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喀纳斯景区道路沿线表土环境磁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邓海英 陈学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2-670,共9页
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土壤污染的可行性,分别采集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区(距离道路<0. 5 m)、远离道路区(距离道路>30 m)以及远离旅游活动区(作为对照区)的表土样品,利用磁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方... 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土壤污染的可行性,分别采集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区(距离道路<0. 5 m)、远离道路区(距离道路>30 m)以及远离旅游活动区(作为对照区)的表土样品,利用磁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方法对其磁学性质、空间分布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χLF(低频磁化率)、SIRM(饱和等温剩磁)平均值分别为194. 24×10-8m3/kg和2 288. 62×10-5Am2/kg,显著高于远离道路区和对照区.②道路沿线表土样品SOFT(软剩磁)、HIRM(硬剩磁)及S-ratio(300 m T反向磁场测试的等温剩磁与SIRM比值的相反数)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区的4. 35、3. 66、0. 99倍,S-ratio平均值接近于1,SIRM/χLF平均值小于20 k A/m,χFD(百分频率磁化率)平均值为2. 04%,IRM(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③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的χLF、IRM20 mT(20 m T正向磁场测试的等温剩磁)、SIRM相互之间以及三者与SOFT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χLF与χFD、SIRM/χLF均呈显著负相关,χFD与SIRM/χLF呈显著正相关,S-ratio与SOFT呈显著正相关、与HIRM呈显著负相关.④道路沿线区和远离道路区表土样品的磁性矿物均存在光滑完整的球粒状、不规则或片状颗粒,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O、Si、Al、Fe等,并含有微量的Ni、Cr、Mn等重金属元素.研究显示,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表土样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载磁矿物以多畴、假单畴粗颗粒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χLF、SIRM、SOFT的空间变化趋势类似,均在通往湖口的道路处出现高值区,并且磁性颗粒较粗,形成潜在土壤污染区.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磁性增强可能与旅游交通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外源输入有关.因此,环境磁学方法具有大范围监测景区土壤环境、判别污染物来源和圈定旅游交通土壤污染范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学特征 道路沿线表土 土壤污染 旅游活动 喀纳斯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大数据的苏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研究
2
作者 徐澜涛 陈学刚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13-218,共6页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在苏州市旅游资源POI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资源景系(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文化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的数据进行空...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在苏州市旅游资源POI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资源景系(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文化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的数据进行空间特征的探索。结果表明,苏州市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以姑苏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为强度中心向四周递减,周边市区的旅游资源较分散;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4类旅游资源以多核心分布为主,只有历史遗产景类旅游资源是单核心分布,其主要位于姑苏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之间;整体上苏州市各类旅游资源的空间相关性较强,从自然资源景系到文化资源景系的顺序来看,4类旅游资源恰好是西南到东北的走向,这与苏州市自西向东缓缓倾斜的地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大数据 旅游资源 空间分异 江苏省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及遥感反演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雪梅 周晓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0-254,262,共6页
基于研究区的野外采样数据与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模型,并对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由土壤含盐量与增强型归一化植被指数(ENDVI)构建的线性回归... 基于研究区的野外采样数据与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田土壤盐分估算模型,并对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由土壤含盐量与增强型归一化植被指数(ENDVI)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y=-56.494x+22.687)拟合效果最好(R2=0. 886,RMSE=0. 907)。(2)通过选取的82个采样点,依据最佳遥感反演模型,预测出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在9.33~26.99 g·kg-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7.42 g·kg-1,标准差为2.30 g·kg-1,预测结果与土壤盐分的实测值较为一致。(3)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制作研究区棉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图,分析可知土壤盐分从绿洲内部向外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土壤盐分 增强型归一化植被指数 遥感反演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新疆玛纳斯湖湿地生态变化评价 被引量:135
4
作者 王丽春 焦黎 +1 位作者 来风兵 张乃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63-2972,共10页
以2000、2006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地考察,借助RSEI指数,对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建立的RSEI指数具... 以2000、2006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地考察,借助RSEI指数,对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建立的RSEI指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较好的对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2000、2006和2016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227、0.183、0.234,对RSEI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后,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等级居于主导地位,"优"等级有所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于玛纳斯湖湿地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粗放型的农业发展使玛纳斯河流域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从优化水资源配置角度提出对主要源流流域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尾闾湖泊湿地的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RSEI 玛纳斯湖湿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精河县生态变化评价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丽春 焦黎 +1 位作者 来风兵 代鹏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以1994、2002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通过综合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以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为基础建立的RSEI... 以1994、2002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通过综合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以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为基础建立的RSEI指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较好地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1994、2002和2016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377、0.323和0.327,对RSEI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后,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等级居于主导地位,优等级有所减少,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向差的方向发展。精河县人工绿洲扩张显著,天然绿洲面积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于精河县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人口压力、城市化进程、不合理放牧、土地资源不合理配置、水资源低效利用等人为因素,仍是未来精河县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协调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土地利用 精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湖近40年间时空变化图谱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尔西别克.孜依纳力 毋兆鹏 哈孜亚.包浪提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3,共7页
以新疆玛纳斯湖为研究区,利用1972—2014年间8期遥感影像数据,在提取了湖泊水域信息的基础上对近40 a间玛纳斯湖水域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2—2014年间玛纳斯湖呈现明显"增加—减小—增加—减小"变化态势,水域重心不... 以新疆玛纳斯湖为研究区,利用1972—2014年间8期遥感影像数据,在提取了湖泊水域信息的基础上对近40 a间玛纳斯湖水域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2—2014年间玛纳斯湖呈现明显"增加—减小—增加—减小"变化态势,水域重心不断往西南方向偏移。1972—1999年间玛纳斯湖长期处于干涸状态,2000年恢复至研究期间最大水域面积(248.69 km^2),之后经历了2000—2008年和2011—2014年2次萎缩周期,面积变化幅度和动态度的计算结果显示,水域面积的退缩周期在缩短,退缩速度在加快。玛纳斯湖水域面积变化整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但与极端高温和降水天气引起的超标准洪水关系密切,流域内人类活动是玛纳斯湖演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湖 时空变化图谱 驱动机制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天池景区道路灰尘磁学特性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哈孜亚.包浪提将 陈学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和预测旅游景区道路灰尘环境的可行性,以新疆天山天池5A级旅游景区内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共采集道路灰尘样品40个、道路旁表土样品35个,并对其进行环境磁学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天池道路灰尘磁性主要由亚铁磁性的... 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和预测旅游景区道路灰尘环境的可行性,以新疆天山天池5A级旅游景区内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共采集道路灰尘样品40个、道路旁表土样品35个,并对其进行环境磁学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天池道路灰尘磁性主要由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主导,含有少量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主要以多畴(MD)粗颗粒和稳定单畴(SSD)为主,伴有极少量的超顺磁性颗粒颗粒(SP);景区道路灰尘样品磁性增强与人为交通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外源输入密切相关;从道路样品磁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看,χLF、χARM、SIRM、SOFT的空间变化趋势类似,高值区位于民族文化村和纪念品商店,中值区出现在天山奇石馆,低值区分布在定海神针和秀水山庄。景区不同道路旅游交通的流量和强度是形成磁性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因。研究发现,环境磁学方法基本具有大范围监测景区道路环境质量、圈定潜在污染范围和判别污染物来源的潜力,并能为景区道路交通污染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灰尘 磁学特性 空间分布 天山天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纳斯景区土壤剖面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程璐 陈学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2,共8页
文章以新疆喀纳斯景区为研究区,采集4条深度为100 cm土壤垂直剖面,进行了土壤磁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磁性矿物含量整体较低,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样品的磁学特征,并含有少量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土壤磁性颗粒以多畴和... 文章以新疆喀纳斯景区为研究区,采集4条深度为100 cm土壤垂直剖面,进行了土壤磁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磁性矿物含量整体较低,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样品的磁学特征,并含有少量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土壤磁性颗粒以多畴和稳定单畴粗颗粒为主;土壤磁性特征垂向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继而继续增加的趋势,表土层中存在较少的细黏滞性超顺磁性(SP)颗粒,随深度的增加,SP颗粒逐渐减少;景区土壤表土层反映了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2种来源的磁性特征,底土层磁性增强反映出基岩母质对土壤磁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磁学特征 环境意义 喀纳斯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天池景区表土磁性特征的时空变化
9
作者 常洁 陈学刚 董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1-428,共8页
以天山天池5A级景区表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两次采集表土样品,采用磁测、统计和GIS方法对其磁学特征、时空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土样品载磁矿物以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同时含有一定不完全... 以天山天池5A级景区表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两次采集表土样品,采用磁测、统计和GIS方法对其磁学特征、时空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土样品载磁矿物以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同时含有一定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和针铁矿),磁性矿物含量适中,磁性矿物粒度主要由假单畴粗颗粒和含量相对较低的超顺磁性细颗粒混合而成;表土样品中磁性矿物特征随时间变化显著,2017年磁性矿物含量、粗颗粒比例高于2015年;从景区表土样品磁性参数空间分布看,两期分布图变化趋势相似,2015年的高值区位于旅游核心景点区域及湖泊南部区域,2017年的高值区由2015年的高值区扩大到环湖区域且在核心景点区域含量增高;除自然因素外,由于研究区远离工业区、城市等污染源,两期磁性矿物含量和粒度产生的时空差异主要是两年的旅游交通活动输入的磁性污染物不断累积引起的。研究发现,监测景区表土磁性参数的时空变化有助于圈定可能污染范围的变化和判别污染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磁性参数 表层土壤 天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西刚 王勇辉 焦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为了探究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特征,在保护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灌木、森林样地共13个,以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保护区内的草地区、灌木区、森林区... 为了探究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特征,在保护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灌木、森林样地共13个,以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保护区内的草地区、灌木区、森林区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研究区草地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在土壤层0-10 cm处出现最小值为0.69 g/cm^3。草地土壤持水能力和蓄水能力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灌木土壤容重变化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0.98~1.63 g/cm^3,最小值出现在土壤层0-10 cm处。各水源涵养能力指标含量在不同的土层深度上差异性显著(P<0.05),灌木持水能力大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蓄水能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森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和土壤水源涵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在土层0-10 cm处出现最小值为0.45 g/cm^3。森林土壤持水能力主要以0-10,20-30,40-50 cm为主,占总持水量的71.6%,蓄水量在水源涵养功能中占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 草地区 灌木区 森林区 土壤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娣 陈学刚 赵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7-195,共9页
空气质量监测对于评估区域的污染物水平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该文采用2013年和2017年10月至次年3月5个监测站24 h连续SO_(2)、NO_(2)、CO、PM_(2.5)和O_(3)污染物浓度数据,总结了2个采暖期... 空气质量监测对于评估区域的污染物水平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该文采用2013年和2017年10月至次年3月5个监测站24 h连续SO_(2)、NO_(2)、CO、PM_(2.5)和O_(3)污染物浓度数据,总结了2个采暖期5种污染物期度、月度、每日和小时变化特征和空气污染指数(AQI)的变化,结果表明:(1)第二个采暖期相比第一个采暖期,SO_(2)浓度下降了59.76%,NO_(2)、CO浓度略微下降,PM_(2.5)、O_(3)浓度均有增加,其中O_(3)明显增加,PM_(2.5)为首要污染物。NO_(2)、PM_(2.5)超过24 h平均和年平均的国家标准,O_(3)浓度虽未超标,但增长较快,也应引起重视。(2)从AQI平均值看,城市整体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属于轻度污染。31中学、收费所、铁路局站点的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米东区环保局和监测站有所提高。(3)温度、风速与NO_(2)、CO、PM_(2.5)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O_(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SO_(2)、NO_(2)、O_(3)是负相关关系,与PM_(2.5)和CO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增加了大气中颗粒物的吸收率。综上所述,政府实施的“煤改气”等环境治理措施对SO_(2)降低作用显著,对NO_(2)、CO下降有一定作用,但对于PM_(2.5)和O_(3)浓度控制效果不显著。因此,今后乌鲁木齐市PM_(2.5)、NO_(2)、O_(3)污染物应成为空气污染防治的新重点,在去除燃煤锅炉取暖的同时,还需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实行交通源和工业源废气共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采暖期 变化特征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哈孜亚.包浪提将 毋兆鹏 +1 位作者 陈学刚 胡尔西别克.孜依纳力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62-70,共9页
随着乌鲁木齐市战略地位的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时空尺度上,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区域占据了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改变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分布和构成,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以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区域,采... 随着乌鲁木齐市战略地位的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时空尺度上,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区域占据了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改变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分布和构成,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以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TM、2015年Landsat 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市近25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数据和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去识别城市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非平衡状态,并随城市化活动不断加强,破碎化程度高,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类型中的优势种趋于下降趋势且没有较好的连接性,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加强。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景观格局影响程度较大,是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景观格局 遥感影像 破碎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_S模型的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施云霞 王范霞 毋兆鹏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基于CLUE_S模型,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择铁路、公路、水渠、河流、湖面及居民点驱动因子,利用1972年和1990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通过精度检...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基于CLUE_S模型,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择铁路、公路、水渠、河流、湖面及居民点驱动因子,利用1972年和1990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通过精度检验的基础上,分别设置"历史趋势预案"和"生态保护预案"2种情景模拟了研究区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区绿洲小区域尺度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CLUE_S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没有加入任何限制区域的"历史趋势预案"模式下,202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执行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度的"生态保护预案"前提下,202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明显向好,土地利用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干旱区绿洲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_S模型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多情景模拟 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