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CRITIC-NFM的巴楚县耕地后备资源农作物适宜性精细化评价和布局
1
作者
罗浩
单娜娜
+5 位作者
李宁
孙廷廷
王一峰
马兴旺
杨志莹
冯军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1-91,共11页
以新疆巴楚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对全县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的种植结构进行精细化布局,并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分析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以期为西北极端干旱区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以新疆巴楚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对全县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的种植结构进行精细化布局,并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分析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以期为西北极端干旱区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玉米、小麦、棉花的种植适宜度分别为0.8564、0.7084、0.7065,3种作物的适宜度相差较小,在空间布局上均表现为中部地区适宜度高的特征;单作物适宜性评价分区结果显示,棉花以Ⅱ级区为主,占比为40.11%,玉米和小麦以Ⅲ级区为主,占比分别为63.50%、64.12%;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为5129.92 hm2,占比为35.98%,其中,琼库尔恰克乡的种植面积最大,面积为1463.21 hm2,占比为28.52%;中部区域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面积次之,为1138.67 hm2,占比为2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农作物适宜性
作物布局
精细化评价
CRITIC-NFM
巴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数据融合的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拜城盆地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仔明
岳春芳
+1 位作者
刘坤
刘湘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26,共9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拜城盆地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不明这一问题,利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估算拜城盆地30 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NPP,同时使用Sen斜率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拜城盆地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不明这一问题,利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估算拜城盆地30 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NPP,同时使用Sen斜率估计及M-K检验,分析植被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偏相关系数法量化气候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时间上,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NPP均值为152.1 g/(m^(2)·a),总体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上,植被NPP值表现为南北高,中部河谷区域低,其中69.03%的区域呈不显著变化,11.44%呈显著增加趋势,19.53%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植被NPP变化与降雨总量、太阳辐射总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太阳辐射是影响植被NPP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SA模型对于模拟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拜城盆地NPP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并为估算与定期监测中小尺度区域的NPP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CASA模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数据融合模型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北疆为例
被引量:
8
3
作者
柳宏斌
夏国柱
+3 位作者
林涛
徐欢
连帅明
许仲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4-248,共15页
生态足迹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难点之一,便是如何更加真实的体现这种影响。立足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采用“一年一区一值”的参数方案计算区域当年均衡因子与产...
生态足迹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难点之一,便是如何更加真实的体现这种影响。立足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采用“一年一区一值”的参数方案计算区域当年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建设用地流入量改进建设用地足迹算法,对北疆地区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测度,并结合相关指数对研究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北疆生态足迹增涨3.5倍,且以能源增长为主导,生物生产性足迹贡献率大幅下降;人均生态足迹增长3.4倍,工业型城市生态足迹增长率及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均高于其他类型城市。(2)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呈现上升态势,除水域和草地外,其他地类承载力均呈上升态势,昌吉州与阿勒泰地区的总体承载力及人均承载力均呈下降态势。(3)北疆生态利用效率上涨1.32倍,各行政单元呈现农业及服务业型城市生态利用效率上升、工业型城市生态利用效率降低的态势,表明工业型城市生态足迹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4)各行政单元呈现生态赤字状态且不断加剧,总体及人均增速都呈现工业型>农业型>服务业型城市。整体而言,研究区系统安全性一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存在由生态足迹激增引发安全性下降的风险,部分地州呈低协调甚至不协调状态,整体可持续发展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建设用地流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RITIC-NFM的巴楚县耕地后备资源农作物适宜性精细化评价和布局
1
作者
罗浩
单娜娜
李宁
孙廷廷
王一峰
马兴旺
杨志莹
冯军江
机构
新疆
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1-91,共11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D01B1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7025)。
文摘
以新疆巴楚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对全县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的种植结构进行精细化布局,并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分析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以期为西北极端干旱区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玉米、小麦、棉花的种植适宜度分别为0.8564、0.7084、0.7065,3种作物的适宜度相差较小,在空间布局上均表现为中部地区适宜度高的特征;单作物适宜性评价分区结果显示,棉花以Ⅱ级区为主,占比为40.11%,玉米和小麦以Ⅲ级区为主,占比分别为63.50%、64.12%;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为5129.92 hm2,占比为35.98%,其中,琼库尔恰克乡的种植面积最大,面积为1463.21 hm2,占比为28.52%;中部区域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面积次之,为1138.67 hm2,占比为22.20%。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农作物适宜性
作物布局
精细化评价
CRITIC-NFM
巴楚县
Keywords
reserv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crop suitability
crop layout
refined evaluation
CRITIC-NFM
Bachu County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数据融合的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拜城盆地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仔明
岳春芳
刘坤
刘湘茹
机构
新疆
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新疆
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
自然资源部荒漠-绿洲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
中心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26,共9页
文摘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拜城盆地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不明这一问题,利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估算拜城盆地30 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NPP,同时使用Sen斜率估计及M-K检验,分析植被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偏相关系数法量化气候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时间上,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NPP均值为152.1 g/(m^(2)·a),总体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上,植被NPP值表现为南北高,中部河谷区域低,其中69.03%的区域呈不显著变化,11.44%呈显著增加趋势,19.53%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植被NPP变化与降雨总量、太阳辐射总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太阳辐射是影响植被NPP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SA模型对于模拟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拜城盆地NPP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并为估算与定期监测中小尺度区域的NPP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改进的CASA模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数据融合模型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Keywords
improved CASA mode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spatio-temporal data fusion model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driving factors
分类号
S27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北疆为例
被引量:
8
3
作者
柳宏斌
夏国柱
林涛
徐欢
连帅明
许仲林
机构
新疆
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新疆
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4-248,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D04003)。
文摘
生态足迹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难点之一,便是如何更加真实的体现这种影响。立足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采用“一年一区一值”的参数方案计算区域当年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建设用地流入量改进建设用地足迹算法,对北疆地区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测度,并结合相关指数对研究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北疆生态足迹增涨3.5倍,且以能源增长为主导,生物生产性足迹贡献率大幅下降;人均生态足迹增长3.4倍,工业型城市生态足迹增长率及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均高于其他类型城市。(2)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呈现上升态势,除水域和草地外,其他地类承载力均呈上升态势,昌吉州与阿勒泰地区的总体承载力及人均承载力均呈下降态势。(3)北疆生态利用效率上涨1.32倍,各行政单元呈现农业及服务业型城市生态利用效率上升、工业型城市生态利用效率降低的态势,表明工业型城市生态足迹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4)各行政单元呈现生态赤字状态且不断加剧,总体及人均增速都呈现工业型>农业型>服务业型城市。整体而言,研究区系统安全性一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存在由生态足迹激增引发安全性下降的风险,部分地州呈低协调甚至不协调状态,整体可持续发展性有所降低。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建设用地流入量
Keyw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land inflow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CRITIC-NFM的巴楚县耕地后备资源农作物适宜性精细化评价和布局
罗浩
单娜娜
李宁
孙廷廷
王一峰
马兴旺
杨志莹
冯军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数据融合的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拜城盆地为例
陈仔明
岳春芳
刘坤
刘湘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北疆为例
柳宏斌
夏国柱
林涛
徐欢
连帅明
许仲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