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健慧 余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 研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角膜后表面异常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拟接受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近视患者99例(99只右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术... 目的 研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角膜后表面异常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拟接受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近视患者99例(99只右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术前检查,并使用Pentacam联合Corvis ST进行角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检查。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即使用Corvis ST测量的角膜生物力学指数)正常者,根据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BAD III-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BAD,角膜扩张分析)显示的后表面高度变化值(BD,即增强后表面高度与正常后表面高度差值)进行后表面高度分组研究,分组标准为:A组(33例33眼)为BD值<12μm,即对照分组;B组(32例32眼)为12μm≤BD值≤16μm,即角膜可疑分组;C组(34例34眼)为BD值>16μm,即角膜异常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纳入眼部基本参数,包括眼压、等效球镜度(SE)、角膜最薄点厚度(THP)、前房深度(ACD);纳入Pentacam获得的角膜形态学参数,包括角膜水平直径(HWTW)、BD值、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PSK)、BAD系统相关指标[包括角膜前表面高度偏差值(Df)、角膜厚度进展偏差值(Dp)、角膜最薄点偏差值(Dt)、总偏差值(Do)等]以及角膜厚度进展相关指标(PPI);纳入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整合参数,包括硬度参数、综合半径(IR,反向凹面半径曲线下的面积)、水平方向Ambrósio相关厚度(ARTh,为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形变幅度比值进行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H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分组的BD值与眼部参数间相关性,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明确角膜生物力学正常状态下影响BD值分类的主要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概率分布图,最后使用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方程的诊断效率。结果 三组患者间THP、HWTW、PSK、Df、Dp、Dt、Do、PPImin、PPIavg、ACD、Db及ART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两多重比较,三组患者间仅PSK(F=11.385)、Db(H=87.107)、Do(F=50.051)及PPImin(F=16.5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余参数仅A组与B组、C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BD值与Db均呈高度正相关(r=0.957、0.914、0.952,均为P<0.05),此外,A组患者BD值与PSK呈低度负相关(r=-0.437,P<0.05),与Do值呈低度正相关(r=0.432,P<0.05);C组患者BD值与SE呈低度负相关(r=-0.399,P<0.05),与HWTW呈中度负相关(r=-0.482,P<0.05)。将BD值作为因变量,其余参数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示B组BD值的影响因素包括THP、HWTW及ARTh;C组BD值的影响因素包括THP、HWTW、ARTh及IR;模型分类总体百分比达72.7%。根据ROC曲线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新参数Logistic(C)能提高对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诊断效率,其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为0.975(100.0%、90.9%)。结论 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THP、HWTW、ARTh及IR;判读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时,需综合考虑角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值 角膜形态学 角膜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