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监测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标准溶液量值比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莹 杨永 +5 位作者 谭铃 巢静波 樊丽妃 贺岩涛 陈艳 杨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编码后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推荐标准进行分析测定,计算和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以En法进行量值比对评价。研究表明,NH_(3)-N液标量值均满意,COD_(Mn)测试中的加盖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按照证书要求操作时COD_(Mn)液标量值合格,未按照液标证书中要求进行液标样品前处理测定会造成测定结果的偏离,影响评价结果。建议监测人员合理选用和规范使用环境用液标,加强环境用液标的选购和管理,确保检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质量评价 量值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核心区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婉月 范宾倩 +6 位作者 任重远 李睿 刘盈盈 李丽明 李媛 耿春梅 杨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为深入探究伊犁河谷核心区工业园区环境中的VOCs污染特征,于2021—2022年对3个园区环境进行VOCs采样与组分分析,并估算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同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便全面地评估其环境与人体健... 为深入探究伊犁河谷核心区工业园区环境中的VOCs污染特征,于2021—2022年对3个园区环境进行VOCs采样与组分分析,并估算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同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便全面地评估其环境与人体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春、夏、冬三季园区环境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9.9±172.1,129.3±56.0和426.4±155.9μg/m^(3)。烷烃是冬季各园区TVOCs质量浓度的主要特征组分(64%∼70%),OVOCs是夏季和春季TVOCs质量浓度贡献最高的组分,贡献率分别为35%∼43%和30%∼47%。园区的OFP均值为494.5μg/m^(3),其中OVOCs(19%∼47%)、芳香烃(24%∼28%)和异戊二烯(12%∼29%)是OFP的主要贡献组分,主要的活性物种为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园区的SOAFP平均生成量为1.9μg/m^(3),以芳香烃的贡献为最大(88%∼93%),甲苯、二甲苯、苯和乙苯等为关键物种。各园区环境VOCs对人体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主要由丙烯醛引起。苯、三氯甲烷、四氯乙烷、1,2-二氯乙烷和1,2-二溴乙烷的平均终生癌症风险(lifetime carcinogenic risk,LCR)均大于10-6,表明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研究显示,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十二烷是协同防控该地区PM_(2.5)和O_(3)的关键前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研究:以新疆博乐市为例
3
作者 牛相宁 邓婉月 +7 位作者 哈斯琴格乐 王勇 白颜毓 王杰煜 郭奥 王健 白雯宇 王宝庆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3-1031,共9页
为研究博乐市农业源氨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贡献情况,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取博乐市2021年农业源氨排放活动水平数据,根据当地畜禽的饲养周期对其中参数进行比例计算从而达到部分排放因子本地化后,采用排放因子法对博乐市农业源氨排放量... 为研究博乐市农业源氨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贡献情况,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取博乐市2021年农业源氨排放活动水平数据,根据当地畜禽的饲养周期对其中参数进行比例计算从而达到部分排放因子本地化后,采用排放因子法对博乐市农业源氨排放量进行估算,建立博乐市2021年农业源氨排放清单,并对排放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博乐市2021年农业源氨排放量为7286.29 t,其中氮肥施用和畜禽养殖为主要贡献源,贡献率分别为32.86%和65.61%。②在畜禽养殖中,奶牛和羊为主要排放源,其中奶牛的单位畜禽氨排放量最高;放牧养殖方式的氨排放量最高,这与以放牧为养殖方式的畜禽数目较多有关。③在氮肥施用中,尿素的氨排放量占比为98.40%;蔬菜的单位面积氨排放量最大;覆土深施的氨排放量在各施肥方式中占比最高。④从空间分布来看,阿热勒托海牧场、小营盘镇和达勒特镇分别占总氨排放量的30.57%、22.47%和21.42%,这与三地畜禽养殖数目较大有关。⑤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博乐市农业源氨排放中畜禽养殖与氮肥施用占比与多数地区近似,差异主要源于不同地区畜禽、作物的种类以及畜禽的数量与养殖方式。⑥经蒙特卡罗模拟法分析得到的博乐市农业源总体不确定性较低。研究显示,博乐市农业源氨排放总量控制可从畜禽养殖与氮肥施用这两大主要贡献源入手,改进集约化养殖的粪便管理方式、采用新型肥料是当地降低氨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乐市 农业源 排放清单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吐鲁番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掌上指挥决策系统APP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新亭 潘海婷 +4 位作者 勒伟清 朱建辉 李伯乐 蔡鹏 袁涛 《新疆林业》 2023年第4期25-27,共3页
在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湖南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及相关企业,全额支持吐鲁番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契机,结合各业务部门日常业务需求,共同研发了吐鲁番生态环境掌上指挥决策系统APP,为吐鲁番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提... 在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湖南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及相关企业,全额支持吐鲁番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契机,结合各业务部门日常业务需求,共同研发了吐鲁番生态环境掌上指挥决策系统APP,为吐鲁番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决策系统 大数据平台建设 环境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 APP 日常业务 吐鲁番市 构建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量值比对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铃 马莹 +4 位作者 王超 吕怡兵 师耀龙 吴晓凤 杨婧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79,共7页
当前,国家醛酮类化合物的监测分析主要采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开展仪器设备校准和分析方法质控,保证监测数据质量。为了解当前环境监测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质量状况,选择10个主流品牌,开展乙腈中13种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的量值比对研究... 当前,国家醛酮类化合物的监测分析主要采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开展仪器设备校准和分析方法质控,保证监测数据质量。为了解当前环境监测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质量状况,选择10个主流品牌,开展乙腈中13种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的量值比对研究,匿名采购44瓶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测定,计算和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以E_(n)值法进行量值比对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0个品牌中有5个品牌存在1~4种组分量值偏离(E_(n)绝对值1.02~2.80),各品牌待测标液测定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在3.60%~5.12%之间(k=2,置信水平为95%),各不确定度分量中溶液稀释和重复性测定两分量占比分别为51.6%和28.2%,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建议监测机构持续关注并选用合格的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同时加强标液期间核查。此外,分析人员在标液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溶液配制、分析方法优化等关键因素,保障醛酮监测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量 量值比对 醛酮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滴定法原理的全自动盐碘分析仪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研究
6
作者 赵立晶 肖靖泽 +4 位作者 韩友虎 尤斌 王云 黄二全 谭心炜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160-164,共5页
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主要来源,食用盐中碘(以碘元素计)的质量分数需控制在20~30 mg/kg,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食用盐质量监管至关重要。采用滴定法原理的全自动盐碘分析仪进行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研究,该仪器支持直接滴定法和氧化还原... 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主要来源,食用盐中碘(以碘元素计)的质量分数需控制在20~30 mg/kg,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食用盐质量监管至关重要。采用滴定法原理的全自动盐碘分析仪进行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研究,该仪器支持直接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自由选择,两种方法下仪器精密度均小于1%;该仪器可实现自动溶盐、加液、搅拌、消解、冷却,滴定终点判定,计算测定结果的自动化全流程,其中采用自动溶盐方式对不同粒度碘盐测定的精密度在2.5%~3.2%;对于不同厂家的标准物质,采用直接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不同类型的食盐选择经验方法测定结果均在配料表碘含量范围内,该全自动盐碘分析仪在实际测定工作中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节约试剂的优势,是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的好帮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碘 直接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城市群颗粒物及臭氧时空分布及气象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苗元露 耿春梅 +3 位作者 纪元 谷超 王胜利 杨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2,共13页
为探究天山北坡城市群PM_(2.5),PM_(10)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对该区域PM_(2.5),PM_(10)和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GAM,揭示气象因子与污染物之间复杂的非线... 为探究天山北坡城市群PM_(2.5),PM_(10)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对该区域PM_(2.5),PM_(10)和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GAM,揭示气象因子与污染物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及其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PM_(2.5)和PM_(10)均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而O_(3)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2)在空间格局上,PM_(2.5)和PM_(10)总体上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O_(3)高值集中在阜康市内的天山天池周边以及石河子市;3)区域PM_(2.5)和PM_(10)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在东部呈现高-高集聚,在西部呈现低-低聚集;4)相关性分析及GAM模型表明,PM_(2.5),PM_(10)和O_(3)与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日降雨量5个气象因素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温度与其他气象因子两两间的交互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温度和其他气象因素对PM_(2.5),PM_(10)和O_(3)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为天山北坡区域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影响机制提供了新认识,可为制定天山北坡地区的区域性空气质量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O_(3) 时空分布 广义可加模型(GAM)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核心区冬季PM_(2.5)污染成因分析
8
作者 李帅 洪雯 +4 位作者 郭丽瑶 白雯宇 耿春梅 赵雪艳 杨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为研究伊犁河谷核心区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成因和来源,于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月12日在伊犁河谷核心区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环境空气颗粒物,对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等58种组分进行分析,并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 为研究伊犁河谷核心区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成因和来源,于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月12日在伊犁河谷核心区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环境空气颗粒物,对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等58种组分进行分析,并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的浓度均值为83±35μg/m^(3),其中伊宁市3个站点污染较重,其次是霍城县。PM_(2.5)中以SO_(4)^(2-)的质量浓度为最高(14.1μg/m^(3)),其次为NO_(3)^(-)(10.5μg/m^(3))和NH4+(8.2μg/m^(3)),Cl-浓度也相对较高(1.6μg/m^(3)),反映冬季燃煤源的重要贡献。伊宁市生态环境局站点SO_(4)^(2-)(16.5μg/m^(3))、NO_(3)^(-)(11.8μg/m^(3))和NH4+(9.5μg/m^(3))的浓度高于其他站点。污染天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明显高于清洁天,表明污染天二次转化作用明显增强。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颗粒物的分担率最高(40%),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24%),再次为扬尘源(14%)和燃煤源(11%),工业源(6%)和机动车尾气源(4%)的分担率相对较低。与清洁天相比,污染天二次颗粒物的贡献明显增加(增加27%),主要与污染天气态前体物浓度累积以及高湿条件有利于二次颗粒物生成有关。伊犁河谷核心区二次颗粒物对PM_(2.5)的分担率稍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且生物质燃烧源的分担率较高,需要加强当地电力行业、民用散煤以及生物质燃烧源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PM_(2.5) 污染成因 来源解析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绿洲城市土壤风蚀扬尘排放清单构建及时空分布特征
9
作者 白雯宇 李晓芳 +5 位作者 张宏彬 王静 赵雪艳 赖晓姗 洪雯 姜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为评估土壤风蚀作用对绿洲城市大气颗粒物排放量的贡献,以新疆阿勒泰市、哈密市伊州区、喀什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收集到的土壤扬尘源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和GIS技术,建立研究区域2021年3km×3km高分辨率土壤风蚀扬... 为评估土壤风蚀作用对绿洲城市大气颗粒物排放量的贡献,以新疆阿勒泰市、哈密市伊州区、喀什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收集到的土壤扬尘源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和GIS技术,建立研究区域2021年3km×3km高分辨率土壤风蚀扬尘颗粒物PM_(2.5)和PM_(10)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阿勒泰市、喀什市和哈密市伊州区土壤扬尘源PM_(10)的排放量依次为40983.79,6541.97和1974362.24 t,PM_(2.5)的排放量依次为7069.69,1090.49和326187.68t。哈密市伊州区是研究区域内颗粒物排放量最大的区域,其PM_(10)排放量分别是喀什市和阿勒泰市的302倍和48倍。受土质类别、地处沙源区以及风速较大等因素影响,哈密市伊州区土壤风蚀扬尘源颗粒物的排放强度也明显较高。哈密市伊州区土壤风蚀扬尘月排放特征呈现单峰型,5月排放量最大;喀什市和阿勒泰市呈双峰型,喀什市的峰值出现在6和8月,阿勒泰市的峰值出现在5和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绿洲城市 大气颗粒物 排放清单 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大气VOCs特征及来源解析
10
作者 纪元 刘妍慧 +6 位作者 刘喜 孙林 宋雨桥 白珊珊 赵新亭 耿春梅 杨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9,共13页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于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在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观测116种大气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探究两个城市VOCs污染特征、来源解析以及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VOCs年平均浓度((31.08&#...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于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在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观测116种大气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探究两个城市VOCs污染特征、来源解析以及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VOCs年平均浓度((31.08±20.7)×10^(-9))高于克拉玛依市((23.08±20.9)×10^(-9)),两个城市的VOCs均呈现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变化趋势。乌鲁木齐市VOCs组分以烷烃(38.7%)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16.7%)为主,而克拉玛依市烷烃占比达到47.2%,其次为烯烃(13.7%)。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夏季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39.2和46.7μg/m^(3),主要由OVOCs贡献(38.2%和41.8%);冬季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分别为0.59和0.41μg/m^(3),主要由芳香烃贡献(89.8%和84.8%)。乌鲁木齐市OH反应活性(5.0 s^(-1))高于克拉玛依市(2.6s^(-1)),其中烯烃是最重要的贡献组分。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两个城市的VOCs来源基本上一致,主要为固定燃烧源、机动车排放源、溶剂使用源、工艺过程源和区域背景源。固定燃烧源和机动车排放源对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VOCs的贡献率分别为23.8%和23.5%,在全国多城市对比结果中处于高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源解析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尔纳尔·胡马尔汗 马伟波 +3 位作者 徐向华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方颖 李海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4-600,共7页
为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性恢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利用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内蒙古某钢铁企业的尾矿库边坡绿化、人工湿地、植树造林等3种类型的生态修复区,调查评估了不同类型铁矿生态修复区的生态系统... 为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性恢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利用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内蒙古某钢铁企业的尾矿库边坡绿化、人工湿地、植树造林等3种类型的生态修复区,调查评估了不同类型铁矿生态修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6—2018年3种生态修复区面积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边坡绿化区草地面积所占比例相比2016年提高了85.4个百分点;人工湿地区湿地面积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了33.3个百分点;植树造林区森林面积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了38.4个百分点;边坡绿化区与人工湿地区生态修复面积逐步由东向西增加,植树造林区生态修复面积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增加。2016—2018年3种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520.68万元,3种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218.03万、258.96万元和43.69万元;边坡绿化区调节服务生态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141.60万元;人工湿地区调节服务生态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165.54万元,植树造林区调节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27.75万元。研究结果可为矿山企业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环境损害 替代性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CO_(2)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慧 范怀伟 +8 位作者 徐晓 张云惠 王文峰 闫兆进 王成 王俊辉 刘蕾 王冉 慈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64,共18页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碳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本文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资源开发现状,采集...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碳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本文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资源开发现状,采集并预处理了2015—2021年轨道碳观测卫星-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OCO-2)二氧化碳L3数据产品,分析研究区大气碳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深度森林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浓度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XCO_(2)浓度在2015—2021年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增长率呈“先减后增”,且季节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冬季低”;(2)在春、秋和冬季,新疆XCO_(2)浓度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在盆地区域及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出现XCO_(2)高浓度积聚现象,夏季则呈现“北低南高”趋势;(3)地形起伏、风场流速、NDVI、地表温度、降水量、10 mV风、10 mU风和能源开发强度对区域XCO_(2)浓度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能源资源开采区域的大气碳浓度时空演变机制,在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指导碳中和策略、追踪碳减排效果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资源开发 XCO_(2)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深度森林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勒泰市移动源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屈小梭 张桂伟 +7 位作者 夏俊 孙爱珍 姜艳 谷超 韩雪梅 白雯宇 彭云 赵江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8-1224,共7页
通过“自上而下”调查方式获取移动源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阿勒泰市移动源排放清单,并进行移动源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和清单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阿勒泰市移动源9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CO为669.12 t,NO_(x)为617.92 t,... 通过“自上而下”调查方式获取移动源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阿勒泰市移动源排放清单,并进行移动源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和清单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阿勒泰市移动源9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CO为669.12 t,NO_(x)为617.92 t,SO_(2)为29.85 t,NH_(3)为32.61 t,VOCs为136.35 t,PM_(2.5)为35.74 t,PM_(10)为38.06 t,BC为20.33 t,OC为6.41 t。其中,CO、SO_(2)、NH_(3)、VOCs主要来源于载客汽车,贡献率均超过40%;NO_(x)主要来源于农业机械和载货汽车,贡献率均超过30%;PM_(2.5)、PM_(10)、BC、OC主要来源于农业机械,贡献率均超过75%。时空分布特征表现为6—8月排放量最高,人口密集的市区排放量高于其他区域。移动源9种污染物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均在−39.23%~56.27%以内,本清单计算结果相对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源 排放清单 时空分配 不确定性分析 阿勒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PLA薄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伟 赵新亭 +5 位作者 尤里武 王力 张天锋 丁晓锋 吐尔逊·斯拉依丁 郭春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快速检测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参考GB/T 19277.1—2011的检测方法,针对堆肥水分含量对实验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薄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的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结果表明,45%的含水量最有... 为了快速检测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参考GB/T 19277.1—2011的检测方法,针对堆肥水分含量对实验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薄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的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结果表明,45%的含水量最有利于堆肥降解实验的进行,以腐熟堆肥为接种物建立的测试方法满足标准要求,所测试薄膜的最终生物分解率和相对生物分解率均大于90%,可完全降解。堆肥实验过程中薄膜的累积二氧化碳(CO_(2))释放量、生物分解率、相对生物分解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一致,随时间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呈S型曲线。“迟滞—生物分解—平稳”三阶段的表现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 堆肥降解 生物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废弃枝叶化学成分分析
15
作者 白姗姗 钟耕辉 +1 位作者 李帅 刘玉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125-131,共7页
啤酒花采收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枝叶,对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啤酒花废弃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对札一和马可波罗2个啤酒花品种废弃枝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 啤酒花采收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枝叶,对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啤酒花废弃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对札一和马可波罗2个啤酒花品种废弃枝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枝叶(主枝、侧枝和叶)中总黄酮、总多酚、总糖、总蛋白质等含量较高,其中总多酚和总蛋白质的含量最高分别可达3.31%和20.82%。对样品枝叶中27种矿物元素的分析表明,矿物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啤酒花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中存在差异,整体而言,叶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主枝和侧枝。与常见动物饲料对比,啤酒花枝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和Fe、Mn、Co、Ca、Mg等生物体必需的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在开发新型植物饲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废弃枝叶 化学成分 活性成分 矿物元素 动物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市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16
作者 刘英凡 西尔艾力·买买提明 +1 位作者 谢晓霞 谷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为科学制定和田市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对道路移动源排放的9种大气污染物建立分辨率为3 km×3 km的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分析其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21年和田市道路移动源共排放CO_(3... 为科学制定和田市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对道路移动源排放的9种大气污染物建立分辨率为3 km×3 km的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分析其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21年和田市道路移动源共排放CO_(3)138.46 t,NO_(x)4488.87 t,SO_(2)183.55 t,NH_(3)71.22 t,VOCs 349.32 t,PM_(2.5)58.85 t,PM_(10)64.06 t,BC 34.17 t,OC 8.32 t。其中CO,NO_(x),SO_(2),PM_(2.5),PM_(10),BC和OC均主要来自重型载货柴油车的排放,NH_(3)主要来自小型载客汽油车,VOCs主要来自重型载货柴油车、小型载客汽油车和轻型载货柴油车的排放。NH_(3)之外其余8种大气污染物均以国三柴油车和国五柴油车排放占比最大。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移动源总体不确定性范围为-27.60%~40.16%,不确定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源 排放清单 时空分布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伦古湖冰封期溶解性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芦晓峰 朱山林 +4 位作者 张岚 綦振华 陈晶晶 王坤 白金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98-1807,共10页
乌伦古湖作为新疆第二大湖泊,对维护西北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乌伦古湖在冰封期有机指标超标原因,以冰封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相关性分析... 乌伦古湖作为新疆第二大湖泊,对维护西北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乌伦古湖在冰封期有机指标超标原因,以冰封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对乌伦古湖DOM进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的探讨。结果显示:1)冰封期乌伦古湖水体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E_(3)/E_(4))大于3.5,表明水体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PARAFAC分析得出乌伦古湖水体DOM包含3种主要荧光组分,即陆源腐殖质(C1,39.03%)、类色氨酸物质(C2,38.20%)和富里酸物质(C3,22.77%)。2)乌伦古湖水体荧光指数(FI)平均值为1.64、腐殖化指数(HIX)为1.66、自生源指数(BIX)为1.03,荧光特征参数表明水体DOM由陆源及自生源共同组成,且具有腐殖化程度较低、新近自生源高的特征,表明乌伦古湖水体DOM以内源产生为主。3)乌伦古湖水体腐殖质(C1、C3)与类蛋白组分(C2)显著相关(P<0.01),表明腐殖质与类蛋白组分的产生及来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溶解性有机质 平行因子分析 相关性分析 乌伦古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3年新疆天山北坡主要城市近地面臭氧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郑坤 耿春梅 +4 位作者 邓婉月 赵雪艳 吴丽萍 谷超 杨文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9期4749-4761,共13页
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研究了2018~2023年新疆天山北坡主要城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人为排放与气象因素对臭氧(O_(3))变化的相对贡献,并基于OMI卫星数据(HCHO和NO_(2)对流层柱浓度)与地面观测数据(O_(3)和... 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研究了2018~2023年新疆天山北坡主要城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人为排放与气象因素对臭氧(O_(3))变化的相对贡献,并基于OMI卫星数据(HCHO和NO_(2)对流层柱浓度)与地面观测数据(O_(3)和NO_(2))确定了天山北坡地区的FNR(ratio of the tropospheric columns of formaldehyde to nitrogen dioxide)阈值,揭示了区域性差异、季节性特征和前体物敏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地区O_(3)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值为86.97μg/m^(3),其中暖季(107.63μg/m^(3))高于冷季(66.31μg/m^(3)),2020年因疫情导致排放减少,O_(3)浓度降至最低(86.72μg/m^(3)).各城市年增长速率差异明显,昌吉市为3.87μg/(m^(3)·a),石河子市为1.51μg/(m^(3)·a).气象因素对O_(3)浓度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和湿度为关键因素.乌鲁木齐市和五家渠市的气象因素贡献较高(分别为50%和60%),而昌吉市和石河子市的贡献较低(分别为29%和44%).NO_(2)柱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年下降速率为0.22×10^(15)molec/(cm^(2)·a)),而HCHO柱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表明VOCs排放可能有所增加.FNR值分析结果表明,O_(3)生成敏感性(OFS)阈值为:FNR<1.75时,臭氧生成受VOCs控制;FNR>3.67时,O_(3)生成受NO_(x)控制;1.75<FNR<3.67为过渡状态.暖季(4~9月),O_(3)光化学产生的敏感性主要受NO_(x)控制.本研究揭示了天山北坡地区O_(3)生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前体物敏感性规律,为制定更加精准的O_(3)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气象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FNR O_(3)生成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春季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新琪 徐涛 +4 位作者 谷超 赵雪艳 王静 白雯宇 杨文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为研究伊犁河谷核心区春季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组分特征和潜在源区,于2021年4月20-29日在伊犁州5个采样点位采集环境空气PM_(2.5)和PM_(10)样品并分析获取8种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利用特征比值法、相关性分析和CWT分析法对... 为研究伊犁河谷核心区春季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组分特征和潜在源区,于2021年4月20-29日在伊犁州5个采样点位采集环境空气PM_(2.5)和PM_(10)样品并分析获取8种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利用特征比值法、相关性分析和CWT分析法对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来源、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可得,在研究区域内:春季细颗粒物浓度主要是受人为源的影响,且固定源排放占据主导地位,而粗颗粒物浓度则受自然源的影响更大;细颗粒物中离子主要存在形式为(NH_(4))_(2)SO_(4)、NH_(4)NO_(3)、NH_(4)Cl和KCl,粗颗粒物中离子主要存在形式为CaCl_(2)、MgCl_(2)、KCl、K_(2)SO_(4)、KNO_(3)、CaSO_(4)、MgSO_(4)、Ca(NO_(3))_(2)和Mg(NO_(3))_(2);春季硫酸盐二次转化程度较高,SO_(2)的光化学氧化反应是本地SO_(4)^(2-)的重要来源之一;SO_(4)^(2-)、NO_(3)^(-)、NH_(4)^(+)和Ca^(2+)的潜在污染源区均主要集中在本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潜在源区 春季 大气颗粒物 硫氧化率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城市群夏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冉 谷超 +6 位作者 徐涛 李新琪 殷宝辉 赵雪艳 郑镇森 韩金保 杨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20,共12页
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不同城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和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伊犁河谷城市群的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简称察县)和霍城县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_(2.5)和PM_(10)样品,对样品中的化学组分(... 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不同城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和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伊犁河谷城市群的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简称察县)和霍城县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_(2.5)和PM_(10)样品,对样品中的化学组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进行分析,并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群PM_(2.5)和PM_(10)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2.81±2.79)和(58.81±6.95)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伊宁市和伊宁县的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霍城县和察县的浓度相对较低。化学组分质量重构结果表明,地壳元素是研究期间PM_(2.5)和PM_(10)的主要组分,占比分别为39.8%和54.1%;其次为有机物,占比分别为33.2%和19.8%;二次无机离子在PM_(2.5)和PM_(10)中也有一定占比,分别为20.2%和10.7%。源解析结果表明,PM_(2.5)主要来自二次颗粒物(29.1%)和扬尘源(28.3%)的贡献,工业源(16.1%)、机动车(10.5%)、燃煤源(9.3%)也均有一定贡献;PM_(10)中则以扬尘源的贡献最大(42.3%),远高于二次颗粒物(14.7%)、工业源(14.1%)、机动车(8.4%)和燃煤源(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质量重构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