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信息集成的实现
1
作者 张智宏 杨润全 戴磊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介绍了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监测计量系统信息集成的设计思路、技术要求、功能以及实现方法 ,对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总结 。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 监测系统 计量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底板奥灰岩溶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韩锋 詹润 +3 位作者 孙贵 顾承串 李宏泽 雷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0-1086,共7页
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是影响华北型煤矿深部开采的重要水害,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奥灰含水层易导致煤层底板突水。为进一步认识奥灰岩溶突水问题,文章以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开采为例,利用矿区近些年最新积累的奥灰钻孔资料,选取断层强度指数、... 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是影响华北型煤矿深部开采的重要水害,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奥灰含水层易导致煤层底板突水。为进一步认识奥灰岩溶突水问题,文章以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开采为例,利用矿区近些年最新积累的奥灰钻孔资料,选取断层强度指数、断层交叉点与尖灭点、含水层水压、富水性、隔水层等效厚度、脆塑比7个因素作为奥灰岩溶突水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主控因素影响权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各主控因素专题图,通过对专题栅格图归一化处理,将各主控因素按照权重进行空间复合叠加,最终获得1煤层底板奥灰岩溶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结果。将评价结果与突水系数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知,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更符合矿区实际地质情况,可以为矿区深部煤层开采与水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地理信息系统(GIS) 新集矿区 1煤层 底板 奥陶系灰岩 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远景导向 被引量:8
3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9 位作者 武强 王厚柱 傅先杰 王铁记 王玺瑞 樊九林 胡荣杰 才向军 阚雪冬 高生保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3-1099,共27页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致煤层底板水害宏观动力学表象威胁性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煤炭资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阻力。为全方位掌握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发展形势,探讨未来基于新技术开展防控作业的重点攻关方向,从时间、空间、突水量等多维视角下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动态演变趋势,对类型进行了“总−分”式细划,并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探讨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力学互馈响应机制,基于灾害宏观表象等揭示了其内生致灾机理,指出了防控技术理念的新发展路径和远景导向。研究发现:统计分析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多维视角下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探讨建立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主体架构,依据事故核心致因体系及宏观致灾表象等将煤层底板水害划分为岩溶陷落柱突水、断层活化突水及裂隙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3大类,进一步细化为全路径贯通增量导升型突水(岩溶陷落柱)、贯穿煤层型突水(断层)、单层随采卸荷直接型突水(裂隙)等12个子类,并针对性的独立分析了3个大类煤层底板水害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地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对岩溶陷落柱突水过程承压水导升路径异化发育作用机制,提出了覆岩顶板动/静载扰动诱发底板岩溶陷落柱突水模式,阐明了其力学启动条件及致灾机理;建立了煤层底板断层宏细观地质力学构造概化模型,基于诱发断层活化突水的核心致灾诱因识别并建立了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断层活化突水力学判据;以裂隙为基础单元,“由1至n”式建立了单一层位和复合层位承压含水层诱发裂隙型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的临界判别条件,揭示了该类型底板水害全过程致灾机理;在总结现行煤层底板水害探查、预测及控制技术理念基础上,结合前沿发展方向,指出并建议在煤层底板本底地质基因的全生命周期采动诱变特征三维动态重构、适用于时空分异动态地质环境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理念升级、低扰动强干预的随采随治保/控水互馈注浆治理技术应用、修复后地质生态系统长效监控诊断诊疗平台建立等方面展开攻关,构建煤层底板水害全时空防控大体系,紧跟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全煤行业新业态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底板水害 岩溶陷落柱 断层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设计——以新集矿区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培河 张群 +2 位作者 王晓梅 陈鸿春 马贵才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5,共5页
以新集矿区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工作程序。根据对新集矿区煤储层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目标煤层以及布井间距设计原则;通过煤储层数值模拟的产能预测,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井网布置样式;在产能预... 以新集矿区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工作程序。根据对新集矿区煤储层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目标煤层以及布井间距设计原则;通过煤储层数值模拟的产能预测,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井网布置样式;在产能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分析,优化了煤层气开发的布井间距,进而提出了新集矿区首期煤层气开发布井方案,并进行了产能预测。指出新集矿区煤层气开发应采用地面垂直井、采动区煤层气开发以及井下瓦斯抽放等多种开发方式综合并举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井网优化 开发方案 新集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煤矿1#煤开采底板突水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鞠远江 窦艳兵 陈新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1,50,共4页
新集煤矿1#煤层储量大、煤质好,对其进行开采是稳定和扩大产量、提供优质煤炭资源的保障。开采1#煤层遇到的最主要威胁是下伏太灰承压水突出。文章在分析淮南煤田和新集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新集煤矿太灰岩富水性、底板岩层隔水... 新集煤矿1#煤层储量大、煤质好,对其进行开采是稳定和扩大产量、提供优质煤炭资源的保障。开采1#煤层遇到的最主要威胁是下伏太灰承压水突出。文章在分析淮南煤田和新集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新集煤矿太灰岩富水性、底板岩层隔水能力以及构造控水特征等进行初步研究,判断1#煤开采过程中太灰水突出的危险性,分析可能的防治措施,为安全、高效开采1#煤层提供前期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灰水 底板突水 疏水减压 带压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矿井涌水量的马尔科夫链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鞠远江 罗鸿 廉法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新集一矿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质好。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对煤炭的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新集一矿涌水的基本来源及涌水量的变化。利用1999年~2011年各月涌水量的统计数据以及马尔科夫链预测原理把各月涌水量分成5个区间,预测... 新集一矿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质好。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对煤炭的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新集一矿涌水的基本来源及涌水量的变化。利用1999年~2011年各月涌水量的统计数据以及马尔科夫链预测原理把各月涌水量分成5个区间,预测出2012年1月涌水量的概率。运算的结果概率最大值与当月实测涌水量相符。但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是要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链 涌水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矿区煤层气的生储特征及示范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鸿春 马贵才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2,共3页
根据已有的勘探资料 ,利用气体地球化学、煤岩有机化学、煤变质程度和构造演化史等分析手段 ,对新集矿区煤层气的生成条件、保存演化史及保存条件等煤储层特征 ,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 ,选用水力压裂增产强化措施 ,采用先进的... 根据已有的勘探资料 ,利用气体地球化学、煤岩有机化学、煤变质程度和构造演化史等分析手段 ,对新集矿区煤层气的生成条件、保存演化史及保存条件等煤储层特征 ,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 ,选用水力压裂增产强化措施 ,采用先进的压裂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在示范区取得了国内同等地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产气量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 特征 水力压裂 新集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并行电法在新集二矿1煤底板灰岩富水性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后稳 杜少能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8,57,共4页
新集二矿1煤层组距下伏太原组1灰平均间距仅约18m,该区域太原组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非均质"的特点,1煤层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通过利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1煤首采面底板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有效地掌握了底板灰岩水赋... 新集二矿1煤层组距下伏太原组1灰平均间距仅约18m,该区域太原组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非均质"的特点,1煤层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通过利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1煤首采面底板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有效地掌握了底板灰岩水赋存情况,为该面底板注浆加固钻孔布置及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并行电法 底板灰岩 富水性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与氯、锶同位素揭示矿区地下水水岩相互作用
9
作者 李昊志 郑刘根 +4 位作者 陈星 傅先杰 杜少能 吴东 蒋召静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以淮南矿区口孜东矿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25组地下水样品,通过水化学特征分析,Cl、Sr同位素示踪及piper三线图解析等方法揭示地下水水岩作用机理及盐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岩水、混合水与太灰水分别呈Cl-Na型、过渡型与HCO_(3)-Na型特... 以淮南矿区口孜东矿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25组地下水样品,通过水化学特征分析,Cl、Sr同位素示踪及piper三线图解析等方法揭示地下水水岩作用机理及盐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岩水、混合水与太灰水分别呈Cl-Na型、过渡型与HCO_(3)-Na型特征,总溶解固体(TDS)均值达1582 mg/L,水化学环境复杂;δ_(37)Cl值为-0.41‰~0.58‰,同位素分馏特征表明浅层地下水补给、硅酸盐矿物(如钠长石)溶解及蒸发浓缩是控制盐渍化的关键过程;^(87)Sr/^(86)Sr值(0.70955~0.71216)与Sr^(2+)-Ca^(2+)/Na^(+)值协同演化揭示Sr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方解石、白云石)溶蚀及硅酸盐岩(钾长石、伊利石)风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同位素 锶同位素 水化学特征 水岩作用 矿区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深井大采高工作面超前切顶卸压软岩大巷防护技术
10
作者 石智涵 刘学生 +4 位作者 高宇栋 李虎 李学斌 孔令哲 卢文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5,共13页
千米深井大巷受“三高一扰动”影响,围岩控制困难,其中,厚煤层采动影响下软岩大巷变形破坏问题尤为突出,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本文以口孜东煤矿14采区为工程背景,得到140502工作面回采末期软岩大巷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大巷变形破坏原因力... 千米深井大巷受“三高一扰动”影响,围岩控制困难,其中,厚煤层采动影响下软岩大巷变形破坏问题尤为突出,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本文以口孜东煤矿14采区为工程背景,得到140502工作面回采末期软岩大巷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大巷变形破坏原因力学分析,提出围岩破坏能量判据,得出悬臂长度L3越长,大巷围岩内能量U越大,获得大巷严重变形破坏原因,即大巷围岩长期承受高静应力作用,对于动载扰动作用影响更为敏感,极易变形破碎。进一步建立工作面悬臂楔形结构力学模型,发现悬臂角度与超前支承应力的峰值呈现负相关,即悬臂角度愈大,超前支承应力的峰值愈小。据此提出停采线超前爆破切顶卸压巷道控制技术,通过理论分析设计了钻孔角度、高度、位置等切顶卸压参数,利用FLAC3D比选切顶范围,降低了爆破施工量。制定140504工作面爆破切顶卸压方案,即在140504工作面风巷内停采线外17 m、23 m处分别布置一组相同的爆破面,超前工作面回采150 m起爆,每组断面斜向上穿层设计5个钻孔,呈扇形分布,布置钻孔时应避开工作面顶板上方存在的140504工作面高抽巷。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对三条大巷展开监测,结果表明,140504工作面回采后西翼回风大巷、西翼主运胶带机大巷及西翼轨道大巷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7.6 cm、13.4 cm和8.4 cm。相较于140502工作面回采期间两帮移近量分别减小64.08%、60.59%和30.00%,控制效果较好,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大采高 切顶 软岩大巷 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矿综采放顶煤瓦斯防治实践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宝兴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5,32,共2页
介绍了利用合理的通风方式、合理配风、顶板泄排巷、均压技术和局扇供风及风障防治瓦斯的方法。
关键词 新集矿 综采 放顶煤 瓦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动无压风门在新集二矿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景民 刘红星 夏彬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年第3期54-54,56,共2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手动无压风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以及在新集二矿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该无压风门使用后,既保证了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手动无压风门 结构 改造 矿井 通风系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二矿增设潜水泵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礼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4,共3页
新集二矿拟开采1上煤层,根据已有巷道的布置特点,以节省投资、方便施工为原则,合理增加了潜水泵系统。文章对新增潜水泵系统从安装方式、设备选型和巷道布置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指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为煤矿在排水系统改造方面提... 新集二矿拟开采1上煤层,根据已有巷道的布置特点,以节省投资、方便施工为原则,合理增加了潜水泵系统。文章对新增潜水泵系统从安装方式、设备选型和巷道布置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指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为煤矿在排水系统改造方面提供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类型 潜水泵系统 外水仓 管子道 排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6-1#煤层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应江 张永将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为提高新集矿区新集一矿突出煤层6-1#煤层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预测准确率,减少防突措施工程量,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获得了6#煤层试验区1506采掘工作面正常及异常情况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正常地... 为提高新集矿区新集一矿突出煤层6-1#煤层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预测准确率,减少防突措施工程量,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获得了6#煤层试验区1506采掘工作面正常及异常情况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正常地质条件下:钻屑量S0=5.0kg/m,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0=160Pa;异常地质条件:钻屑量S0=4.0kg/m,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0=128Pa。经试验区超过3000m采掘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工作面预测无突出准确率100%,研究确定的指标及其临界值合理有效,符合试验区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突出预测 钻屑量 瓦斯解吸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地面抽采瓦斯钻井成井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廉法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3,38,共6页
地面钻井抽采工作面上覆采动区的煤层瓦斯,能很好地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采难题,但因钻井的成井率低,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对钻井布置、钻井结构、钻井采气及井底层位、钻井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影响成井的关键因素的研究,... 地面钻井抽采工作面上覆采动区的煤层瓦斯,能很好地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采难题,但因钻井的成井率低,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对钻井布置、钻井结构、钻井采气及井底层位、钻井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影响成井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并将地面抽采瓦斯钻井成井技术在新集一矿进行实际应用,发现施工的12个地面抽采瓦斯钻井百分之百成井,为地面钻井法抽采瓦斯的成功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钻井 瓦斯抽采 采动卸压区 成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提高煤炭质量的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书祺 阳金知 张洪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2期61-62,共2页
介绍了新集一矿在采煤工作面接替上、设计上、技术上和生产管理上采取多种手段,降低毛煤的灰份和水份,从而确保矿井煤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技术 管理措施 煤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混合井井底车场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礼奎 王志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45,共3页
本文介绍了新集一矿改扩建过程中 ,在现有的井底车场的基础上 ,结合混合井井底车场硐室的布置要求 ,增设混合井井底车场 ,提出了车场扩建设计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混合井 井底车场 硐室 扩建设计 车场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111311工作面突水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厚柱 丁厚稳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年第1期24-25,27,共3页
从水量、水温等方面对新集一矿111311工作面异常突水和突水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为17#煤层顶板砂岩水、F038断层和附近裂隙充水以及少量13#煤层顶板砂岩水。
关键词 突水水源 突水机理 水量 水温 砂岩水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矿区煤层气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世晨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年第4期49-50,共2页
为解决井下抽放低浓度煤层气(瓦斯)作为民用燃料气易出现供气质量不稳定的难题,依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的煤层气开发工程,把地面钻孔开发出的高浓度煤层气与井下抽放的低浓度煤层气混合,提高了民用燃料气质量和综合利用途径。
关键词 新集矿区 煤层气 混合供气 综合利用 瓦斯抽放 钻孔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二矿主井箕斗的技术改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修宏 童树义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年第z1期129-130,共2页
介绍了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为适应生产发展,增强主井提升能力,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减少维护工作量,提高运行安全性,对主井箕斗进行技术改造的情况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箕斗 主井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