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融合地表温度与形变的地下煤火多源遥感识别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于灏
张豪磊
+3 位作者
张子彦
邵振鲁
赵宏峰
闫世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7,共9页
地下煤火隐蔽性强且危害大,不仅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且易诱发地质灾害,威胁周边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煤炭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地下煤火灾害的准确识别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单一遥感手段难以准确识别地...
地下煤火隐蔽性强且危害大,不仅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且易诱发地质灾害,威胁周边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煤炭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地下煤火灾害的准确识别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单一遥感手段难以准确识别地下煤火的问题,基于2017—2019年的多景Landsat-8影像和Sentinel-1 A影像,利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和DS–InSAR(Distributed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分别获取了水西沟煤田长时序地表温度与形变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基于阈值分割与时空耦合叠加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融合地表温度与形变的地下煤火多源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地表长时序温度和形变时空协同分析可以有效克服非煤火高温或形变等复杂异常信号产生的影响,凸显了地下煤火信号在地表温度与形变2个维度中的响应特征。而且,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异常与形变异常空间分布形态存在细微差异,其中形变异常得益于SAR影像分辨率和外界干扰因素较少等条件,其对地下煤火识别的指示作用更强,而基于温度异常正确识别的煤火区域范围则与实勘煤火边界具备更好的空间一致性。另外,地下煤火灾害的温度与形变峰值空间位置存在一定偏移,但在时间维度上2者响应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表现为稳定的异常高温与持续沉降。可见,与单一遥感手段相比,融合2者的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地下煤火区,为地下煤火灾害的广域普查和及时防治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火识别
普适性单通道算法
DS–InSAR
多源遥感
地表温度
地表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天山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震
古力巴哈尔.阿布都热西提
+1 位作者
木合塔尔.扎日
舍建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通过对东天山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岩浆岩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等系统研究,认为该晚古生代岩浆岩主要由早石炭世至中二叠世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其形成与康古尔洋向北俯冲有关。早石炭世岩浆岩为康古尔洋初始俯冲而成的钙碱性岛弧火...
通过对东天山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岩浆岩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等系统研究,认为该晚古生代岩浆岩主要由早石炭世至中二叠世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其形成与康古尔洋向北俯冲有关。早石炭世岩浆岩为康古尔洋初始俯冲而成的钙碱性岛弧火山岩及具有低压、低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晚石炭世岩浆岩为后碰撞弧火山岩;早二叠世岩浆岩为具有后碰撞弧和板内双重特征的火山岩及高温、高压特征的I型花岗岩;中二叠世发育具有低压、高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综合前人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经历了俯冲碰撞—碰撞造山—造山后陆内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岩浆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地表温度与形变的地下煤火多源遥感识别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于灏
张豪磊
张子彦
邵振鲁
赵宏峰
闫世勇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7,共9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资助项目(2022B03003-1)。
文摘
地下煤火隐蔽性强且危害大,不仅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且易诱发地质灾害,威胁周边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煤炭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地下煤火灾害的准确识别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单一遥感手段难以准确识别地下煤火的问题,基于2017—2019年的多景Landsat-8影像和Sentinel-1 A影像,利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和DS–InSAR(Distributed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分别获取了水西沟煤田长时序地表温度与形变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基于阈值分割与时空耦合叠加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融合地表温度与形变的地下煤火多源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地表长时序温度和形变时空协同分析可以有效克服非煤火高温或形变等复杂异常信号产生的影响,凸显了地下煤火信号在地表温度与形变2个维度中的响应特征。而且,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异常与形变异常空间分布形态存在细微差异,其中形变异常得益于SAR影像分辨率和外界干扰因素较少等条件,其对地下煤火识别的指示作用更强,而基于温度异常正确识别的煤火区域范围则与实勘煤火边界具备更好的空间一致性。另外,地下煤火灾害的温度与形变峰值空间位置存在一定偏移,但在时间维度上2者响应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表现为稳定的异常高温与持续沉降。可见,与单一遥感手段相比,融合2者的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地下煤火区,为地下煤火灾害的广域普查和及时防治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法支撑。
关键词
煤火识别
普适性单通道算法
DS–InSAR
多源遥感
地表温度
地表形变
Keywords
coal fire detection
generalized single-channel algorithm
DS-InSAR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surface temperature
surface deformation
分类号
TD75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天山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震
古力巴哈尔.阿布都热西提
木合塔尔.扎日
舍建忠
机构
新疆
地矿局第十一
地质
大
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新疆
大学
地质
与矿业工程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质
调查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基金
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塔里木板块北缘与古亚洲洋南缘晚古生代构造关系研究"(40862006)
文摘
通过对东天山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岩浆岩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等系统研究,认为该晚古生代岩浆岩主要由早石炭世至中二叠世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其形成与康古尔洋向北俯冲有关。早石炭世岩浆岩为康古尔洋初始俯冲而成的钙碱性岛弧火山岩及具有低压、低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晚石炭世岩浆岩为后碰撞弧火山岩;早二叠世岩浆岩为具有后碰撞弧和板内双重特征的火山岩及高温、高压特征的I型花岗岩;中二叠世发育具有低压、高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综合前人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经历了俯冲碰撞—碰撞造山—造山后陆内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岩浆岩
地球化学
Keywords
late Paleozoic
igneous rock
geochemistry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融合地表温度与形变的地下煤火多源遥感识别研究
于灏
张豪磊
张子彦
邵振鲁
赵宏峰
闫世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天山觉罗塔格一带晚古生代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杨震
古力巴哈尔.阿布都热西提
木合塔尔.扎日
舍建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