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双峰驼乳乳清蛋白的乳化特性
1
作者 高胜寒 苗灏 +6 位作者 牛晴 刘恩慧 贺蕊琪 霍辰坤 张飞 杨洁 赵仲凯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1,共7页
本实验以驼乳乳清蛋白(camel whey protein,CWP)和牛乳乳清蛋白(bovine whey protein,BWP)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水相与油相比例(8∶2、7∶3、5∶5、3∶7、2∶8,V/V)条件下乳液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相体... 本实验以驼乳乳清蛋白(camel whey protein,CWP)和牛乳乳清蛋白(bovine whey protein,BWP)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水相与油相比例(8∶2、7∶3、5∶5、3∶7、2∶8,V/V)条件下乳液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使得两种蛋白稳定的乳液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显著增加,当油相体积分数≥70%,乳液不再分层。在相同水相与油相比例下,CWP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优于BWP,CWP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更小的液滴粒径尺寸((722.41±77.91)nm,油相体积分数为30%),所带Zeta电位绝对值高于30 mV((33.58±0.15)mV,油相体积分数为20%),其乳化稳定性相较于BWP稳定乳液提升约2倍以上。本研究表明CWP可作为优质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并应用于功能性驼乳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乳清蛋白 Pickering乳液 乳化活性 乳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峰驼乳功能蛋白及脂肪酸在泌乳期内的变化研究
2
作者 姚怀兵 王智瑄 +6 位作者 赵仲凯 豆智华 刘颖 吴林英 董静 陈钢粮 杨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30,共9页
为探究泌乳双峰骆驼乳功能性蛋白及脂肪酸变化规律,该研究动态追踪20峰泌乳双峰驼并采集泌乳期330 d内的驼乳,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检测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免疫球蛋白(immunog... 为探究泌乳双峰骆驼乳功能性蛋白及脂肪酸变化规律,该研究动态追踪20峰泌乳双峰驼并采集泌乳期330 d内的驼乳,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检测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和溶菌酶4种目标功能蛋白及34种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驼乳中共检测到4种目的功能蛋白及32种脂肪酸,色谱峰形尖锐、无杂峰干扰。驼乳4种功能蛋白含量在初乳期极显著高于常乳期(P<0.01),泌乳后期随着泌乳时间延长含量缓慢降低,功能蛋白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其中α-乳白蛋白与IgG具有强正相关。脂肪酸含量在初乳期至常乳期30 d内波动明显,其余时期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长链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在泌乳期含量较为稳定;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合理,且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变化趋势相反,在初乳期3~7 d内变化较为明显,在泌乳高峰期90~150 d波动极为明显,少数脂肪酸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驼初乳功能蛋白与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优于常乳,结果为深入研究双峰驼的泌乳生理特点及驼乳功能性制品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驼乳 功能蛋白 脂肪酸含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特种乳中牛乳的掺伪
3
作者 李威 孙国栋 +2 位作者 鹿嘉榕 赵仲凯 杨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4,共12页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乳制品的检测要求。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牛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牛乳中的DNA,与非目标动物无交叉反应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两种real-time PCR方法对于牛乳DNA的检测限分别为1 pg(SYBR Green)和10 pg(Taq Man),且均可以最低检测出特种乳混合物中0.1%(m/m)牛乳成分掺伪。为评估掺假模拟的重现性,在3 d内共进行了9次重复实验,验证了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同时,为检测本研究中所建立实验方法的可用性,对20种商业加工特种乳制品进行了真实性分析,其中在7种产品中检测出牛乳成分,显示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乳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食品掺假 真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双峰驼产奶性状与体尺、体重及血液理化指标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姚怀兵 李娜 +8 位作者 梁小瑞 郝泽林 闫慧 赵仲凯 刘颖 马强 王玉琢 陈钢粮 杨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10-3220,共11页
【目的】揭示双峰驼泌乳期产奶性状、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高、低产双峰驼差异性生长性状及血液和驼乳生理生化指标,为高产驼选育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以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为研究对象,对产奶量进行监测,绘制哺乳期泌乳曲线,并分析... 【目的】揭示双峰驼泌乳期产奶性状、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高、低产双峰驼差异性生长性状及血液和驼乳生理生化指标,为高产驼选育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以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为研究对象,对产奶量进行监测,绘制哺乳期泌乳曲线,并分析不同胎次的产奶量。测定高、低产双峰驼体尺、体重、血液及驼乳理化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双峰驼挤奶期约10个泌乳月,前3个泌乳月产奶量高,第4~7个泌乳月产奶量呈持续下降,第7~9个泌乳月产奶量略有回升,第10个泌乳月产奶量达到最低,可归纳为4种类型的泌乳曲线。产奶量的高峰期一般在2~6胎,最佳年龄为6~15岁。高产驼组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低产驼组(P<0.01);高产驼组的体重、血尿素氮及血尿素均显著高于低产驼组(P<0.05),而高产驼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低产驼组(P<0.05);高产驼组驼乳的乳脂、乳蛋白显著低于低产驼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理化指标与产奶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双峰驼产奶性能受到机体、泌乳阶段、营养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体重、血液及乳成分与产奶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双峰驼产奶性能及高产驼选育提供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产奶性状 泌乳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乳乳清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华实 豆智华 +2 位作者 谢飞 杨迎春 杨洁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7,共7页
以生鲜驼乳和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驼乳粉为材料,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表征采集时间、采样地点、脂肪含量、干燥方式对驼乳乳清蛋白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地点同一个体的驼乳... 以生鲜驼乳和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驼乳粉为材料,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表征采集时间、采样地点、脂肪含量、干燥方式对驼乳乳清蛋白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地点同一个体的驼乳在不同月份之间的乳清蛋白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驼乳中的蛋白质变化水平受季节的影响。不同地点采集的驼乳中乳清蛋白在同一个月份也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不同采样地点对鲜驼乳乳清蛋白的多态性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乳粉加工的干燥过程会影响驼乳乳清蛋白的多态性,干燥后得到的各类驼乳粉中乳清蛋白的组分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热损伤。乳粉中乳脂对乳清蛋白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驼乳粉乳清蛋白中蛋白组分相对丰度的变化不仅与原料乳中脂肪含量有关,也与乳粉的热加工方法、乳清蛋白中的热敏蛋白、加热杀菌有关。且与低温真空干燥法相比,喷雾干燥法对驼乳粉中乳清蛋白的多态性变化影响更为显著,对乳铁蛋白和α-乳白蛋白的破坏严重。用RP-HPLC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驼乳粉中α-乳白蛋白,表明其可以作为驼乳清蛋白多态性的最佳标识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期 采样地点 脂肪含量 干燥方式 乳清蛋白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勒泰传统酸驼乳中乳酸菌发酵乳益生活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谢秀明 热孜姑丽·库尔班 +2 位作者 马彦科 林勇 杨洁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9,24,共9页
为了探究乳酸菌对驼乳和牛乳益生活性的影响,用6株从新疆阿勒泰地区传统酸驼乳中筛选出的乳酸菌发酵驼乳和牛乳。通过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疏水性、抑菌能力、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活性测定评价菌株的益生菌特性;通过抗氧化能力和α-葡... 为了探究乳酸菌对驼乳和牛乳益生活性的影响,用6株从新疆阿勒泰地区传统酸驼乳中筛选出的乳酸菌发酵驼乳和牛乳。通过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疏水性、抑菌能力、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活性测定评价菌株的益生菌特性;通过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评估比较其发酵驼乳和牛乳的益生活性。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具有一定的胃肠道定植能力和抑菌活性,对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敏感性且不溶血。乳酸菌对驼乳和牛乳益生活性的影响与发酵时间有关,发酵36~48 h时具有较好降糖活性: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B1菌株发酵驼乳至36 h的ABTS+自由清除基能力最好(IC50=14.99±0.09 mg/mL),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A5和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B1发酵驼乳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分别为23~38 mg/mL和IC50在8~16 mg/mL。粪肠球菌A5和副干酪乳杆菌B1可作为潜在的益生菌发酵剂应用于新功能型食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益生特性 发酵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