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螟生物生态学特征与新疆阿勒泰地区防治策略
1
作者 王健 罗鹏飞 王金泉 《草食家畜》 2021年第4期38-43,共6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的一种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该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草地螟危害主要发生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该虫在阿勒泰地区农牧业生产当中比较常见,每年都会对当...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的一种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该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草地螟危害主要发生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该虫在阿勒泰地区农牧业生产当中比较常见,每年都会对当地草牧业发展造成危害。草地螟具有间歇性暴发、集中迁移危害等特点,其主要以幼虫危害,成虫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迁飞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性,先迁飞后产卵,幼虫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草地螟集体迁飞进行灯光诱捕的数量来看,草地螟成虫在00:10~03:30时段诱虫存在峰值。在成虫迁飞路径合理布置黑光灯对该虫短期预报有效。目前,对于草地螟的防治提倡选用低毒高效药剂或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综合性控制。本文回顾了草地螟幼虫各龄期生物生态学特征,提出了阿勒泰地区防治策略,为基层测报人员快速识别草地螟提供最为基础的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对于进一步明确阿勒泰地区草地螟的发生规律,提高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监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胫束颈蝗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域及生态适宜性预测
2
作者 万育欣 宋占云 +5 位作者 雷子怡 周成龙 赵远娥 潘冉冉 易光平 季荣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用蓝胫束颈蝗225个自然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对该蝗虫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SSP126、SSP245、SSP585)下的潜在适生区域、主导环境因子、生态位参数和质心迁移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1)蓝胫束颈蝗适生分布区域集中在北疆地区以及南疆地区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高度适生区域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的适生区域总面积均有所减少,SSP126情景平均减少1%,SSP245情景平均减少1.68%,SSP585情景平均减少1.55%;(3)影响蓝胫束颈蝗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包括最暖月最高温(bio5)、降水差异系数(bio1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当前气候下,该物种适宜分布的生态位参数为:最暖月最高温范围为24~31℃,降水差异系数小于44.3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范围为16.35~22.54℃;(4)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分布的质心位置仍在塔城地区,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结论】当前及未来,蓝胫束颈蝗在阿勒泰地区高度适生面积占其总高度适生面积比例极大。有关部门可针对其适生区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以实现早期预警,及时防治,从而减少该虫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胫束颈蝗 MaxEnt模型 适生分布区 环境变量 质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易光平 《畜禽业》 2021年第8期94-94,96,共2页
草原退化的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通常情况下,退化的发生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具体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主要论述了目前天然草原退化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以期为促进草原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天然草原 退化 原因 保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