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葡萄霜霉病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彦平 王强 +4 位作者 刘琳 芦屹 杨德松 张东海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1-856,共6页
【目的】测定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药剂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乙蒜素的敏感性,旨在为合理施药及对该病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盘保湿法测定来自新疆不同地区和单位的11个葡萄霜霉病代表性菌株对烯酰吗啉、嘧菌酯、... 【目的】测定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药剂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乙蒜素的敏感性,旨在为合理施药及对该病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盘保湿法测定来自新疆不同地区和单位的11个葡萄霜霉病代表性菌株对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乙蒜素的敏感性。【结果】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和乙蒜素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197 1、0.167 9、0.936 7和0.575 1μg/mL。【结论】目前烯酰吗啉、嘧菌酯可以作为新疆葡萄生产中霜霉病发生期的主要治疗剂,但不要连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杀菌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硫丹防虫替代技术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睿 余浪 +8 位作者 高永健 王昊杨 郑哲 卡哈尔曼·胡吉 杨涵 张金平 张峰 杨普云 郭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080,共10页
【目的】筛选集成新疆棉区可替代硫丹的害虫防治技术方法,推动农药减量及硫丹淘汰进程。【方法】在新疆棉区,选择14种硫丹替代方法,针对二代和三代棉铃虫及兼治蚜虫进行小区试验,评价替代方法的防效、社会及生态效益,选择最优方法用于... 【目的】筛选集成新疆棉区可替代硫丹的害虫防治技术方法,推动农药减量及硫丹淘汰进程。【方法】在新疆棉区,选择14种硫丹替代方法,针对二代和三代棉铃虫及兼治蚜虫进行小区试验,评价替代方法的防效、社会及生态效益,选择最优方法用于集成适合新疆的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模型。【结果】信息素诱捕田最高日均诱蛾量(15±2.6)头,对照自防田为(22.2±8.6)头,未见显著差异;针对兼治蚜虫减退率比较,中剂量甲维盐(-70.00±27.10)%及甲维·虱螨脲(-67.32±44.51)%均显著低于硫丹对照(20.07±17.81)%;田间益虫调查显示草蛉为主要优势种,最高占比81%,实验处理对瓢虫影响最大,最高占比由48%下降至18%;测产发现氟苯虫酰胺(低剂量)及阿维·氯虫苯甲酰胺(高剂量)每667 m2收入较硫丹可分别提高161.07和157.53元;PCA及聚类分析显示硫丹加权分15,其他处理中加权超20最佳替代方法4个,加权超15优秀替代方法3个。【结论】与硫丹相比,性信息素诱捕、氯虫苯甲酰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4种替代方法表现最佳;短稳杆菌、氟苯虫酰胺和甲维·虱螨脲3种替代方法表现与硫丹相当。以上7种替代方法可以作为制定棉区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硫丹 害虫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毛翅目昆虫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华 李晶 李晓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于1995 年6 ~8 月到1998 年6 ~8 月间在新疆玛纳斯河源头的部分流域,采用扫网、刷石等综合取样法,获得大量毛翅目( Trichoptera) 昆虫幼期标本,共计1 264 头。经室内鉴定,分属7 科7 属,即纹石蛾... 于1995 年6 ~8 月到1998 年6 ~8 月间在新疆玛纳斯河源头的部分流域,采用扫网、刷石等综合取样法,获得大量毛翅目( Trichoptera) 昆虫幼期标本,共计1 264 头。经室内鉴定,分属7 科7 属,即纹石蛾科( Hyclropsychidae) 长腺纹石蛾属( Diplectrona) ,舌石蛾科( Glossosomatidae) 舌石蛾属( Glossosoma) ,等翅石蛾科( Phitopotamidae) 蠕等翅石蛾属( Wormaldia) ,多距石蛾科( Polycentripodidae) 多距石蛾属( Polycentripus) ,鳞石蛾科( Lepidostomatidae) 毛脉鳞石蛾属( Dinarthrum) ,沼石蛾科(Limnephilidae) 截脉沼石蛾属( Apatania) ,拟石蛾科( Phryganopsychidae)拟石蛾属( Phryganopsyche) 。首次编写了新疆毛翅目常见科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翅目 水生昆虫 玛纳斯河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蜉蝣目昆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华 李晶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于 1 995~ 1 998年的 6~ 8月间在新疆玛纳斯河源头的部分流域 ,采用扫网、刷石等综合取样法 ,共采得水生蜉蝣目 (Ephemeroptera)昆虫幼期标本 638头 ,经室内鉴定 ,分属 3科 5属 ,即扁蜉科(Heptageniidae)、高翔蜉属 (Epeorus)、溪颜蜉... 于 1 995~ 1 998年的 6~ 8月间在新疆玛纳斯河源头的部分流域 ,采用扫网、刷石等综合取样法 ,共采得水生蜉蝣目 (Ephemeroptera)昆虫幼期标本 638头 ,经室内鉴定 ,分属 3科 5属 ,即扁蜉科(Heptageniidae)、高翔蜉属 (Epeorus)、溪颜蜉属 (Rhithrogena)Ironodes,四节蜉科 (Baetidae)四节蜉属(Baetis)、AmeletidaeAmeletus.sp(中国新纪录 )。研究了其目、科、属的形态特征 ,并编写了蜉蝣目昆虫新疆常见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蜉蝣目 水生昆虫 玛纳斯河 新疆 物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发生苹果小吉丁虫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春晓 赵健桐 +2 位作者 隋建中 赵福 马福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25-226,共2页
新疆发生苹果小吉丁虫王春晓,赵健桐,隋建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乌鲁木齐,830006)赵福,马福杰(伊犁地区衣技开发中心植保站)(新源县农技站)1995年5月,我们在伊犁地区新源县高潮牧场的苹果树上发现一种新疆... 新疆发生苹果小吉丁虫王春晓,赵健桐,隋建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乌鲁木齐,830006)赵福,马福杰(伊犁地区衣技开发中心植保站)(新源县农技站)1995年5月,我们在伊犁地区新源县高潮牧场的苹果树上发现一种新疆未见过的钻蛀性害虫,造成果树枝条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小吉丁虫 防治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桑粉虱研究初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兵 杨绪斌 +1 位作者 朱永生 隋建中 《中国蚕业》 1998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桑粉虱 种类 形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桑粉虱研究初报
7
作者 刘志兵 杨绪斌 +1 位作者 朱永生 随建中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66-,共1页
桑粉虱 Bemisia mylicae Kuwana属同翅目 ,粉虱科 ,在浙江、江苏、四川等桑蚕区普遍发生 ,新疆尚无研究报道。笔者在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孟昭金研究员的大力帮助下 ,初步研究了桑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如下。1.寄主 :仅见有桑。2 .越冬 :... 桑粉虱 Bemisia mylicae Kuwana属同翅目 ,粉虱科 ,在浙江、江苏、四川等桑蚕区普遍发生 ,新疆尚无研究报道。笔者在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孟昭金研究员的大力帮助下 ,初步研究了桑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如下。1.寄主 :仅见有桑。2 .越冬 :以蛹越冬 ,随桑叶落地 ,极耐严寒 ,在乌鲁木齐 - 2 6℃度条件下大多数蛹仍能羽化。3.产卵 :和田 4月份是羽化期 ,田间除盛夏约一周不见新卵 ,直到落叶以前都可见。4.孵化 :4月中旬开始 ,5月中旬盛孵。初孵若虫很快固着在叶片上危害 ,并失去足和触角。5 .世代 :一年多代 ,世代重迭。仅测得发育起点温度为 6.9℃ ,越冬蛹完成羽化所需有效积温约为 740日·度。桑粉虱的防治应以彻底清扫落叶 ,大力压低越冬虫口基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粉虱 蚕桑害虫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州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现状及提升对策
8
作者 张莉 马婷 +1 位作者 刘大春 戴爱梅 《湖北植保》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针对博州温泉县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指出了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为今后疫情防控...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针对博州温泉县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指出了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为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疫情 防控体系 提升对策 温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被引量:18
9
作者 任毓忠 李晖 +3 位作者 李国英 王晓东 万刚 方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9-332,共4页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细菌性果斑病 种子带菌检测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种质资源抗霜霉病鉴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新秀 金恭玺 +4 位作者 李虎 张莉 赵宝龙 任毓忠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7-863,共7页
【目的】明确83个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旨在为霜霉病的防治和抗霜霉病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发病高峰期自然条件鉴定,明确供试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通过现场调查葡萄叶片上茸... 【目的】明确83个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旨在为霜霉病的防治和抗霜霉病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发病高峰期自然条件鉴定,明确供试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通过现场调查葡萄叶片上茸毛的多少和叶片钾、钙含量测定,初步明确它们与品种抗性的关系。【结果】在83个葡萄种质资源中,未发现对霜霉病表现免疫的品种,卡托巴表现高抗;北醇等9个品种表现抗病;弗雷等45个品种表现感病;红地球等28个品种表现高感。其抗性与叶片中钾、钙含量没明显关系。【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强于欧亚品种;其抗病性与叶片背面茸毛的有无及多少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绝对;与叶片钾、钙含量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质资源 霜霉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及监测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郭文超 吐尔逊 +10 位作者 程登发 谭万忠 张正坤 李国清 姜卫华 邓建宇 吴家和 邓春生 李晶 刘小侠 吕和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在世界及我国的传播扩散情况和趋势,重点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我国发生现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等,针对我国马铃薯甲虫扩散趋势和监测防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遏制马铃薯甲虫在我...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在世界及我国的传播扩散情况和趋势,重点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我国发生现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等,针对我国马铃薯甲虫扩散趋势和监测防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遏制马铃薯甲虫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和危害的监测与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分布与危害 入侵生物学 生态适应机制 防治技术 监测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双尾蚜的龄期鉴别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润志 张军 杜秉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6-30,共5页
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 Mordvilko) 无翅孤雌蚜的体长、体宽、头宽、腹管宽、上尾片长、尾片长和触角节Ⅲ长等7 个形态指标, 在各龄期间差异显著。根据麦双尾蚜的翅、翅芽、触角节数、尾片形状、上尾片... 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 Mordvilko) 无翅孤雌蚜的体长、体宽、头宽、腹管宽、上尾片长、尾片长和触角节Ⅲ长等7 个形态指标, 在各龄期间差异显著。根据麦双尾蚜的翅、翅芽、触角节数、尾片形状、上尾片长与宽比值等特征作为龄期鉴别的主要指标, 编制了麦双尾蚜龄期鉴定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双尾蚜 龄期特征值 龄期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马鹿车尔臣河种群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艾尼瓦尔.吐米尔 买合吐木古丽.艾孜不拉 +1 位作者 颜赛勋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32-838,共7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栖息地面积为1 758.485 km2,包括湿生芦苇、旱生芦苇、水体、盐碱...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栖息地面积为1 758.485 km2,包括湿生芦苇、旱生芦苇、水体、盐碱地、柽柳密灌丛等5种类型。根据马鹿对栖息地的利用频率,把栖息地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三种类型,其中不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0.69%,次适宜区为36.64%。同时发现该地区影响马鹿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的芦苇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其生存空间导致栖息地的破碎化,从而使马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栖息地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剂对低温胁迫后恢复过程中棉花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小云 阿达来提·阿布都热依木 +5 位作者 王立红 李进 张军高 刘梦丽 雷斌 薄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0-1067,共8页
【目的】棉苗经低温胁迫后喷施调节剂,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低温冷害的修复作用,为棉花幼苗抵御低温冷害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在子叶期4℃24 h处理后,叶面喷施清水为对... 【目的】棉苗经低温胁迫后喷施调节剂,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低温冷害的修复作用,为棉花幼苗抵御低温冷害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在子叶期4℃24 h处理后,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7种不同植物调节剂溶液后,置于25℃14 h/10 h(昼/夜)的人工气候箱内恢复,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冷害的生长情况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与清水处理比较,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棉花幼苗的株高增加了5.10%~9.87%,茎粗增加了5.28%~8.71%,主根长增加了5.24%~9.33%,鲜重增加了2.26%~5.98%,干重增加了2.38%~8.61%,冷害指数下降了1.79~5.29个百分点,脯氨酸增加了5.04%~5.5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5.07%~5.67%,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5.05%~5.87%;CAT酶活性增加了2.21%~7.95%。SOD酶活性增加了3.79%~5.56%,POD酶活性增加了2.18%~5.56%。【结论】在低温胁迫后,在常温恢复过程中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有效的提高棉花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植株生长,修复低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棉花幼苗抗寒性。其中,调节剂对低温胁迫后棉花幼苗恢复效果的综合作用排序为“阿泰灵”>α-萘乙酸钠>胺鲜脂>“碧护”>复硝酚钠>腐殖酸>黄腐酸钾Ⅱ型>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低温胁迫 调节剂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尾蚜属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润志 梁宏斌 +2 位作者 张广学 杜秉仁 刘晏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8-25,共8页
双尾蚜属Diuraphis Aizenberg 全世界记录13 种, 主要分布在古北界和新北界。根据种类丰富度和特有种成分, 欧亚大陆的欧洲和中亚为该属蚜虫的现代第一分布中心, 北美为第二分布中心。本文提供了该属所有13 ... 双尾蚜属Diuraphis Aizenberg 全世界记录13 种, 主要分布在古北界和新北界。根据种类丰富度和特有种成分, 欧亚大陆的欧洲和中亚为该属蚜虫的现代第一分布中心, 北美为第二分布中心。本文提供了该属所有13 个种的分种检索表。双尾蚜属蚜虫在中国共有7 种, 主要分布在蒙新区。它们是: 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 Mordvilko) , 害冰麦双尾蚜D. nociva Zhang et Liang , 冰草麦蚜D.( Holcaphis) agropyronophaga Zhang, 披碱草蚜D.( Holcaphis) elymophila Zhang, 西方麦蚜D.( Holcaphis) frequens( Walker) , 雀麦蚜D.( Holcaphis) bromicola Hille Ris Lambers 和绒毛草蚜D.( Holcaphis) holci(Hille Ris Lambers) 。对中国种类进行了简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科 双尾蚜属 地理分布 种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混配剂防除麦田杂草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燕 于建新 +1 位作者 聂述先 李虎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
以6.9%骠马水乳剂和40%野燕枯水剂为对照药剂,试验了15%麦极可湿性粉剂与2,4-D类除草剂混配后对小麦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以15%麦极可湿性粉剂375 g/hm2+72%2,4-D丁酯乳油900 mL/hm2处理的除草和保产效果最好,对杂草的株防效达... 以6.9%骠马水乳剂和40%野燕枯水剂为对照药剂,试验了15%麦极可湿性粉剂与2,4-D类除草剂混配后对小麦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以15%麦极可湿性粉剂375 g/hm2+72%2,4-D丁酯乳油900 mL/hm2处理的除草和保产效果最好,对杂草的株防效达89.3%,鲜重防效达97.4%,较对照增产12.2%,且未发现药害现象,保产效果也优于对照药剂,建议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麦极可湿性粉剂 麦田 禾本科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麦双尾蚜的研究概况
17
作者 张润志 梁宏斌 +2 位作者 张广学 刘晏良 杜秉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17,共7页
概述了我国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 Mordvilko) 的调查研究结果, 包括形态特征、近缘种类、分布、危害、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天敌、发生预测和防治方法等。
关键词 麦双尾蚜 新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甲虫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晶 吐尔逊.阿合买提 +4 位作者 丁新华 何江 王登元 郭文超 李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0-2258,共9页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时空分布格局,探索马铃薯甲虫种群防控新技术方法。【方法】以马铃薯甲虫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田间种群时空动态,利用地统计和插值方法对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田间种...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时空分布格局,探索马铃薯甲虫种群防控新技术方法。【方法】以马铃薯甲虫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田间种群时空动态,利用地统计和插值方法对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分布呈聚集状态,每一世代种群密度由田块边缘逐步向中心区域转移,表现为初期边缘密度高,后期中心区域密度高。【结论】马铃薯田块边缘是马铃薯甲虫防控的关键区域,田块边缘区域种植非寄主植物、或建立物理阻隔能有效防控马铃薯甲虫的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插值 空间分布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辣椒蚜虫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虹丽 余浪 +3 位作者 才才 杨晓清 楼爱玲 屈涛 《农村科技》 2008年第8期35-35,共1页
色素椒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蚜虫危害,蚜虫吸食植株营养,分泌蜜露,影响色素椒正常生长,也是传染辣椒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因此,提前预防蚜虫是防治辣椒病毒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和静县是种植色素椒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多年的种植中采取有... 色素椒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蚜虫危害,蚜虫吸食植株营养,分泌蜜露,影响色素椒正常生长,也是传染辣椒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因此,提前预防蚜虫是防治辣椒病毒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和静县是种植色素椒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多年的种植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技术,控制了辣椒病毒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病毒病 蚜虫危害 预防技术 种植过程 色素椒 植株营养 生产基地 和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尺蠖羽化监测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尹奉谆 秦利芳 余虹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5-387,共3页
春尺蠖发蛾与气温、地温、土壤湿度有密切相关性。日均气温达5℃时始见蛾,7℃以上时盛蛾期,期间如遇寒流,日均气温降至0℃以下发蛾暂时停止。土壤干燥、地温高、发蛾期早、发蛾量多;反之,则发蛾期推迟7~10d,发蛾量显著偏少,但发蛾盛期... 春尺蠖发蛾与气温、地温、土壤湿度有密切相关性。日均气温达5℃时始见蛾,7℃以上时盛蛾期,期间如遇寒流,日均气温降至0℃以下发蛾暂时停止。土壤干燥、地温高、发蛾期早、发蛾量多;反之,则发蛾期推迟7~10d,发蛾量显著偏少,但发蛾盛期与终蛾期一致。发蛾前期雄蛾多于雌蛾,占总蛾量的67%~68.5%,发蛾盛期至终蛾期雌蛾明显高于雄蛾,占总蛾量的62%~76%。雌雄蛾性比为1∶0.71。雌蛾距离灯光较近有一定的趋光性,灯光诱捕后的雄蛾精包总数仍达69.8%。实施冬灌,保护益鸟,应用佳多频振灯诱捕成虫,是控制春尺蠖危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尺蠖 监测 防治 发蛾特性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