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布伦托海轮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丽丽 周小玉 +7 位作者 刘其根 胡忠军 王钰博 江敏 刘军 李周永 郝志才 沈建忠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6-812,共7页
本文于2006年秋至2008年夏,对新疆布伦托海轮虫的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集到布伦托海轮虫30种,主要优势种有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a longiseta)... 本文于2006年秋至2008年夏,对新疆布伦托海轮虫的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集到布伦托海轮虫30种,主要优势种有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a longiseta)、奇异六腕轮虫(Hexarthra mira)、方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quadrata)和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种类分布格局为:大湖多于湖湾(如骆驼脖子、73 km小海子和中海子),湖心区高于沿岸区;但其密度和生物量却在骆驼脖子中达到最大,而湖心区又高于沿岸区;季节变化格局为:在2006年秋季和2007年夏季达到高峰,2006年冬季达最低;CCA分析表明,温度、溶解氧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对针簇多肢轮虫等影响较大,透明度、Chl.a、枝角类生物量对轮虫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在季节变化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与轮虫生物量呈正相关性,显示了其对轮虫生物量影响的主导作用;在空间变化中,起竞争作用的枝角类和起捕食作用的剑水蚤生物量与轮虫生物量呈负相关性,表明其对轮虫的下行效应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托海 轮虫 时空分布 生物入侵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伦古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丽丽 周小玉 +7 位作者 刘其根 胡忠军 王钰博 江敏 沈建忠 刘军 李周永 郝志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468-4476,共9页
通过2006年11月至2008年8月2周年8个季度的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乌伦古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总种类数为25种,其中枝角类6种,桡足类19种。枝角类Shannon-Wiener... 通过2006年11月至2008年8月2周年8个季度的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乌伦古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总种类数为25种,其中枝角类6种,桡足类19种。枝角类Shannon-Wiener指数2007年夏季和2008年夏季较高,2007年冬季最低;Pielou指数2006年冬季最高;桡足类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除冬季较低外,其余三季较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枝角类和无节幼体的密度与生物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动格局,其中,枝角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夏秋季形成单一高峰,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夏,最大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2个/L和0.062 mg/L,而无节幼体密度和生物量形成春秋双高峰,其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春,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14个/L和0.015mg/L,桡足类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的季节演替方面,象鼻溞和模式有爪猛水蚤全年形成优势,其他枝角类、哲水蚤和剑水蚤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各异。经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长刺溞等与水体中的pH值、SD呈正相关,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负相关;长额象鼻溞等与水深呈正相关,无节幼体等与水温也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甲壳动物 季节演替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