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燕 王晓敏 +2 位作者 富玲 木拜尔 聂玉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8-47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对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全血细胞减少症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自身抗体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晓敏 富玲 +1 位作者 安利 赵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38-1039,共2页
为了研究维吾尔族、汉族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差异及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80例MM患者(33例维吾尔族、47例汉族)和30名正常人血清IL-6活性。结果发现:维吾尔族与汉族MM患者间血清IL-6水平存... 为了研究维吾尔族、汉族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差异及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80例MM患者(33例维吾尔族、47例汉族)和30名正常人血清IL-6活性。结果发现:维吾尔族与汉族MM患者间血清IL-6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MM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Ⅱ、Ⅲ期MM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I期患者(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MM患者血清IL-6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血清IL-6水平可以作为判断M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指标之一,也是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的综合多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介素6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