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前后意大利蝗飞行肌及能源消耗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窦洁 张若燕 +4 位作者 刘敏 钱雪 肖宏伟 Roman Jashenko 季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21-1726,共6页
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具有长距离迁飞行为,并常给迁入区造成严重损失。若要提高对其监测预警和防控水平,就需要掌握其飞行肌结构特征,分析其体内能源物质积累与飞行消耗的动态,因此本研究比较了意大利蝗吊飞前后飞行肌肌节长... 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具有长距离迁飞行为,并常给迁入区造成严重损失。若要提高对其监测预警和防控水平,就需要掌握其飞行肌结构特征,分析其体内能源物质积累与飞行消耗的动态,因此本研究比较了意大利蝗吊飞前后飞行肌肌节长度、肌原纤维直径和线粒体含量差异及飞行不同距离虫体内糖原和甘油酯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吊飞组与未吊飞对照组雌虫之间、雄虫之间线粒体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意大利蝗雌成虫飞行超过2.8km后糖原消耗最多,为11.15mg·g^(-1),雄虫飞行2.1~2.8km时消耗最多,为16.10mg·g^(-1)。雌、雄成虫均在飞行距离大于2.8km后甘油酯消耗最多,分别为61.69和69.75mg·g^(-1)。意大利蝗飞行同时消耗糖类和脂肪两类能源物质,且雌雄成虫分别飞行超过2.8km和2.1~2.8km时糖原利用效率最大,飞行超过2.8km后甘油酯利用效率最大。本研究得出吊飞组个体能改变自身的飞行肌结构来适应飞行活动;且飞行过程中意大利蝗能同时利用糖类与脂类,糖类能快速产生能量以供起飞与短距离飞行,随后主要消耗甘油酯供长距离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线粒体含量 飞行肌 能源物质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