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龟兹研究院院藏彩绘泥塑调查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丽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7,共6页
本文着重对龟兹研究院院藏彩绘泥塑造像进行初步整理。院藏保存较好的可辨识的造像共44件,有代表性的15件,按其特点分为五类:彩绘泥塑头像残件、彩绘泥塑身躯残件、彩绘泥塑手残件、彩绘泥塑花饰,动物与须弥山等归为其它类。
关键词 彩绘泥塑 龟兹石窟 文化遗产 佛教造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过去佛”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霍旭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38,共17页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诸多佛陀造像里有相当数量是"过去佛"。"过去佛"主要出现在中心柱洞窟主室券顶和方形窟主室穹隆顶上。还有在释迦牟尼佛的头光里出现"过去佛"。"过去佛"是龟兹石窟壁画中十分...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诸多佛陀造像里有相当数量是"过去佛"。"过去佛"主要出现在中心柱洞窟主室券顶和方形窟主室穹隆顶上。还有在释迦牟尼佛的头光里出现"过去佛"。"过去佛"是龟兹石窟壁画中十分重要的题材内容。本文以佛经等文献资料为据,结合龟兹石窟各种形式的"过去佛"造像,为认识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的菩萨观与佛陀观,揭示龟兹石窟更深刻的佛教内涵,进而探索龟兹佛教的发展历史和思想演变,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过去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佛像的艺术风格及其特点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丽娅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11,共14页
根据佛像的造型、头背光以及服饰等因素的差异,龟兹石窟中的佛像风格可分为四类:印度风格、龟兹风格、汉地风格和回鹘风格。印度风格佛像出现于龟兹石窟早期,包括犍陀罗风格和秣菟罗风格两种类型,其中犍陀罗风格佛像较多。龟兹风格佛像... 根据佛像的造型、头背光以及服饰等因素的差异,龟兹石窟中的佛像风格可分为四类:印度风格、龟兹风格、汉地风格和回鹘风格。印度风格佛像出现于龟兹石窟早期,包括犍陀罗风格和秣菟罗风格两种类型,其中犍陀罗风格佛像较多。龟兹风格佛像形成于公元4世纪,延续至龟兹佛教的衰亡时期,是在龟兹本地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印度、中亚文化而发展形成的佛像类型。汉地风格佛像,是唐代汉传佛教艺术传入龟兹的产物,艺术风格接近同时期中原佛教艺术。回鹘风格佛像,约公元10世纪及以后,是回鹘人西迁后在吸收中原佛教和龟兹佛教艺术因素,形成的具有回鹘人审美特色的佛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佛像 风格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壁画颜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玉 张晓彤 +2 位作者 周智波 王乐乐 叶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为了解新疆库木吐喇石窟壁画颜料成分,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对石窟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颜料主要有红色铁红、铅丹,蓝色颜料青金石,绿色颜料氯铜矿,金色的金箔,白色颜料石膏,黑色颜料... 为了解新疆库木吐喇石窟壁画颜料成分,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对石窟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颜料主要有红色铁红、铅丹,蓝色颜料青金石,绿色颜料氯铜矿,金色的金箔,白色颜料石膏,黑色颜料炭黑和二氧化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 拉曼光谱 石窟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中的佛陀、声闻、缘觉和菩萨造像及其反映的思想 被引量:6
5
作者 苗利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7,共13页
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是佛教的四圣,龟兹石窟中有许多的相关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它们的演变反映出了龟兹佛教的变迁。龟兹石窟早期奉行唯礼释迦的观念,菩萨是佛修行阶段的身份,声闻是佛的弟子,辟支佛是自证成道的修行... 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是佛教的四圣,龟兹石窟中有许多的相关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它们的演变反映出了龟兹佛教的变迁。龟兹石窟早期奉行唯礼释迦的观念,菩萨是佛修行阶段的身份,声闻是佛的弟子,辟支佛是自证成道的修行者。佛的十八不共法是菩萨、缘觉和声闻不具备的。公元7世纪以后,汉传大乘佛教传入龟兹,龟兹石窟中,反映多佛、十方佛以及菩萨代佛传法度人等大乘观念图像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佛陀 声闻 缘觉 菩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天相图”演变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赵莉 杨波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5,共12页
龟兹石窟"天相图"大都绘于券顶两侧山峦之间,画上日、月、飞行立像等空中的诸元素。"天相图"在龟兹地区诞生伊始,就与烘托禅修氛围的菱格山水图结合在一起。构图成熟的"天相图"则以宣扬由禅定而达到的神... 龟兹石窟"天相图"大都绘于券顶两侧山峦之间,画上日、月、飞行立像等空中的诸元素。"天相图"在龟兹地区诞生伊始,就与烘托禅修氛围的菱格山水图结合在一起。构图成熟的"天相图"则以宣扬由禅定而达到的神变为重要主题。到了唐安西都护府统治时期,汉风洞窟内的"天相图"用象征净土的莲花取代了传统的天空元素。在龟兹回鹘时期,由于回鹘佛教美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天相图"的绘制也体现为汉风、龟兹风两种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天相图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一切有部的法身观“十八不共法”——兼论它在龟兹石窟中的图像表现 被引量:3
7
作者 苗利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87,共14页
十八不共法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法身观的重要内容,它的内容包括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和大悲,是佛所独具的能力和功德。这种思想在说一切有部的经典和龟兹石窟的壁画中均有所反映。
关键词 十八不共法 小乘 说一切有部 龟兹石窟 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一切有部佛教美术思想刍议——兼谈其在龟兹石窟中的反映 被引量:2
8
作者 苗利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说一切有部认为世俗世界是三世恒有的法体缘起聚合的结果,是无常的,只有涅槃才是最终的解脱。涅槃之道是无相的,必须借表现释迦牟尼事迹的有相之道——佛教美术来显现。佛教美术具有提供观想对象、宣传、教育、认识、供养、祈福和发愿... 说一切有部认为世俗世界是三世恒有的法体缘起聚合的结果,是无常的,只有涅槃才是最终的解脱。涅槃之道是无相的,必须借表现释迦牟尼事迹的有相之道——佛教美术来显现。佛教美术具有提供观想对象、宣传、教育、认识、供养、祈福和发愿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一切有部 佛教美术 涅槃 无相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收藏克孜尔石窟壁画调查与复原研究(二)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6-23,共8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几十年的石窟工作经验以及远赴国外调查结果,将美国11家机构收藏的49幅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片进行了核对与测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原位,并通过电脑技术对图片进行了复原。期望为学术界研究克孜尔石...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几十年的石窟工作经验以及远赴国外调查结果,将美国11家机构收藏的49幅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片进行了核对与测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原位,并通过电脑技术对图片进行了复原。期望为学术界研究克孜尔石窟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克孜尔石窟壁画 调查与复原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收藏克孜尔石窟壁画调查与复原研究(三)
10
作者 赵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2-18,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几十年的石窟工作经验以及远赴国外调查结果,将美国11家机构收藏的49幅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片进行了核对与测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原位,并通过电脑技术对图片进行了复原。期望为学术界研究克孜尔石...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几十年的石窟工作经验以及远赴国外调查结果,将美国11家机构收藏的49幅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片进行了核对与测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原位,并通过电脑技术对图片进行了复原。期望为学术界研究克孜尔石窟提供基础资料。此为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博物馆、西雅图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底特律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克孜尔石窟壁画 调查与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收藏克孜尔石窟壁画调查与复原研究(一)
11
作者 赵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3-23,共11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数十年的石窟工作经验以及远赴国外广泛调查的结果,将美国11家机构收藏的49幅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片进行了核对与测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原位,并通过电脑技术对图片进行了复原。期望为学术界研究克...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数十年的石窟工作经验以及远赴国外广泛调查的结果,将美国11家机构收藏的49幅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片进行了核对与测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原位,并通过电脑技术对图片进行了复原。期望为学术界研究克孜尔石窟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克孜尔石窟壁画 调查与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木吐喇石窟第56窟空鼓及起甲壁画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永明 叶梅 王力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164,共7页
库木吐喇石窟第56窟为中心柱券顶窟,其壁画保存状况极差,所存壁画均被烟熏。壁画颜料层起甲后呈大片斑驳脱落,券顶两侧的壁画起甲尤甚,轮廓极其模糊。此外,地仗空鼓严重、大面积脱离岩体,时有掉落的危险。为此,通过起甲壁画加固、空鼓... 库木吐喇石窟第56窟为中心柱券顶窟,其壁画保存状况极差,所存壁画均被烟熏。壁画颜料层起甲后呈大片斑驳脱落,券顶两侧的壁画起甲尤甚,轮廓极其模糊。此外,地仗空鼓严重、大面积脱离岩体,时有掉落的危险。为此,通过起甲壁画加固、空鼓地仗层灌浆加固、风化砂岩支撑体加固等方法对第56窟壁画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修复,解除了目前威胁壁画保存的病害,保证目前条件下的安全和稳定,使之能够长期保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吐喇石窟 壁画 病害 保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数字化复原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莉 翁子扬 胡译丹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1-659,共9页
克孜尔石窟历史悠久,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其壁画精美,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价值,堪称“中国第二敦煌”。以新疆龟兹研究院克孜尔石窟壁画考古与数字化采集资料为基础,结合流失于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图像... 克孜尔石窟历史悠久,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其壁画精美,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价值,堪称“中国第二敦煌”。以新疆龟兹研究院克孜尔石窟壁画考古与数字化采集资料为基础,结合流失于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图像与文献资料,对洞窟现状进行分析,采用信息图像中语义获取与知识关联逻辑,创新图像资源分析模式与数字化复原思路,以揭示功能为视角,提出了基于4S图像分析模型(4S-IAM)的壁画数字化复原方法。旨在实现历史图文资源、现地考古成果和壁画图像本体资源间的有效关联,对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和图像数字化复原工作建构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克孜尔石窟壁画 数字复原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鸠摩罗什的佛陀观——兼论其在克孜尔石窟中的反映
14
作者 苗利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46-50,157,共5页
鸠摩罗什认为佛陀生身有灭,但法身不灭,佛的法身可以遍满虚空,可以讲经说法。十方三世诸佛皆是佛法身的化现。菩萨成佛时或阿罗汉俢证后也可以获得这种法身。佛法身是性空的,佛法身的实质与涅槃相同,是清净的实相。
关键词 鸠摩罗什 佛陀观 克孜尔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