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8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1
作者 徐婧喆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0-210,共1页
塑料制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挑战。面对“白色污染”的生态困境,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成为一条重要出路。但实际上,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同样会产生各类二次环境风险,包括清洗、熔融时产生的挥发性气... 塑料制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挑战。面对“白色污染”的生态困境,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成为一条重要出路。但实际上,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同样会产生各类二次环境风险,包括清洗、熔融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污染问题、塑料微粒残留问题、高能耗、碳排放问题等,甚至可能会抵消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正效益。基于上述背景,综合评价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和推动废旧塑料再生项目中生产工艺优化、行业标准完善等工作,助推塑料经济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二次环境风险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西安为例 被引量:61
2
作者 白凯 马耀峰 李天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2,共5页
通过对2005年9月西安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行为分割空间角度初步研究了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揭示:现阶段,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主要受个人相关因素影响,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传递受旅游客... 通过对2005年9月西安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行为分割空间角度初步研究了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揭示:现阶段,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主要受个人相关因素影响,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传递受旅游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影响,当旅游者确定国际旅游后,旅游目的地感知因素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高于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包客 旅游决策 环境感知因素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发展类型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40
3
作者 高杨 马耀峰 刘军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地,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建构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耦合协调度量化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 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地,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建构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耦合协调度量化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发展类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由失调逐步演变至协调;城市内部旅游业系统发展迅速,但阶段内波动性较强;城市化水平保持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矛盾随城市内部旅游业和城市化发展而逐步凸显。京津冀三地耦合发展类型基本以城市化超前发展型为主,少有旅游超前发展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董亚娟 马耀峰 +1 位作者 李振亭 高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1,共4页
在构建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了耦合协调度函数及其量化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西安入境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在2001—2010年间经历了从轻度失... 在构建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了耦合协调度函数及其量化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西安入境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在2001—2010年间经历了从轻度失调到中度失调再到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的过程,尽管期间有过波动,但总体态势趋向良性发展。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不再简单地依赖于城市旅游资源的品质和数量,旅游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目的地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基础和吸引要素。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的旅游环境来加强入境旅游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旅游环境 耦合协调度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93
5
作者 庞闻 马耀峰 唐仲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7-1101,1106,共5页
目的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复杂系统论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西安市2001—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做实证... 目的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复杂系统论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西安市2001—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做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的交错攀升,耦合协调等级由2001年的勉强协调级增长到2009年的良好协调级,增长方式由旅游经济滞后型转变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结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内容,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分析二者之间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定量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比较研究——以上海、西安为例 被引量:66
6
作者 庞闻 马耀峰 杨敏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12期44-48,共5页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决定二者耦合关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城市化进程、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的差异则是形成耦合关系的深层次基础;(3)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能有效判断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滨海浴场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世栋 高峻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灰色关联识别模型,从时空角度分析旅游活动对杭州湾北岸滨海人工浴场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滨海旅游活动与海水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滨海人工浴场由于管理模式及水体净化技术的不同,水域环境呈现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总体上滨海... 基于灰色关联识别模型,从时空角度分析旅游活动对杭州湾北岸滨海人工浴场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滨海旅游活动与海水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滨海人工浴场由于管理模式及水体净化技术的不同,水域环境呈现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总体上滨海人工浴场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滨海人工浴场以及周边区域水环境;不同旅游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不一,根据灰色关联识别模型综合评价指数,影响最大的是以水上自行车、皮划艇等为主的水上游乐项目,综合评价指数为2.571和2.542;其次是海滨游泳活动,综合评价指数为2.513;影响最小的水上舞台活动和观海踏潮,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2.501和2.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识别模型 水环境质量 旅游活动 杭州湾滨海浴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旅游学科核心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晓华 马耀峰 李天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23,共7页
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国际和国内旅游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公认的学科核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导向色彩,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片面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 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国际和国内旅游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公认的学科核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导向色彩,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片面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构建需要将环境、社会问题纳入框架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审视,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发生学、系统观视角来讨论旅游学的核心,尝试建立旅游学科的框架体系。从发生学角度看,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其中,既包括旅游者活动,也包括旅游供给方的各项活动,可将其归纳为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社会系统。与此对应,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的旅游学科体系也应该以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学和旅游社会学三者并重的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应考虑旅游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社会关系和环境影响,也应考虑把其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学基础理论 旅游学核心 旅游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视角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阳 魏峰群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99-202,共4页
以低碳发展的视角,建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以北京市为例,对其2001-2010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 以低碳发展的视角,建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以北京市为例,对其2001-2010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濒临失调类型。主要受区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短板"影响,北京市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链,促使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区域经济 旅游产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品旅游景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磊 王晓峰 +1 位作者 宋光飞 包珺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96,共5页
在借鉴前期精品旅游景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品旅游景区的概念,阐述了精品旅游景区创建的必要性。详细列举了精品旅游景区和国家A级景区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景区在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参考各类景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创建... 在借鉴前期精品旅游景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品旅游景区的概念,阐述了精品旅游景区创建的必要性。详细列举了精品旅游景区和国家A级景区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景区在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参考各类景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运筹学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的计算,使其量化。最后以陕西省华山景区为例进行实例验证,验证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旅游景区 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层次分析法( FAHP) 华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领域:景区周边环境——综述研究与评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炜霞 马耀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56-61,共6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经延伸到景区周边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经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景区周边环境亦成为新世纪旅游发展及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提出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全文电子期刊,发现旅游环境领域对景区周边环境这一范围地带的专门探讨尚属空白;针对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中,国内多从文物保护、资源开发、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但或对周边环境的范围划定很大或过大,旅游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或虽着眼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停留于"引起注意"的层面上,或未被重点对待,总体看来,国内研究不仅数量较少,且发掘得不够深入,缺乏从旅游角度对其进行的全方面审视,国外旅游理论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关注也甚显微弱。针对这些讨论比较沉寂的局面,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理论研究应该跟上紧迫的现实需要,以促进景区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周边环境 新领域 综述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旅游项目的环境设计
12
作者 阎伍玖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安徽巢湖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湖泊旅游优势突出,“水文化”特色显著。因此,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以旅游项目的合理开发来带动,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进行旅游项目的环境设计,避免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盲目建设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安徽巢湖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湖泊旅游优势突出,“水文化”特色显著。因此,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以旅游项目的合理开发来带动,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进行旅游项目的环境设计,避免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盲目建设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项目开发,以促进巢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项目开发 环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学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晓燕 李科林 孙根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63-265,270,共4页
通过对环境伦理学内涵的分析,结合维利切人土著公园案例,多维度、多视角地探讨了环境伦理在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及积极作用,突出了环境伦理的应用性,并探讨了环境伦理视阈下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生态旅游 维利切人土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各地市旅游投资环境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慧慧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146-149,共4页
选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旅游业状况、社会及文化状况五个方面共28个指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旅游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状况较好的城市有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基础设施状况较好的... 选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旅游业状况、社会及文化状况五个方面共28个指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旅游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状况较好的城市有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基础设施状况较好的城市是青岛、泰安、德州、淄博等地;在经济环境指标中得分较高的城市有青岛、烟台、东营等;在旅游业状况指标得分较高的有青岛、烟台、济南、威海;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排名较前的是青岛、济南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旅游投资环境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及地区差异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139
15
作者 魏艳旭 孙根年 +1 位作者 马丽君 李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4,共9页
依据我国交通客运周转量时间和截面数据,根据旅游者在客运量中所占比重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发现:(1)近30a来,随着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其中铁路旅游交通碳排放从118.0万t增至672.2万t,公路从... 依据我国交通客运周转量时间和截面数据,根据旅游者在客运量中所占比重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发现:(1)近30a来,随着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其中铁路旅游交通碳排放从118.0万t增至672.2万t,公路从133.9万t增至2 480万t,水运从14.5万t下降到7.80万t,民航从35.1万t增长到2 992万t;碳排放与游客量呈现线性相关性;(2)依据2006-2008年截面数据分析了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地域差异,其中铁路旅游交通高碳省区为河南、河北和湖南,公路为广东和江苏,水运为重庆、广东、辽宁、浙江,民航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并绘制了旅游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布图.通过研究使得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估算进一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排放 低碳旅游 时间变化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382
16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1 位作者 李天顺 白凯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62-68,共7页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实现了从2000~2005年失调阶段向2006~2009年协调阶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96
17
作者 李振亭 马耀峰 +1 位作者 李创新 张佑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9,共6页
以1990—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入境旅游流流质的概念并对中国近20年入境旅游流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及占世界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以1990—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入境旅游流流质的概念并对中国近20年入境旅游流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及占世界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5.3%;中国入境旅游流流质总体偏低,但在逐年稳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其增长速度超过流量的环比增速.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及流质在个别年份受特殊事件影响呈现负增长,但很快便反弹,不会改变其持续增长的总体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中国入境旅游流 流量 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地视觉表征:多元建构与循环 被引量:74
18
作者 黄燕 赵振斌 +1 位作者 褚玉杰 张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101,共11页
文章以贵州各官方网站和曾游览过贵州的游客发表在网络上的摄影照片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质性分析法、图片内容分析法及符号学方法,借助NVivo 10,Ucinet 6和SPSS20.0等软件,探寻官方网站通过摄影照片表征的旅游地意象与游客感知表征意... 文章以贵州各官方网站和曾游览过贵州的游客发表在网络上的摄影照片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质性分析法、图片内容分析法及符号学方法,借助NVivo 10,Ucinet 6和SPSS20.0等软件,探寻官方网站通过摄影照片表征的旅游地意象与游客感知表征意象间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类照片的内容要素在10个节点类目上都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通过可视化方法构建的偏好照片组合模型也表明两类照片存在诸多不同;其后对地方标志形象的符号学探究则显示官网与游客对旅游地的表征又存在一致性,但这种一致并不是绝对的,两类照片背后隐含的意识心理与话语形态截然不同。总体来说,研究案例只在局部支持了Urry的表征圈循环,主要体现在游客对自然风光类照片的拍摄上。同时发现随着互联网上自媒体的发展,政府及目的地营销商已不再成为表征的唯一渠道,多样化的体验与表征生产已然使得Urry的单一群体表征循环演化成了多群体共同介入的多元建构表征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照片 视觉表征 贵州旅游 NVivo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时空动态比较分析——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177
19
作者 龙茂兴 孙根年 +1 位作者 马丽君 王洁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7,共5页
依托百度指数平台,根据其关键词叠加检索规则,获取2009年四川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数据。研究发现,在惯常环境条件下,区域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与实际旅游客流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区域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在时空上存在3个层次的波动变化特征... 依托百度指数平台,根据其关键词叠加检索规则,获取2009年四川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数据。研究发现,在惯常环境条件下,区域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与实际旅游客流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区域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在时空上存在3个层次的波动变化特征:一是全年呈现"双峰"模式变化,四川省的"双峰"值出现于3月底至5月底、6月低至10月初;二是月内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以周为周期呈波峰状有序波动,双休日为峰谷,工作日为峰脊;三是在节假日前后呈规则变化,节前为高峰凸起,节后则是低丘缓坡。用户关注度此种变化特征与现实旅游客流的波动变化相映照。同时,四川旅游用户关注度数值变化与旅行社接待国内客流量变化,在时序维度和区域空间维度上均具有较高的耦合性,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变化较之于现实客流量具有超前性,其时间长度约为半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关注度 客流量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二元视角的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场效应与地域结构——以丝路东段典型区为例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1 位作者 张颖 黄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引入空间场理论,应用SPSS、ArcGIS等软件对入境旅游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测算,在合理划定中国典型入境旅游区域的基础上,从时空二元视角,对1993~2008年丝路东段典型区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场场强、位势、地域结构的变迁历程开展实... 引入空间场理论,应用SPSS、ArcGIS等软件对入境旅游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测算,在合理划定中国典型入境旅游区域的基础上,从时空二元视角,对1993~2008年丝路东段典型区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场场强、位势、地域结构的变迁历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丝路东段典型区的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总体呈现不断壮大的发展态势;丝路东段典型区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属性强于其入境旅游中转地属性;丝路东段典型区入境旅游流集聚空间场和扩散空间场的地域差异性与等级性均十分显著;入境旅游流集散的空间相互作用受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的双重影响,还受到梯度推移理论的客观作用,而入境旅游流转移的中长尺度空间规律性,则是等级扩散的作用使然;入境旅游流集聚和扩散的根本动力机制源于流空间的天然运动属性和旅游流空间场的客观存在;引导和调控入境旅游流集散的关键在于对旅游流天然运动属性的认可,对旅游流空间场的正确疏导,以及对旅游流空间场作用规律的准确把握与恰当运用。以空间场理论从时空二元视角分析丝路东段典型区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场效应与时空地域结构分异规律,旨在揭示入境旅游流空间场和时空地域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为探索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潜在机理提供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集聚与扩散 空间场 地域结构 时空二元视角 丝路东段典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