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山地区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38
1
作者 姜常义 程松林 +3 位作者 叶书锋 夏明哲 姜寒冰 代玉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的中带,岩体形态为相互联通的岩盆状,出露面积约180km^2。由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斜长岩组成,岩相带呈同心环状展布,相互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27... 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的中带,岩体形态为相互联通的岩盆状,出露面积约180km^2。由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斜长岩组成,岩相带呈同心环状展布,相互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274+4Ma。岩相学、岩石化学、造岩矿物晶体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了非常发育的分离结晶作用。橄榄辉石岩和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早期结晶相聚集而成,橄榄石是最初的液相线相,单斜辉石是数量最多的分离结晶相。斜长岩由残余岩浆结晶而成。母岩浆应该是高镁的拉斑玄武岩浆。Nd、Sr、Pb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充分证明了岩浆与围岩之间的物质交换。同化混染作用明显地改变了侵入岩的同位素组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除斜长岩外,各种岩石的TiO_2、Na:O、K_2O、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丰度均很低,受同化混染作用影响较小的样品的ε_Nd(t)=+6.80,这些特征证明其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地幔。FeO~*和SiO_2含量证明,熔融作用开始时,源岩为二辉橄榄岩;当熔融作用持续到一定程度时,源岩物质转化为方辉橄榄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明,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综合各方面要素可以证明,中坡山北岩体是塔里木板块二叠纪期间第四种类型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坡山北岩体 早二叠世 同化混染 分离结晶 岩浆源区 北山裂谷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罕哲尕能Cu-Au矿床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源区和成矿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正林 李金祥 +4 位作者 秦克章 董连慧 郭旭吉 唐冬梅 杜兴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563-3578,共16页
位于准噶尔西北缘萨吾尔地区的罕哲尕能Cu-Au矿床是新近发现的斑岩型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矿区岩浆活动早期以闪长岩为主,晚期以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为主。钻孔中所见似斑状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3.6±5.7M... 位于准噶尔西北缘萨吾尔地区的罕哲尕能Cu-Au矿床是新近发现的斑岩型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矿区岩浆活动早期以闪长岩为主,晚期以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为主。钻孔中所见似斑状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3.6±5.7Ma^345.3±8.3Ma;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34.9±7.3Ma^336.4±7.5Ma,表明西准萨吾尔地区早石炭世存在一期重要的岩浆-热液Cu-Au成矿事件。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闪长玢岩、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的主量元素具有一致的演化趋势,表明它们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的产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Sr)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显示具有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比值在0.7033~0.7037之间,143Nd/144Nd比值在0.512538~0.512579之间,εNd(t)在+6.7^+7.5之间,显示源区具有类似亏损地幔的特征;而且具有年轻的Nd两阶段模式年龄为488~553Ma,这些特征表明罕哲尕能矿区岩石的岩浆源区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分异的新生玄武质下地壳。罕哲尕能Cu-Au矿床的形成时代明显早于该区域A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290~300Ma左右),结合岩石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岛弧构造背景,萨吾尔山具有寻找斑岩Cu-Au矿的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 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成矿构造背景 罕哲尕能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喀什成矿带博尔雷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恒乐 陈宣华 +5 位作者 屈文俊 杨屹 李学智 杨农 陈正乐 韩淑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340-348,共9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本文介绍了巴尔喀什成矿带博尔雷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并对该矿床2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本文介绍了巴尔喀什成矿带博尔雷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并对该矿床2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得到博尔雷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辉钼矿模式年龄(平均值)为315.9 Ma,说明了晚石炭世巴尔喀什成矿带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形成年龄,属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博尔雷斑岩铜矿成矿时代介于东天山与西准噶尔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时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博尔雷斑岩铜矿床 巴尔喀什成矿带 哈萨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康向斜煤层气开发高产关键地质要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葛燕燕 李鑫 +3 位作者 郜琳 焦春林 王海超 冯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在前人划分的阜康向斜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的基础上,结合煤层气井测井和生产数据,研究了阜康向斜煤层气井高产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在阜康向斜已经划分的14个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中,滞留区煤矿床层间裂隙水主要来源于上覆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在前人划分的阜康向斜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的基础上,结合煤层气井测井和生产数据,研究了阜康向斜煤层气井高产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在阜康向斜已经划分的14个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中,滞留区煤矿床层间裂隙水主要来源于上覆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同层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在水力封闭或封堵作用下,煤层气易成藏,产量高于径流区;由于埋深对储集层垂向应力的影响,使得中部埋深滞留区渗透性好,产量高于深部滞留区;利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判断煤层裂隙发育程度,深部轻微变形储集层渗透性较好,产量高于严重变形储集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联合开发有助于煤层气井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阜康向斜 煤层气 高产井 关键因素 地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萨亚克大型铜矿田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宣华 王志宏 +5 位作者 陈正乐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杨屹 叶宝莹 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81-1994,共14页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铜矿田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两期与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时代,早期的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35±2Ma,晚期的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08±10Ma,反映了两期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结合成矿元素分析,认为早期335±2Ma为主要成矿期年龄,而308±10Ma为次要成矿期年龄。区域成矿时代的分析表明,主矽卡岩型成矿期先于区域的斑岩型铜成矿作用而发生,次要的矽卡岩型成矿期略晚于区域斑岩铜成矿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分别给出冷却年龄为286.6±6.7Ma、306.6±2.9Ma和257±11Ma。4个花岗岩类岩石中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历史模拟给出年龄范围为85.4±4.5Ma至66.9±4.1Ma,说明了矽卡岩型萨亚克铜矿田的剥露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本文花岗岩类岩石的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萨亚克铜矿田从深成的岩浆侵入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SHRIMPU-Pb 40AR/39AR 裂变径迹 萨亚克铜矿田 巴尔喀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地壳增生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刚 陈宣华 +5 位作者 董树文 陈正乐 韩淑琴 杨屹 叶宝莹 施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95-2008,共14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石炭-二叠纪)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晚期出现钾玄岩系列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石炭纪处在同碰撞和火山弧环境,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分析表...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石炭-二叠纪)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晚期出现钾玄岩系列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石炭纪处在同碰撞和火山弧环境,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分析表明,博尔雷属于经典的岛弧花岗岩区,科翁腊德、阿克斗卡和萨亚克属于埃达克岩(Adakite)区。巴尔喀什成矿带内花岗岩类εNd(t)值为(-5.87~+5.94),εSr(t)值为(-17.16~+51.10)。以巴尔喀什中央断裂为界,成矿带东、西分带,断裂两侧具有不同的地壳生长历史:断裂以东的萨亚克和阿克斗卡地区εNd(t)值较高,具有亏损地幔组分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以西的科翁腊德和博尔雷εNd(t)值较低,主要是壳幔岩浆混合的结果,反映了古老基底的存在,主要为新元古代增生地壳。成矿带花岗岩类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3346~20.9929、15.5213~15.7321和38.2874~40.0209,为造山带花岗岩类,具有与天山、阿尔泰和准噶尔花岗岩类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增生 构造环境 SR-ND-PB同位素 巴尔喀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斑岩铜矿成矿时代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宣华 陈正乐 +5 位作者 韩淑琴 王志宏 杨屹 叶宝莹 施炜 李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4-747,共14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通过该成矿带科翁腊德、博尔雷和阿克斗卡地区与斑岩铜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示踪分析,进一步厘...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通过该成矿带科翁腊德、博尔雷和阿克斗卡地区与斑岩铜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示踪分析,进一步厘定了斑岩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并推测了板块构造环境。斑岩铜成矿时代分为两期:早期约为327Ma,形成科翁腊德和阿克斗卡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晚期约为316Ma,形成博尔雷大型斑岩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斑岩类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可能为火山岛弧环境,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特征和经典岛弧花岗岩类特征。斑岩类εSr(t)和εNd(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35~34.03和-0.46~5.53。其中,科翁腊德-博尔雷地区斑岩类来源于亏损地幔与大陆地壳表层物质(老地壳物质)的显著混染作用,而阿克斗卡地区斑岩类直接来自于亏损地幔。将巴尔喀什成矿带与我国西准噶尔成矿带进行了对比,认为可能属于同一个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巴尔喀什成矿带 中亚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斑岩型Cu与Mo-Cu矿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楚 刘妍 +3 位作者 曹明坚 洪涛 徐兴旺 董连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638,共22页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结晶沉淀将导致岩浆中成矿元素Cu进入硫化物相而贫化,不利于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结果导致还原性斑岩型Cu矿的矿化和蚀变规模较小。对比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宏远Mo-Cu矿也具有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斑岩型Cu矿 富CH4成矿流体 形成机制 还原性斑岩型Mo-Cu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十侵入体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夏明哲 赵献军 +3 位作者 宋艳芳 郭娜欣 夏昭德 姜常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坡十侵入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北岩体内,是该岩体第三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十几个小侵入体中的一个。现有钻探资料显示其主要岩石类型有:纯橄岩、二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正堆晶辉长岩。其中,含矿岩石主要为二辉橄... 坡十侵入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北岩体内,是该岩体第三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十几个小侵入体中的一个。现有钻探资料显示其主要岩石类型有:纯橄岩、二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正堆晶辉长岩。其中,含矿岩石主要为二辉橄榄岩。矿石构造以星散浸染状-稀疏浸染状为主,局部具稠密浸染状构造。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生岩浆为高镁玄武质岩浆,演化过程中深部发生了约0.012%硫化物熔离,使得侵入体现有岩石和矿石的PGE含量总体偏低。综合坡十侵入体的岩体特征、矿体在侵入体中赋存的部位、矿石类型和矿石结构/构造分析,现阶段评价的矿(化)体主要为含有少量硫化物的上悬矿体,侵入体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PGE 坡十侵入体 塔里木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西北缘吐尔库班套阿拉斯加型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克章 郭正林 +3 位作者 唐冬梅 李金祥 郭旭吉 董连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97-1913,共17页
在西准噶尔萨吾尔岛弧带上首次发现了阿拉斯加型(岛弧型)镁铁-超镁铁环状杂岩体,并伴有铜镍矿化,这对认识区域构造格局与区域铜镍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吐尔库班套杂岩体主要岩性为角闪辉长岩、辉长岩和橄榄岩。橄榄岩位于杂岩体的中部,辉... 在西准噶尔萨吾尔岛弧带上首次发现了阿拉斯加型(岛弧型)镁铁-超镁铁环状杂岩体,并伴有铜镍矿化,这对认识区域构造格局与区域铜镍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吐尔库班套杂岩体主要岩性为角闪辉长岩、辉长岩和橄榄岩。橄榄岩位于杂岩体的中部,辉长岩主要位于边部,角闪辉长岩位于杂岩体的最外带,表现出环状岩体特征。辉长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94.6±4.9Ma,形成于早泥盆世。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镁铁-超镁铁杂岩体来自同一源区,是同一原始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高Mg和Cr特征及Sr-Nd-Hf同位素特征暗示源区可能主要显示出略亏损地幔的性质,但由于俯冲富水洋壳物质的加入或者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显示出轻微富集地幔的特征。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为岛弧岩浆的特征。该岩体明显不同于新疆东天山黄山、图拉尔根、香山和额尔齐斯东段的喀拉通克等早二叠世造山后伸展背景的Cu-Ni矿床,与美国阿拉斯加东南部Duke Island杂岩体赋存的Cu-Ni矿床相类似。确认其为产于岛弧构造背景的阿拉斯加型岩体。同时确立了在萨乌尔山地区,准噶尔洋壳的俯冲作用在早泥盆世就已存在。在萨乌尔岛弧带泥盆纪阿拉斯加型岩体中具有寻找岩浆硫化物铜-镍-铂矿的地质条件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尔库班套杂岩体 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 阿拉斯加型 西准噶尔萨乌尔岛弧 Cu-Ni-PGE矿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与剥露历史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勇 陈宣华 +8 位作者 董树文 王志宏 陈正乐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杨屹 叶宝莹 施炜 陈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产在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阿克斗卡矿田。本文根据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了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从深成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区...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产在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阿克斗卡矿田。本文根据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了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从深成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阿克斗卡矿床及附近花岗岩类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给出科尔达尔岩体早期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35.7±1.3Ma;主成矿期的含矿二长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327.5±1.9Ma,反映了阿克斗卡矿床斑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花岗岩类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分别给出矿物冷却年龄为310.6Ma、271.5Ma和274.9Ma,进一步限定了深成斑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和区域冷却的历史。磷灰石FT测年数据揭示,受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阿克斗卡铜矿田在晚白垩世(91~68.0Ma)发生地块的差异隆升和剥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SHRIMP U-PB 40AR/39AR 裂变径迹 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 巴尔喀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中段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舍建忠 贾健 +3 位作者 金成 段旭杰 彭戈 邸晓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068,共18页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中段发育大量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正长花岗斑岩、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01.7±2.5...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中段发育大量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正长花岗斑岩、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01.7±2.5 Ma、302.1±3.6 Ma、301.6±3.1 Ma和305.3±2.5 Ma。岩石属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质、贫钙、低镁、高TFeO/MgO值(>3.45)等特征,同时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Eu除外)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亏损Ba、Nb、Ta元素,强烈亏损Sr、P、Ti元素,与典型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一致。岩石ε_(Hf)(t)均为正值(8.93~14.82,平均12.64),二阶段模式年龄(正长花岗岩平均452.01 Ma、二长花岗岩平均565.17 Ma)与形成年龄相近。认为该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由于软流圈上涌,诱发了俯冲流体交代过的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辉石、磷灰石、榍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并在岩浆活动初期具有火山弧印迹(A 2型),随着板内进一步伸展,出现了板内裂谷特征(A 1型),为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