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伟 赵越 +5 位作者 杨龙 孟翔 颜安 谢开云 崔荷婷 褚皓清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免耕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升草地生产性能、改善牧草品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昭苏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补播草地作为对... 免耕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升草地生产性能、改善牧草品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昭苏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补播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免耕补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inn.)6种优良牧草,研究补播不同牧草对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补播草地干物质生物量平均较对照提高了36.92%,牧草粗蛋白含量平均较对照提高了4.38%。补播无芒雀麦的干物质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为65.81%,而补播杂花苜蓿处理下牧草的相对饲喂价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为67.55%。因此,免耕补播可提高退化草地的生产性能和牧草营养品质,其中,补播无芒雀麦可显著提升退化草地生产性能,而补播杂花苜蓿可显著提升退化草地的牧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免耕补播 生产性能 牧草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
作者 王生菊 刘文昊 +7 位作者 靳瑰丽 崔国盈 张勇娟 魏秀红 李超 陈梦甜 李文雄 杜玟霖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0-2332,共13页
及时准确的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对草地生产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疆草地为对象,利用1990—2022年Landsat-NDVI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构建AGB反演模型,并分析了33年草地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及时准确的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对草地生产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疆草地为对象,利用1990—2022年Landsat-NDVI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构建AGB反演模型,并分析了33年草地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地面实测数据构建的反演模型y=743.9000x^(2)-98.3630x+49.2360拟合效果最好,精度为63.70%;(2)1990-2022年间草地AGB呈增加趋势且呈现西北部山区高平原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14个地州市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草地AGB多年均值最高,为231.70 g·m^(-2);11个草地类中,低地草甸类草地AGB年际变化相对其他草地类稳定,草甸类草地AGB多年均值高于草原类和荒漠类;(3)草地AGB与气温和降水整体表现为高度相关,其中,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边缘荒漠区以及昆仑山脉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强度最大。结果为掌握草地AGB多年变化规律,准确估算新疆草地产草量和碳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反演 LAND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然草地退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3
作者 秦宝亚 井长青 加沙尔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6-2177,共12页
现阶段草地资源面临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准确评估草地退化风险已成为当前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迫切需要,对于制定科学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和推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根据“压力−状态... 现阶段草地资源面临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准确评估草地退化风险已成为当前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迫切需要,对于制定科学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和推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指标,通过在线SPSS(SPSSAU)系统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ArcGIS软件计算出2000-2018年新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值。草地退化的潜在可能性以退化风险来表征,健康指数值在19年间的变化趋势值用于分类评估草地退化风险的不同程度,分析不同程度退化风险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结合多位相关专家的意见,最终筛选出16项指标,其中经济密度和人均生产总值权重最高,为0.1120和0.1058。2000-2018年新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值介于0.0304~0.2265。阿勒泰西部、塔城、伊犁河谷西部、天山山脉东部以及昆仑山山脉南北侧的部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风险。新疆天然草地改善潜力面积占比高于退化风险面积。南疆草地有退化风险的区域人为因素(牲畜存栏量和人口数)变化率相对较大。北疆阿勒泰、塔城等地区表现出气温升高趋势,加之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其草地退化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PSR模型 GIS技术 熵值法 草地退化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于辉 荀其蕾 +3 位作者 张延辉 张青青 朱光辉 安沙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8-1124,共7页
作者对新疆草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后,明确新疆草地的类型、利用方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提出适合新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考虑新疆草地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将新疆草地分为5个生态区、16个生态... 作者对新疆草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后,明确新疆草地的类型、利用方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提出适合新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考虑新疆草地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将新疆草地分为5个生态区、16个生态功能区,并用二级命名法对各区进行命名,明确各区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服务功能,为新疆草地的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草地 生态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伊犁河流域草地地上生物量演变分析
5
作者 李超 范天文 +8 位作者 吐尔逊江·艾力木别克 贺军 李建伟 文俊 张琳 靳瑰丽 李莹 刘文昊 王生菊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3-473,共11页
【目的】分析伊犁河流域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的演变,为合理利用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90~2022年Landsat数据与实测数据相结合,构建伊犁河流域草地AGB反演模型,分析该流域及流域内10个县(市)草地AGB... 【目的】分析伊犁河流域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的演变,为合理利用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90~2022年Landsat数据与实测数据相结合,构建伊犁河流域草地AGB反演模型,分析该流域及流域内10个县(市)草地AGB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稳定性,并运用趋势分析和F显著性检验揭示草地的历史演变规律。【结果】在建立的回归模型中,二次函数反演模型精度最高,其验证精度为71.22%,可用于伊犁河流域草地AGB反演;在时间变化上,1990~2022年伊犁河流域草地AGB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270.60 g/m^(2)增加到2022年的500.22 g/m^(2),增长速率为8.96 g/(m^(2)·a),其中新源县增加速率最快,为14.57 g/(m^(2)·a);霍尔果斯市增加速率最慢,为4.33 g/(m^(2)·a)。在空间变化上,东部新源县、尼勒克县,南部巩留县、昭苏县及北部伊宁县偏高,西部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偏低的分布格局;在变化趋势上,伊犁河流域草地AGB主要以改善为主,占草地总面积的59.67%。【结论】近33年来伊犁河流域草地AGB呈现出“大部改善,局部稳定,少量退化”的状态,气候的“暖湿化”以及草地保护的完善为草地AGB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草地地上生物量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特征的影响--以新疆不同类型草地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董乙强 +3 位作者 周时杰 聂婷婷 姜安静 安沙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8-1185,共18页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以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的方法,对封育区(10年)和自由放牧区内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以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的方法,对封育区(10年)和自由放牧区内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草地类型进行围栏封育措施,发现除温性荒漠草地外,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大部分植物种均表现出生态位宽度指数高于放牧样地,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中的效果更显著。2)与自由放牧区相比,温性草原封育后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指数、Pielou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呈现显著增加31.81%~90.80%(P<0.05),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效果最好。总之,围栏封育(10年)对温性草原及山地草甸植被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不利于温性荒漠草地的植被恢复,表明不同的草地类型对围栏封育的响应显著不同,效果不一。因此在对退化草地治理恢复时,围栏封育应结合植被类型、植被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封育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封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草地类型 植物经济类群 植物群落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7
作者 袁嘉苗 曾怡 +2 位作者 李倩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6-1820,共15页
为筛选适宜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种植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优良种质,本研究以50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物候期,测定株高、茎节数、基部茎长、茎粗、穗下茎长、旗叶面积、草产量、种子产量等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性分... 为筛选适宜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种植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优良种质,本研究以50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物候期,测定株高、茎节数、基部茎长、茎粗、穗下茎长、旗叶面积、草产量、种子产量等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50份无芒雀麦的生育期为83~111 d,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2.65%~48.25%;茎粗、穗下茎长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株高与干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257%。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观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排名中高于‘乌苏1号’无芒雀麦的材料依次为A_(1)、A_(30)、B_(8)、B_(5)、A_(16)、B_(2)、A_(13)、A_(31)、A_(29)、B_(18)。本研究为培育无芒雀麦优质新品种提供了潜在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获取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信息损失分析及修正
8
作者 李嘉欣 靳瑰丽 +6 位作者 刘文昊 王生菊 陈梦甜 李文雄 杜玟霖 李超 胡秀雯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06-2218,共13页
为探究无人机监测草地生物量的信息损失,本文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多光谱影像对照地面高光谱及实测数据,以植被指数结合线性回归法构建不同物候期群落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探讨无人机获取地上生物量的误差与规... 为探究无人机监测草地生物量的信息损失,本文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多光谱影像对照地面高光谱及实测数据,以植被指数结合线性回归法构建不同物候期群落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探讨无人机获取地上生物量的误差与规律并建立修正模型。结果表明:(1)4月、6月、9月无人机多光谱最佳模型分别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n vegetation index,RVI)和NDVI,精度分别为65.61%,48.26%和61.59%;地面高光谱均以NDVI最优,精度分别为71.77%,53.63%和67.58%。(2)地面高光谱反演能力优于无人机多光谱,各物候期无人机多光谱损失率为NDVI>R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最佳模型损失率分别为8.58%,9.89%和8.87%。(3)无人机多光谱所有模型精度提高0.02%~3.74%,修正后4月NDVI精度最高为66.36%(y=403.431x+17.5936)。综上,通过筛选最佳反演模型,分析不同平台的信息损失,并对无人机多光谱修正能发挥不同平台优势,提高估算精度,证明了高分辨率遥感修正低空间分辨率数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面高光谱 地上生物量 反演 信息损失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9
作者 李文雄 靳瑰丽 +7 位作者 刘文昊 李嘉欣 王生菊 陈梦甜 李超 杜玟霖 萨木尕尔·达吾列提开勒得 叶里达那·赛力克艾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8-1266,共9页
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评估植被状况与荒漠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为迅速、精确且高效地评估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本研究以新疆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研究区,在植被生长旺季采集草地AGB数据... 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评估植被状况与荒漠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为迅速、精确且高效地评估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本研究以新疆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研究区,在植被生长旺季采集草地AGB数据,同步获取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数据;选取10种植被指数为特征变量,利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AGB反演模型,并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模型参数,进而筛选出最佳的AGB反演模型。结果表明:3种算法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性能,其中XGBoost模型优势显著,尤其是在融合了4种典型植被指数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其预测精度达到最高(R^(2)=0.94,RMSE=3.44),其中RVI贡献最大,占比35%。因此,基于4种典型植被指数并结合GA优化的XGBoost模型被认定为最适用于研究区域草地AGB遥感反演的模型。此研究结果可为监测草地生物量遥感反演方法的选择和精度的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地 地上生物量 无人机 极限梯度提升 随机森林 轻量级梯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地类型高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范燕敏 武红旗 靳瑰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5-18,共4页
利用GER1500光谱仪实地测定新疆部分天然草地类型及植物的反射光谱数据,并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不同植物光谱曲线特征差异明显,同时环境因子也对植物的反射光谱影响显著。结合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利用GER1500光谱仪实地测定新疆部分天然草地类型及植物的反射光谱数据,并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不同植物光谱曲线特征差异明显,同时环境因子也对植物的反射光谱影响显著。结合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表明高光谱遥感在草地植物生理生化研究、草地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草地 植物 反射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对天山草地资源分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隋晓青 安沙舟 +2 位作者 王堃 范燕敏 靳瑰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3S”技术平台,采用监督分类法对天山北坡山体垂直带内草地资源进行分类并获取资源分布格局图,探讨多源遥感数据在草地资源类型分类中的应用程度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ETM+和CBERS都比较适合草地资源分类,除在低山...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3S”技术平台,采用监督分类法对天山北坡山体垂直带内草地资源进行分类并获取资源分布格局图,探讨多源遥感数据在草地资源类型分类中的应用程度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ETM+和CBERS都比较适合草地资源分类,除在低山、部分中山分类难度大、正确率低外,在其它区域都能划分到“类”一级,但在“型”级划分上,个别类中有所混淆;MODIS卫星数据不适于作草地资源分类信息源,仅能划分出几个复合的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草地资源 分类 多源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0
12
作者 安沙舟 李宏 +1 位作者 李学贤 张鲜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了解伊犁河谷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调查与资料相结合。【结果】伊犁河谷天然草地约有毒害草104种,隶属12科,占该地区植物种数的8%;毒害草的分布面积约733 300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21.44... 【目的】了解伊犁河谷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调查与资料相结合。【结果】伊犁河谷天然草地约有毒害草104种,隶属12科,占该地区植物种数的8%;毒害草的分布面积约733 300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21.44%。【结论】毒害草蔓延已经成为伊犁河谷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伊犁草原的隐形杀手,严重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草 种类分布 伊犁河谷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天然草地白喉乌头种群分布格局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卫 张鲜花 +3 位作者 安沙舟 李宏 木克松·木明 董莉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4-487,共4页
针对伊犁河谷天然草地毒害草综合治理问题,选取当地毒草优势种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其进入生殖生长前依据株丛基生叶片数量将白喉乌头株丛划分为3个级别,即Ⅰ级、Ⅱ级和Ⅲ级株丛。利用4种聚集度指标及Moris... 针对伊犁河谷天然草地毒害草综合治理问题,选取当地毒草优势种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其进入生殖生长前依据株丛基生叶片数量将白喉乌头株丛划分为3个级别,即Ⅰ级、Ⅱ级和Ⅲ级株丛。利用4种聚集度指标及Moristia指数(Iδ)分布格局判定方法,研究了自由放牧样地和围栏封育+打草样地中白喉乌头种群的结构特征及不同级别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自由放牧区和围栏封育+打草区内,白喉乌头种群总体及Ⅰ级株丛均为集群分布,Ⅱ级株丛均为随机分布,Ⅲ级株丛在自由放牧区为均匀分布,而在围栏封育+打草样地内则为随机分布;2)连续4年生长季节的围栏封育有利于白喉乌头种子的萌发,且对白喉乌头种群控制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白喉乌头 株丛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栽培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伟 朱进忠 胡跃高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3,共8页
通过阐述新疆草业及栽培草地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实现新疆草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了新疆栽培草地建设的思路和战略布局问题。研究得出:1)栽培草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资源-产业-效益链;2)栽培草地建设的方向是生... 通过阐述新疆草业及栽培草地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实现新疆草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了新疆栽培草地建设的思路和战略布局问题。研究得出:1)栽培草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资源-产业-效益链;2)栽培草地建设的方向是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地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和草产业升级结合起来;3)栽培草地建设战略布局的目的是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带;4)构建栽培草地建设的管理、科教和生产经营系统,实现新疆栽培草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草地 建设思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放牧饲养条件下放牧强度对草地及家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鲜花 朱进忠 +1 位作者 靳瑰丽 古伟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1-937,共7页
【目的】研究针对新疆褐牛草原放牧饲养,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重要值和家畜体增重等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围栏小区控制放牧。【结果】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的高度随放牧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性... 【目的】研究针对新疆褐牛草原放牧饲养,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重要值和家畜体增重等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围栏小区控制放牧。【结果】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的高度随放牧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性的变化,密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差异不显著,短时间放牧对群落密度影响不大。草地群落盖度处于逐渐降低趋势,总体表现为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随牧草生育期的推进,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草地群落物种重要值表明,优良牧草比例下降,而亚洲百里香(Thymus asiaticus)、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及杂类草比例上升。牛体增重的影响表现在中牧条件下单位面积草地上新疆褐牛的增重效果最好。【结论】确定适宜放牧强度与载畜量,为合理利用草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群落特征 重要值 优良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不同建植年限混播栽培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强强 朱进忠 +1 位作者 靳瑰丽 李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新疆伊犁不同建植年限混播栽培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栽培草地丰富度指数呈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表现出先减后增趋势,生态优势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这种变化促进了原生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建植3年的草地,... 对新疆伊犁不同建植年限混播栽培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栽培草地丰富度指数呈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表现出先减后增趋势,生态优势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这种变化促进了原生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建植3年的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达到最高,表现出建植3年(Ⅲ)>建植1年(Ⅰ)>建植2年(Ⅱ)的规律。β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延长,相邻梯度间物种替代速率以较小的增幅增加,群落相似程度逐渐降低。草地群落达到了一个由生产稳定性向生态稳定性过渡的暂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植年限 混播 栽培草地 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M陆面模式对中亚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井长青 安沙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共9页
鉴于陆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区模拟性能较差,本研究运用Common Land Model(CoLM)陆面模式对中亚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站点验证,检验其在该区域的模拟性能,并分析了其陆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状况的草地生态系统在能量分配上表... 鉴于陆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区模拟性能较差,本研究运用Common Land Model(CoLM)陆面模式对中亚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站点验证,检验其在该区域的模拟性能,并分析了其陆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状况的草地生态系统在能量分配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干旱特征明显的阜康站和咸海站能量分配表现为以感热通量为主;水分状况较好的巴尔喀什湖站能量分配以潜热通量为主。CoLM陆面模式对典型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陆面过程有较好的模拟性能,能正确描述能量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模型对研究站点夜晚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的模拟效果不太理想,夜间感热通量模拟值略高于观测值,土壤热通量模拟明显低于观测值,在3个研究站点土壤热通量偏差均大于50 W/m^2,不能很好地描述昼夜温差较大的干旱区夜间较强的土壤热通量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荒漠草地 陆面过程 CoLM 湍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梯牧草种质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鲜花 朱进忠 李江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60-1568,共9页
【目的】研究野生梯牧草在新疆的地理分布与种的分布区形成和结构、群落特征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为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种质保护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野生梯牧草(Phleum.pratense L.)为研究对象,调查种质资源的分... 【目的】研究野生梯牧草在新疆的地理分布与种的分布区形成和结构、群落特征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为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种质保护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野生梯牧草(Phleum.pratense L.)为研究对象,调查种质资源的分布、群落学特征。【结果】(1)新疆是我国野生梯牧草分布的重要区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山地的中段和西段海拔1900~2200 m山地草甸植被中;(2)梯牧草在天然草地中数量极少,在群落中常以伴生种和偶见种出现,少有以优势种出现的种群分布;(3)在天然草地中,梯牧草种群个体空间分布多数地段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形式较少。【结论】新疆野生梯牧草具优异的种质资源特性,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牧草 地理分布 群落特征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ami和Montreal模型评价昭苏马场草地资源生产潜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海宽 安沙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9-1527,共9页
[目的]探索一种比较简明的草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方法,为今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综合考虑昭苏马场不同垂直带11个草地资源类型草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 [目的]探索一种比较简明的草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方法,为今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综合考虑昭苏马场不同垂直带11个草地资源类型草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试验与室内测试,分析不同垂直带土壤的理化性质,应用Miami和Montreal模型对昭苏马场天然草地的生产潜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昭苏马场天然草地生产潜力的分级方案,将昭苏马场草地资源承载力划分为“十二个等级”,从划分结果看,二等、三等草地面积为3 779.09 hm2,五~九等草地面积为22 674.55 hm2,十~十二等草地面积为18 895.46 hm2,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8%、50%和42%,这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的实际状况是相符的.[结论]利用Miami和Montreal模型进行草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是一种适用于草地资源生产潜力快速、简洁、方便的评价方法.它能较准确、客观地反映昭苏马场草地资源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ami模型 Montreal模型 草地资源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8年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0
20
作者 常雪儿 汪洋 +2 位作者 甄慧 夏婷婷 热米娜·沙塔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607,共12页
【目的】以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喀什噶尔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重心迁移、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空间耦合角度... 【目的】以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喀什噶尔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重心迁移、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1990—2018年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急速扩张,增长率为41.95%,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中、低覆盖度草地及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变化较为稳定,并有轻微上升的态势;草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增加1967.57 km^(2),中、低覆盖度草地共减少4113.02 km^(2);29年以来水域面积锐减,减少量为53.69%,大部分面积转化为未利用地;而建设用地扩张程度最为显著,动态度高达21.53%,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此外,未利用地的重心逐渐向西北推进与耕地、水域、草地重心迁移方向形成“荒漠—绿洲—山区”的空间耦合关系。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草地、水域、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作用下呈现出先得益后损失的状态,并存在未来将持续损失的趋势。【结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面积不断扩张与草地退化、水资源匮乏形成了空间与时间上的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下降,流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噶尔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空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