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中亚造山带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1
作者 杨富全 谷高中 +2 位作者 张忠利 李强 李宁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69,共20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笔者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稀有金属矿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其次是花岗岩型,少量碱性花岗岩型、碱性正长岩型、火山热液型、碱性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主要分布于阿尔泰... 在总结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笔者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稀有金属矿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其次是花岗岩型,少量碱性花岗岩型、碱性正长岩型、火山热液型、碱性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其次是西南天山和东天山。稀有金属成矿年龄变化于151~476Ma,主要集中在180~290Ma(早侏罗世—二叠纪),不同地区成矿时间存在差异。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三叠纪—侏罗纪为板内环境,区域大规模伸展是形成大规模稀有金属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东天山和西南天山稀有金属成矿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但阿尔泰除阿斯喀尔特、大喀拉苏等少数矿床外,多数稀有金属矿与赋矿花岗岩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蕴都卡拉金铜钴矿区闪长岩类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杨富全 张汉清 +2 位作者 陈新杰 杨俊杰 张艳灵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6,共18页
准噶尔北缘以发育铜多金属矿为特征,近年来新发现蕴都卡拉少见的金铜钴矿。蕴都卡拉矿区主要发育早泥盆世的似斑状闪长岩、细粒闪长岩、辉石闪长岩和辉石闪长玢岩脉。矿体赋存于细粒闪长岩中或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文章开展了4种闪长岩... 准噶尔北缘以发育铜多金属矿为特征,近年来新发现蕴都卡拉少见的金铜钴矿。蕴都卡拉矿区主要发育早泥盆世的似斑状闪长岩、细粒闪长岩、辉石闪长岩和辉石闪长玢岩脉。矿体赋存于细粒闪长岩中或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文章开展了4种闪长岩岩石学、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微量元素含量表明,闪长质岩浆是铜、钴、硫等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这些闪长岩类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钠、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K、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Ta和Ti),为典型的与俯冲相关的侵入岩,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闪长岩类具有中等的镁指数(Mg^(#)=49.41~65.17,1件样品为38.75)、正的ε_(Nd)(t)值(1.43~3.97),表明闪长质岩浆主要由受俯冲流体和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富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不同的侵入体,这种复杂的岩浆成因和结晶分异作用有利于金铜钴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闪长岩类 蕴都卡拉金铜钴矿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新疆卷》研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凤明 赵同阳 +4 位作者 田江涛 高永峰 李平 王成 刘洋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8,共18页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已成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后备基地。《中国矿产地质志·新疆卷》研编是新疆地质工作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工程,历经八年,圆满完成,形成“志、图、库、普”四项重大成果,对...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已成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后备基地。《中国矿产地质志·新疆卷》研编是新疆地质工作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工程,历经八年,圆满完成,形成“志、图、库、普”四项重大成果,对支持新疆地质矿产勘查部署和矿产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志书主要内容和重要成果为基础,概述新疆矿产资源总貌和成矿地质背景;从“空间展布+时间分布+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三要素的角度,重点叙述矿床成矿系列和五时段成矿体系的特征和规律,提出“两缘两环”及中生代成矿爆发期的新认识;从萌发期、起步期、巩固期、加速期四个阶段,简述了新疆百年勘查辉煌历程,总结了奠定构建新疆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和建成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后备基地的丰硕成果。最后,以矿床成矿系列类型为主线,提出新疆矿产勘查总体布局、重要方向和主要突破区带的建议,助力新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取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百年勘查 找矿突破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的水渠堤坝病险隐患探测
4
作者 蒋忠祥 叶祥鹏 +2 位作者 徐杨 向旻 陈实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1,共8页
为查明引额济克调水工程阜康段引水干渠的介质结构和病险隐患,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进行综合勘察,识别出4处不稳定沉降区域的位置、形态及范围,经地表开挖工程验证了探测效果的可靠性。工程实例应用表明,高密度电法能直观地反映地... 为查明引额济克调水工程阜康段引水干渠的介质结构和病险隐患,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进行综合勘察,识别出4处不稳定沉降区域的位置、形态及范围,经地表开挖工程验证了探测效果的可靠性。工程实例应用表明,高密度电法能直观地反映地电断面分布特征,电阻率的突变易于识别渗漏隐患;地质雷达成像在波阻抗层面及不均匀介质识别中准确直观,可以对高密度电法进行有效补充。两种方法的结合,利用多参数提高异常识别的准确度,降低物探异常的多解性,再结合少量工程验证,能够在水渠、水库、防洪堤等坝基渗漏隐患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水渠堤坝 高密度电法 地质雷达 病险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洗除氯-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新疆盐碱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5
作者 余蕾 张朝青 +2 位作者 张小毅 邢雁 时天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4,共8页
针对新疆盐碱地土壤样品中氯含量高,直接使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时有机质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探究了氯离子对有机质测定的影响,提出先水洗除氯再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的方法。此外,采用离子色谱仪和总有机碳测定仪分别测定了水洗后上... 针对新疆盐碱地土壤样品中氯含量高,直接使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时有机质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探究了氯离子对有机质测定的影响,提出先水洗除氯再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的方法。此外,采用离子色谱仪和总有机碳测定仪分别测定了水洗后上清液中氯离子和水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并比较了水溶性氯校正系数扣除法的测定效果以及水溶性有机质对实际测定的影响。样品经风干、过筛后,称取0.100 0~0.500 0 g,加入约5 m L去离子水,于室温振荡3 min,离心3 min,上清液收集于25 m L容量瓶中,重复该过程1次,合并上清液,用水定容,用于水溶性有机质和水溶性氯含量的测定。将残渣于105℃烘2 h,加入10 m L含0.4 mol·L^(-1)重铬酸钾的50%(体积分数)硫酸溶液,摇匀后置于185℃可控温油浴锅中,沸腾5 min。冷却,将消煮液及土壤残渣转移至150 m L锥形瓶中,加入3滴含14.9 g·L^(-1)邻菲啰啉的10 g·L^(-1)硫酸亚铁铵溶液,用0.100 0 mol·L^(-1)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当溶液变至棕红色时停止滴定,计算非水溶性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水溶性氯质量分数不小于7.00 g·kg^(-1)时,存在氯干扰;水洗样品2次或采用水溶性氯校正系数扣除法均可消除不大于49.05 g·kg^(-1)水溶性氯产生的干扰;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占非水溶性有机质的不足5.0%,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由氯化钠和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59a组成的标准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不大于2.0%,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为-0.5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铬酸钾滴定法 氯离子干扰 水洗 有机质 盐碱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黄山西铜镍硫化物矿床三维模型及其成矿启示
6
作者 刘庭伟 陈国旭 +3 位作者 邓宇峰 李卫东 韩建军 谭治雄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5,共15页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成矿带先后发现了一系列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镍储量超过100万t,是世界造山带型铜镍矿床最发育的地区之一。黄山西矿床是该区域内的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碰撞造山作用向碰撞后伸展环境,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成矿带先后发现了一系列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镍储量超过100万t,是世界造山带型铜镍矿床最发育的地区之一。黄山西矿床是该区域内的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碰撞造山作用向碰撞后伸展环境,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构造既是岩浆侵位通道,又是硫化物熔离和聚集的主要空间。笔者基于现有钻孔、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等地质资料,利用Surpac软件建立了黄山西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根据矿体、岩体与构造的三维空间关系,以及Ni元素富集空间展布规律,并结合坑内矿石特征探讨了区域构造作用对铜镍矿体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黄山西含矿岩体的三维形态受断层影响较大,近NEE向的F_(1)和F_(10)逆断层是全区最大断层,控制着各岩相的形态,形成了独特的“蝌蚪状”岩体形态和盆状剖面。②32X号矿体成岩成矿以后受构造作用叠加使硫化物重新活化并沿着南北断裂再次富集成矿,矿石蚀变变形现象明显;30号矿体虽有一小部分受构造作用而造成硫化物富集,但其矿化过程未受显著的构造作用影响且蚀变较弱,缺乏明显的构造改造特征,总体上为岩浆沿构造侵位后的岩相主导成矿。本研究深化了黄山西矿床成岩成矿作用认识,对东天山地区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相似造山带环境下的铜镍矿床成因分析和找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三维地质建模 构造控矿 黄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CO_(2)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慧 范怀伟 +8 位作者 徐晓 张云惠 王文峰 闫兆进 王成 王俊辉 刘蕾 王冉 慈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64,共18页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碳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本文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资源开发现状,采集...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碳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本文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资源开发现状,采集并预处理了2015—2021年轨道碳观测卫星-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OCO-2)二氧化碳L3数据产品,分析研究区大气碳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深度森林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浓度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XCO_(2)浓度在2015—2021年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增长率呈“先减后增”,且季节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冬季低”;(2)在春、秋和冬季,新疆XCO_(2)浓度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在盆地区域及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出现XCO_(2)高浓度积聚现象,夏季则呈现“北低南高”趋势;(3)地形起伏、风场流速、NDVI、地表温度、降水量、10 mV风、10 mU风和能源开发强度对区域XCO_(2)浓度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能源资源开采区域的大气碳浓度时空演变机制,在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指导碳中和策略、追踪碳减排效果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资源开发 XCO_(2)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深度森林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NWP ZTD长短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子仪 徐莹 +2 位作者 冯健 于浩 张方照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4,共11页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利用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型估计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NWP模型预报资料估计的ZTD精度有限;NWP模型再分析资料估计的ZTD不能用于GNSS实时定位,且目前...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利用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型估计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NWP模型预报资料估计的ZTD精度有限;NWP模型再分析资料估计的ZTD不能用于GNSS实时定位,且目前大多数文献未能对ZTD长短期预测分别进行研究。因此,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第五代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数据集(ERA5)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的高精度ZTD数据,研究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长短期记忆网络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以年为时间窗口的ZTD长期预测模型和以24h为时间窗口的ZTD短期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ZTD长期预测模型和短期预测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预测ZTD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 数值天气预报(NWP) 机器学习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冲钻进克服“打滑”地层效果显著
9
作者 孙跃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60-61,37,共3页
经过连续5个钻孔的施工实践,充分证实了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在解决钻头“打滑”、提高钻孔质量、延长钻头寿命、防止岩心堵塞、减轻钻杆内结泥皮、准确判断内管到位等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 钻进 绳索取心 冲击 回转 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