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岳方正 杨鼎 +3 位作者 白鸿岩 王倩 林峻 方国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4,共7页
草原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应对区域性乃至跨区域草原生物灾害风险,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科学化、精准化水平,阐述了试验... 草原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应对区域性乃至跨区域草原生物灾害风险,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科学化、精准化水平,阐述了试验区建设的可行性、内涵和多维性;根据不同草地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特征和不同时期国家政策需求以及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提出生态效益优先、生产效益优先和生态与生产兼顾的3种创新模式及其实践路径,依次适用于生态红线区和水源涵养区、集约化牧业基地、农牧交错地带及生态经济复合区域;并提出了加强生产生态效益协同管理、智能化防控体系建设、多源数据融合以及跨区域合作与信息共享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助力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物灾害 综合防控 试验区建设 实践路径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原虫害发生现状、防控思路和对策
2
作者 陈新乔 《新疆林业》 2025年第2期39-40,共2页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有草地5 198.60万公顷,天然牧草地3 959.81万公顷。长期以来,由于受异常气候、人类活动干扰加剧、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新疆草原虫害时有发生,是全国草原虫害发生的重点省区。“十三五”期间,新疆仅蝗虫就分...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有草地5 198.60万公顷,天然牧草地3 959.81万公顷。长期以来,由于受异常气候、人类活动干扰加剧、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新疆草原虫害时有发生,是全国草原虫害发生的重点省区。“十三五”期间,新疆仅蝗虫就分布有170余种,主要危害种类有亚洲飞蝗、意大利蝗、西北利亚蝗等。本文梳理了新疆草原虫害发生现状与治理成效,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推进新疆草原虫害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发生现状 亚洲飞蝗 草地 蝗虫 对策 草原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及2025年趋势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震霆 严秀将 +3 位作者 常峰华 李璇 杨鼎 李娟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6,共4页
系统总结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科学研判2025年危害趋势。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发频发态势趋缓,但严重危害面积仍占比较大,局部成灾现象依然存在。全年危害面积3853.50万hm^(2),同比... 系统总结分析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情况,科学研判2025年危害趋势。2024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发频发态势趋缓,但严重危害面积仍占比较大,局部成灾现象依然存在。全年危害面积3853.50万hm^(2),同比下降2.53%;严重危害面积1278.69万hm^(2),同比下降22.66%。预测2025年全国主要草原有害生物危害仍将延续近年来鼠害整体危害重、虫害局部地区高密度危害、毒害草危害轻的格局,存在境外蝗虫迁入、“三北”工程区害鼠致害、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原毛虫暴发成灾风险,全年危害面积3563.33万hm^(2)左右。根据当前草原有害生物危害特点和形势,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鼠害 草原虫害 毒害草 监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海斌 李艳艳 +6 位作者 高书晶 王慧 苑峰 徐林波 林克剑 吴建国 张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因其食性广,且具有暴发性、突发性、迁飞性和周期性危害等特点,给我国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对草地螟的防控主要以快速、高效的化学防...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因其食性广,且具有暴发性、突发性、迁飞性和周期性危害等特点,给我国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对草地螟的防控主要以快速、高效的化学防治为主。本文对当前我国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以期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构建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提供参考。当前,我国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方面,研发了多种有效的技术和产品,并形成了防控技术标准,尤其在生物防治方面,筛选了多种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能够有效控制田间草地螟的种群数量,减少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本文对草地螟防控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草地螟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迁飞 绿色防控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黑鸢源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谢怀茹 潘雨涵 +10 位作者 林峻 石蕊 王旭翔 戴宗茂 靳茜 地丽热巴·地里夏提 阿依乔丽凡·沙汉 彭啟敏 肖莹 麦多 王金泉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88-5498,共11页
【目的】从野生黑鸢粪便中分离鉴定耐药更少的芽孢杆菌,并测定其潜在益生性,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微生态制剂提供候选菌株。【方法】从新疆野生动物救助站采集黑鸢的新鲜粪便样品,用LB琼脂培养基分离芽孢杆菌,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 【目的】从野生黑鸢粪便中分离鉴定耐药更少的芽孢杆菌,并测定其潜在益生性,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微生态制剂提供候选菌株。【方法】从新疆野生动物救助站采集黑鸢的新鲜粪便样品,用LB琼脂培养基分离芽孢杆菌,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分析,进一步测定分离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自聚集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药物敏感性、溶血活性和抑菌能力,评估其体外益生能力。【结果】从野生黑鸢粪便中分离得到3株菌,分离菌株在LB琼脂培养基上呈淡黄色褶皱状单菌落,表面粗糙,湿润,为革兰阳性杆状细菌,分别命名为C42a、C45和C5y1。生化鉴定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V-P、D-木糖、L-阿拉伯糖、D-甘露醇、明胶液化、pH 5.7、7%氯化钠、硝酸盐还原、淀粉水解试验结果呈阳性;柠檬酸盐和丙酸盐试验结果呈阴性。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C42a与地衣芽孢杆菌PP236929.1、C45与地衣芽孢杆菌MF581456.1、C5y1与地衣芽孢杆菌HQ850703.1的相似性均>97%,确定3株分离菌均为地衣芽孢杆菌。3株菌在pH为2.0时存活率高于32.00%,最高可达75.30%;在0.3%胆盐浓度下均可存活。自聚集能力均在52.22%~88.89%之间,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63.62%~84.18%之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C42a、C45、C5y1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均表现敏感;C42a对红霉素中介,C5y1对克林霉素中介,C4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中介。3株菌均不具有溶血活性。C42a和C45对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从野生黑鸢粪便中分离出3株耐药较少的地衣芽孢杆菌C42a、C45、C5y1,均表现出良好的体外益生特性,可作为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鸢 地衣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跟踪的新疆越冬天鹅迁徙路线
6
作者 地丽热巴·地里夏提 《新疆林业》 2025年第4期36-38,共3页
迁徙是候鸟生命周期中最为关键的生态行为之一。近年来,随着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新疆越冬的天鹅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全疆已有9个地州记录到野生天鹅的栖息活动。对新疆越冬天鹅迁徙进行研究,准确记录越冬期活动规律、迁徙过程、... 迁徙是候鸟生命周期中最为关键的生态行为之一。近年来,随着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新疆越冬的天鹅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全疆已有9个地州记录到野生天鹅的栖息活动。对新疆越冬天鹅迁徙进行研究,准确记录越冬期活动规律、迁徙过程、繁殖地和停歇地,可为新疆越冬天鹅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了解其迁徙路线,对评估禽流感疫情传播与扩散风险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地 栖息活动 生态环境 越冬 迁徙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源益生性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石蕊 肖莹 +8 位作者 林峻 刘雅薇 王旭翔 谢怀茹 靳茜 地丽热巴·地里夏提 阿依乔丽凡·沙汉 戴宗茂 王金泉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88-420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筛选出1株性能优良且安全的鸽源益生性芽孢杆菌,为鸽源益生菌添加剂的研发提供菌种资源。取健康白羽王鸽新鲜粪便和肠道内容物,先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然后对... 本研究旨在分离筛选出1株性能优良且安全的鸽源益生性芽孢杆菌,为鸽源益生菌添加剂的研发提供菌种资源。取健康白羽王鸽新鲜粪便和肠道内容物,先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然后对菌株进行耐酸能力、耐胆盐能力、生长曲线、溶血活性、药物敏感性及抑菌活性等体外益生性能检测,初步判断分离菌株的体外益生潜能,最后通过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评估其体内安全性。结果显示:1)从白羽王鸽新鲜粪便和肠道内容物共分离得到3株芽孢杆菌(F21、F31、F54),经生化鉴定与16S rRNA测序分析,均为枯草芽孢杆菌。2)3株分离菌在pH为2.0条件下的存活率均在60%以上,在胆盐浓度为0.3%条件下的存活率均在70%以上;3株分离菌均能在2~4 h进入对数生长期,12~16 h后进入稳定期;3株分离菌均不具有溶血活性;3株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表现为F31>F21>F54;F21、F31对3种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抑制效果。3)选取体外益生性能较好的枯草芽孢杆菌F31,对其进行体内安全性评价。7 d的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小鼠体征正常,剖检脏器无眼观病理变化;28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1.1×10^(9)CFU/mL,0.2 mL/只)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组(1.1×10^(8)CFU/mL,0.2 mL/只)小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1.1×10^(10)CFU/mL,0.2 mL/只)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F31具有良好的体外益生潜能,体内安全性评价良好,可作为鸽源益生菌制剂候选菌株用于后续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益生性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黑鸢源巨大普里斯特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谢怀茹 石蕊 +8 位作者 王旭翔 戴宗茂 林峻 靳茜 地丽热巴·地里夏提 阿依乔丽凡·沙汉 肖莹 麦多 王金泉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57-566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从野生黑鸢(Milvus migrans)粪便中分离出耐药较少、更安全且具有益生潜力的菌株。采集野生黑鸢的新鲜粪便样品,分离菌株后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化鉴定,利用PCR扩增及16S rR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对... 本试验旨在从野生黑鸢(Milvus migrans)粪便中分离出耐药较少、更安全且具有益生潜力的菌株。采集野生黑鸢的新鲜粪便样品,分离菌株后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化鉴定,利用PCR扩增及16S rR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其进行体外益生潜力测定和体内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1)本试验从野生黑鸢粪便中分离到1株巨大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megaterium),命名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YF9;2)该菌株在pH为2、4、6的条件下存活率分别为9.16%、65.98%、83.77%,在胆盐浓度为0.1%、0.2%、0.3%的条件下存活率分别为74.91%、59.95%、9.44%;3)该菌株在4 h后的自聚集率为55.43%,24 h后高达91.76%;4)该菌株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0.85%;5)该菌株仅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表现为中介,对其余12种抗生素均表现出敏感性,且无溶血活性;6)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灌胃该菌株后,小鼠没有死亡,形态、被毛、分泌物及排泄物均无异常,剖检过程中脏器无出血现象,眼观无异常;体重变化和血液学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从野生黑鸢粪便中分离的巨大普里斯特氏菌YF9耐药较少、有良好的体外益生潜力和体内安全性,可作为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黑鸢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 分离鉴定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9
作者 王潇杰 孙溪秀 +5 位作者 杨坤 宋彦文 张民迁 季荣 林峻 叶小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为获得粉红椋鸟(Pastor rose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明确该物种的系统发育地位,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注释及特征分析;并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是典型的环... 为获得粉红椋鸟(Pastor rose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明确该物种的系统发育地位,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注释及特征分析;并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是典型的环状双链DNA(GenBank登录号:PP792558),全长16840 bp,具有AT偏好性(52.75%),共编码37个基因,其中包括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此外还有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以ATG为主,终止密码子以TAA为主。22种tRNA均为完整的三叶草结构,2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其中粉红椋鸟与其他9种椋鸟科鸟类聚为一支。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与其他椋鸟科物种相似,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粉红椋鸟与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椋鸟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邻接法 最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