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耕地土壤肥力特征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龚双凤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38-140,共3页
通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开展耕地土壤肥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常量元素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分布差异明显,在山区和河谷地带其含量分布较高,在断陷盆地和丘陵地带分布较为相近,在戈壁沙漠地带分布... 通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开展耕地土壤肥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常量元素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分布差异明显,在山区和河谷地带其含量分布较高,在断陷盆地和丘陵地带分布较为相近,在戈壁沙漠地带分布最低;土壤微量元素在不同地貌部位分布的差异相对较小,表现为山区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其它地貌类型;提出六项治理措施对富蕴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科学治理,从而提高耕地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特征 治理措施 富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改性新疆煤基炭负载铜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性能
2
作者 杨海龙 王璐 +7 位作者 闫海军 司建鑫 武荣兰 李小飞 王吉德 关清卿 孙辉 梁长海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8,共7页
研发环保、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无汞催化剂是我国基于煤化工路线的乙炔氢氯化法生产聚氯乙烯(PVC)的关键。针对铜基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活性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尿素小分子改性策略制备了一系列以新疆煤基炭负载的铜基催化剂(... 研发环保、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无汞催化剂是我国基于煤化工路线的乙炔氢氯化法生产聚氯乙烯(PVC)的关键。针对铜基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活性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尿素小分子改性策略制备了一系列以新疆煤基炭负载的铜基催化剂(Cu/Urea-CAC),探究铜物种和尿素的加入量对铜基催化剂乙炔氢氯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负载量为20%、尿素引入量为15%,反应温度为160℃,乙炔空速为120 h-1,氯化氢和乙炔原料的体积比为1.25的反应条件下,20Cu/15Urea-CAC催化剂的乙炔转化率可达92.6%,选择性始终大于98.2%,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_(2)物理吸脱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热重(TG)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认为适量尿素改性可抑制催化反应过程中Cu活性物种的还原、流失及催化剂表面积碳的形成,进而提升了新疆煤基炭负载铜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新疆煤基炭的应用,也为乙炔氢氯化无汞新催化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炭 乙炔氢氯化 铜催化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灰渣分选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迎霜 冯俊 +8 位作者 莫文龙 郭皓 赵雨薇 赵子涛 张书培 符剑刚 杨志强 魏东 黄朝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气化灰渣是煤气化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副产物,特征分析、炭灰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是降低其环境危害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论文系统阐释了煤炭气化灰渣的孔隙结构、表面形貌、矿物组成等特征,这有助于根据物化性质设计资源化利... 气化灰渣是煤气化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副产物,特征分析、炭灰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是降低其环境危害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论文系统阐释了煤炭气化灰渣的孔隙结构、表面形貌、矿物组成等特征,这有助于根据物化性质设计资源化利用方案;深入分析了气化灰渣的分级、重选、电选、浮选、化学分选等分离技术,多技术联用可提高炭、灰分选效率;全面综述了气化灰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硅碳复合材料逐步成为气化灰渣大规模资源化的趋势。研究为促进气化灰渣的循环利用起到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灰渣 资源化 炭灰分离 分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河流域土壤和蔬菜汞分布特征与生态、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文新 陈勇 +3 位作者 齐誉 王卫 石磊 洪成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41-2450,共10页
采集玛河流域140份土壤和126株蔬菜样品进行汞含量分析,检测土壤矿物质成分,分析污染状况,探究表层土壤汞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探讨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汞含量最高,含量在0.001—0.901 mg·kg^(-1),平均值为0.187 m... 采集玛河流域140份土壤和126株蔬菜样品进行汞含量分析,检测土壤矿物质成分,分析污染状况,探究表层土壤汞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探讨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汞含量最高,含量在0.001—0.901 mg·kg^(-1),平均值为0.187 mg·kg^(-1),是新疆背景值的11倍.土壤矿物成分相似,主要为石英、长石、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富集系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示,除工业区严重富集外其余为中度到轻度富集,整体处于严重生态危害,形成了以化工园为中心的点—面污染.地统计学和多元统计学表明,研究区汞含量空间变异大,存在显著差异,化工园区汞含量最高,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其次是城市和农业区,主要受到城市生活垃圾和农药、交通的影响;人类活动罕见的山区和沙漠地区含量最低.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汞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HI)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沙湾大型电解铝厂周围菊科蔬菜汞对人体造成非致癌风险,其余区域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汞 蔬菜汞 富集系数 生态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新疆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新疆伊犁绢蒿草地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长娥 安沙舟 +1 位作者 孙宗玖 杨永兴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0-14,共5页
2005年,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lense草地设置围栏内外草地植被和土壤对比,分析封育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封育后,伊犁绢蒿个体植株高度增高.地上生物量上升。丛幅增大。封育后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处于围封... 2005年,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lense草地设置围栏内外草地植被和土壤对比,分析封育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封育后,伊犁绢蒿个体植株高度增高.地上生物量上升。丛幅增大。封育后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处于围封中的土壤容重较放牧利用中的土壤容重小,水分含量升高,尤其是5~10cm土层变化显著。围封3年内,草地植物组成成分无明显变化,但优良牧草产量比例增加。总体表明:围栏封育改善了草地植被生长状态,提高了草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 伊犁绢蒿 植被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壤水盐空间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明亮 李艳红 李发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8-1337,共10页
为揭示艾比湖湿地土壤退化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在离艾比湖湖滨5.15km,绕湖一周160km范围内,以湖心质点为中心,将艾比湖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4个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0.20cm)土壤盐分、含水量与PU... 为揭示艾比湖湿地土壤退化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在离艾比湖湖滨5.15km,绕湖一周160km范围内,以湖心质点为中心,将艾比湖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4个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0.20cm)土壤盐分、含水量与PU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绕湖一周不同区域的土壤盐分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含水量在西北部属强变异性,而东北、东南和西南部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PU在不同区域内均属弱变异强度.绕湖一周除西北部土壤盐分的半方差理论模型较符合球状模型外,其它区域土壤盐分、含水量和PU均符合高斯模型;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不同区域土壤盐分、含水量和PU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西南部土壤盐分、含水量和PU的Momn’sI系数比其它区域的波动大,表明空间相关性较强.艾比湖湿地常年大风、干旱、缺水及沙化盐化的自然因素与引水围堰、种植耐盐碱植物的人为活动造成了采样区表层土壤盐分、含水量和PU的空间分布多呈现不规则条带状格局.艾比湖湿地土壤以盐土为主,重度盐化土次之,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水盐 半方差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湖盆沉积物剖面粒度与磁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艳红 徐莉 +1 位作者 陈成贺日 杨甲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07-1513,共7页
通过对新疆罗布泊东南部阿奇克谷地西部LB剖面沉积物中的粒度组分及磁化率特征进行研究,综合沉积序列及岩性变化特征,分析了罗布泊阿奇克谷地第四系以来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LB剖面湖相沉积物粒度组分主要集中于粉砂粒级,沉积物含... 通过对新疆罗布泊东南部阿奇克谷地西部LB剖面沉积物中的粒度组分及磁化率特征进行研究,综合沉积序列及岩性变化特征,分析了罗布泊阿奇克谷地第四系以来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LB剖面湖相沉积物粒度组分主要集中于粉砂粒级,沉积物含有少量亚铁磁性矿物,超顺磁颗粒物含量较高。沉积物磁化率值的大小与粒度存在相关性,沉积物的中值粒径、粘土组分(小于2μm)及砂组分(大于63μm)含量与磁化率呈正相关,粉砂组分(2-63μm)含量与磁化率呈负相关。根据沉积物的粒度与磁化率组合的变化特征,结合岩性特征,将LB剖面划分为4个阶段:新近系末期(4.14-3.32m)气候以暖干为主;中更新世晚期(3.32-2.93m)粗颗粒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水动力增强,磁化率的波动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气候转向暖湿;晚更新世(2.93-1.44m)气候湿润,入湖的河道与水流量不断的发生改变,河流带入湖中的的外源物质的量不稳定,粒度和磁化率值波动变化较大,气候呈现暖干-暖湿的波动变化;全新世时期(1.44-0m)沉积物颗粒偏粗,磁化率值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向冷湿转变,最终向干旱化发展。第四系以来沉积环境与古气候均有明显变化,本区气候环境经历了暖干-暖湿-暖干-冷湿的变迁过程,并最终向干旱趋势发展,体现为冷期湿润、暖期干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粒度 磁化率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康璇 王雪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9-146,156,共9页
【目的】评价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生态风险,对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1,2007,2013年4个时期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将研究区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盐碱... 【目的】评价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生态风险,对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1,2007,2013年4个时期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将研究区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盐碱地、未利用地及其他6种景观类型,计算各类型景观格局指数及生态风险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生态风险区,之后采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法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89-2013年,耕地和盐碱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而其他景观类型面积均有所减少。1989年,研究区低、较低、高风险区域面积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0.7%,28.1%,20.7%,而2001,2007,2013年研究区以低、较低风险区面积所占比例较高,二者之和分别为55.3%,49.6%,71.8%。【结论】1989-2013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景观类型没有变化,但各类型景观面积都有变化,绿洲的生态风险程度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乐市大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盼盼 李艳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5,共5页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ulti-axis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MAX-DOAS),分析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典型干旱区城市——博乐市大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ertical column densities,VCD)分布、变化,了解其变化规...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ulti-axis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MAX-DOAS),分析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典型干旱区城市——博乐市大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ertical column densities,VCD)分布、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博乐市不同观测点对流层NO_2VCD高低表现为农田区>市区,农田区NO_2浓度最大达到5.69×10^(15)molec/cm2,市区NO_2浓度最大达到3.79×10^(15)molec/cm^2;(2)市区观测点对流层NO_2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同的是北京时间10:00,出现峰值;农田区观测点对流层NO_2VCD一天内呈现缓慢上升趋势;(3)同一区域,不同天气条件下,对流层NO_2VCD高低不同。多云条件下对流层NO_2VCD浓度最高,其次是多云转阵雨、多云转小雨,晴天条件下对流层NO_2浓度较低;(4)不同区域,相同天气条件下对流层NO_2VCD分布不同。社会活动较多的市区对流层NO_2VCD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二氧化氮 垂直柱浓度 博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祯燕 吕光辉 +1 位作者 贡璐 安尼瓦尔.阿木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9,74,共5页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里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新疆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88~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从1988~2005年间,新疆的人均...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里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新疆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88~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从1988~2005年间,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显著上升,从1995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S显示,1996年后新疆的资源利用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新疆 动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蓄积指数与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风险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1
作者 张欣 朱晴 李南方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0-1846,共7页
背景目前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和流行率仍较高。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共存,并共同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脂质蓄积指数(LAPI)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代谢异常的新指标,与CKD的关系有待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LAPI与CK... 背景目前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和流行率仍较高。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共存,并共同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脂质蓄积指数(LAPI)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代谢异常的新指标,与CKD的关系有待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LAPI与CKD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9年5月收治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的2033例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LAPI,按LAPI四分位数将人群资料分为四组,Q1组(LAPI≤44.03,n=509),Q2组(44.03<LAPI≤64.68,n=508),Q3组(64.68<LAPI≤98.90,n=508),Q4组(LAPI>98.90,n=508),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CKD。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LAPI水平的CKD的累积发生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LAPI与CKD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探索LAPI与CKD的效应关系。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检验LAPI与CKD关系的稳定性。结果4组年龄、性别、BMI、腰围、心率、舒张压、吸烟、饮酒、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服用钙离子拮抗剂、降糖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随着LAPI水平升高,Q1~Q4组CKD累积风险升高(χ^(2)=14.4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PI每增加1个标准差,CKD的风险比例升高12.5%(HR=1.125,95%CI=1.035~1.223,P=0.005);Q4组较Q1组CKD的风险比例升高了54.9%(HR=1.549,95%CI=1.129~2.125,P=0.007)。限制性样条回归曲线结果显示,LAPI>65.59为CKD的危险因素(P=0.007)。交互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LAPI与发生CKD风险的关系仍然稳定。结论在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中,早期较高的LAPI会增加CK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糖代谢异常 脂质蓄积指数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衍生化法测定新疆特色葡萄干中总亚硫酸盐含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金霞 林江丽 +1 位作者 鹿毅 王吉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215,共4页
建立荧光衍生化法快速、准确测定新疆特色葡萄干中总亚硫酸盐的分析方法。用N-(9-吖啶基)马来酰亚胺为衍生化试剂,使其与葡萄干中的亚硫酸盐发生衍生化反应产生具有强荧光的衍生化产物,采用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1.0~... 建立荧光衍生化法快速、准确测定新疆特色葡萄干中总亚硫酸盐的分析方法。用N-(9-吖啶基)马来酰亚胺为衍生化试剂,使其与葡萄干中的亚硫酸盐发生衍生化反应产生具有强荧光的衍生化产物,采用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1.0~43.2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2)为0.999 3,方法的检出限为0.50 mg/L,3个添加水平时,平均回收率为92.2%~100.2%,相对标准偏差(n=3)不大于3.80%。利用该法对葡萄干中总亚硫酸盐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测得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新疆特色葡萄干中总亚硫酸盐进行测定,为干果中亚硫酸盐残留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干 总亚硫酸盐 荧光衍生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智能进化算法的管壳式换热器详细设计
13
作者 李海东 张奇琪 +4 位作者 杨路 AKRAM Naeem 常承林 莫文龙 申威峰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55,共15页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等过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热量回收设备,其数学模型通常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现有的商业求解器和优化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收敛困难、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参考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标准,将...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等过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热量回收设备,其数学模型通常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现有的商业求解器和优化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收敛困难、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参考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标准,将换热器内构件尺寸定义成离散变量,分别以最小化换热面积、年度总费用、环境影响因子及最大化传热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管壳式换热器详细设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同时,对传统智能进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改进,使得换热器设计变量能够在一系列离散值中自由选择,不需要对优化结果进行人工圆整处理。案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智能进化算法能在1.0 s内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相对于全局求解器,优化时间节约99%以上,提高了优化求解效率;相对于局部求解器,改进的智能进化算法能够获取全局最优解,换热面积节约15.4%~56.6%,年度总费用节约15.8%~77.8%,保证设计质量。通过多目标优化在不同目标函数之间进行权衡,通过灵敏度分析展示了不同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管壳式换热器 优化设计 智能进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中小城市夏季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雯 李艳红 王盼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95-2199,共5页
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Mini MAX—DOAS),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库尔勒、博乐市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城市,于2014年6—8月对其市区、工业区、农田区的对流层NO_2浓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大中小城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的日变化... 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Mini MAX—DOAS),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库尔勒、博乐市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城市,于2014年6—8月对其市区、工业区、农田区的对流层NO_2浓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大中小城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的日变化有波峰和波谷的波动,其峰值在大中小城市中有所差异,表现为乌鲁木齐(7.590×10^(15)molec·cm^(-2))>库尔勒(7.559×10^(15)molec·cm^(-2))>博乐(3.578×10^(15)molec·cm^(-2));(2)大中小城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大小与城市地表条件差异有关,尤其与观测区的车流量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市区(4.643×10^(15)molec·cm^(-2))>工业区(4.469×10^(15)molec·cm^(-2))>农田区(2.425×10^(15)molec·cm^(-2));(3)不同天气条件下大中小城市大气对流层NO_2的垂直柱浓度特征为雨天(3.082×10^(15)molec·cm^(-2))时浓度最小,说明降水对NO_2的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 夏季 大中小城市 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城市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雯 李艳红 刘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新疆干旱区城市(中等城市库尔勒市和小城市博乐市)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CD)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干旱区城市对流层NO_2 VCD采暖期是非采...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新疆干旱区城市(中等城市库尔勒市和小城市博乐市)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CD)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干旱区城市对流层NO_2 VCD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4倍左右,且有显著的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库尔勒市的对流层NO_2 VCD年均值大于博乐市,两市对流层NO2VCD日变化峰值在8:00(冬季峰值在9:00)和20:00左右,且晚上的峰值高于早上;(2)库尔勒市和博乐市的对流层NO_2 VCD高值分别达到2.540×1015~4.450×1015、1.630×1015~2.620×1015 molec/cm^2,高值区均集中在商业、工业区,对流层NO_2 VCD低值分别为2.300×1014~1.920×1015、6.000×1014~1.390×1015 molec/cm^2,低值区均集中在居民区、学校周边;(3)库尔勒市和博乐市对流层NO_2 VCD对气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云量和风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垂直柱浓度 对流层 干旱区城市 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干旱荒漠区枣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及相关性研究——以新疆麦盖提县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俊龙 孙霞 +2 位作者 李志军 黄长福 金俊香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5,14,共6页
以干旱荒漠区枣园土壤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酶活性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枣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先增长后降低,总体表现为3 a<5 a<15 a<10a;在空间尺度上,枣园土壤有机碳含量... 以干旱荒漠区枣园土壤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酶活性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枣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先增长后降低,总体表现为3 a<5 a<15 a<10a;在空间尺度上,枣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表层化明显,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有机碳呈现逐层降低的趋势;种植年限对枣园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枣树种植年限超过一定年限,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同一树龄不同层次脲酶、蔗糖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有机碳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性总体上高于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对土壤四种酶活性均表现为正效应,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枣园土壤体系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作为指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指标,同时也是指示土壤肥力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酶活性 相关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尔塔拉河与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毋兆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7,共7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6 a间,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6 a间,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稳步增加,未利用地快速减少,有林地前十年为减势,后五年为增势;②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转换呈现双向态势,但双向变化速度相对一致;③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看,土地利用程度提高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势;④根据土地利用对绿洲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研究区绿洲稳定性增强,但增加趋势有所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稳定性 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洗脱灰处理对新疆和丰低阶煤结构和萃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亚亚 马凤云 +1 位作者 莫文龙 樊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9-660,共12页
对新疆和丰低阶煤样进行酸洗脱灰处理,通过相关表征,分析了脱灰处理对煤样主体结构、石油醚和CS2萃取性能的影响。FT-IR表征表明,煤样经酸洗脱灰处理,结构仅发生了微弱改变,酸洗煤样(AC)仅在1712cm^-1处出现了较弱的原煤样(RC)所没有的... 对新疆和丰低阶煤样进行酸洗脱灰处理,通过相关表征,分析了脱灰处理对煤样主体结构、石油醚和CS2萃取性能的影响。FT-IR表征表明,煤样经酸洗脱灰处理,结构仅发生了微弱改变,酸洗煤样(AC)仅在1712cm^-1处出现了较弱的原煤样(RC)所没有的羧酸类C=O吸收峰。由TG-DTG表征可知,酸洗使得煤中小分子键断裂,但并未破坏煤样的大分子网络主体结构。以石油醚(PE)和CS2为溶剂对RC和AC两煤样进行常温两级超声萃取的研究表明,AC煤样的PE和CS2萃取率均高于RC煤样,分别从0.16%和0.53%(RC煤样)增加到0.17%和0.64%,且萃取速率也更大,显著降低了煤样的溶剂萃取次数。萃取物的FT-IR和GC-MS分析表明,酸洗处理不仅能有效脱除煤样中的杂原子,且使得煤样CS2萃取物的种类增加。另外,由萃余物TG-DTG结果可知,超声萃取主要是一个物理溶胀过程,并没有破坏煤样的大分子主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丰煤 酸洗 煤结构 萃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努尔麦麦提·如孜 王雪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0-878,共9页
以干旱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为目的,对新疆和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和田地区MODIS13Q1-NDVI遥感数据,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荒漠化评价指标,对和田地区2000-2018年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进... 以干旱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为目的,对新疆和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和田地区MODIS13Q1-NDVI遥感数据,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荒漠化评价指标,对和田地区2000-2018年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0.38%,其中极显著减少区域面积占0.10%,显著减少区域面积占0.28%;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的区域面积占12.88%,其中极显著增长区域面积仅占1.10%,显著增长区域面积占11.78%。(2)2006-2012年重度荒漠化区面积呈减少趋势,2012-2018年呈增加趋势,总体以年均0.59%的速率递增;中度荒漠化区面积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以1.43%的速率减少,而轻度和非荒漠化区面积一直保持增加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2.19%和3.70%。(3)由面积转移矩阵可知,近20 a来,研究区土地类型未发生变化的面积为19.841×10^4 km^2,非荒漠化区转移面积最少,中度荒漠化区转移面积相对较多。由于气温、降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近20 a来和田地区重度荒漠化区面积略有增长,轻度和非荒漠化区面积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荒漠化 时空变化 MODIS13Q1-NDVI数据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昌-五”城市圈对流层NO_(2)、SO_(2)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晓蓉 李艳红 马莹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142,共10页
文章利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2017-2018年对"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乌-昌-五")城市圈进行市中心定点监测和城际车载移动监测,研究对流层NO_(2)、SO_(2)VCD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文章利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2017-2018年对"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乌-昌-五")城市圈进行市中心定点监测和城际车载移动监测,研究对流层NO_(2)、SO_(2)VCD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乌-昌-五"城市圈2017-2018年NO_(2)、SO_(2)VCD均值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乌鲁木齐、昌吉NO_(2)VCD呈增加趋势,五家渠略有下降;昌吉和五家渠SO_(2)VCD依然增加,乌鲁木齐显著下降;季节变化为冬秋季高于春夏季。污染浓度在空间上出现层次结构,具有多个高值区,由市区向外围逐渐降低,并在城市圈下风向出现污染聚集。(2)NO_(2)、SO_(2)VCD的污染重心各季节都处于乌鲁木齐东南部的商业区,低值区处于昌吉和五家渠;从转移距离来看,NO_(2)和SO_(2)不同污染等级区中基本上都是在春季-夏季间转移距离最长,扩散强度最大,说明在春季-夏季污染扩散最强。不同季节NO_(2)高污染扩散强,污染范围广,而SO_(2)扩散较弱,污染范围小。后向轨迹表明冬春季气流散乱,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夏秋季气流轨迹长、速度快,对污染物搬运稀释作用强。(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人文方面第二产业和机动车保有量对污染的贡献较大,其对NO_(2)、SO_(2)VCD的贡献解释度分别为32.1%和38.6%,38.1%和35.1%。气温和风速是影响污染物聚集、扩散的主要因素,其对NO_(2)、SO_(2)VCD的贡献解释度分别40.9%和61.1%,40.2%和49.4%。三面环山的喇叭口地形,使得污染物由南到北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昌-五”城市圈 NO_(2)垂直柱浓度 SO_(2)垂直柱浓度 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