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青素通过抗氧化作用缓解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痛
1
作者 陈冲 田俊杰 +6 位作者 周瓒 高瑞娟 唐雪纯 高逸璇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目的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AST)通过抗氧化途径减轻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oxaliplatin-induced neuropathic pain,OINP)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实验:SD大鼠分为5组(n=6),Control组、OX... 目的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AST)通过抗氧化途径减轻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oxaliplatin-induced neuropathic pain,OINP)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实验:SD大鼠分为5组(n=6),Control组、OXA组(4 mg/kg)、OXA+橄榄油(Oil)组、OXA+AST(5 mg/kg)组、OXA+AST(10 mg/kg)组。对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0、7、14、21 d)进行机械痛、冷痛行为学检测;TBA法、WST-1法分别检测DRG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rf2、HO-1的表达情况。细胞实验:Neuro-2a细胞系分为Control组和OXA(50μmol/L)组、AST(10μmol/L)组、OXA(50μmol/L)+AST(10μmol/L)组;予以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50 ng/mL诱导细胞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DCFH-DA荧光探针、Mito SOXTM-red检测neuro-2a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及线粒体超氧化物的影响;JC-1检测neuro-2a细胞线粒体功能;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结果动物实验:①OXA组、OXA+Oil组机械痛、冷痛阈值降低(P<0.05);而AST能够提高OXA模型大鼠机械痛、冷痛阈值(P<0.05)。②TBA法、WST-1法、比色法结果显示OXA模型组大鼠背神经节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AST可以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③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XA组Nrf2、HO-1表达升高(P>0.05);AST干预后Nrf2、HO-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细胞实验:①NGF处理细胞,暴露于OXA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具有神经突触的细胞数量减少,平均突触长度变短(P<0.05);予以AST干预后具有神经突触的细胞数量增加,平均神经突触长度增加(P<0.01,P<0.001)。②DCFH-DA荧光探针和Mito SOX TM-red结果显示,OXA组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增加;AST干预后可降低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5,P<0.01);③JC-1结果显示,OX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AST可减少OXA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P<0.05);④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XA组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表达升高(P<0.05,P<0.01),AST可明显上调Nrf2、HO-1表达(P<0.05,P<0.01)。结论AST可以促进Nrf2、HO-1表达,增强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的发生,降低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AST) 奥沙利铂(OXA) 神经病理性痛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枝金丝桃间苯三酚类成分的研究
2
作者 徐雯 许芳 +5 位作者 高万 李晓秀 徐芳 赵军 吉腾飞 刘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880-1886,共7页
对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糙枝金丝桃Hypericum scabr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糙枝金丝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间苯三酚类成分,包括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hyperibrin H(1);其他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hypermongon... 对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糙枝金丝桃Hypericum scabr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糙枝金丝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间苯三酚类成分,包括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hyperibrin H(1);其他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hypermongone A(2)、hypermongone E(3)、hypermongone F(4)、hypermongone G(5)、hypermongone H(6)、sampsonione L(7)、garcinielliptone I(8)、propolone C(9)、garcinielliptone N(10)。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在10μM浓度下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枝金丝桃 间苯三酚 神经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艾力亚尔·克依木 阿里亚古丽·阿不都热依木 +4 位作者 吴祖凯 米热合麦提·麦麦提祖农 牟巧羽 何丽芸 张国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 目的探讨传统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收治的PD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传统经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B组采取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C组采取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本研究纳入PDA患儿119例,其中A组41例(男16例,女25例)、B组37例(男19例,女18例)、C组41例(男17例,女24例)。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滞留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C三组患儿手术时间[(112.20±26.41)min、(104.51±18.59)min、(114.39±33.2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B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69.05±23.95)mL比(109.76±37.18)mL],引流时间短于A组[(3.24±0.93)d比(4.66±2.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上比较,B组均短于或少于A组,C组均短于或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返回病房后1 h、12 h、24 h的FLACC疼痛评分比较,A组均高于B组,B组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均无一例残余分流、乳糜胸发生;C组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轻度气胸1例;A组出现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5例;B组出现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5例;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PDA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株星座链球菌引起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李医 赵艳春 刘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探究星座链球菌造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回顾2018年11月—2023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检出的30株星座链球菌引起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其科室分布、标本来源、感染部位、临床特点以及抗菌... 目的探究星座链球菌造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回顾2018年11月—2023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检出的30株星座链球菌引起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其科室分布、标本来源、感染部位、临床特点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30株感染星座链球菌患者年龄在15~89岁,平均年龄50.30岁,男性22株(73.33%)、女性8株(26.67%)。30株星座链球菌科室分布前3位的是耳鼻喉科6株(20.00%)、腹部外科5株(16.67%)、手足显微外科4株(13.33%)。标本来源分布前3位的是脓肿引流物11株(36.67%)、脓性渗出物6株(20.00%)和腹腔积液5株(16.67%)。感染部位分布前3位的是皮肤软组织9株(30.00%)、腹腔6株(20.00%)、胸腔4株(13.33%)和脏器4株(13.33%)。30株星座链球菌的临床特点中无基础性疾病的患者13例(43.33%),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17例(56.67%)。17例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例、脑梗、慢性肾病、呼衰各1例。30株星座链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中,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吡肟敏感率为100%,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96.67%,青霉素敏感率为1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氯霉素敏感率为93.33%,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分别为36.67%和40.00%。结论星座链球菌常引起皮肤软组织、胸部和腹部感染,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风险更高。由于其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较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原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链球菌 脓肿 感染部位 临床特点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苷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大亮 崔红莉 +2 位作者 荣卫江 贾琦 黄福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A)通过上调SIRT1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9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柴胡皂苷A 1 mg/kg组(I/R+SA 1 mg/...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A)通过上调SIRT1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9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柴胡皂苷A 1 mg/kg组(I/R+SA 1 mg/kg)、柴胡皂苷A 5 mg/kg组(I/R+SA 5 mg/kg)、柴胡皂苷A 10 mg/kg(I/R+SA 10 mg/kg)和尼莫地平1 mg/kg组(I/R+NMDP 1 mg/kg)。双侧颈总动脉用微动脉夹夹闭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灌胃给药7 d。记录各组大鼠跳台实验犯错次数和Y迷宫实验检测新异臂进入次数,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指数,尼氏小体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Bax/Bcl-2和SIRT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SOD、MDA、LDH的含量,RT-PCR检测SIRT1的表达。结果柴胡皂苷A能减少大鼠跳台实验犯错次数,增加新异臂进入次数,减少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指数,降低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的比值,降低MDA和LDH的含量,升高SOD活性,上调SIRT1表达水平(P<0.05)。结论胡皂苷A能缓解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氧化应激,这与SIRT1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A SIRT1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与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治疗两侧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江 黄海军 +3 位作者 庄云峰 梅虎 朱时雨 杨孟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sublay,TES)与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治疗两侧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两侧下腹壁切口疝41例,随机分...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sublay,TES)与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治疗两侧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两侧下腹壁切口疝41例,随机分为2组:IPOM组21例,接受IPOM;TES组20例,接受TES。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1周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短期并发症(切口裂开、术区积液、术区血清肿、急性肠梗阻)和长期并发症(慢性疼痛、慢性不全性肠梗阻、肠漏、疝复发)。结果TES组手术时间[(131.3±16.6)min vs.(78.3±7.8)min,t=-12.950,P=0.000]和术中出血量[(12.8±4.4)ml vs.(10.5±1.5)ml,t=-2.177,P=0.040]显著长于/多于IPOM组,术后1周疼痛评分[(3.1±0.7)分vs.(4.3±0.6)分,t=5.573,P=0.000]、住院费用[(1.36±0.07)万元vs.(3.57±0.35)万元,t=27.392,P=0.000]和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率[10.0%(2/20)vs.42.9%(9/21),χ^(2)=5.634,P=0.018]显著低于IPOM组。2组引流管放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POM比较,TES治疗两侧下腹壁切口疝使用不同于IPOM的补片和修补方式,在术后1周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和长期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但TES手术时间长,操作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腹腔镜 疝修补 疝补片 腹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畜禽肉中利巴韦林药物与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 被引量:5
7
作者 文娜 毛琼玲 +1 位作者 左书瑞 陈国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4期199-203,共5页
[目的]建立利巴韦林与β-受体激动剂的UPLC-MS/MS检测方法,提高食品检测人员检测效率。[方法]被测样品中的利巴韦林与β-受体激动剂用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用高氯酸调节pH,沉淀蛋白后离心,上清液用异丙醇-乙酸乙酯提取... [目的]建立利巴韦林与β-受体激动剂的UPLC-MS/MS检测方法,提高食品检测人员检测效率。[方法]被测样品中的利巴韦林与β-受体激动剂用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用高氯酸调节pH,沉淀蛋白后离心,上清液用异丙醇-乙酸乙酯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以甲酸/水-甲醇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结果]该方法利巴韦林在1~100μg/k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种受体激动剂在0.25~50.00μg/k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利巴韦林在禽肉及畜肉中的检出限均为1.0μg/kg,9种受体激动剂的检出限均为0.25μg/kg,回收率在84.6%~108.0%,RSD为1.6%~5.2%。[结论]该方法可以将利巴韦林与β-受体激动剂同时检测,检出限达到要求,可用于各种畜禽肉中利巴韦林与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定量检测,节省检测成本,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肉 利巴韦林 β-受体激动剂 残留量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