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蓄积指数与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风险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张欣 朱晴 李南方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0-1846,共7页
背景目前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和流行率仍较高。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共存,并共同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脂质蓄积指数(LAPI)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代谢异常的新指标,与CKD的关系有待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LAPI与CK... 背景目前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和流行率仍较高。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共存,并共同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脂质蓄积指数(LAPI)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代谢异常的新指标,与CKD的关系有待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LAPI与CKD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9年5月收治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的2033例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LAPI,按LAPI四分位数将人群资料分为四组,Q1组(LAPI≤44.03,n=509),Q2组(44.03<LAPI≤64.68,n=508),Q3组(64.68<LAPI≤98.90,n=508),Q4组(LAPI>98.90,n=508),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CKD。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LAPI水平的CKD的累积发生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LAPI与CKD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探索LAPI与CKD的效应关系。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检验LAPI与CKD关系的稳定性。结果4组年龄、性别、BMI、腰围、心率、舒张压、吸烟、饮酒、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服用钙离子拮抗剂、降糖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随着LAPI水平升高,Q1~Q4组CKD累积风险升高(χ^(2)=14.4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PI每增加1个标准差,CKD的风险比例升高12.5%(HR=1.125,95%CI=1.035~1.223,P=0.005);Q4组较Q1组CKD的风险比例升高了54.9%(HR=1.549,95%CI=1.129~2.125,P=0.007)。限制性样条回归曲线结果显示,LAPI>65.59为CKD的危险因素(P=0.007)。交互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LAPI与发生CKD风险的关系仍然稳定。结论在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中,早期较高的LAPI会增加CK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糖代谢异常 脂质蓄积指数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慧敏 蔡昕添 +6 位作者 阿依古再丽·艾合买提 朱晴 吴婷 夏衣热·艾尔肯 王梦卉 李南方 张德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5-58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伴干燥综合征与不伴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探讨高血压人群中干燥综合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集高血压伴干燥综合征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样本各8例。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伴干燥综合征与不伴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探讨高血压人群中干燥综合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集高血压伴干燥综合征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样本各8例。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技术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检测,随后通过GO和KEGG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STRINT数据库构建PPI,Cytoscape进行模块化分析和关键蛋白质的选择。结果:本研究发现了35个差异蛋白,GO分析显示,大多数差异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外区,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在分子功能中主要集中在抗原结合和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相关差异蛋白在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朊病毒疾病中显著富集。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获得的核心模块中,VWF、A2M和F9在补体和凝血级联中显著富集,且差异表达更显著。结论:本研究发现3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VWF、A2M和F9可能在高血压人群罹患干燥综合征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干燥综合征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成肌细胞低氧/复氧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席婷 姚晓光 胡君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构建体外小鼠成肌细胞间歇性低氧/复氧模型并验证。方法:设定三气培养箱的混合气中1%或4%O2含量为低氧培养条件,二氧化碳培养箱中的条件为复氧条件,将小鼠成肌细胞(C2C12)分别按不同氧浓度(1%和4%)及复氧循环周期(6 h和8 h)处理,... 目的:构建体外小鼠成肌细胞间歇性低氧/复氧模型并验证。方法:设定三气培养箱的混合气中1%或4%O2含量为低氧培养条件,二氧化碳培养箱中的条件为复氧条件,将小鼠成肌细胞(C2C12)分别按不同氧浓度(1%和4%)及复氧循环周期(6 h和8 h)处理,结束后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及分泌性蛋白质分子--含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 Ⅲ domain containing 5, FNDC5)浓度,测定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 1%低氧浓度组较4%低氧浓度组细胞增殖慢、FNDC5含量低,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高、LDH活性及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较高(P<0.05)。(2)1%低氧浓度条件下,与循环周期6 h组相比,循环周期8 h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模拟了体外小鼠成肌细胞在不同低氧/复氧条件下的损伤状况及FNDC5的差异表达,1%低氧浓度和复氧循环周期6 h可作为较佳的体外C2C12细胞实验模型建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成肌细胞 间歇性低氧 含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蛋白5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