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UV-QDa联用系统快速分析野生樱桃李叶化学成分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 刘天琦 +1 位作者 葛豫炜 欧阳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99,134,共5页
采用UPLC-UV-QDa联用系统测定了4种不同野生樱桃李叶中黄酮苷元的含量,并对醇提物成分进行快速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奈酚为野生樱桃李叶主要黄酮苷元。UPLC测定2种苷元可在7.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 采用UPLC-UV-QDa联用系统测定了4种不同野生樱桃李叶中黄酮苷元的含量,并对醇提物成分进行快速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奈酚为野生樱桃李叶主要黄酮苷元。UPLC测定2种苷元可在7.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5%(RSD=1.08%,n=3),102.02%(RSD=1.17%,n=3),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的野生樱桃李叶中黄酮苷元含量有差异,但均以山奈酚为主。阳坡紫果叶山奈酚含量最高为(7.68±0.45)mg/g,沟谷红果叶最低为(4.59±0.32)mg/g,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为16.21~33.25 mg/g。通过UPLC-UV-QDa联用系统快速鉴别,阳坡紫果叶醇提物主成分为1种单咖啡酰奎宁酸、4种槲皮素苷、7种山奈酚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樱桃李 黄酮苷元 UPLC-UV-QDa联用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伟 高红艳 +2 位作者 李紫薇 腊萍 万春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7,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NaNO_2-Al(NO_3)_3法、AlCl_3法测定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36.53±0.46)mg/g,Al Cl_3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38.27±0.59)mg/g,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而NaN...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NaNO_2-Al(NO_3)_3法、AlCl_3法测定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36.53±0.46)mg/g,Al Cl_3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38.27±0.59)mg/g,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而NaNO_2-Al(NO_3)_3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49.81±0.70)mg/g,与其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较大。通过显色机理分析知AlCl_3法可消除干扰,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相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更快捷简便,确定AlCl_3法为测定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含量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樱桃李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伟 何晓燕 +3 位作者 陈文强 朱燕 代思月 欧阳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5-1770,共6页
以具有地域特色的野生樱桃李叶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提取温度72℃、料液比1... 以具有地域特色的野生樱桃李叶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提取温度72℃、料液比1∶45 g/m L,在300 W功率下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次数2次,总黄酮提取量为38.27 mg/g,达到预测值的98.3%。超声辅助提取较传统索氏提取操作简单,耗时少,提取效率高,是野生樱桃李叶总黄酮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樱桃李 总黄酮 超声波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各部位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着耕 刘影 +2 位作者 邵华 赵玉 胡云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7,共5页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刺苍耳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的化感作用,以及化感物质在水浸提液和醇浸提液中的富集程度,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g/m L的浸提液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及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刺苍耳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的化感作用,以及化感物质在水浸提液和醇浸提液中的富集程度,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g/m L的浸提液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及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苍耳各部位的水浸提液中总体以叶的化感作用最强,其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小白菜发芽率的抑制率分别为36.4%、17.9%、25.8%、18.7%,对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2.7%、68.4%、26.8%、34.7%;刺苍耳各部位的醇浸提液中,除了叶对4种植物根长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到92.5%、89.3%、36.7%、48.4%以外,根和果实也都显示出较强的化感作用,分别对其中3种植物根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1.2%~46.4%(小白菜除外)和48.0%~54.8%(黑麦草除外);总体上,各部位醇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于相应的水浸提液。由此可见,刺苍耳的主效化感物质主要集中在叶中,且在醇浸提液中富集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苍耳 外来入侵植物 浸提液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西凤 崔东 +3 位作者 刘海军 闫俊杰 张静 沙吾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94-1903,共10页
因小飞蓬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入侵后排挤本土植物以较快的速度形成重度入侵群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草原内自然分布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土著植物群落、混有少量小飞蓬的猪毛蒿和... 因小飞蓬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入侵后排挤本土植物以较快的速度形成重度入侵群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草原内自然分布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土著植物群落、混有少量小飞蓬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轻度入侵群落、猪毛蒿糙叶矢车菊和小飞蓬中度入侵群落、小飞蓬重度入侵群落的4个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验的方法,研究小飞蓬入侵对土壤氮、磷、钾无机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飞蓬入侵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轻度入侵群落对土壤无机养分需求较大,明显降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随着入侵程度加深,逐渐恢复且均高于土著群落含量,其中速效氮含量增加不明显,重度入侵群落在0—10 cm、10—20 cm土层仍处于降低趋势.小飞蓬的入侵对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较大.轻度入侵时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阻碍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上升;小飞蓬重度入侵时对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降低,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小飞蓬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组分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杜田 崔东 +4 位作者 张雨露 沙吾丽 刘海军 闫俊杰 陈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为探讨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小飞蓬的入侵机制,对不同入侵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小飞蓬及本地植物猪毛蒿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飞蓬入侵程度的加深,土... 为探讨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小飞蓬的入侵机制,对不同入侵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小飞蓬及本地植物猪毛蒿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飞蓬入侵程度的加深,土壤SOC含量上升:小飞蓬重度、中度、轻度入侵和猪毛蒿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70、11.31、9.56 g·kg^-1和8.23 g·kg^-1,表明小飞蓬入侵增加了伊犁河谷草原土壤SOC的含量,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土壤SOC含量提高更加明显,同时增加了伊犁河谷草原土壤的碳汇功能。从垂直分布剖面上看,4个群落土壤SOC含量变化一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SOC含量减少,且最大土壤SOC含量均出现在0~20 cm土层,小飞蓬重度、中度、轻度入侵和猪毛蒿群落最大土壤SOC含量分别为:20.3、15.0、13.2 g·kg^-1和11.5 g·kg^-1。小飞蓬重度、中度、轻度入侵和猪毛蒿群落土壤容重平均值分别为5.02、4.94、4.85 g·kg^-1和5.09 g·kg^-1,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1.22%、1.20%、1.19%和1.24%,表明小飞蓬的入侵改变了伊犁河谷土壤物理性质,随着小飞蓬入侵程度的加深不断降低土壤容重与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结合土壤SOC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容重与含水量对土壤SOC的影响一致,均呈现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蓬入侵 土壤有机碳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 伊犁河谷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