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微生物菌剂对连作棉田枯黄萎病的防病效应 被引量:30
1
作者 罗静静 刘小龙 +6 位作者 李克梅 罗明 麦迪尼也提.麦麦提 吐尼沙古丽 阿衣努尔 管吉钊 马建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6-143,共8页
为研制和筛选防治新疆连作棉花病害的优良生防菌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菌根菌(AM)、菌根菌配合滴施1次生防细菌(AM+P1)、菌根菌配合滴施2次生防细菌(AM+P2)、BIO菌肥(B)、重茬菌剂(C)和木霉菌(M)6种菌剂对连作棉花农... 为研制和筛选防治新疆连作棉花病害的优良生防菌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菌根菌(AM)、菌根菌配合滴施1次生防细菌(AM+P1)、菌根菌配合滴施2次生防细菌(AM+P2)、BIO菌肥(B)、重茬菌剂(C)和木霉菌(M)6种菌剂对连作棉花农田枯萎菌、黄萎菌菌源量、防病效果及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M+P1、AM+P2、AM、B、C、M处理土壤中枯萎菌、黄萎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枯萎菌菌落数量分别降低52.5%、65.0%、56.3%、46.3%、33.8%、52.5%,黄萎菌微菌核数量分别降低44.0%、36.2%、42.8%、26.7%、22.2%、42.5%;不同处理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各菌剂防效可达12.2%~38.8%,依次为AM+P1〉M〉AM+P2〉AM〉B〉C。施用菌剂能改善棉田土壤养分,增加速效氮、磷、钾质量分数;M、AM、AM+P1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处理下,籽棉产量增加2.7-8.1kg/hm^2,其中施用木霉菌剂的棉田增产幅度最大,达到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棉花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 防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疆加工型辣椒种子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强 罗明 +3 位作者 李克梅 张春竹 楚金平 马建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85-2392,共8页
本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地区9个品种的加工型辣椒种子样品进行9种主要病毒的检测。针对检测呈阳性的病毒,进一步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验... 本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地区9个品种的加工型辣椒种子样品进行9种主要病毒的检测。针对检测呈阳性的病毒,进一步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检测的辣椒种子中携带CMV、BBWV和PMMo V,以CMV的检出率最高,为55.6%,其次是BBWV,检出率为22.2%,PMMo V的检出率最低,为11.1%。CMV不仅是种子携带的优势毒源,且与BBWV和PMMo V复合侵染。种子传毒试验表明其种子传毒率为4.7%~17.4%。研究发现,辣椒种植地域、辣椒品种(种类)影响种子携带病毒种类、带毒率和种传率。本研究结果是新疆加工型辣椒种子病毒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种子 病毒 DAS-ELIS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枣树 ̄棉花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代谢熵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亮亮 罗明 +2 位作者 韩剑 何贵伦 徐金虹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3-503,共11页
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南疆枣树-棉花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巴格托拉克乡采集枣树-棉花间作、纯枣林及单作棉田土样,测定比较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群微生物及氮素生理群菌群数量、微生物代谢熵... 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南疆枣树-棉花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巴格托拉克乡采集枣树-棉花间作、纯枣林及单作棉田土样,测定比较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群微生物及氮素生理群菌群数量、微生物代谢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枣树-棉花间作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总体呈现出显著低于单作棉田,降低幅度最大的位点在西侧冠下区(W80);较纯枣林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东侧冠下区(E80).枣树-棉花间作系统比单作棉田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有较大提高,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下降,氮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相比纯枣林均为增加.间作系统内在枣树行的东、西两侧冠下区与近冠区及L1(0~20 cm)、L2(20~40 cm)及L3(40~60 cm)各层次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都呈现出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空间变异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依次为纯枣林>枣树-棉花间作>单作棉花.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指数与微生物数量具有相似的变化特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及pH与微生物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代谢熵则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证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代谢熵对间作种植模式响应灵敏,反映出枣树和棉花间作系统地下部分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活性 代谢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剑 陈开文 +2 位作者 纪文博 陈杭 唐章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为新疆杏褪绿卷叶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检测提供新方法,根据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tu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1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建立适用于快速检测杏褪绿卷叶植原体的LAMP... 为新疆杏褪绿卷叶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检测提供新方法,根据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tu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1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建立适用于快速检测杏褪绿卷叶植原体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检测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且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对反应结果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褪绿卷叶病 植原体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剑 陈杭 +2 位作者 艾克热木·买买提 罗明 唐章虎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了解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遗传分化,确定其分类地位。【方法】利用植原体核糖体蛋白(r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rpF1/rpR1对新疆轮台县托克逊县杏褪绿卷叶病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并对部分扩增片段克隆、测序... 【目的】了解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遗传分化,确定其分类地位。【方法】利用植原体核糖体蛋白(r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rpF1/rpR1对新疆轮台县托克逊县杏褪绿卷叶病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并对部分扩增片段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获得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rp基因片段大小为1196 bp,该片段包含部分rpS19以及rpL22和rpS3基因的全部序列。序列相似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与16SrⅤ-rp亚组中的各代表性植原体的rp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5.7%~99.3%,其中与rpⅤ-C亚组的甜樱桃绿化植原体和枣疯病植原体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及氨基酸相似性分别达到99.2%~99.3%和98.3%~98.4%。进一步虚拟RFLP分析,发现杏褪绿卷叶植原新疆分离物rp基因的酶切图谱与rpⅤ-C亚组成员相似性最高,但在MseⅠ、SspⅠ和TaqⅠ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综上初步判断其可能属于16SrⅤ组(榆树黄化组)中的一个新rp亚组。【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的rp基因序列,确定了其分类地位,为杏褪绿卷叶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褪绿卷叶病 植原体 核糖体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铁展畅 阿不都克尤木 +3 位作者 巴依木热杜夫.Р.B 卡迪洛夫.K.G 玛伊热.图尔荪 罗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7-184,共8页
通过对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具典型代表性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组成和活性测定,分析微生物指标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品质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最为丰富,显著... 通过对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具典型代表性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组成和活性测定,分析微生物指标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品质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最为丰富,显著高于农田土壤(P〈0.05)。农田土壤细菌数、放线菌数、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较天然草地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真菌菌群数量呈现一定幅度的增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土壤菌群组成,天然草地土壤细菌/真菌(B/F值)和放线菌/真菌(A/F值)分别高于各类耕种农田土壤的10.59-86.23和6.99-20.66倍;农田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有不同程度下降,菌群结构向肥力降低和抗干扰能力削弱方向转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细菌数、放线菌数、好气性固氮菌、微生物总数、呼吸强度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相关。综合各项微生物指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营养水平分析排序为天然草地〉李子树//棉花间作〉水浇地小麦〉樱桃树//棉花间作〉旱地小麦〉地膜栽培滴灌棉花〉露地栽培沟灌棉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数量 呼吸强度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型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民志 张海萍 +6 位作者 曲延英 朱荷琴 叶武威 马前程 刘莎 聂梦颖 顾爱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2,共3页
通过分离、培养新疆南疆、北疆若干地点采集棉株中的黄萎病菌,对不同抗病性的棉花有效接种黄萎病菌,采用鉴别寄主法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技术来确定棉花黄萎病菌的类型。得出菌株44-138在30个棉花品种上均表现强的致病力。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生理型 培养性状 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铁展畅 罗明 +2 位作者 阿不都克尤木 Боймуродов Р Б Кодиров К 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9-1028,共10页
利用Biolog EcoplateTM技术对塔吉克斯坦国哈特隆州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为制订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防止土壤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对总... 利用Biolog EcoplateTM技术对塔吉克斯坦国哈特隆州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为制订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防止土壤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对总碳源利用强度的大小顺序为:山前草地>水浇地小麦>李子树//棉花间作>地膜栽培滴灌棉花>旱地小麦>樱桃树//棉花间作>露地栽培沟灌棉花。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差异将其划分为4类功能群。主成分分析显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羧酸类碳源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重要碳源。Shannon、McIntosh指数的总体趋势是山前草地>地膜栽培滴灌棉花>露地栽培沟灌棉花>水浇地小麦>李子树//棉花间作>旱地小麦>樱桃树//棉花间作,而Simpson指数除山前草地外,其他农田土壤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证明,各种农田用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与天然草地相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减趋势。合理的水、肥投入和管理,有利于丰富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减轻土壤生物功能退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微生物群落 BIOLOG 功能多样性 塔吉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棉田土壤枯、黄萎病菌数量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小龙 马建江 +3 位作者 管吉钊 罗静静 罗明 麦迪尼也提.买买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70,共9页
采用选择培养法测定新疆库尔勒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枯、黄萎病病菌数量的变化,运用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分析棉花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连... 采用选择培养法测定新疆库尔勒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枯、黄萎病病菌数量的变化,运用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分析棉花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量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即在5~20年连作年限内,土壤中病原菌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20年连作土壤病原菌数量达到最高峰;连作超过20年,土壤菌源数量开始下降。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中枯、黄萎病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株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的DGGE图谱分析显示,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种群的组成、结构、丰富度均发生变化。连作5~40年的棉田土壤细菌种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EH′)和丰富度(S)指数均降低,且连作年限越长降低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连作 变性凝胶电^(DGGE) 棉花枯萎病菌 棉花黄萎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花叶病毒在甜瓜种子中的带毒检测及脱毒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剑 肖力 +2 位作者 罗明 潘亚南 宁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4-781,共8页
为明确甜瓜种子携带黄瓜花叶病毒(Cucumher mosaic virus,CMV)状况,以5个品种甜瓜种子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甜瓜种子、胚芽中CMV带毒率和带毒量。结果表明,供试种子、种胚带毒率分别为80%~96.6%和5.0%~25.0%,带毒量分别为... 为明确甜瓜种子携带黄瓜花叶病毒(Cucumher mosaic virus,CMV)状况,以5个品种甜瓜种子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甜瓜种子、胚芽中CMV带毒率和带毒量。结果表明,供试种子、种胚带毒率分别为80%~96.6%和5.0%~25.0%,带毒量分别为6.62×10^4~5.47×10^7拷贝/粒和3.78×10^4~1.00×10^6拷贝/粒;种苗传毒率为0~6.6%,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子的带毒率高而传毒率低,表明CMV主要存在于甜瓜种子的种皮上。试验比较了5种处理方法对带CMV甜瓜种子的脱毒效果。干热(65℃)、湿热(100℃沸水)、温汤(55℃)、干热+湿热(65℃干热+100℃沸水)、干热+10%Na 3PO4(65℃干热+10%Na3PO4)处理甜瓜种子,均能降低种子带毒量。干热、湿热、干热+湿热和干热+10%Na3PO4处理后种子脱毒率可达96%以上,显著优于温汤处理(P<0.05),并能促进种子发芽。干热+10%Na 3PO4处理甜瓜种子后的种苗中未检出病毒,对CMV的脱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黄瓜花叶病毒 REAL-TIMEPCR 传毒率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抗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爱星 Jinggao Liu +3 位作者 李丹 陈全家 王莉萍 曲延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3-502,510,共11页
【目的】研究抗病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筛选抗黄萎病基因,发掘其与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机制。【方法】研究使用37对抗黄萎病性影响因子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来探明抗病性基... 【目的】研究抗病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筛选抗黄萎病基因,发掘其与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机制。【方法】研究使用37对抗黄萎病性影响因子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来探明抗病性基因在不同抗、感病棉花品种中的分布,以及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VM13、VM23、VM25、BNL0946、BNL1414、BNL1721、em6me2和em1me5这8对引物扩增出不同条带,分别来源于抗病相关蛋白的基因、基因组序列、mRNA序列、SSR和SRAP引物;其中,引物VM13、BNL1414、em6me2扩增条带与抗病品种一致率高于0.857,与感病品种一致率低于0.25。新疆自育品种较多出现的扩增条带,与新疆自育品种一致率介于0.364-0.727,平均值为0.515;与其它地区所育品种的一致率介于0.111-0.666,平均值为0.419。【结论】引物VM13、BNL1414、em6me2的扩增条带可以作为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性 分子标记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接种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热比姑丽.热合曼 郭海玉 +3 位作者 李卫军 罗明 皇甫彩娟 韩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9-487,共9页
在苜蓿地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在苜蓿根际的定殖、结瘤动态和固氮性能。结果表明:拌种接菌(B)在第1茬苜蓿根际根瘤菌的定殖密度、... 在苜蓿地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在苜蓿根际的定殖、结瘤动态和固氮性能。结果表明:拌种接菌(B)在第1茬苜蓿根际根瘤菌的定殖密度、结瘤数和占瘤率最高,第2、3茬苜蓿则明显降低。第1茬苜蓿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D),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B+D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B+D2),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并增施1次氮肥(B+D1+N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并增施2次氮肥(B+D2+N2)处理,根瘤菌的定殖水平持续稳定,显著高于B处理。B+D1、B+D2、B+D1+N1和B+D2+N2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苜蓿结瘤数,提高占瘤率(P<0.05),其中B+D1+N1和B+D2+N2接种效果最优。地下滴灌模式有利于苜蓿侧根形成根瘤。采用15 N天然丰度法测定不同接种处理的固氮效率,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在苜蓿一年生长期中的固氮率和固氮量分别为54.52%~76.80%和43.00~183.39kg·hm^(-2),较未接种对照提高3.35%~40.41%和13.56~83.86kg·hm^(-2)。B处理在第1茬苜蓿的固氮效率最突出,之后明显下降。B+D1+N1、B+D2+N2处理分别在第2、第3茬苜蓿上具有最高的固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拌种结合滴施根瘤菌同时加施少量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苜蓿中华根瘤菌 定殖 固氮效率 15 N天然丰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落叶型黄萎病菌棉株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与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蔚 王丽丽 +4 位作者 景伟文 李克梅 陈全家 李丹 顾爱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建立了一种改进的棉酚和单宁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确定该测定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室内用棉花黄萎菌孢子悬浮液对不同抗病性的12个棉花品种进行接菌,测定了叶片和根部棉酚和单宁的含量,并与未接菌的对应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不... 建立了一种改进的棉酚和单宁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确定该测定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室内用棉花黄萎菌孢子悬浮液对不同抗病性的12个棉花品种进行接菌,测定了叶片和根部棉酚和单宁的含量,并与未接菌的对应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棉花品种棉酚和单宁的含量与对落叶型黄萎病抗病性的关系,并且明确棉株不同组织中棉酚、单宁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该测定方法分析条件做了改进,试验精密度及重复性好(棉酚RSD=1.06%,单宁RSD=1.64%),准确度高(回收率为棉酚98%~102%,单宁98%~102.3%)。经过棉花黄萎病菌的诱导,棉酚含量比未经诱导高;未接菌根部棉酚平均含量比叶部棉酚平均含量高出8.65%,而接菌处理则高出4.56%;且抗病品种棉酚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棉酚含量与棉花品种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未接菌r=-0.936,叶片接菌处理r=-0.941,根未接菌r=-0.991,根接菌处理r=-0.939)。未接菌叶部单宁平均含量比根部单宁平均含量高出6.81%,而在接菌处理下高出1.90%。未接菌的抗病品种叶部和根部的单宁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叶部和根部的单宁含量,单宁含量与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未接菌r=-0.992,根未接菌r=-0.988);而在接菌处理下呈现相反趋势,单宁含量与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接菌处理r=0.980,根接菌处理r=0.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单宁 棉酚 抗病性 黄萎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汶芝 罗明 +4 位作者 韩剑 铁展畅 杨伟翔 巴依木热杜夫.Р.Б 卡迪洛夫.K.G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采用纯培养、结合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分析(16S r DNA PCR-RFLP)、RepPCR及16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从哈特隆州的农田、天然草地、林地及荒漠土壤中分... 采用纯培养、结合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分析(16S r DNA PCR-RFLP)、RepPCR及16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从哈特隆州的农田、天然草地、林地及荒漠土壤中分离获得110个菌株,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80.9%)、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17.2%)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85%)三个类群中,归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短杆菌(Brevibacterium)、节杆菌(Arthrobacter)、棍状杆菌(Clavibacter)、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贪食菌(Variovorax)、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Rheinheimera共12个属中。其中Bacillus(71.8%)为该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绝对优势种群,Pseudomonas(10.9%)为次优势种群。对优势种群Bacillus的Rep-PCR基因组指纹图分析表明,63株分离物有17种不同的多态性指纹图谱,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不同样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种群分布、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是显著影响细菌Shannon多样性、Simpson优势度的重要因素。研究不仅为后期功能菌株的筛选提供了基础,也为塔国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吉克斯坦 纯培养 16S RDNA RFLP RE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滴灌苜蓿根瘤菌的接种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热比姑丽·热合曼 罗明 李卫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97-505,共9页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接种,研究大田地下滴灌条件下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性能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长4年的1~3茬苜蓿通...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接种,研究大田地下滴灌条件下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性能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长4年的1~3茬苜蓿通过地下滴灌滴施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结瘤数、根瘤重,提高占瘤率(P<0.05)。接种根瘤菌处理较未接菌常规施肥(N+P+K)和仅施磷肥(P)处理,1~3茬苜蓿平均结瘤数分别增加16.4个和21.2个,每株根瘤重增加0.029和0.033 g;在1~3茬苜蓿上的平均占瘤率为49%,最高可达78%。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的鲜、干草产量,较未接菌对照平均分别提高15.8%和18.9%。粗蛋白含量增加2.16%,NDF和ADF分别降低3.25%和5.00%,明显改善了苜蓿草的品质。接种根瘤菌同时施用氮肥和磷肥(XGL026+N+P)较接种根瘤菌施用磷肥(XGL026+P)处理其接种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证明,与常规施肥P+N+K处理相比,XGL026+N+P不仅具有良好的接种效应,显著增加结瘤能力,而且提高了草产量和提升品质,减少了肥料的施用量。本研究为地下滴灌模式下应用根瘤菌接种,促进苜蓿生产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接种 苜蓿 产量 地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