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尾长变异遗传规律的分析
1
作者 李婧平 李忠慧 +5 位作者 刘璇 马海叶 岳成广 王嘉俊 张倩雯 李文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12-319,共8页
为掌握绵羊尾长性状的遗传特性,评估绵羊尾长变异相关候选标记TBXT基因c.C334A基因型的遗传效应,为选育绵羊短尾性状提供参考。选择长尾特克赛尔羊和无尾哈萨克羊及其杂交F 1、F 2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椎数变异的遗传规律,开展了尾... 为掌握绵羊尾长性状的遗传特性,评估绵羊尾长变异相关候选标记TBXT基因c.C334A基因型的遗传效应,为选育绵羊短尾性状提供参考。选择长尾特克赛尔羊和无尾哈萨克羊及其杂交F 1、F 2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椎数变异的遗传规律,开展了尾椎数和尾长的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 26.0回归分析,在特克赛尔羊和哈萨克羊的杂交群体中评估TBXT c.C334A对尾长变异的基因型效应。结果显示,特克赛尔羊平均尾椎数为17.87±1.30、偏度1.18±0.58、峰度1.37±1.12,哈萨克羊平均尾椎数为3.52±1.03、偏度0.54±0.50、峰度0.34±0.97,F 1群体平均尾椎数为12.61±1.82、偏度-0.40±0.54、峰度1.52±1.08,F 2群体平均尾椎数为11.67±2.63、偏度-0.70±0.23、峰度-0.12±0.46,表明绵羊尾椎数在亲本和子代的遗传符合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绵羊尾椎数对尾长的决定系数R^(2)为0.726,表明尾椎数变化是尾长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受试的杂交群体中,TBXT c.C334A对尾长变异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替代效应分别为2.62,0.14,2.57,该位点解释了尾长表型变异的43.96%,提示TBXT c.C334A是通过影响尾椎数进而影响尾长作用效应较大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尾长 尾椎数 TBXT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小尾寒羊泌乳关键期泌乳性状的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晓林 牛志刚 +4 位作者 袁燕 王姗 李列刚 周成全 史洪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测定和比较了新疆舍饲湖羊、小尾寒羊在泌乳关键期的泌乳性状。结果表明:湖羊和小尾寒羊个体在产后56 d内的总泌乳量分别为(31.25±0.06)kg和(30.03±0.02)kg,日均泌乳量分别为(0.558±0.05)kg和(0.541±0.07)kg;在泌... 测定和比较了新疆舍饲湖羊、小尾寒羊在泌乳关键期的泌乳性状。结果表明:湖羊和小尾寒羊个体在产后56 d内的总泌乳量分别为(31.25±0.06)kg和(30.03±0.02)kg,日均泌乳量分别为(0.558±0.05)kg和(0.541±0.07)kg;在泌乳中期,湖羊和小尾寒羊间乳蛋白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泌乳期,两个羊种间乳蛋白率差异显著(P<0.01);湖羊泌乳的乳脂率在中期达到最大值,而小尾寒羊在后期达到最大值;湖羊泌乳的乳糖率在整个泌乳期呈上升趋势,而小尾寒羊在中期达到最大值;两种羊乳的总固体含量在整个泌乳期都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小尾寒羊 泌乳量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处理后绵羔羊和成年母羊卵巢颗粒细胞miRNA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嘉鹏 吴阳升 +4 位作者 韩冰 李晓林 汪立芹 刘明军 黄俊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23-2430,共8页
【目的】通过small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绵羔羊和成年母羊差异表达miRNA,进一步挖掘和鉴定与卵泡发育相关的相关基因,揭示其性状差异的信号通路及分子调控网络。【方法】以绵羔羊和成年母羊颗粒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 【目的】通过small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绵羔羊和成年母羊差异表达miRNA,进一步挖掘和鉴定与卵泡发育相关的相关基因,揭示其性状差异的信号通路及分子调控网络。【方法】以绵羔羊和成年母羊颗粒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small RNA文库构建,获得miRNA表达谱,鉴定差异表达miRNA,进而对这些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聚类分析及通路富集等。【结果】从2个样本miRNA库鉴定出238个已知miRNAs和79个新miRNAs。共获得9个差异miRNA,与成年羊相比,羔羊有4个miRNA上调,5个下调。其中,oar-miR-106a上调倍数最大(1. 85),oar-miR-10a下调最为显著(-2. 20)。对差异miRNAs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新陈代谢途径富集的基因最多。利用qRT-PCR对5个随机挑选的miRNA进行验证,结果与测序数据一致,说明测序结果可靠。【结论】miRNAs可能在激素处理后对绵羊生殖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发育,颗粒细胞的增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羔羊 成年母羊 MICRORNA 卵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凝血酶敏感因子1(TSP-1)基因的克隆及在不同生长时期卵泡中的表达
4
作者 李晓林 陈莹 +4 位作者 吴阳升 林嘉鹏 汪立芹 黄俊成 贾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凝血酶敏感因子1(TSP-1)基因在模式动物中发挥着各种生物学功能,FSH诱导后羔羊TSP-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成年羊在激素诱导前后则无显著变化。为探究TSP-1基因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实验采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阿勒泰羊TSP-1基因的CDS区全... 凝血酶敏感因子1(TSP-1)基因在模式动物中发挥着各种生物学功能,FSH诱导后羔羊TSP-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成年羊在激素诱导前后则无显著变化。为探究TSP-1基因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实验采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阿勒泰羊TSP-1基因的CDS区全长,软件分析TSP-1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及其功能区域,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头1周岁阿勒泰羊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SP-1基因序列全长为3 519 bp,共编码1 172个氨基酸,与预测序列相比有2个无义突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与牛、野猪的遗传距离较近。TSP-1蛋白结构不稳定,不存在跨膜结构,有一个信号肽,可能存在6个N-糖基化位点、50个潜在O-糖基化位点以及4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与TSP-3蛋白含有2个长重复区、3个短重复区、6个C型Ga离子结合位点和一个N型Ga离子结合位点。TSP-1基因在阿勒泰羊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TSP-1基因的表达也逐渐升高。试验结果推测TSP-1基因可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TSP-1基因 克隆与分析 组织 卵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血小板糖蛋白4基因(CD36)的克隆及在不同生长时期卵泡中的表达
5
作者 李晓林 吴阳升 +4 位作者 林嘉鹏 汪立芹 黄俊成 贾斌 CHEN Ying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23-1529,共7页
【目的】血小板糖蛋白4基因(CD36)在模式动物中发挥着各种生物学功能,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可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获得了CD36基因及探究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从而预测其在绵羊生长过程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功能。【... 【目的】血小板糖蛋白4基因(CD36)在模式动物中发挥着各种生物学功能,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可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获得了CD36基因及探究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从而预测其在绵羊生长过程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实验采用PCR扩增方法获得阿勒泰羊TSP-1基因的CDS区全长,运用软件分析CD36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及其功能区域,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头1周岁阿勒泰羊7个组织及不同直径卵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36基因序列全长为1419 bp,共编码472个氨基酸,与预测序列相比完全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与牛的遗传距离较近。CD36蛋白为脂溶性亲水蛋白,具有1个跨膜螺旋结构,在氨基酸1~20位存在以信号肽,存在8个N-糖基化和41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包括19个Ser,15个Thr和7个Tyr。检测不同组织和不同直径卵泡中CD36基因发现:CD36基因在绵羊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心与肺和小卵泡中CD36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直径卵泡中总体表达量较低。【结论】CD36基因可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CD36基因 克隆与分析 组织表达 卵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胎儿期臀脂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倩雯 李婧平 +3 位作者 岳成广 王嘉俊 李忠慧 李文蓉 《中国畜牧兽医》 2025年第10期4563-4574,共12页
【目的】分离哈萨克羊臀脂形成关键窗口期的前体脂肪细胞,从组织学和细胞学角度掌握哈萨克羊臀脂沉积的发育性特征,为深入研究绵羊臀脂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哈萨克羊妊娠第50(E50)、60(E60)、70(E70)、80(E80)、94(E94)... 【目的】分离哈萨克羊臀脂形成关键窗口期的前体脂肪细胞,从组织学和细胞学角度掌握哈萨克羊臀脂沉积的发育性特征,为深入研究绵羊臀脂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哈萨克羊妊娠第50(E50)、60(E60)、70(E70)、80(E80)、94(E94)和105(E105)天的胎儿,观察其臀脂形态变化,并对E70、E80及E94时期胎儿的臀脂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确定哈萨克羊臀脂沉积的关键时期。利用Ⅰ型胶原酶分段消化法分离E70、E80和E94时期哈萨克羊臀脂前体脂肪细胞,连续培养6 d以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较3个胎儿期来源的前体脂肪细胞增殖能力。对E70、E80和E94时期哈萨克羊臀脂前体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脂滴含量测定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不同胎儿期获得的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特性。【结果】哈萨克羊E70时期出现明显的脂臀形态,E80时期臀部组织开始出现明显的脂滴,并在E94时期脂滴积累增多。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随妊娠时间逐渐增加,且在E80~E94时期呈倍数增加。通过Ⅰ型胶原酶分段消化法分离获得E70、E80和E94时期的哈萨克羊臀脂前体脂肪细胞,细胞形态均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活力良好;3个时期的前体脂肪细胞经诱导分化处理后均有成熟脂滴生成,且成脂分化相关基因CEBPα、PPARγ、LPL和FABP 4表达量较诱导分化前均显著增加(P<0.05)。E80时期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第3天即形成脂滴,相较于E70和E94时期脂滴形成时间最短、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的哈萨克羊E70、E80和E94时期胎儿臀脂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活力良好,可诱导分化形成成熟脂滴,且E80时期臀脂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胎儿期 臀脂 前体脂肪细胞 原代分离培养 成脂分化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动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慧宇 李忠慧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第11期35-36,共2页
转基因动物是指利用细胞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染色体工程和遗传物质转移等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动物的受精卵或胚胎,使之稳定整合于动物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关键词 基因 细胞 生物医学 药物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