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成本不确定性的发电企业低碳技术采纳决策优化研究
1
作者 檀勤良 贺嘉明 +1 位作者 吕函谕 丁毅宏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3,共12页
为研究发电企业主动践行“双碳”目标而面临的多类型低碳技术成本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投资决策优化问题,以发电企业中长期时间尺度的决策优化为研究视角,考虑投资周期内各项技术的成本不确定性,构建期望出力-装机两阶段鲁棒模型。第1阶段... 为研究发电企业主动践行“双碳”目标而面临的多类型低碳技术成本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投资决策优化问题,以发电企业中长期时间尺度的决策优化为研究视角,考虑投资周期内各项技术的成本不确定性,构建期望出力-装机两阶段鲁棒模型。第1阶段以该企业运营净利润最大为目标;第2阶段考虑各项技术投入的成本不确定性,以第1阶段给出的期望出力情况作为约束,综合考虑企业年度投资强度与全投资计划周期的投资限额总数,追求总投资成本最小。将第2阶段模型进行鲁棒对等,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化模型以便于求解,并采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对该两阶段问题进行求解。通过不同情景下的发电企业电源结构演化情况对比,为发电企业采纳低碳技术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 技术采纳 不确定性 两阶段决策 投资决策 C&CG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承载力的区域发展路径模拟——以北京市为例
2
作者 聂青云 赵振宇 郭润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6,共9页
从能源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建立了区域能源承载系统结构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超效率SBM耦合模型科学评价北京市2005—2017年能源承载力,并设置现状延续、政策规划和目标发展情景,进行北京市2018—2035年的能... 从能源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建立了区域能源承载系统结构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超效率SBM耦合模型科学评价北京市2005—2017年能源承载力,并设置现状延续、政策规划和目标发展情景,进行北京市2018—2035年的能源承载力多情景模拟,为能源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发展路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5—2017年,北京市能源承载力水平逐步提升;2018—2035年,按照政策规划情景,北京市预计在2035年达到目标发展情景(发达地区)2032年的能源承载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现状延续、政策规划、目标发展三个不同情景下所实现目标的差异性效果显著,建议北京市基于政策规划情景,以目标发展情景为方向,综合运用两种情景中的指标参数设定区域发展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能源承载力 多情景模拟 可持续发展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度评价与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振宇 樊伟光 《农村电气化》 2020年第6期59-64,共6页
北京市正积极挖掘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构建首都现代绿色能源体系。在此背景下,亟待对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和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文章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别选取太阳能、风能和... 北京市正积极挖掘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构建首都现代绿色能源体系。在此背景下,亟待对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和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文章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别选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资源的丰度指标进行测算,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丰度评价模型。挖掘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可再生能源资源进行了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总体呈现“北丰富、南贫乏”“四周丰富、中心贫乏”特征;其中,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风能资源匮乏呈随机分布特征,生物质资源有逐年减少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市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可再生能源 资源评价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差异化配置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硕 李薇 +2 位作者 李英姿 刘强 曾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1-1571,共11页
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基础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举措,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则是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的重要凭证.当前我国绿证分配机制单一,无法有效衡量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 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基础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举措,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则是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的重要凭证.当前我国绿证分配机制单一,无法有效衡量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可获得绿色价值的差异性,并发挥其平衡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的杠杆作用.为此,从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电量兑换绿证的差异化入手,建立考虑可再生能源综合价值的绿证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CRITIC法、熵权法和TOPSIS法构建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证差异化评价模型.以2030年碳达峰目标为发展场景,分析模型对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和海上风力发电绿色收益的影响,进而修正其发展规划,并提出绿证相关政策建议.所构建的绿证差异化分配模型可为我国绿证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绿证差异化 CRITIC-熵权法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约束下中国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路径及策略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文华 闫庆友 +1 位作者 何钢 袁家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理清应对气候变化约束下推动电力系统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和潜力,形成有效精准抓手,研究从气候变化约束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出发,系统梳理温升目标下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相关研究,并通过综述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与电力系统密切相关的煤电退出问题... 为理清应对气候变化约束下推动电力系统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和潜力,形成有效精准抓手,研究从气候变化约束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出发,系统梳理温升目标下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相关研究,并通过综述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与电力系统密切相关的煤电退出问题、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以及电网优化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温升约束下煤电规模需快速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及远距离输送将成为最显著的特征,气电将承担比现在更重大的责任,核电需抛开争议加速发展。加快完善市场化机制、严控煤电规模、着力提升能效、统筹加强灵活性资源管理以及优化跨区负荷管理应成为监管部门重点推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发电出力特征的电煤储备决策模型
6
作者 王辉 赵欣博 +1 位作者 张漪 张依依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45-4455,I0008-I0010,I0007,共15页
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升高,电力保供安全受到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影响,强化电煤储备能力成为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任务。基于k-均值聚类原理对多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发电出力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解决新能源发电出力的计... 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升高,电力保供安全受到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影响,强化电煤储备能力成为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任务。基于k-均值聚类原理对多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发电出力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解决新能源发电出力的计量与电煤储备决策时间尺度不匹配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要求,设计综合响应日常电力生产需求和应对极端天气影响的电煤二元储备结构,将所提取的新能源发电出力特征纳入考虑,构建电煤储备动态规划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求解思路。最后,以我国N省实际数据为例开展算例分析,结果显示电煤储备中心这种二元储备结构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实现大多数应急情景下的供电安全,为应对极端天气等异常事件所额外支付的储备成本仅占未发生中断的总成本的3%。研究结果能够为煤炭储备中心的运营提供管理启示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煤储备 新能源发电 聚类分析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体建模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企业市场交易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超英 檀勤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5,共14页
高比例新能源渗透情景下火电企业竞价策略研究对保障火电企业运营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智能体建模框架,建立电力现货市场仿真模型和机组自学习决策模型。其中,环境模块建立了考虑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风光火储多方参... 高比例新能源渗透情景下火电企业竞价策略研究对保障火电企业运营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智能体建模框架,建立电力现货市场仿真模型和机组自学习决策模型。其中,环境模块建立了考虑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风光火储多方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智能体模块将火电机组投标决策过程刻画为部分观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采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求解。以HRP-38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明晰高比例新能源下火电企业市场交易策略。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火电机组提供辅助服务的前提下,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仍有部分位置独特且具有成本优势的火电机组拥有竞争力;预测误差增大将使大容量火电机组投标策略趋于保守,而小容量机组投标策略相反;火电机组在各类场景下均具有隐性共谋倾向,即彼此隐藏信息时仍同时提高报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多智能体建模 强化学习 报价策略 辅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下电能量与平衡调节服务联合运营与出清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伟嘉 刘敦楠 +3 位作者 谢开 李竹 李根柱 孙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3,共9页
随着规模化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安全保供形势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计及新能源的安全外部成本,提出了电能量与平衡调节服务的联合运营与出清机制。将电能量成本与安全外部成本耦合叠加,通过联合出清,以市场化方式精准组织平衡调节服务;以... 随着规模化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安全保供形势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计及新能源的安全外部成本,提出了电能量与平衡调节服务的联合运营与出清机制。将电能量成本与安全外部成本耦合叠加,通过联合出清,以市场化方式精准组织平衡调节服务;以合理的价格体现电能的能量价值与安全价值,从而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促进平衡责任的分担。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运营机制在经济性与鲁棒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供需平衡 安全外部成本 平衡调节服务 市场出清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的探索、挑战与展望
9
作者 袁家海 彭可欣 +1 位作者 张浩楠 张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72,共17页
气候加速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带来高频次、大范围、强破坏的停电事故和缺电事件,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敲响了警钟。随着温控负荷迅速增长和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攀升,电力系统气候敏感性持续增强。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 气候加速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带来高频次、大范围、强破坏的停电事故和缺电事件,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敲响了警钟。随着温控负荷迅速增长和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攀升,电力系统气候敏感性持续增强。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电力低碳转型,提升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迫在眉睫。文中系统梳理了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分析框架,分析了源、网、荷侧电力资源的气候适应性特点,讨论了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中气候适应性提升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新型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提升路径。建议强化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的宏观政策引导,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关键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多元化方式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 新型电力系统 评估框架 运行调度 电力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能源转型发展的输配电价动态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静涵 何永秀 +2 位作者 李润菎 吕媛 黄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1-2519,I0070,I0071,共11页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重约束,轻激励”的输配电定价方式已不适应输配电网络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发展需求。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激励与约束相容的输配电价动态激励机制,研究表明:转型阶段下,需要进一步通过优化电网投资结构,减少投...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重约束,轻激励”的输配电定价方式已不适应输配电网络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发展需求。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激励与约束相容的输配电价动态激励机制,研究表明:转型阶段下,需要进一步通过优化电网投资结构,减少投资冗余来提高输配电网络运营效率,电网仍是成本超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省级电网的低碳、安全、高效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呈现为逐年提升;所提激励机制兼顾差异性和公平性,有利于各省输配电网的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输配电价 数据包络分析 耦合协调 动态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中国能源低碳转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辉 赵新刚 +1 位作者 任领志 王桢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112,F0003,共10页
本文基于诺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尝试以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诠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简称“配额制”)的制度安排对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由上网电价向配额制转变的这一制度变迁中,其经济绩效取决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 本文基于诺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尝试以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诠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简称“配额制”)的制度安排对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由上网电价向配额制转变的这一制度变迁中,其经济绩效取决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方向是否协调一致。结果表明,采取基于配额制的绿色证书交易这一既非激进式又非渐进式的综合变迁方式,能有效契合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短期发展特征,并有望实现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低碳转型 配额制 绿色证书交易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低碳转型的顶层制度设计: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被引量:43
12
作者 赵新刚 梁吉 +2 位作者 任领志 张玉琢 徐杰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4-1169,共6页
将于2018年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简称配额制),有效契合了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顶层制度设计的战略需求。在总结分析配额制国际实践的基础上,采用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配额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经济学解释。一方面,从... 将于2018年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简称配额制),有效契合了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顶层制度设计的战略需求。在总结分析配额制国际实践的基础上,采用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配额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经济学解释。一方面,从政府和配额供需角度,解构了绿色证书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另一方面,从制度的构建性和发电厂商行为策略的演化角度,论证了配额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揭示了配额制成功施行的关键。最后,针对我国配额制建设问题,从制度顶层设计、部门协同、配额目标设定和实施计划制定4个层面,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给出了对策和建议。所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对我国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配额制建设极具实践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绿色证书 能源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配额制下电力-绿证-超额消纳量多尺度市场交易仿真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鹏 宋晓华 +3 位作者 杨昊雯 翟晓颖 韩晶晶 鞠立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58-2469,共12页
为了明确新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下电力–绿证–超额消纳量多尺度市场耦合互动关系,引入系统动力学,构建互动交易模型并进行仿真。以市场交易标的物流转为线索,设计多市场耦合交易体系,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耦... 为了明确新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下电力–绿证–超额消纳量多尺度市场耦合互动关系,引入系统动力学,构建互动交易模型并进行仿真。以市场交易标的物流转为线索,设计多市场耦合交易体系,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耦合交易复杂因果关系,并分析新RPS对市场主体收益或成本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新RPS下,电力价格逐渐下降趋势,消纳量证书交易压低绿证交易价格,二者交易价格最终会趋于相等。RPS会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电力市场收益、用户用电成本波动下降,RPS比例提高,二者下降速度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交易 电力市场 超额消纳量 绿色证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碳配额及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调度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檀勤良 代美 梅书凡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86,共8页
为深化电动汽车在降低交通系统碳排放、促进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的良好作用,该文构建了以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最小和电力系统发电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以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场景为基础,并进一步探究碳配额和需求响应协同作用对... 为深化电动汽车在降低交通系统碳排放、促进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的良好作用,该文构建了以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最小和电力系统发电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以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场景为基础,并进一步探究碳配额和需求响应协同作用对电动汽车用能成本和系统发电调度的影响。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赋予电动汽车碳配额有利于加强用户的充电响应程度。协同调度在减少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平抑负荷波动等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碳配额 需求响应 协同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目标下燃煤机组主辅市场联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兴平 党小璐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8,共9页
现有技术条件下,存量燃煤机组的合理运行不仅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也可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提供足够的系统灵活性。从系统角度出发,以整体经济性最优为目标,构建燃煤机组参与电能市场和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两阶段优化模... 现有技术条件下,存量燃煤机组的合理运行不仅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也可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提供足够的系统灵活性。从系统角度出发,以整体经济性最优为目标,构建燃煤机组参与电能市场和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两阶段优化模型。考虑不同燃煤机组的技术特性,设计了多种方案对不同深度调峰方案下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算例结果表明: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减少发电侧的碳排放,但不同调峰深度下燃煤机组总收益差异显著,部分机组适合深度调峰且存在最优调峰区间。基于此,电力市场的机制设计应该考虑机组的技术特性,有利于优化燃煤机组运行效率并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深度调峰 两阶段优化模型 电能市场 调峰辅助服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供需互动与多能互补优化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敦楠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共1页
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环节。高渗透率的新能源被广泛接入电网发电侧,尽管为电网提供了充裕的电能,却也大幅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平衡调节压力,导致仅依靠电源侧的调节能力难以保障... 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环节。高渗透率的新能源被广泛接入电网发电侧,尽管为电网提供了充裕的电能,却也大幅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平衡调节压力,导致仅依靠电源侧的调节能力难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可靠供应和安全稳定。因此,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亟须挖掘电力需求侧柔性负荷所蕴含的巨大灵活调节潜力,将供需两侧的资源同步纳入电网规划与运行管理,从而充分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和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 电力需求侧 电力系统 柔性负荷 平衡调节 新能源 供需互动 供电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四大城市群碳排放驱动因素时空分解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元欣 贺铄 +2 位作者 江雅婧 罗旭 袁家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集聚区域,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中国典型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ST-IDA模型(时空指数分解分析法)和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解法,...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集聚区域,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中国典型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ST-IDA模型(时空指数分解分析法)和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解法,分析200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研究发现:2000—2019年间,四大城市群能源活动碳排放总体趋势均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平稳增长阶段,其中成渝城市群已基本实现碳达峰;能源强度效应是影响碳排放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扩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能源强度上升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起到抑制作用;四大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主要取决于工业部门。鉴于四大城市群呈现出不同的碳排放特征,未来应探索差异化、多元化的城市群减排路径,促进城市群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ST-IDA模型 时空分解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候风险耦合影响的中长期电力资源规划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家海 牟琪林 +2 位作者 张浩楠 赵艺莹 张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4-635,共12页
考虑气候风险对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影响进行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规划研究十分重要且紧迫。文中从规划视角开展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研究,构建考虑气候风险耦合影响的中长期电力资源规划模型,通过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水平。... 考虑气候风险对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影响进行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规划研究十分重要且紧迫。文中从规划视角开展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研究,构建考虑气候风险耦合影响的中长期电力资源规划模型,通过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水平。结果表明:考虑气候长期变化趋势的规划方案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在装机容量减少的情况下反而有所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提升,系统年均总投资建设成本下降;而考虑极端天气气候风险的规划方案中可控电源年均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增加,以支撑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可再生能源年均发电量略有减少,系统年均总投资建设成本增加。考虑气候风险耦合影响的电力规划方案能够统筹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系统安全水平,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电源规划 气候适应性 极端天气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储能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75
19
作者 许传博 刘建国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9,共11页
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氢储能具有跨季节、跨区域和大规模存储的优势,同时具备一定的快速响应能力,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各个环节均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剖析了氢... 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氢储能具有跨季节、跨区域和大规模存储的优势,同时具备一定的快速响应能力,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各个环节均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剖析了氢储能相对其他储能技术的优势,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对氢能的诉求,并构建了氢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中的应用价值体系。研究认为,氢储能在储存容量和放电时长等性能指标上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但在投资成本和转化效率方面与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氢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缺乏跨领域协同,氢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缺少相应的激励配套政策;在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运行控制和氢燃料电池发电等方面仍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甚至空白的问题。为此本文建议,现阶段应以效率高、成本低“电‒氢”广义氢储能方式为主,“电‒氢‒电”狭义氢储能方式为辅;充分发挥氢能市场、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力量,促进氢储能低碳低成本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氢能在不同距离尺度下的运输方式组合,解决氢能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难题;加快完善电氢耦合产业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抢占国际标准化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新型电力系统 氢储存技术 新能源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实时电价的影响分析——德国电力现货市场的数据实证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定 赵德福 +2 位作者 白木仁 王其清 李存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3,共8页
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交易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基于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实时电价的影响,对理解现货市场运行规律、开展市场成熟度评价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选取德国电力现货市场开展数据实证,收集发电量... 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交易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基于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实时电价的影响,对理解现货市场运行规律、开展市场成熟度评价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选取德国电力现货市场开展数据实证,收集发电量、负荷量、预测误差、价格等多因素数据,基于时间序列特征表示方法,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实时电价的影响。首先,使用特征表示方法将时间序列时域模型转化为特征向量。然后,采用贪婪向前特征选择算法提取关键特征,最大化因素间差异。接着,分别基于全部特征和关键特征讨论了多因素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了影响机理网络图。实证结果表明德国电力现货市场实时电价主要受到风力发电量预测误差影响,因素间相关性主要来自时间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离散符号化等特征。最后,通过中德电力现货市场的定量对比,指出中国广东电力市场实时电价更易受新能源发电量而非预测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实时电价 电力现货市场 特征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