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新疆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1期218-218,221,共2页
对2017年新疆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新疆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开春期北疆及天山山区较常年偏晚,南疆较常年偏早;终霜期全疆大部分较常年偏早,初霜期南疆四地州和北疆北部部分偏晚,其余偏早;入冬期南疆东部偏早,其余偏晚。... 对2017年新疆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新疆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开春期北疆及天山山区较常年偏晚,南疆较常年偏早;终霜期全疆大部分较常年偏早,初霜期南疆四地州和北疆北部部分偏晚,其余偏早;入冬期南疆东部偏早,其余偏晚。4—10月主要农作物生长季,全疆气温偏高,南疆降水偏多,热量条件充足,≥0℃、≥10℃、≥15℃、≥20℃积温与无霜期均较常年偏多。综合农业气象条件显示,年内农业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和特色林果生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气象条件 影响 新疆 201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呼图壁气象站迁站后新旧站气温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孔婷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第5期150-152,共3页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破坏了气象探测环境,降低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水平,此时台站不得不进行搬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均一性水平。本文通过选取新疆呼图壁气象站,使用...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破坏了气象探测环境,降低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水平,此时台站不得不进行搬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均一性水平。本文通过选取新疆呼图壁气象站,使用迁站后2015~2016年这2年平行观测期间的新旧自动气象站平均气温观测数据,利用对比差值、标准差、粗差率与一致率等分析方法分别对台站迁移后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站 气温观测资料 对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特征量指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傅玮东 姚艳丽 +1 位作者 李新建 刘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通过对1986-2003年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指数74项特征值的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新疆蝗虫发生有显著关系的大气环流指数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4个新疆蝗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模型对2004-2006年新... 通过对1986-2003年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指数74项特征值的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新疆蝗虫发生有显著关系的大气环流指数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4个新疆蝗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模型对2004-2006年新疆蝗虫发生面积进行延伸预测,并与实际蝗虫发生面积进行比对,最终挑选出预报准确率在85%以上、对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趋势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和应用价值的模型,并初步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量与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指数 蝗虫发生面积 预测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喀什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景燕 杨余辉 +3 位作者 胡义成 冯先成 曾康康 吴丽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15-3827,共13页
利用2019年1月至7月伊犁喀什河流域的水化学测试数据,采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喀什河流域的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喀什河流域地表水呈弱碱性(7.77≤pH≤8.16),TDS介... 利用2019年1月至7月伊犁喀什河流域的水化学测试数据,采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喀什河流域的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喀什河流域地表水呈弱碱性(7.77≤pH≤8.16),TDS介于184.8-588.12 mg·L^(-1)之间,其浓度均值(243.48 mg·L^(-1))低于世界半干旱区地表水TDS的均值(370 mg·L^(-1)),同时低于干旱区地表水TDS的均值(440 mg·L^(-1)),但高于世界河流的均值(115 mg·L^(-1));阳离子以Ca^(2+)为主,HCO_(3)^(-)为其主要阴离子,两者分别占其相应离子总量的82.8%和82.6%;研究区主要离子浓度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高海拔流域冰雪融水占比高;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和HCO_(3)^(-)Ca型为主;地表水主要离子受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HCO_(3)^(-)、Mg^(2+)、Ca^(2+)与SO_(4)^(2-)主要来自白云岩等碳酸岩盐的风化溶解,Na^(+)与K^(+)主要来自长石类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人类活动对离子组分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地表水 离子来源 化学成因 喀什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什河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灌溉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勇军 杨余辉 +2 位作者 胡义成 冯先成 杨景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3-594,共12页
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三大支流之一,了解流域水质状况对于伊犁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河流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通过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采集喀什河河水水样289组、泉水水样5... 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三大支流之一,了解流域水质状况对于伊犁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河流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通过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采集喀什河河水水样289组、泉水水样5组、井水水样30组,应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探讨了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控制因素,并采用USSL图、Wilcox图对河水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喀什河流域各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井水和泉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及电导率(EC)略大于河水,各水体水化学类型均为Ca2+-HCO3-型。(2)岩石风化是流域内各水体离子来源的主要控制因素,且各水体离子来源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3)河水离子质量浓度短时间序列平缓变化表明,2018—2021年干流离子浓度因冰雪融水和降水的稀释作用强弱而变化,4—7月较低,8月—次年3月较高;空间变化上离子质量浓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4)河水的水质为优秀,可直接用作灌溉用水,但2021年的EC略有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喀什河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开发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特征 水化学成因 灌溉适宜性 喀什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18年新疆夏季小时极端强降水特征 被引量:39
6
作者 杨霞 周鸿奎 +2 位作者 赵克明 唐震 赵逸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2-773,共12页
利用1991-2018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基于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新疆地区小时极端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为进一步认识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降水的发生规律提供了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北疆的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多于南... 利用1991-2018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基于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新疆地区小时极端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为进一步认识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降水的发生规律提供了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北疆的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多于南疆;但南疆的小时极端降水量对其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大于北疆。小时极端降水强度在北疆和南疆沿天山南麓地区为西部大于东部,在南疆沿昆仑山北麓地区则为东部大于西部。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在北疆7月最多;南疆6月最多。北疆西北部和北部的小时极端降水强度7月最强,北疆沿天山中部6月最强;南疆西部和东南部8月最强。北疆伊犁河谷平原地区、天山北坡西部、东部和南疆西部、东部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南疆东部增加趋势显著。降水频次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类似。降水强度在北疆伊犁河谷南部山区和南疆南部呈显著减弱趋势,其余地区呈不显著的增强趋势。南北疆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高值时段均在下午至前半夜,低值时段北疆在05:00(北京时,下同)-14:00,南疆在13:00-17:00,南北疆06:00-08:00小时极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19:00和20:00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全疆平均的逐时极端降水量在12:00-20:00以减少趋势为主;降水频次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类似;降水强度在多数时次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时极端降水 时空分布 日变化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综合评估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霞 郭宇宏 +8 位作者 卢新玉 古丽格娜.海力力 王胜利 赵克明 蔡仁 钟玉婷 刘新春 王磊 任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7-313,共7页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利用2009~2014年冬季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2014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方面评估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乌鲁木齐市...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利用2009~2014年冬季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2014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方面评估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2013~2014年两个冬季乌鲁木齐市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比煤改气前期(2009~2011年冬季)各自下降了26.1%、80.2%、11.6%;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物质的总浓度比例下降了20.57%.煤改气工程前后PM2.5中可溶性离子浓度排名前三位的均是SO42-、NH4+和NO3-,但后期SO42-和NH4+占据PM2.5质量浓度比例比前期下降近一半,NO3-质量浓度比例变化不大.从大气物理特性来看,煤改气等工程之后乌鲁木齐冬季直接辐射量提高,且2014/2015年冬季的直接辐射量是过去23年中第二个峰值;2012/2013年冬季能见度平均增加了5.7km,是1997年以来的最大值.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幅达35.0%;2012/2013年冬季霾日数比上年度同期减少了15d,降幅达50%.上述结果说明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煤改气工程 大气环境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风沙灾害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旭 王昀 +2 位作者 陈宝欣 王秀琴 李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0-1600,共11页
风沙灾害是造成塔里木盆地农牧业生产严重损害的一种气象灾害。利用1990—2019年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出现的1028次风沙灾害事件,以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损坏大棚数、牲畜死亡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作为6大灾情要素,采用... 风沙灾害是造成塔里木盆地农牧业生产严重损害的一种气象灾害。利用1990—2019年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出现的1028次风沙灾害事件,以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损坏大棚数、牲畜死亡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作为6大灾情要素,采用比值权重和无量纲化线性组合方法,构建能综合表达灾害事件强度的灾损指数,进而利用百分位数法将灾害事件的强度定量划分为一般(1级)、较重(2级)、严重(3级)和特重(4级)4个等级,基于灾害出现次数和灾损指数,分析盆地风沙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盆地风沙灾害春季出现最多、强度最重,且集中在4—5月,盆地北部1~4级出现次数和强度明显大于盆地其他区域,盆地北部是风沙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1990—2019年盆地风沙灾害年出现次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但年灾害强度围绕气候平均值上下震荡。1级年出现次数和年灾害强度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而2~4级年出现次数和年灾害强度围绕气候平均值上下震荡。通过创建楼兰指数可从动力气候学角度解释盆地风沙灾害年出现次数长期变化的动力机制。随着盆地东部与西部气压差(楼兰指数)的不断加大,引发盆地4月和5月逐小时10 min平均风速≥6.0 m·s^(-1)出现次数逐年增多,加之盆地绿洲规模的逐渐扩大,导致盆地风沙灾害年出现次数不断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风沙灾害预报预警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灾害 灾损指数 强度和频次 时空分布 楼兰指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孔婷 曹葳 《江西农业》 2016年第8S期41-,共1页
2010年1-6月期间,在浙江省温州市茶山开展设施杨梅观测试验,系统研究了设施小气候特征及其对杨梅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较露地杨梅提早16 d成熟,杨梅果实直径与坐果后的天数较好地符合logistic模型。果实固形物... 2010年1-6月期间,在浙江省温州市茶山开展设施杨梅观测试验,系统研究了设施小气候特征及其对杨梅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较露地杨梅提早16 d成熟,杨梅果实直径与坐果后的天数较好地符合logistic模型。果实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比室外提高了10.9%、0.9%、61.5%,酸含量减少了12.2%,单果质量增加42.9%,产量提高了27.7%。通过分析得出:室内日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及≥10℃的有效积温可作为定义杨梅果实品质的相关指标,而总辐射产生的效应较小,可不予考虑。设施栽培具有明显增温、保湿的作用,能够显著缩短杨梅成熟的时间,有效改善果实的品质。该试验总结出杨梅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结论为杨梅设施栽培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杨梅 发育 品质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雷达数据产品初评飞机增雪早期催化效果
10
作者 王友新 王红岩 孙志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8-571,共4页
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资料,结合飞机定位播撒,在目标云体上截取一个作业区,同时在作业区两侧设立2个对比区,计算3个区域的雷达强度数值。随着雷达观测的继续,可以得到3条雷达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比分析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初步得... 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资料,结合飞机定位播撒,在目标云体上截取一个作业区,同时在作业区两侧设立2个对比区,计算3个区域的雷达强度数值。随着雷达观测的继续,可以得到3条雷达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比分析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初步得出:飞行播撒催化剂后,作业区、扩散区较上风方的自然区,雷达回波强度值有明显增强趋势。本文应用2007年12月26日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数据、雷达站上游气象探空以及人工增雪飞机播撒催化剂的航迹等资料,针对新疆冬季层状云的早期催化效果评估,作者设计了新的检验模式,进行了定量化计算。具体方法为:(1)在雷达的平显气象回波(PPI)上,截取一段飞机播撒催化剂航迹;(2)设定宽10 km的带状航迹为"播撒区",代表播撒状态下云的演变;上风方宽10 km的区域为"对比区A",代表自然状态下云的演变;下风方宽10 km的区域为"对比区B",代表扩散状态下云的演变;(3)分别计算3个区域的雷达回波强度(dbz)总值。随着雷达观测的继续,可以得到雷达回波强度(dbz)随时间变化的3条曲线;(4)对比分析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初步得出结论:人工增雪飞机进行播撒催化剂后,作业区及"对比区B"的回波强度总值,比"对比区A"的回波强度总值,有明显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增雪 雷达回波强度(dbz) 定位播撒 催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东风急流暴雨与非东风急流暴雨的观测特征及天气系统差异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霞 周鸿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2-1503,共12页
中国季风区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大多与低空急流有关,然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每一次暴雨过程却不一定都有低空急流配合。根据南疆44个国家气象站1971-2020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和2011-202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若羌站每日2次的探空资料,利... 中国季风区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大多与低空急流有关,然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每一次暴雨过程却不一定都有低空急流配合。根据南疆44个国家气象站1971-2020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和2011-202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若羌站每日2次的探空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南疆东风急流暴雨与非东风急流暴雨的观测特征差异,以及造成二者的天气系统差异。结果表明:近50 a南疆东风急流暴雨日数略少于非东风急流暴雨日数,二者均呈增加趋势,但东风急流暴雨日数的增加趋势更显著;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占南疆总暴雨日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非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占比呈下降趋势。南疆暖季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在5月最多,非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在7月最多,二者均在9月最少。20世纪70~90年代,南疆暖季以非东风急流暴雨为主,自21世纪起,以东风急流暴雨为主。南疆西(东)部地区的暴雨日数相对较多(少),且以东风(非东风)急流暴雨为主。短时强降水事件在南疆暖季非东风急流暴雨中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风急流暴雨;约80%(60%)的东风(非东风)急流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时数大于(小于)6 h,东风(非东风)急流暴雨以夜(日)雨为主。南疆暖季东风急流暴雨的最大降水时段和最多发生时段都主要在午夜前后;而非低空急流暴雨的最大降水时段则多发生在午后至傍晚,其最大累积频次与急流暴雨类似也出现在午夜前后;两类暴雨的最大雨强都发生在午后至傍晚。南疆暖季东风急流暴雨降水量在前半夜的峰值主要由降水频次多所导致,而其在傍晚前后降水量的次峰值则主要由降水强度大造成。南疆暖季非东风急流暴雨降水量的日变化特征与其降水强度类似,与其降水频次的差异较大,其降水量与降水强度的关系更密切。100 hPa南亚高压在南疆暖季东风急流暴雨和非东风急流暴雨中的差异较大,500 hPa上中亚低槽(涡)在二者中均占主要地位。目前,针对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配合的南疆暴雨的形成机制研究相对成熟,而对无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配合的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还不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 暴雨 观测特征 天气系统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7年尉犁县极端降水和极端气温日数变化趋势分析
12
作者 刘囉囉 李秦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3-361,共9页
基于尉犁县东南、西北2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分析尉犁县极端气温、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的变化特征,采用Morlet小波和重标极差分析法得到其周期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 基于尉犁县东南、西北2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分析尉犁县极端气温、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的变化特征,采用Morlet小波和重标极差分析法得到其周期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 a尉犁县东南部和西北部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连续干旱日数东南部比西北部减少更多,西北部极端高温日数减少而东南部极端高温日数增加,西北和东南部极端低温日数减少幅度接近。即过去57 a尉犁县西北部极端气候趋于冷湿,尉犁县东南部极端气候趋于暖湿;(2)未来尉犁县西北部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日数可能减少,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可能增加,尉犁县东南部连续干旱和极端低温日数可能减少,极端降水和极端高温日数可能增加;(3)尉犁县西北部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的主周期分别为28 a和8 a,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日数的主要周期均为28 a;尉犁县东南部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的主周期分别为13 a和28 a,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日数主要周期均为2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MORLET小波 重标极差分析法 尉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县气候变化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13
作者 孔婷 王毅 宋雅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27期73-74,共2页
利用新疆呼图壁县棉区1961—2010年逐日气候资料等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得出:50年来新疆呼图壁县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均呈升高趋势,日照时数逐年减少.近10年呼图壁≥10℃积温、无霜期呈增长趋势.棉花单产与这些因素呈正... 利用新疆呼图壁县棉区1961—2010年逐日气候资料等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得出:50年来新疆呼图壁县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均呈升高趋势,日照时数逐年减少.近10年呼图壁≥10℃积温、无霜期呈增长趋势.棉花单产与这些因素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相关性最好,与降水量相关性最小;日照时数减少并未影响产量,而热量条件和降水增加有利于棉花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气候变化 积温 降水 日照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