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MLSS方法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10~13岁儿童生长曲线 被引量:1
1
作者 热沙来提·阿不来提 玛依拉·胡达拜尔地 +3 位作者 王倩 白天雅 祖丽皮耶·艾散 肖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 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儿童体格检测指标的百分位参考值和生长曲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和肥胖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327名10~13岁儿童进行了一项体格测量的横断面... 目的 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儿童体格检测指标的百分位参考值和生长曲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和肥胖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327名10~13岁儿童进行了一项体格测量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加性模型(GAMLSS)构建不同体格指标生长曲线。以BMI>P95,TMI> P95,腰围>P90,腰高比≥0.5设置为肥胖的阈值,评价儿童肥胖。BMI和腰围临界值与国家学龄儿童青少年肥胖筛查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男女生身高、体重、臀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MI和腰高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0~13岁儿童使用BMI、TMI、腰围、腰高比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男生:7.8%、7.2%、12.4%和16.9%,女生:7.2%、6.7%、11.5%和8.8%。男生:BMI肥胖临界值10岁阶段高于国家筛查标准,11~13岁低于国家筛查标准,腰围肥胖临界值均高于国家筛查标准;女生:BMI肥胖临界值均低于国家筛查标准,腰围肥胖临界值10~12岁高于国家筛查标准,13岁阶段低于国家筛查标准。结论 新疆部分地区学龄儿童以腰围判断肥胖的临界值高于国家标准,建议针对儿童肥胖的预防与管理中加强对腰围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生长曲线 肥胖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疗卫生人员超重/肥胖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馨月 巩少青 +8 位作者 侯晓辉 孙桐 文建强 王志耀 何景阳 孙雪竹 王素芳 田向阳 冯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背景医疗卫生人员在预防和控制COVID-19大流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感染风险和密集的工作不仅导致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倦怠,并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大量国外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导致医疗卫生人员出现膳食不... 背景医疗卫生人员在预防和控制COVID-19大流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感染风险和密集的工作不仅导致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倦怠,并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大量国外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导致医疗卫生人员出现膳食不合理、运动减少、睡眠障碍等情况,增加了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截至目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体重及生活方式变化影响的研究较少,影响体重变化的主要生活方式因素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超重/肥胖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8月,随机抽取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家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疗卫生人员,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Cronbach'sα=0.820,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AVCR)=63.55%],调查对象通过扫描“问卷星”平台生成的电子问卷二维码,填写并提交问卷。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R 4.3.0软件的“bnlearn”包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使用Netica 6.09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概率预测。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医疗卫生人员20261名,其中女性占67.57%(13690/20261);平均年龄(40.2±9.2)岁;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的占73.28%(14848/20261)。2019、2022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43.06%(8726/20261)和45.71%(9262/20261)。2019—2022年,12.64%(1458/11535)的调查对象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贝叶斯网络模型共纳入15个节点,其中,吃蔬菜水果、吃早餐频次、饮酒、饭量为调查对象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的父节点,当吃蔬菜水果“有所减少”、吃早餐频次“无变化”、饮酒“无变化”且饭量“增加很多”时,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的风险最高,为75.00%。当吃蔬菜水果为“增加很多”、吃早餐频次为“有所增加”、饮酒为“从不或很少”且饭量为“有所减少”时,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的风险最低,为2.04%。贝叶斯网络概率预测模型发现,当调查对象熬夜及持续性压力/焦虑/抑郁情绪“有所增加”、睡眠时间及吃蔬菜水果“有所减少”、吃早餐频次“减少很多”、饮酒“无变化”且饭量“有所增加”时,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的风险为26.70%,如果该研究对象吃早餐频次“增加很多”时,则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降低为14.30%。结论吃蔬菜水果、吃早餐频次、饮酒以及饭量是医疗卫生人员超重/肥胖的直接预测因素,新冠疫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在确保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合理的轮休制度,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行为干预服务,有利于医疗卫生人员肥胖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医疗卫生人员 生活方式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部分地区学龄儿童膳食模式与营养状况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倩 肖辉 +5 位作者 李庆华 李杰 热沙来提·阿不来提 唐科 祖丽皮耶·艾散 玛依拉·胡达拜尔地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4,52,共6页
目的探索新疆部分地区10~13岁学龄儿童膳食模式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以新疆居民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点为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4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077名10~13岁学龄儿童,消瘦、超重及肥胖检... 目的探索新疆部分地区10~13岁学龄儿童膳食模式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以新疆居民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点为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4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077名10~13岁学龄儿童,消瘦、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86%、12.72%及4.27%。经因子分析得到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动物蛋白模式、主食模式及蔬果模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经调整显示,动物蛋白模式与消瘦呈负相关(与低分组相比,中分组aOR=0.541,95%CI:0.336~0.870);与肥胖呈正相关(aOR=3.173,95%CI:1.100~9.156)。结论新疆部分地区10~13岁学龄儿童大部分营养状况良好,但也存在超重肥胖与消瘦双重营养负担。建议加强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与饮食行为健康教育,促进学龄儿童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膳食模式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学校营养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祖丽皮耶·艾散 肖辉 +5 位作者 王倩 曹芳 热沙来提·阿不来提 邓巧玲 楚定成 玛依拉·胡达拜尔地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9-1065,1071,共8页
目的了解近20年国内外学校营养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为数据源,检索学校营养教育为主题的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2002—2021... 目的了解近20年国内外学校营养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为数据源,检索学校营养教育为主题的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2002—2021年经筛选纳入的文献WoS核心集有1111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403篇。国内外学校营养教育研究水平呈上升趋势。国外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高等院校为主要科研团队,美国等国家起到重要的链接作用;国内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要研究机构;国外研究者多进行团队研究,相互合作较少,国内研究合作紧密。国外研究主要以营养教育、身体活动、干预为主要措施,以肥胖、体质指数为研究指标来开展营养教育活动。国内以营养教育、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以营养、营养状况方面为研究指标展开学校营养教育活动。结论与国外相比,国内学校营养教育方式存在着差异,关注国外研究现状及热点,对于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营养教育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新疆15~69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玛依拉·胡达拜尔地 李庆华 +3 位作者 玛依拉·麦麦提艾力 杜维婧 李芳芳 王志耀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于本地的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全区8个监测点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新疆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于本地的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全区8个监测点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6年新疆共调查15~69岁常住人口1920人,男性997人占51.9%,女性923人占48.1%;城市居民967人占50.4%,农村居民953人占49.6%。加权后,2016年新疆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9.7%,城市居民为14.4%,高于农村居民的2.4%。大专/本科及以上人群慢性病防止素养最高,为15.5%。家庭年收入≥80000元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最高,为17.0%。对慢性病防治素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和乡村的OR值为4.319;相对于不识字/少识字,小学的OR值为1.787,初中的OR值为2.032,高中/职高/中专的OR值为4.113,大专/本科及以上的OR值为5.863;相对于家庭收入<2万元,2万元以上的OR值为1.080,5万元以上的OR值为1.628,2万元以上的OR值为2.224。结论新疆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不识字/少识字人群和家庭年收入低的人群的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新疆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慢性病防治素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