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1
作者 李雪莲 朱庆东 +9 位作者 马怡静 吐送江·买托合提 米日古丽·买托合提 王庆枫 马丽萍 初乃惠 聂文娟 林艳荣 李纬 王敬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9-726,共8页
目的:研究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就诊于我国三家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 目的:研究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就诊于我国三家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量等)、血液学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及严重程度、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转归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122/268),男性多于女性[59.8%(73/122)和40.2%(49/122)],40~5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5.3%(43/122)。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29周,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12,24)周。16例(13.1%,16/122)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其中1级7例,2级8例,3级1例。111例(91.0%,111/122)患者出现贫血,其中1级45例,2级54例,3级12例。6例(4.9%,6/122)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1级4例,2级1例,3级1例。11例(9.0%,11/122)患者同时出现贫血和白细胞减少;6例(4.9%,6/122)患者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1例(0.8%,1/122)患者同时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性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出现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是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者的20.136倍(95%CI:4.843~83.714)。结论: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40~59岁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以贫血最为常见,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者易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结核 抗药性 毒性作用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