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年龄和性别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吴鸿谊
玛丽亚.玉苏甫
王齐兵
葛均波
钱菊英
-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医院心内科
-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152)
-
文摘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56例,男性873例,女性183例,平均年龄(62.5±10.4)岁。其中高血小板活性(HPR)组349例,非HPR组707例。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凝血酶诱导的血凝块最大强度(MAthrombin)作为评价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指标。若MAthrombin≥65.8mm定义为HPR。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较大[(67.8±9.0)岁vs(61.4±10.4)岁,P<0.01]、血小板活性较高[(65.3±4.5)mmvs(63.4±5.3)mm,P<0.01]。HPR组年龄和女性比例明显高于非HPR组[(63.7±10.6)岁vs(61.8±10.3)岁,23.2%vs 14.4%,P<0.01]。经多因素校正后,女性是预测HP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0,95%CI:1.129~2.353,P=0.009)。但经多因素校正后年龄与HPR不相关(OR=1.008,95%CI:0.993~1.022,P=0.293)。结论冠心病女性患者血小板活性明显高于男性,而年龄与血小板活性不相关。
-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活化
血栓弹力描记术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凝血酶
-
Keywords
coronary disease
platelet activation
thrombelastography
age factors
sex factorsthrombin
-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