有线沿线建筑物振动超标问题,将该线路轨道的普通扣件改造为减振扣件,并通过实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减振扣件的减振效果。[方法]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线-隧-土-建筑耦合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通... [目的]为解决国内某地铁既有线沿线建筑物振动超标问题,将该线路轨道的普通扣件改造为减振扣件,并通过实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减振扣件的减振效果。[方法]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线-隧-土-建筑耦合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确定了减振扣件垂向刚度的合理取值;通过测量列车通过监测断面时隧道内和建筑物的振动数据,分析并评估了改造前后列车通过线路时的环境振动水平。[结果及结论]轨道减振扣件改造前,钢轨、道床板、隧道壁和建筑物室内的最大振级峰值对应的中心频率均为63 Hz,对应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P2(簧下质量与轨道质量在轨道弹性系统上的振动)共振频率;数值仿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随着扣件的垂向刚度减小,隧道壁及建筑物的振动有明显降低;为保证环境振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扣件垂向刚度取值宜降低至8 kN/mm;与改造前的普通扣件轨道相比,采用减振扣件后,隧道壁的最大Z振级可降低8.9 dB,建筑物的最大Z振级可降低7.5 dB,减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环境振动 减振降噪 减振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PRP(并行冗余协议)双路通信冗余系统性能测试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良 张宏强 +3 位作者 姚吉 包佳伟 张闻博 赵业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7-50,62,共5页
[目的]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已由WLAN (无线局域网)逐步演进为LTE-M(长期演进-地铁),针对不同无线通信制式线路的贯通运营需求,根据WLAN与LTE-M的技术特点,提出PRP(并行冗余协议)双路冗余通信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其性能。[方... [目的]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已由WLAN (无线局域网)逐步演进为LTE-M(长期演进-地铁),针对不同无线通信制式线路的贯通运营需求,根据WLAN与LTE-M的技术特点,提出PRP(并行冗余协议)双路冗余通信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其性能。[方法]介绍了PRP双路冗余通信架构的数据传输方式。在深圳地铁11号线WLAN和LTE双系统覆盖区域进行了LTE单链路、WLAN单链路以及LTE和WLAN双链路的车地通信性能测试。以无锡地铁S1线和1号线贯通运营工程为例,进行了PRP双路冗余通信系统的应用验证。[结果及结论]PRP架构下,列车能兼容两种无线通信模式,并满足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的要求;列车经过LTE-M和WLAN两种不同无线通信传输方式覆盖区域时,可以实现两种模式的无缝切换;PRP架构与单链路LTE或WLAN相比,各种性能指标及无线冗余度均有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贯通运营 并行冗余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改造设计研究
16
作者 韩正东 张淑芳 +3 位作者 张宏强 尚贤洪 龙辉 孙建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6-62,共7页
[目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受既有道床的影响,减振改造措施受到较大限制,可设计性差。分析将原有普通扣件换铺为高等减振扣件的可行性,为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改造设计提供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振动测试判定减振垫服役状态;建立车辆-轨道... [目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受既有道床的影响,减振改造措施受到较大限制,可设计性差。分析将原有普通扣件换铺为高等减振扣件的可行性,为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改造设计提供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振动测试判定减振垫服役状态;建立车辆-轨道-隧道多尺度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借助所建立和通过验证的仿真模型,分析将原有普通扣件换铺为高等减振扣件的可行性,评定改造为高等减振扣件后的行车安全性,并分析减振效果。[结果及结论]减振垫平均频率为32 Hz,道床平均垂向位移为0.4 mm,偏离了设计值;减振垫刚度的增大导致隔振效果变差,对P2(簧下质量与轨道质量在轨道弹性系统上的振动)共振抑制能力减弱,从而引起振动噪声超标;所建立的车辆-轨道-隧道多尺度耦合动力学模型可精准预测轨道振动;改造为高等减振扣件后的行车安全性指标均满足规范标准要求;高等减振扣件对频率高于31.5 Hz的轨道振动具有抑制作用,对于隧道壁,可实现7.7 dB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减振垫浮置板 减振改造 行车安全 减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下车站关键节点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17
作者 李记军 季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52-155,共4页
[目的]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地铁车站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需针对性研究该类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方法]以无锡地铁S1线首创的装配叠合整体式体系建设技术为例,分析了该体系下地下车站建造施工难点,介绍了关键节点施工质量控... [目的]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地铁车站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需针对性研究该类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方法]以无锡地铁S1线首创的装配叠合整体式体系建设技术为例,分析了该体系下地下车站建造施工难点,介绍了关键节点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结果及结论]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建造施工难点是:预留连接件及构件生产精度控制,拼装精度控制,新旧混凝土叠合层连接质量控制。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为:采用定型卡具及定型钢模具,有效解决各预制构件之间有效连接问题;采用自研装配式成套机械,有效解决大型预制构件起吊、翻身、移位安放、精准微调及临时固定等问题;构件叠合面采用水洗面有效控制连接面粗糙度,叠合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有效减少混凝土开裂及结构渗漏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装配式车站 施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郊)铁路盾构隧道断面优化设计建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正义 卫佳莺 +3 位作者 郭娜 喻涛 许俊超 吴秉其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39,共6页
为规范市域(郊)铁路盾构隧道断面设计理念及原则,结合国内市域(郊)铁路盾构设计相关案例,分别从轨道设计优化及不同国铁上线条件两方面展开讨论,得出轨道超高形式选择及不同国铁上线条件下的盾构断面建筑限界要求。主要结论如下:(1)考... 为规范市域(郊)铁路盾构隧道断面设计理念及原则,结合国内市域(郊)铁路盾构设计相关案例,分别从轨道设计优化及不同国铁上线条件两方面展开讨论,得出轨道超高形式选择及不同国铁上线条件下的盾构断面建筑限界要求。主要结论如下:(1)考虑到排水沟渗漏对道床造成的腐蚀等影响,轨道下排水沟均建议采用更加安全的U形排水沟;(2)地下线隧道内径紧凑的情况下建议考虑采用外轨抬高超高值一半,内轨降低超高值一半的方法设置半超高,在隧道内径较大的地下线和高架及地面线采用全超高设置方式;(3)针对预留160 km及200 km两种国铁上线时速充分考虑了互联互通条件,得出了不同盾构断面建筑限界,避免了盾构断面过大或过小造成的工程浪费和使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轨道设计 国铁上线 盾构隧道断面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标内点与边缘角点双重约束的激光雷达与相机联合标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文波 于海鹏 于龙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针对激光雷达与相机联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空间位姿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靶标内点与边缘角点双重约束的激光雷达与相机联合标定方法。该方法以刚体变换作为二者之间的变换模型,以任意矩形作为靶标,通过RANSAC直线拟合获取交点以进一... 针对激光雷达与相机联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空间位姿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靶标内点与边缘角点双重约束的激光雷达与相机联合标定方法。该方法以刚体变换作为二者之间的变换模型,以任意矩形作为靶标,通过RANSAC直线拟合获取交点以进一步获取靶标在图像中的角点,通过对原始点云进行分割与滤波操作后获得对应的靶标点云。获取靶标点云后,将其分为内点与边缘角点,并分别建立基于内点与边缘角点的损失函数模型,最后进行模型优化求解出最优配准参数。实验表明,在15 m~28 m范围内,三维点云的重投影准确率为94.67%,考虑到激光雷达本身的测量误差以及数据采集过程中靶标距离两传感器过远,该联合标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联合标定 激光雷达 相机 内点 边缘角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轨道交通工程架桥机滑落事件案例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大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8-171,共4页
为保证架桥机施工作业安全,防止出现架桥机安全事故,探讨架桥机滑落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总结架桥机安全管理、规范操作、应急处置及安全管控启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规范作业操作,加强应急处置及管理,可防范安全事件事... 为保证架桥机施工作业安全,防止出现架桥机安全事故,探讨架桥机滑落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总结架桥机安全管理、规范操作、应急处置及安全管控启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规范作业操作,加强应急处置及管理,可防范安全事件事故发生。研究结果可为广大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最大限度规避机械设备及安全操作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桥机 滑落事件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