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达布达尔地区萤石矿床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1
作者 李晓婕 陈梦婷 +4 位作者 刘晓强 赵玉京 何超 裴宇轩 陈朝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8-633,I0009,I0010,共18页
新疆达布达尔地区萤石矿床位于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的西端,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矿体由众多萤石‒方解石脉构成,主要分布于中新世碱性正长岩和志留系温泉沟组中,明显受断裂控制。为了认识达布达尔地区萤石矿的成矿过程和探讨其... 新疆达布达尔地区萤石矿床位于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的西端,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矿体由众多萤石‒方解石脉构成,主要分布于中新世碱性正长岩和志留系温泉沟组中,明显受断裂控制。为了认识达布达尔地区萤石矿的成矿过程和探讨其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特征及物质来源,本文系统开展了年代学、矿物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C-H-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榍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萤石矿化形成于中新世时期(~10.5 Ma)。萤石与方解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高场强元素Th、U、Y,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呈现出明显的Eu负异常。富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86.2~204.9℃)简单NaCl-H_(2)O热液体系。萤石H-O同位素(δD_(V-SMOW)=−138.5‰~−95.8‰;δ^(18)O_(V-SMOW)=−10.3‰~2.0‰)与方解石C-O同位素(δC_(V-PDB)=−7.5‰~−6.7‰;δ^(18)O_(V-SMOW)=11.4‰~13.9‰)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并混入了少量岩浆水。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成矿物质F来源于区内深部碱性岩浆、Ca主要源自志留系温泉沟组。因此,达布达尔地区萤石具有热液成因,萤石沉淀与成矿热液沿构造带和温泉沟组发生强烈水岩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稀土元素 榍石U-Pb定年 成矿机制 达布达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北缘志留纪花岗岩类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1
2
作者 郭瑞清 尼加提.阿布都逊 +4 位作者 秦切 贾晓亮 朱志新 王克卓 李亚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38,共19页
塔里木北缘在古生代是否是主动大陆边缘对于了解南天山洋的俯冲方式及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增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北缘断续出露一条侵入岩带,西起老虎台,经黑英山—密勒洞—野云沟-库尔勒一带,再往东与库鲁克塔格地块的侵入岩连在... 塔里木北缘在古生代是否是主动大陆边缘对于了解南天山洋的俯冲方式及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增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北缘断续出露一条侵入岩带,西起老虎台,经黑英山—密勒洞—野云沟-库尔勒一带,再往东与库鲁克塔格地块的侵入岩连在一起。选取志留纪欧西达坂岩体、铁门关岩体、铁门关东南岩体和博斯腾湖乡岩体作为典型岩体进行定年、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获得铁门关东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19.2Ma±3.1Ma,博斯腾乡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18Ma±2.7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志留纪侵入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富集Rb、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板块汇聚边缘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成果,推测在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存在双向俯冲,并从志留纪已经开始向南俯冲-消减,一直延续到早石炭世,到晚石炭世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塔里木北缘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早泥盆世早期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亚萍 李锦轶 +2 位作者 孙桂华 朱志新 宋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85-1893,共9页
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413±8)Ma(MSWD=0.73)206Pb/238U表面年龄和锆石的矿物学特征,确定东准噶尔中部被泥盆系覆盖的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通过对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与该岩体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 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413±8)Ma(MSWD=0.73)206Pb/238U表面年龄和锆石的矿物学特征,确定东准噶尔中部被泥盆系覆盖的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通过对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与该岩体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东准噶尔中部和南部地区在早泥盆世早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花岗岩 锆石SHRIMPU-PB定年 东准噶尔造山带 早泥盆世 伸展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铁克里克西段都维吐卫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鑫 朱志新 +3 位作者 朱彦菲 李平 靳刘圆 陈邦学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出露于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的都维吐卫花岗岩体,侵入赫罗斯坦岩群(Pt1 H )黑云二长片麻岩中,与库浪那古岩群(Pt2 K )和大同西岩体呈断层接触,东部多被博查特塔格组(Jxbc )不整合覆盖。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体具高 S... 出露于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的都维吐卫花岗岩体,侵入赫罗斯坦岩群(Pt1 H )黑云二长片麻岩中,与库浪那古岩群(Pt2 K )和大同西岩体呈断层接触,东部多被博查特塔格组(Jxbc )不整合覆盖。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体具高 Si、高 Al、高 K,贫 Na、低 Ga、低 P、低 Ti 和贫 Mg 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38~1.43,CIPW 标准刚玉分子大于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在稀土元素方面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 出现中等负异常(δEu=0.59~0.82);在微量元素方面,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Th 和 K,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Ti。岩体 LA ICP MS 锆石 U Pb 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为(1909±47)Ma,属于古元古代花岗岩。综合分析认为该岩体是造山晚期同碰撞环境下形成的,与加厚地壳引起的地壳重熔有关,推断西昆仑造山带强烈的陆内造山活动应在古元古代已经开始了;结合赫罗斯坦岩群(Pt1 H )中角闪斜长片麻岩中锆石年龄记录,推断2000~1800Ma塔里木陆块存在 Columbia 超大陆聚合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南缘 铁克里克 都维吐卫 哥伦比亚大陆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北部古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对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启示:基于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地质调查新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国灿 张孟 +4 位作者 张雄华 廖群安 王玮 田锦明 玄泽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76,共23页
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 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伏岩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的确定,揭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以及晚石炭世期间存在几次重大构造事件。结合古生代不同时期沉积大地构造背景转换、岩浆活动构造环境转换以及构造变形格式转换的地质新纪录,提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造山事件为北部阿尔曼太洋闭合导致准噶尔—吐哈地块与阿尔泰地块碰撞的响应;泥盆纪与早石炭世之间的造陆构造事件可能是北部卡拉麦里洋盆初始汇拢碰撞的响应,其平行不整合以及下伏的志留纪—泥盆纪较稳定环境的沉积序列预示着介于卡拉麦里洋盆与南部北天山洋盆之间的准噶尔—吐哈地块为古亚洲洋盆体系中相对刚性的稳定陆块区,研究区作为准噶尔—吐哈地块的北部被动陆缘受卡拉麦里洋盆汇聚的影响较小;晚石炭世的造山事件则表现为响应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前陆盆地的演化,是早石炭世沿卡拉麦里缝合带发生陆块碰撞以来挤压构造作用峰期的产物,其奠定了东天山北部北西-南东向构造基本格局。本文还重新界定莫钦乌拉断裂为北天山构造带(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东准噶尔构造带的构造-地层分区界线,推断其为卡拉麦里缝合带向南东的延伸,并讨论了早石炭世受控不同构造体制的沉积和岩浆纪录的空间差异性,认为早石炭世北部莫钦乌拉山区域为与北侧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挤压前陆盆地的发育过程,而南部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则总体呈现为响应南侧北天山洋盆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裂谷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古生代 构造事件 构造演化 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市路白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卫东 涂其军 +1 位作者 高永峰 杨在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3-1283,共11页
新疆哈密市路白山一带出露有片麻状花岗岩,通过对其SHRIMP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的研究。锆石207Pb/206Pb比值平均加权年龄为(1453±15)Ma,表明岩石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岩石化学成分具有富MgO、... 新疆哈密市路白山一带出露有片麻状花岗岩,通过对其SHRIMP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的研究。锆石207Pb/206Pb比值平均加权年龄为(1453±15)Ma,表明岩石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岩石化学成分具有富MgO、FeOt、CaO,贫碱、低K2O/Na2O比值;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洋脊花岗岩明显富集,Nb、Ta相对亏损,具有岛弧I型花岗岩的特征。该花岗岩的时代确定,对于可能存在的南天山元古宙洋关闭的地质事件首次从岩浆作用上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片麻状花岗岩 路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阿訇开里得南石炭纪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尼加提.阿布都逊 郭瑞清 +4 位作者 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 贾晓亮 秦切 朱志新 王克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9,共9页
对出露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块西段的阿訇开里得南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定年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岩体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获得年龄为340.6Ma±5.7Ma,属于石炭纪花岗岩。地球化学分析... 对出露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块西段的阿訇开里得南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定年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岩体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获得年龄为340.6Ma±5.7Ma,属于石炭纪花岗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体具高硅、高铝、高钾,贫钠、低钙、低磷、低钛和贫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14-2.31,CIPW标准刚玉分子大于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出现中等负异常(δEu=0.52-0.62);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岩体的形成与加厚地壳引起的地壳重熔有关,反映了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中天山板块陆-陆碰撞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质花岗岩 地球化学 U-Pb锆石定年 库鲁克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系数与信息量耦合模型的新疆额敏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于喜坤 张紫昭 +4 位作者 史光明 李崇博 刘毅业 朱建华 陈伟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3-1349,共17页
地质灾害已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合理准确的易发性评价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多种模型耦合的易发评价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将信息量模型与确定性系数模型(Certainty Factor,CF)耦合进... 地质灾害已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合理准确的易发性评价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多种模型耦合的易发评价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将信息量模型与确定性系数模型(Certainty Factor,CF)耦合进行易发性评价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基于额敏县地质环境背景,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及评价因子选取原则,在分析各评价因子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的基础上,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地面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距水系距离、降雨量等9个评价指标,采用CF模型、信息量模型以及CF与信息量耦合模型开展额敏县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耦合模型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度均优于两种单一模型,CF与信息量耦合模型的AUC值高达0.862;耦合模型将易发区分为:低易发区42.39%,中度易发区28.76%,高易发区23.62%,极高易发区5.23%,其中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切割深度大、沟两侧坡度陡峭、基岩裸露、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严重、降雨量大的区域,灾害点密度分别达到了6.62个/100km 2和5.11个/100km 2。采用耦合模型得到的额敏县易发性评价分析结果可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信息量 确定性系数 耦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孜塔格幅、鲸鱼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华东 杨子江 +1 位作者 魏新昌 李咸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0-578,共9页
发现并填绘出前寒武纪地层单元。于木孜塔格地区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中发现早石炭世放射虫。在阿尔格山大断裂以南中二叠统鲸鱼湖组灰岩中首次发现冷温型单通道。在黑顶山缝合带中识别出畅流沟-向阳泉和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带,二者分别... 发现并填绘出前寒武纪地层单元。于木孜塔格地区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中发现早石炭世放射虫。在阿尔格山大断裂以南中二叠统鲸鱼湖组灰岩中首次发现冷温型单通道。在黑顶山缝合带中识别出畅流沟-向阳泉和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带,二者分别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晚期。对各构造带中的岩石地层进行了古地磁研究与对比,建立了各自的古地磁极移曲线。获取一批新生代火山岩的同位素测年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单通道筵 蛇绿混杂岩 形成时代 古地磁 新生代火山岩 木孜塔格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73
10
作者 朱志新 李锦轶 +4 位作者 董莲慧 张晓帆 王克卓 王华星 赵同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63-1870,共8页
南天山碰撞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北亚造山区南部的天山造山系的中南部,是塔里木地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之间的一条构造带,地理上由哈尔克山、额尔宾山、虎拉山等组成,地质上主要由古生代地质体组成,其南北两侧均... 南天山碰撞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北亚造山区南部的天山造山系的中南部,是塔里木地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之间的一条构造带,地理上由哈尔克山、额尔宾山、虎拉山等组成,地质上主要由古生代地质体组成,其南北两侧均为活动陆缘,中间由洋壳残片、洋岛和增生杂岩组成,是南天山古生代洋盆演化的产物。南天山古洋盆从震旦纪裂解,寒武纪持续扩张,奥陶纪—石炭纪向南北两侧俯冲闭合,至二叠纪南天山造山带进入后造山调整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古生代造山带 洋盆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冯京 朱志新 +6 位作者 赵同阳 陈正乐 顾雪祥 孟贵祥 徐仕琪 田江涛 李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4-1178,共25页
【研究目的】新疆横跨古亚洲洋、特提斯洋两大构造成矿域,长期的洋-陆转换过程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壳增生史和复杂多样成矿作用。作为中国能源、有色、铁矿、钾盐和非金属的重要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底,新疆已发现矿产152种,建设矿山3000... 【研究目的】新疆横跨古亚洲洋、特提斯洋两大构造成矿域,长期的洋-陆转换过程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壳增生史和复杂多样成矿作用。作为中国能源、有色、铁矿、钾盐和非金属的重要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底,新疆已发现矿产152种,建设矿山3000余座,形成了一批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锰、铅、锌、铜、镍、金、锑、铀、稀有金属、萤石、钾盐等优势矿种为主的勘查开发基地。为进一步解析新疆多阶段、多旋回的地壳生长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亟需开展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研究,以期更精准地开展成矿预测评价,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方法】在对全疆沉积建造、火山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建造、构造变形、成矿规律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洋板块地质学思想”为统领、以增生造山过程的解析为主要手段,结合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成矿响应,提出新的全疆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研究结果】全疆划分出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4个、三级构造单元32个以及四级构造单元99个。提出以塔里木克拉通为界,以北属古亚洲洋构造域,以南属特提斯洋构造域。并根据新疆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划分出4个构造-成矿阶段。【结论】将全疆构造-成矿旋回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古陆核的形成与铁-铜成矿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塔里木古陆及古生代洋中陆块基底的形成与铁-铅锌-磷灰石-石棉-宝石-石英岩成矿阶段、南华纪—三叠纪大陆地壳的增生与聚合及石油-天然气-金-铜-镍-铅锌-铁-锰-锑-钨-钼-稀有金属-石棉-石墨-云母-红柱石-宝石成矿阶段、侏罗纪至今的盆山构造形成与演变及石油-天然气-煤-铀-铅锌-盐类成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单元 油气 金属矿床 非金属矿床 三稀矿床 成矿作用 矿产勘查工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十里坡自然铜矿化区马头滩组玄武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12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5 位作者 范裕 谭绿贵 DavidCOOKE SebastienMEFFRE 王庆民 王卫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73-1980,共8页
新疆北部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类型。自然铜的赋矿地层-马头滩组中的赋矿玄武岩锆石 LA-ICPMS 年龄为307±4Ma,对应于晚石炭世,显示该套赋矿地层属于上石炭统。从该区自然铜赋矿火山岩所... 新疆北部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类型。自然铜的赋矿地层-马头滩组中的赋矿玄武岩锆石 LA-ICPMS 年龄为307±4Ma,对应于晚石炭世,显示该套赋矿地层属于上石炭统。从该区自然铜赋矿火山岩所限定的时间看,成矿背景应属于后碰撞环境。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自然铜矿化的构造背景、成矿系统和矿化类型与峨眉山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和美国基威诺铜矿床均存在差异,自然铜矿化的成因可能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 玄武岩 LA-ICPMS 后碰撞 十里坡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韩琼 弓小平 +6 位作者 马华东 程松林 凤骏 宋相龙 谢磊 苏虎 李潇林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0-586,共17页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广泛发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以一套流纹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中酸性凝灰岩和少量玄武岩为主体的火山岩-沉积岩建造。本研究运用LA-ICP-MS锆石U-Pb法,厘定了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备战铁矿火山岩的成岩时...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广泛发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以一套流纹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中酸性凝灰岩和少量玄武岩为主体的火山岩-沉积岩建造。本研究运用LA-ICP-MS锆石U-Pb法,厘定了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备战铁矿火山岩的成岩时代,并系统整理阿吾拉勒铁矿成矿带上已经获得的高精度年代学数据,确定阿吾拉勒成矿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时间分布规律为自西向东渐变的特征,在年代上表现为自西向东呈由老变新的趋势,早石炭世火山岩从西向东表现为尖灭的特征,在岩性上具有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质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特征,确定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取破火山口的特征,判断其与典型矿床之间的位置关系,探讨典型矿床与火山机构在成因上的联系,结合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探讨其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法 时空分布规律 阿吾拉勒成矿带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蛇绿岩带的分布、特征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0
14
作者 董连慧 朱志新 +2 位作者 屈迅 王克卓 赵同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94-2904,共11页
新疆位于亚洲大陆的北部,构造上跨越了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现今主要由中新生代盆地和其间的古生代造山带组成。古生代造山带主要由陆缘岩系和岩浆岩组成,其中夹有洋壳残片和前寒武结晶基底的碎块;洋壳残片从北向南大致分布12条,... 新疆位于亚洲大陆的北部,构造上跨越了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现今主要由中新生代盆地和其间的古生代造山带组成。古生代造山带主要由陆缘岩系和岩浆岩组成,其中夹有洋壳残片和前寒武结晶基底的碎块;洋壳残片从北向南大致分布12条,其中出露较集中的约30多处。这些蛇绿岩,以塔里木盆地为界,北部主要为古亚洲洋的洋壳残片,南部主要为特提斯洋的洋壳残片。在介绍其基本特征的同时,本文侧重报道了近年来新疆区域地质调查的一些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蛇绿岩 洋壳残片 区域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疆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典型矿床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智明 薛春纪 +1 位作者 王剑辉 王庆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0-168,共9页
中国新疆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性中亚巨型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黑色岩系矿床、斑岩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陆相火山岩金矿床、与富碱性侵入岩有关矿床和砂岩铜矿等几种重要的典型矿床类型在该成矿域均已有不同程度的发现,特别是近... 中国新疆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性中亚巨型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黑色岩系矿床、斑岩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陆相火山岩金矿床、与富碱性侵入岩有关矿床和砂岩铜矿等几种重要的典型矿床类型在该成矿域均已有不同程度的发现,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该成矿域相继发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事实,说明中亚成矿域具有独特的成矿特点和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通过分析研究中国新疆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对新疆及相邻地区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找矿方向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新疆 典型矿床 矿床特征 对比研究 大型或超大型矿床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铁矿床成矿规律及区域成矿演化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连慧 冯京 +6 位作者 刘德权 屈迅 唐延龄 庄道泽 李凤鸣 杨在峰 涂其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7-98,共2页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铁矿成矿远景区之一。目前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具有分布广、类型全、富矿多、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区内发现铁矿床(点)840处,其中大型铁矿15处、中型铁矿30处、小型铁矿128处。铁矿主要集中分布在伊犁、慕士塔挌-阿克赛钦、...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铁矿成矿远景区之一。目前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具有分布广、类型全、富矿多、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区内发现铁矿床(点)840处,其中大型铁矿15处、中型铁矿30处、小型铁矿128处。铁矿主要集中分布在伊犁、慕士塔挌-阿克赛钦、那拉提-巴伦台-卡瓦布拉克、南阿尔泰、阿尔金、磁海-公婆泉、觉罗塔格、塔里木板块北缘等成矿带。铁矿床类型有火山岩型、岩浆型、热液型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有海相沉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黑色金属矿床 演化模式 阿克赛钦 成矿规律 成矿带 矿化带 矿床成矿系列 塔里木板块 区域成矿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孙家岭含钪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谢燮 赵国斌 +5 位作者 杨合群 杨生飞 任华宁 贾健 孙新春 黄增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孙家岭含钪岩体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中星星峡—明水—旱山微板块的雅满苏—红石山—黑鹰山晚古生代裂谷带。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白山组,由含斜长石角闪石岩和角闪石岩组成,钪主要赋存于角闪石矿物中。含钪岩体属富铁质超基性岩,全岩成分... 孙家岭含钪岩体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中星星峡—明水—旱山微板块的雅满苏—红石山—黑鹰山晚古生代裂谷带。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白山组,由含斜长石角闪石岩和角闪石岩组成,钪主要赋存于角闪石矿物中。含钪岩体属富铁质超基性岩,全岩成分以高碱、高铝为特征;稀土含量较高,轻稀土略富集,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Sr、U富集,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Zr、Hf、Th及P。通过LA-MC-ICP-MS锆石U-Pb测年,首次获得孙家岭含钪岩体中角闪石岩形成于(339.5±2.6)Ma,表明该含矿岩体侵位及矿化作用发生于早石炭世,为裂谷拉张环境下伸展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锆石U-PB年龄 角闪石岩 孙家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水化学指示的新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俊 尹立河 +10 位作者 顾小凡 李瑛 杨炳超 姜军 贾伍慧 谢万兵 王拓 唐小平 董佳秋 王倩 常亮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地下水是孔雀河流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实现孔雀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河... 地下水是孔雀河流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实现孔雀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水。含水层成因类型和现代河道分布共同控制着孔雀河流域地下咸淡水的空间分布格局;氢氧稳定同位素对不同水体的相互转化指示作用较强,但难以区别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地下水;3 H和14 C放射性同位素组分对地下水循环演化及更新能力的指示作用较好,14 C年龄变化特征可以很好指示承压水的运移方向和速率;13 C可作为初步判断地下水类型或年龄的参考指示剂;大量渠系引水灌溉使得潜水接受地表水入渗补给能力增强,更新能力显著提高,但承压水目前的开采利用仍以消耗更新能力差的老水为主。当地应优化调整地下水开发格局,减少流域中游河套内农灌区承压水开采量,加大流域下游微咸水分布区潜水开采利用,降低潜水位,减轻土壤盐渍化,促进水土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流域 地下水循环 水化学 环境同位素 指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推断地质体模型与应用--以花岗岩类侵入体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向运川 龚庆杰 +1 位作者 刘荣梅 杨万志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09-2618,共10页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获得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在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化探工作组将全国陆地国土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域(古亚洲地球化学域、秦祁昆地球化学域、特提斯地球化学域、扬子地球化学...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获得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在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化探工作组将全国陆地国土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域(古亚洲地球化学域、秦祁昆地球化学域、特提斯地球化学域、扬子地球化学域和滨太平洋地球化学域)和25个地球化学省。在全国地球化学图中位于云南西部地区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具有显著富K2O、Th、U、La、Y、Zr而贫Co、Ni、V、Cr、Ti、Fe2O3的特征。基于云南西部地区区域化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了高场强元素组合(F2)和相容元素组合(F1)两个公因子:F2=0.87Th+0.86Y+0.77U+0.77Zr+0.67La+0.61K2O+0.58Al2O3+0.53Be,F1=0.95Fe2O3+0.93V+0.93Ti+0.92Co+0.81Cr+0.80Ni。利用二者因子得分比值(F2/F1)构建了推断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区域地球化学综合指标和推断模型。以F2/F1为例介绍了制作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的方法技术。在F2/F1地球化学图中的高值区或在其地球化学异常图中的异常区与云南西部地区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地表出露范围十分吻合,从而验证了地球化学推断花岗岩类侵入体模型的可行性。基于构建的推断模型在全国近7百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进行推演并绘制F2/F1的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选择华南中部地区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模型指标异常区与实测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形态和规模上十分吻合,尤其在韶关至桂林、贺州一带花岗岩类侵入体边界与F2/F1异常区边界几乎一致。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针对花岗岩类侵入体所建立的区域地球化学推断模型的可行性,而且该模型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推断模型 花岗岩类侵入体 地球化学省 全国地球化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地区中天山地块内中元古代花岗岩的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20
作者 施文翔 廖群安 +1 位作者 胡远清 杨再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7,共9页
在天山造山带觉罗塔格山系东段的中天山地块内,新识别出一套侵位于长城系星星峡群变质岩中的片麻状花岗质岩体,岩石组合为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钾长花岗岩,锆石SHRIM PU-Pb测年表明这套侵入岩的结晶... 在天山造山带觉罗塔格山系东段的中天山地块内,新识别出一套侵位于长城系星星峡群变质岩中的片麻状花岗质岩体,岩石组合为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钾长花岗岩,锆石SHRIM PU-Pb测年表明这套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1 453±15)^(1 458±40)Ma(207Pb/206Pb表面年龄),是中元古代晚期的产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I型花岗岩组合特征,形成于板块汇聚的环境。这套花岗质侵入岩的厘定,对于可能存在于元古宙的天山洋的闭合事件,从岩浆作用上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对中天山星星峡群的地层时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上限。另外,还发现了一颗形成年龄为(2 991±22)Ma的残留锆石,指示该区可能存在太古宙的古老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中元古代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