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综合物探勘查应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西山地区关闭煤矿为例
1
作者 孔繁良 徐超 +3 位作者 艾斯卡尔·吐尔逊 邹占 叶祥鹏 王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城市边缘关闭煤矿遗留下的大量采空区严重威胁生产生活安全,查明采空区的分布情况是进行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乌鲁木齐市西山地区关闭煤矿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采空区及围岩地质特征、干扰背景,常用物探方法抗... 城市边缘关闭煤矿遗留下的大量采空区严重威胁生产生活安全,查明采空区的分布情况是进行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乌鲁木齐市西山地区关闭煤矿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采空区及围岩地质特征、干扰背景,常用物探方法抗干扰性、适用性和局限性,优选高密度电法、微动勘探、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和重力4种方法进行综合物探勘查,在区内查明两条采空区带,向深部延伸50~450 m,均处于充水状态,经钻探验证结果可靠。总结了“低阻-低速”、“高阻-低速”、“低重-低速”等参数组合与采空区不同赋存状况的对应关系,说明笔者提出的方法技术组合可在类似采空区探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采空区 急倾斜煤层 微动探测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 重力勘探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苏云河钼矿含矿岩体重力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忠祥 何跃 +1 位作者 屈李华 孟盛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5-974,共10页
近年来,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地区发现的苏云河钼矿、加曼铁列克得铜矿、石屋铜金矿等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巴尔喀什斑岩型成矿带是否延伸至我国新疆西准噶尔一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其中苏云河钼矿是该区最大的斑岩型矿床,赋矿岩体为二... 近年来,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地区发现的苏云河钼矿、加曼铁列克得铜矿、石屋铜金矿等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巴尔喀什斑岩型成矿带是否延伸至我国新疆西准噶尔一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其中苏云河钼矿是该区最大的斑岩型矿床,赋矿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目前对于该含矿斑岩体的空间形态及规模认识不足。本文以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山一带区域重力为研究对象,针对苏云河钼矿含矿岩体开展重力三维反演,从构造环境、含矿岩体、成矿年龄等方面对比分析苏云河钼矿与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铜矿的相似性。结果表明,苏云河含矿斑岩体深部最长约9.4 km,最宽约3 km,垂向延伸超过2.2 km,直观展示了苏云河含矿岩体的规模及空间形态,巨型岩体的存在表明深部仍有广阔的找矿空间。此外,巴尔鲁克山一带的重力场反映了西准噶尔洋残余盆地的特征,证实该区在晚石炭世处于俯冲拉伸相关的岛弧环境,为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向东延伸到我国新疆西准噶尔一带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三维反演 隐伏岩体 斑岩型矿床 苏云河钼矿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石炭纪坝西铜矿斑岩成因及对找矿的启示
3
作者 孟秋熠 童英 +5 位作者 薛春纪 赵云 王斯林 刘一浩 罗森森 李嘉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5-1606,共12页
新疆坝西铜矿位于东准噶尔琼河坝矿集区,是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主要赋矿围岩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均形成于337 Ma,属早石炭世晚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都具有高硅... 新疆坝西铜矿位于东准噶尔琼河坝矿集区,是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主要赋矿围岩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均形成于337 Ma,属早石炭世晚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都具有高硅、中低钾,属钙碱性系列,富钙、富铝,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Eu异常,表现出弧花岗岩特征和某些埃达克岩特性。结合区域研究,初步认为形成于东准噶尔岩浆活动相对“宁静期”的坝西含矿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应与早期俯冲的弧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且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同时也形成斑岩型铜矿,此时应处于从俯冲增生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阶段。琼河坝地区除志留纪—泥盆纪发育大量矿产外,石炭纪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期,值得关注。本次研究对北疆及邻区的晚古生代后碰撞斑岩矿产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河坝 石炭纪 斑岩铜矿 构造体制转换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地区均衡剩余地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孔繁良 张星宇 +1 位作者 梁青 陈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新生代印度板块持续碰撞和俯冲欧亚大陆的远端效应,波及整个天山地区,强烈改造了天山及相邻块体的岩石圈结构。为了更好地研究天山地区的岩石圈演化和形变过程,本文首先采用联合重力和地震数据反演方法,获得研究区岩石圈密度异常结构,... 新生代印度板块持续碰撞和俯冲欧亚大陆的远端效应,波及整个天山地区,强烈改造了天山及相邻块体的岩石圈结构。为了更好地研究天山地区的岩石圈演化和形变过程,本文首先采用联合重力和地震数据反演方法,获得研究区岩石圈密度异常结构,然后考虑有效弹性厚度的横向变化计算研究区均衡剩余地形。结果表明,均衡剩余地形幅值在-1.6~0.9 km之间,且与各构造单元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天山各段的均衡剩余地形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中部为较高幅值的负值,指示剧烈增厚的下地壳;西部为较低幅值的负值,可能与软流圈上涌有关;东部为较低幅值的正值,表明岩石圈形变以地表抬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区 均衡剩余地形 岩石圈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祁漫塔格东段区域化探及其找矿效果 被引量:21
5
作者 景宝盛 潘维良 +1 位作者 单金忠 李美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4-284,共21页
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东段区域化探成果显示,在该区近地表地质体中,Na2O、K2O、Sn、W、Bi、Be、U、Al2O3、Ba、SiO2、Pb、Th等元素相对富集,主成矿元素为W、Au、Bi、Sn、Nb、Pb、F等,经异常查证先后发现了白干湖钨锡矿、蟠龙峰铁多金属矿... 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东段区域化探成果显示,在该区近地表地质体中,Na2O、K2O、Sn、W、Bi、Be、U、Al2O3、Ba、SiO2、Pb、Th等元素相对富集,主成矿元素为W、Au、Bi、Sn、Nb、Pb、F等,经异常查证先后发现了白干湖钨锡矿、蟠龙峰铁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等;在本区以W、Sn等为代表的高温元素的成矿作用与华力西期和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与区内Cu、Pb、Zn、Mo等中—高温元素的成矿作用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层控改造型Pb、Zn矿床与蓟县系狼牙山组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建造有关,而Au元素的成矿作用则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 参数特征 找矿效果 东昆仑 祁漫塔格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岩浆活动时限与伟晶岩形成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军武 刘锋 +1 位作者 申颖 张志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3-674,I0002-I0005,共16页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是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内众多伟晶岩田中最重要的伟晶岩集中区。区内发育大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本文针对出露于该岩田中部—西部区域的4个不同岩相的花岗岩体以及3号伟晶岩脉石英-锂辉石带开展了锆石U-Pb的LA-ICP-MS测...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是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内众多伟晶岩田中最重要的伟晶岩集中区。区内发育大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本文针对出露于该岩田中部—西部区域的4个不同岩相的花岗岩体以及3号伟晶岩脉石英-锂辉石带开展了锆石U-Pb的LA-ICP-MS测年研究,获得了变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变质细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似斑状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08.9±1.1)Ma(MSDW=1.7)、(398.6±1.3)Ma(MSDW=0.67)、(395.5±1.3)Ma(MSDW=0.50)和(388.4±1.1)Ma(MSDW=1.8),3号脉石英-锂辉石带中的锆石样品加权平均年龄为(209.4±1.3)Ma(MSDW=0.33)。综合前人大量可靠的年代学成果,表明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内存在两期岩浆活动:早泥盆世到中泥盆世时期包括基性和酸性岩浆的侵入,其峰值在400 Ma左右。另一期则是三叠纪中—晚期(218-210 Ma)发育的花岗岩浆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伟晶岩岩浆-热液(211-202 Ma)的侵入活动,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花岗-伟晶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托海 花岗岩 伟晶岩 锆石LA-ICP-MS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地轮廓和构造属性及页岩气战略选区的重磁电勘探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屈栓柱 唐宝山 +2 位作者 张海珠 叶高峰 刘志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8-1298,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结合部位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复杂,地震方法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圈定研究区页岩气产出层位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深度与范围。通过200块岩石标本物性测量,获得了研...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结合部位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复杂,地震方法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圈定研究区页岩气产出层位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深度与范围。通过200块岩石标本物性测量,获得了研究区主要地层密度、磁化率、极化率及电阻率等物性参数:研究区主要为沉积岩系,磁性普遍较弱,其中二叠系地层较三叠系地层磁性小;各地层密度差异不大,其中砂岩密度常见值2.61×103 kg/m3、泥岩密度常见值2.56×103 kg/m3、页岩密度常见值2.54×103 kg/m3;各地层电性特征差异较大,电阻率特征呈现如下关系:砂岩>泥岩>页岩。对实测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及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及大地电磁三维反演电阻率结构模型图。研究区东南部主要表现为高布格重力异常、负磁异常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峰值为9.5×10-5 m/s2,磁异常峰值为-100 nT;西北部主要表现为低布格重力异常、正磁异常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峰值为-12×10-5 m/s2,磁异常峰值280 nT。MT三维反演结果显示芦草沟组a、b段分别为较高阻和中低阻。芦草沟组总体表现为中低重力、中低电阻、低磁异常特征。结合地质资料,建立了重磁电综合解释地质剖面。根据断裂破碎带表现为低重力、低电阻、低磁异常特征,新推断出研究区8条逆断层,并进一步推断了研究区芦草沟组地层空间展布特征,为下一步勘探井位论证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页岩气 大地电磁测深 电阻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鑫 母章 谭晓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2,91,共5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PNAI-DBSA/EA)混合物,加入活性稀释剂、引发剂等搅拌混合均匀后,在紫外光照下固化形成纳米PNAI-DBSA/EA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通过凝胶含量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PNAI-DBSA/EA)混合物,加入活性稀释剂、引发剂等搅拌混合均匀后,在紫外光照下固化形成纳米PNAI-DBSA/EA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通过凝胶含量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活性稀释剂、引发剂、光照时间和PANI-DBSA含量等因素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NI-DBSA含量为15%(wt,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2,4,6-二苯基氧化膦为4%,固化时间为40s,活性稀释剂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50%时,导电膜凝胶含量达91.8%,导电率为8×10-6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环氧丙烯酸树脂 互穿网络 光固化 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ANI-DBSA/EA/PU互穿网络导电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郑鑫 母章 谭晓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9,共5页
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在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中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PNAI-DBSA),纳米PNAI-DBSA/EA混合物与蓖麻油聚氨酯(PU)预聚体、交联剂(苯乙烯、丙烯腈)等混合后,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作用下形成了纳米PANI-DBSA... 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在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中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PNAI-DBSA),纳米PNAI-DBSA/EA混合物与蓖麻油聚氨酯(PU)预聚体、交联剂(苯乙烯、丙烯腈)等混合后,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作用下形成了纳米PANI-DBSA/EA/PU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通过测定电导率和拉伸强度,研究了PANI-DBSA含量、交联剂及偶联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BPO用量对复合膜导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NI-DBSA含量为12.5%、苯乙烯含量为60%、KH-550用量为3%、BPO用量为0.4%时,复合膜的电导率达2×10^(-5)S/m,拉伸强度为1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苯胺 聚氨酯预聚体 复合膜 导电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