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雪薇 杜展成 +1 位作者 武运 薛洁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年第6期87-91,共5页
葡萄酒的品质与葡萄酒酿酒微生物密切相关,优良的菌种可以提高葡萄酒的质量,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选育必将为提高葡萄酒质量、创造葡萄酒品牌和优化葡萄酒产业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归纳总结了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选育的研究进展,从葡萄酒... 葡萄酒的品质与葡萄酒酿酒微生物密切相关,优良的菌种可以提高葡萄酒的质量,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选育必将为提高葡萄酒质量、创造葡萄酒品牌和优化葡萄酒产业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归纳总结了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选育的研究进展,从葡萄酒产香酵母、调节葡萄酒有机酸微生物、苹果酸-乳酸发酵高耐受性微生物、葡萄酒中低产氨基甲酸乙酯微生物、降解葡萄酒中生物胺和赭曲霉毒素A的微生物等方面,分析了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国优良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功能性微生物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三个产地西拉葡萄成熟期品质变化及最适采收期预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亚飞 杜展成 +3 位作者 姚瑶 杜林笑 乔洁 李学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84,共5页
为研究新疆各产地西拉酿酒葡萄成熟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最适采收期,自果实转色期开始,以不同采收期哈密、昌吉及和硕西拉葡萄为研究对象,持续监控其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理化指标与多酚指标的相关性,并对不同产地及采收期的... 为研究新疆各产地西拉酿酒葡萄成熟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最适采收期,自果实转色期开始,以不同采收期哈密、昌吉及和硕西拉葡萄为研究对象,持续监控其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理化指标与多酚指标的相关性,并对不同产地及采收期的西拉酿酒葡萄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确定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各产地西拉葡萄理化指标及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理化指标与多酚含量联系紧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昌吉及和硕西拉葡萄最适采收期分别为9月9日、9月11日及9月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 酿酒葡萄 采收期 理化指标 多酚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前冷浸渍工艺结合橡木片处理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斌斌 张亚飞 +4 位作者 白友强 常江民 杜展成 杨洋 李学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156,共6页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工艺进行葡萄酒的酿造试验,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工艺为对照(CK),对各处理酒样常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色泽指标及感官质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工艺进行葡萄酒的酿造试验,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工艺为对照(CK),对各处理酒样常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色泽指标及感官质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冷浸渍与橡木片处理所酿酒样中干浸出物、总酚、单宁、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及色度值均显著高于CK酒样(P<0.05),且感官评分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酒样中达到最高,但冷浸渍与传统工艺添加橡木片处理组间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分析发现酚类物质含量与葡萄酒的感官特性密切相关,其中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能够促进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并有助于改善酒体色泽及稳定性,提高感官质量。本研究为酿造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渍 橡木片 干红葡萄酒 酚类物质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浸渍处理对干红葡萄酒颜色品质及风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斌斌 杜展成 +2 位作者 吴敏 周鹤 李学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9-184,共6页
以梅鹿辄葡萄为试材,考察浸渍温度、浸渍时间对干红葡萄酒色泽指标及风味特征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冷浸渍处理可提高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延长浸渍时间可促进总色素的积累,有助于葡萄酒色泽的保持;定量描述... 以梅鹿辄葡萄为试材,考察浸渍温度、浸渍时间对干红葡萄酒色泽指标及风味特征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冷浸渍处理可提高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延长浸渍时间可促进总色素的积累,有助于葡萄酒色泽的保持;定量描述分析显示,浸渍温度和时间对葡萄酒香气特征及口感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中香气强度与浸渍温度呈正相关,但长时间的浸渍会引起植物味和化学不良气味的出现,酒样苦涩味突出,而低温下短时间浸渍对口感质量改善不明显。综合分析,12℃浸渍5 d,酒样色泽品质较高,具有浓郁的果香及花香,酒体丰满,圆润适口,典型性强,可应用于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鹿辄葡萄 冷浸渍 干红葡萄酒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橡木片处理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燕 杜展成 +3 位作者 张小月 单志强 蔡军社 李学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27,共6页
该试验以酿酒葡萄马瑟兰为原料,研究在葡萄酒发酵中期不同烘烤度和添加量的橡木片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通过检测酒样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及CIELab颜色参数确定最佳处理。结果表明,橡木片烘烤度的增加对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以及颜色优化... 该试验以酿酒葡萄马瑟兰为原料,研究在葡萄酒发酵中期不同烘烤度和添加量的橡木片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通过检测酒样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及CIELab颜色参数确定最佳处理。结果表明,橡木片烘烤度的增加对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以及颜色优化有积极作用,而无烘烤度的橡木片对花色苷含量无积极影响,随橡木片添加量的增加有类似作用,且对颜色影响大于烘烤度的变化,其中添加2 g/L中度烘烤橡木片效果最佳,酒样的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38.60%、10.60%、10.28%;a^(*)值、b^(*)值分别提升12.02%、6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瑟兰葡萄 橡木片 干红葡萄酒 理化指标 酚类物质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探析微生物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伟雄 古丽米热·祖努纳 +3 位作者 杜展成 刘秀海 卢丕超 武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第6期78-83,共6页
微生物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的使用,以及葡萄酒陈酿方式的改变均被视为影响葡萄酒品质和消费者偏好... 微生物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的使用,以及葡萄酒陈酿方式的改变均被视为影响葡萄酒品质和消费者偏好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综述影响葡萄酒发酵过程主要微生物(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乳酸菌)的分类、作用以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介绍混菌发酵、酒糟陈酿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发展趋势。未来将利用宏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深度探究混菌发酵中各种微生物交互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创制新型多样化葡萄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非酿酒酵母 乳酸菌 混菌发酵 陈酿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兰地中香气成分的来源及陈酿期间香气物质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杜展成 王淼 +2 位作者 李瑞龙 战吉宬 游义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3,共6页
近年来随着白兰地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者对白兰地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是评价白兰地酒品质的一个重要感官指标。该文对白兰地中的香气来源进行综述,从葡萄原料、酵母发酵和橡木桶陈酿三个方面分别总结了白兰地... 近年来随着白兰地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者对白兰地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是评价白兰地酒品质的一个重要感官指标。该文对白兰地中的香气来源进行综述,从葡萄原料、酵母发酵和橡木桶陈酿三个方面分别总结了白兰地中醇类、酸类、酯类、羰基化合物、苯酚化合物、氮化合物、萜烯化合物及其他香气化合物的来源,重点阐述了产地微生物包括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等对于白兰地基酒的理化、香气等感官指标的影响以及陈酿期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同时也对超高压等催陈技术在白兰地陈酿过程中的作用和前景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生产具有产地特色的优质高端白兰地提供参考,对于提升我国白兰地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香气化合物 酵母代谢 橡木陈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生香型Kluyveromyces marxianus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伟雄 胡少坤 +6 位作者 古丽米热·祖努纳 黎进雪 王妍凌 吕泽 杜展成 张海军 武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生长代谢可以为葡萄酒贡献更多风味物质,但发酵能力弱,耐受性差这一特点使其不能过多参与酒精发酵。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 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生长代谢可以为葡萄酒贡献更多风味物质,但发酵能力弱,耐受性差这一特点使其不能过多参与酒精发酵。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对从葡萄皮表面筛选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YK进行诱变,通过诱变菌株耐受性初筛试验和产香复筛试验获得2株耐受性高,产香能力强的诱变菌株,对诱变菌株传代5次测试其传代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2株诱变菌株YK-1,YK-29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将2株诱变菌株应用到葡萄酒发酵中产酒精能力较原始菌株YK分别提高了149%、169%。通过定量描述分析,诱变菌株发酵的葡萄酒较原始菌株具有明显的浆果香和水果香气。该研究结论可以为后期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提供理论支撑,有望打破葡萄酒品质单一化局面,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 选育 耐受性 生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