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南部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强建华 于浩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3,共4页
针对常规调查手段在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管控中表现出周期长、难度大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遥感技术在矿山开发环境监测中的优势,采用多类型、多时相遥感数据,运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 针对常规调查手段在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管控中表现出周期长、难度大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遥感技术在矿山开发环境监测中的优势,采用多类型、多时相遥感数据,运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下称"南疆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全面的遥感监测,分析了2011—2014年间区内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变化特征及影响违法开采的主要因素。监测结果为新疆自治区矿产资源保护、合理开发与整治提供了重要决策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矿产资源 开发状况 驱动力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玉灵 杨金中 +6 位作者 孙卫东 于浩 邢宇 陈栋 马新营 王体鑫 王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进行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该文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伊犁河谷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结合多源地质资料、人文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伊犁河谷矿山环境进... 为进行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该文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伊犁河谷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结合多源地质资料、人文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伊犁河谷矿山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伊犁谷地严重区分布较为集中,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4.61%;较严重区与一般严重区呈现连片分布,且互为交叉,界线不太分明;一般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极高山区、中高山区及低山丘陵区;无影响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中部冲积平原区和昭苏盆地平原区。生态承载力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除去昭苏县和特克斯县的南部、尼勒克县的东部边缘地带与霍尔果斯的北部地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相对比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亦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评价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遥感调查与监测 层次分析法 矿山地质环境 生态恢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阿尔金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微 杨金中 +5 位作者 方洪宾 余江宽 陈微 孙卫东 于浩 常玲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88-294,共7页
通过提取遥感找矿地质异常信息,从宏观和多角度预测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以东昆仑—阿尔金地区为例,通过运用影像纠正、假彩色合成与彩色空间变换、图像增强处理(比值、主成分分析等)、掩膜处理、数据融合以及遥感异常信息多层次筛选技... 通过提取遥感找矿地质异常信息,从宏观和多角度预测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以东昆仑—阿尔金地区为例,通过运用影像纠正、假彩色合成与彩色空间变换、图像增强处理(比值、主成分分析等)、掩膜处理、数据融合以及遥感异常信息多层次筛选技术、影像镶嵌、地质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取与成(控)矿作用相关的蚀变异常信息和构造信息,确定了基于蚀变异常与线环构造信息的典型矿物遥感找矿模型,并结合多源信息对东昆仑—阿尔金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遥感找矿模型 遥感成矿预测 东昆仑—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能级匹配的支持向量机蚀变信息提取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浩 何浩 +1 位作者 常玲 孙卫东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2期72-76,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光谱能级匹配(Spectral Energy level Matching,SEM)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遥感数据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该方法选择新疆西昆仑库斯拉甫一带作为研究区,利用该区域的ASTER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实况调查... 提出一种基于光谱能级匹配(Spectral Energy level Matching,SEM)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遥感数据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该方法选择新疆西昆仑库斯拉甫一带作为研究区,利用该区域的ASTER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实况调查,从影像上选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成员光谱作为参考光谱,利用SEM方法提取训练样本,然后应用SVM算法进行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蚀变信息提取精度更高,应用效果较好,为新疆西昆仑地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能级匹配 支持向量机 蚀变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硫磺沟煤火治理区地表热异常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浩 包兴东 《中国煤炭》 2023年第7期74-80,共7页
为研究新疆硫磺沟煤田火区热场演化过程和治理效果,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研究。将火区划分为万家窑、浅水河、卡拉扎3个火区块段,监测期限分为煤火燃烧期、煤火复燃风险期、煤火治理现状期3个阶段,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各阶段多期地... 为研究新疆硫磺沟煤田火区热场演化过程和治理效果,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研究。将火区划分为万家窑、浅水河、卡拉扎3个火区块段,监测期限分为煤火燃烧期、煤火复燃风险期、煤火治理现状期3个阶段,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各阶段多期地表温度,采用离散度识别火区热异常,分析煤火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过程,并对探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000年治理前,3个火区块段的热异常面积为467.82万m 2,2004年第一轮灭火工程治理后,热异常面积大幅减少至29.34万m 2;随后由于矿山违规开采,2018年热异常面积增加至712.74万m 2,经过第二轮灭火工程治理,2021年的热异常面积减少至16.57万m 2。经实地调查,排除烧变岩干扰影响,煤火治理现状期地表热异常与实地情况相符,浅水河火区块段仍然存在自燃现象,卡拉扎、万家窑火区块段的煤火自燃现象基本消除,治理区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沟火区 煤火治理区 煤火复燃 地表热异常 热红外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茜诗慧 周可法 +3 位作者 王金林 周曙光 于浩 孙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1279,共9页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ArcGIS为支撑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结合...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ArcGIS为支撑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通过遥感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发育规模较大、位于塌陷区周围的拉伸区的地裂缝约有64条;塌陷坑(群)约有94个,主要分布于南北塌陷槽及两侧;塌陷回填区总面积达0.92 km2,并在回填区发现了3个新塌陷坑.本文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宏观性强、速度快的特点,调查结果反映了塌陷区灾害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煤矿塌陷区 苇湖梁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的动态监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茜诗慧 于浩 +3 位作者 孙卫东 周可法 王金林 刘盈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326,359,共4页
由于采煤塌陷常常会带来环境恶化、土地沉降等问题,这成为了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瓶颈。以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通过2002年、2006年、2009年和2013年4期预处理后的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 由于采煤塌陷常常会带来环境恶化、土地沉降等问题,这成为了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瓶颈。以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通过2002年、2006年、2009年和2013年4期预处理后的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空间格局和动态度的方法对地面塌陷信息进行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逐渐向东扩展,塌陷区内的地质灾害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2006—2009年地质灾害增速最快;2002—2013年塌陷回填区面积增加了92.45hm2,空间上3个相互独立的塌陷回填区已有汇合的趋势,说明塌陷区的恢复治理速度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塌陷区 动态监测 苇湖梁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和SVM在矿山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东 周可法 +3 位作者 孙卫东 王金林 于浩 刘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矿山环境的影响因素多样,定量评价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干预。BP神经网络与SVM算法能够自动模拟各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首次将其引入到矿山环境评价中,选取160个单元作为训练样本,以自然地理、基础地质、开发占地及地质环境等4个大类的14个... 矿山环境的影响因素多样,定量评价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干预。BP神经网络与SVM算法能够自动模拟各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首次将其引入到矿山环境评价中,选取160个单元作为训练样本,以自然地理、基础地质、开发占地及地质环境等4个大类的14个变量指标为输入向量,以单元评价得分为输出向量,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与SVM矿山环境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满足矿山环境评价的精度要求;SVM模型收敛速度较BP神经网络快,MSE小于BP神经网络,更适合矿山环境评价工作;将定量模型应用于研究区,评价得分划分为4个级别,与定性评价结果一致,为矿山环境评价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评价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SVM)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DEM数据综合及尺度转换 被引量:8
9
作者 于浩 杨勤科 +1 位作者 张晓萍 何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6,共5页
DEM综合是其描述的地形表面细节逐渐舍去、轮廓不断呈现的连续过程。该文运用小波变换和方根模型模拟这一过程,将小波高频系数作为DEM综合的对象,以方根模型作为阈值设定的理论依据,对小波分解各层按不同等级进行取舍实现DEM综合。以1∶... DEM综合是其描述的地形表面细节逐渐舍去、轮廓不断呈现的连续过程。该文运用小波变换和方根模型模拟这一过程,将小波高频系数作为DEM综合的对象,以方根模型作为阈值设定的理论依据,对小波分解各层按不同等级进行取舍实现DEM综合。以1∶1万地形图建立的DEM进行试验,派生一系列不同复杂度的DEM,并用等高线分布特征、坡度和剖面曲率、地形叠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EM综合程度增大,生成的DEM逐步舍去地形表面细节,同时较好保持了原DEM山体轮廓、山脊和谷地的走向等地貌形态特征。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派生DEM与相应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关系,为DEM尺度效应的应用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小波 方根模型 坡度 剖面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分段活动的地形地貌表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微 姚琪 +2 位作者 杨金中 于浩 吴建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121,共9页
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分段活动性导致断裂周边地区差异隆升的问题,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形地貌整体趋势、分段性高程起... 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分段活动性导致断裂周边地区差异隆升的问题,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形地貌整体趋势、分段性高程起伏和坡度变化特征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在地形上基本保持了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强烈活动的遗迹,表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但地形起伏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地形段落边界与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段落边界一致。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形地貌主要受河流侵蚀控制,但在青川断裂附近地形起伏受构造活动影响甚大;断裂带中段地形起伏明显受构造控制;断裂带南段构造活动对地形起伏的控制仅出现在靠近鲜水河断裂的区域。此外,地表破裂带分布的地形起伏与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同震位移的分段性和区域变形场分布也是一致的,表明这种最新构造活动对地形地貌的改造现今仍在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SRTM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起伏 分段活动性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1999—2012年间土地退化强度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匡薇 马勇刚 +1 位作者 李宏 刘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3-169,共7页
以长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1999—2012年间的土地退化强度和趋势;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退化强烈地... 以长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1999—2012年间的土地退化强度和趋势;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退化强烈地区主要位于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和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带。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地区近年来着重发展经济,对自然植被破坏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地区,由于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导致土地退化更加强烈。中亚地区在沿里海、各湖周边、各沙漠边缘以及山区雪线下的地区土地退化状况有明显改善,表明海湖地区围湖造田兴起,农业生产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沙漠周边各项环境治理工程和防风固沙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也起到一定作用。气候环境的变化使高海拔区域冰雪融化,原先不适合植被生长的苔原地区逐渐有林木和灌木生长,这与前人研究的全球变暖,中亚气候逐渐转向暖湿,植被"北侵"的认识相吻合。各沙漠内部土地改善趋势显著但强度非常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的气候特征逐渐转向暖湿,从而造成沙漠植被的植物生理过程发生了微弱变化;然而沙漠植被并不能为人们所利用,其繁茂程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不大。所以总体来看,中亚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土地退化 时间序列 Kendall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的CBERS-02B星遥感影像融合及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浩 孙卫东 +1 位作者 常玲 甘甫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CBERS-02星全色波段和多光谱波段、IKONOS多光谱波段为数据源,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双树复小波变换进行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双树复小波变换在空间细节表现力和光谱保持方面能够较好地达到平衡,较离散小波变换更能提高图像融合质量。通... 以CBERS-02星全色波段和多光谱波段、IKONOS多光谱波段为数据源,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双树复小波变换进行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双树复小波变换在空间细节表现力和光谱保持方面能够较好地达到平衡,较离散小波变换更能提高图像融合质量。通过融合方法对比分析可知,CBERS-02B星全色波段不仅与其多光谱波段融合能够得到信息更加丰富的图像,而且与其它传感器数据融合同样有很好的目视效果和可读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02B星 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 融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的遥感图像融合
13
作者 于浩 张晓萍 +2 位作者 杨勤科 崔健 李锐 《遥感信息》 CSCD 2008年第5期45-49,共5页
介绍了DTCWT(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与传统小波变换相比,DTCWT具有良好的平移不变性和方向选择性,能够提高小波分解和重构的精度,更好地保持边缘、纹理等细节。在传统小波图像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基于DTCWT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介绍了DTCWT(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与传统小波变换相比,DTCWT具有良好的平移不变性和方向选择性,能够提高小波分解和重构的精度,更好地保持边缘、纹理等细节。在传统小波图像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基于DTCWT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基于IHS变换和DTCWT融合法、模值加权融合法和模值局部方差融合法。对"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融合算法不仅有效地增强了融合图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而且很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色图像 多光谱图像 离散小波变换 双树复小波变换 遥感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帕尔岗塔格西斑岩铜矿高光谱遥感蚀变特征及其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聪聪 陈川 +4 位作者 李云鹏 王智纯 高一航 高玲玲 李顺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1181,共11页
帕尔岗塔格西斑岩型铜矿位于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小热泉子石炭纪岛弧带,带内已发现有土屋、延东、延西等一系列斑岩型铜矿,成矿潜力巨大,该矿床的发现实现了成矿带的北西向延伸,意义重大。目前勘查工作限于矿区西北部,找矿勘查有待进一... 帕尔岗塔格西斑岩型铜矿位于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小热泉子石炭纪岛弧带,带内已发现有土屋、延东、延西等一系列斑岩型铜矿,成矿潜力巨大,该矿床的发现实现了成矿带的北西向延伸,意义重大。目前勘查工作限于矿区西北部,找矿勘查有待进一步探究,且针对该矿床的高光谱遥感研究未有报道。鉴于此,本文基于ZY1-02D高光谱数据,采用“人机交互式”思维指导下的基于纯净像元指数(PPI)算法的端元波谱提取技术,从矿物角度对矿区及其外围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工作。提取结果显示三种蚀变矿物由内向外呈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的顺序分带,再现了矿区地质填图工作中的蚀变分带特征,并在矿区外围发现了一处受断裂控制的蚀变分带区,成矿特征明显。野外调研和样品岩相学分析证明提取结果真实有效,本次研究可为矿床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特征 高光谱遥感 蚀变信息提取 帕尔岗塔格西斑岩型铜矿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