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保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创新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郭文超 贾尊尊 +10 位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杨栋 马凯 张鹏忠 付开赟 丁新华 王小武 王伟 叶晓琴 乔小燕 赵雯慧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9-1585,共17页
【目的】通过系统梳理植保科技发展取得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全面刨析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植保问题,明确植保科技创新在推动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基于文献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植... 【目的】通过系统梳理植保科技发展取得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全面刨析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植保问题,明确植保科技创新在推动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基于文献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植保新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解析新疆植保科技存在的问题,阐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植保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及其发展方向。【结果】植保新技术在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型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免疫诱导、RNAi干扰、转基因抗病抗虫抗除草剂遗传资源挖掘应用及植保装备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农业生产优势突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疆农业有害生物呈多发、频发态势,对新疆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植保科技创新及应用亟待加强。【结论】在吸收、运用和借鉴己有植保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农业生产特点和实际,通过植保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研究,构建新疆现代植保技术体系,最终实现高效、绿色、精准、智能化、标准化和低成本生产目标,助力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新技术 新产品 新装备 农业高质量发展 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挥发物对扶桑绵粉蚧成虫嗅觉行为及触角电生理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李艳菊 王珂 +7 位作者 张娟 杨栋 王俊 高建诚 付开赟 陈文英 李䶮 黄俊 《蔬菜》 2025年第6期53-59,共7页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入侵性检疫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本研究选取龙脑、草蒿脑和2-十一烷酮3种植物挥发物,通过“Y”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AG)技术,探究其对扶桑绵粉蚧雄虫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0 μg/m...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入侵性检疫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本研究选取龙脑、草蒿脑和2-十一烷酮3种植物挥发物,通过“Y”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AG)技术,探究其对扶桑绵粉蚧雄虫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0 μg/mL的2-十一烷酮和草蒿脑对扶桑绵粉蚧雄虫均表现出显著的引诱活性(引诱率均为63.75%),而100 μg/mL龙脑则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效果(驱避率66.00%);同时,3种化合物对扶桑绵粉蚧雄虫有一定的电生理反应活性,相对EAG值最强的是龙脑,当浓度为1 μg/mL时,相对EAG值可达77.00%(高于2-十一烷酮的最高值),并且龙脑、草蒿脑的相对EAG值都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2-十一烷酮的相对EAG值基本不受浓度影响。这些发现表明,昆虫行为反应可能涉及多感官协同机制,而非仅依赖触角电位信号。本研究为开发基于植物挥发物的扶桑绵粉蚧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气味化合物 植物挥发物 行为调控 触角电位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甜瓜根腐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梦娟 周婷婷 +6 位作者 韩盛 古勤生 吴会杰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张泽一 美热邦·牙克甫 玉山江·麦麦提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3,共9页
为明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对该地区的甜瓜根腐病样品进行采集、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α+RPB2)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菌株... 为明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对该地区的甜瓜根腐病样品进行采集、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α+RPB2)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菌株。结果显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原菌主要为镰状孢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falciformis)、大豆镰刀菌(Fusarium glycines)和腐皮新赤壳菌(N. solani)。其中,菌株Z3、Z11和Z27致病性强,将其接种至同一甜瓜品种测定致病力,均能显著降低甜瓜植株的根长、株高、茎鲜质量和根鲜质量,病情指数分别为68、84和74。菌株Z11(Fusarium glycines)的致病力最强。首次鉴定出镰状孢新赤壳菌和大豆镰刀菌为新疆甜瓜根腐病的致病病原,丰富了甜瓜根腐病的病原学研究,为甜瓜根腐病的诊断、防治以及抗病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根腐病 镰状孢新赤壳菌 大豆镰刀菌 致病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周边常见杂草上蓟马种类鉴定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4
作者 张本杰 王冬梅 +2 位作者 李晓维 姚永生 潘洪生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1742,共12页
【目的】蓟马是棉花等作物上一种重要的刺吸式害虫,杂草是其重要的中间寄主,在新疆开展棉田周边常见杂草上蓟马种类的鉴定,为棉田内蓟马的综合防控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棉田周边杂草进行天敌保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新疆棉田外蓟马迁入棉... 【目的】蓟马是棉花等作物上一种重要的刺吸式害虫,杂草是其重要的中间寄主,在新疆开展棉田周边常见杂草上蓟马种类的鉴定,为棉田内蓟马的综合防控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棉田周边杂草进行天敌保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新疆棉田外蓟马迁入棉田前的6~7月,从北疆博乐市和呼图壁县以及南疆库尔勒市的棉田周边的19种常见杂草上采集到25份蓟马样本,基于外部形态特征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和分析,通过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出种间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tree)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新疆地区棉田周边大部分常见杂草上采集到的蓟马均为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其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上除了花蓟马外,还杂有少量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Haliday)],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Pall.)Moq.]上的蓟马属于裸蓟马属Psilothrips sp.。同时,构建的邻接系统发育树表明采自不同地点和不同常见杂草上的花蓟马聚为一支,并与棉花上的花蓟马也聚为一支且种间遗传距离最小。【结论】新疆棉田周边多种常见杂草和棉花上的花蓟马具有亲缘关系,且其分布不受地理隔离和杂草寄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蓟马 形态鉴定 DNA条形码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平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罗影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4 位作者 贾文捷 朱琦 石文婷 李雨桐 贾培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6-1272,共7页
【目的】分析新疆野生平菇的遗传多样性,为丰富和开发平菇新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学和ITS、ISSR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0个新疆野生平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结果】40个新疆野生平菇菌株菌丝基本呈白... 【目的】分析新疆野生平菇的遗传多样性,为丰富和开发平菇新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学和ITS、ISSR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0个新疆野生平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结果】40个新疆野生平菇菌株菌丝基本呈白色,菌落形态差异不显著,菌丝长势和长速方面有一定的区别。经ITS序列分析,可大致将40个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10条引物共扩增出83条清晰的DNA条带,多态性条带82条,多态性比率为98.80%。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将40个样本分为5个类群,并显示出较强的地域相关性,供试的40株野生平菇菌株具有显著的遗传多样性。【结论】野生平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糙皮侧耳复合群 ITS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甜菜田旋幽夜蛾的防治药剂筛选及抗药性水平评价
6
作者 张航 白微微 +2 位作者 周豪 杨安沛 李广阔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2-1529,共8页
为筛选防治旋幽夜蛾效果较好的杀虫剂并评价其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指导甜菜田旋幽夜蛾防控的合理用药。室内测定了16种商品药剂对旋幽夜蛾1龄、3龄和5龄幼虫的药效,并选择室内杀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通过浸叶法... 为筛选防治旋幽夜蛾效果较好的杀虫剂并评价其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指导甜菜田旋幽夜蛾防控的合理用药。室内测定了16种商品药剂对旋幽夜蛾1龄、3龄和5龄幼虫的药效,并选择室内杀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通过浸叶法测定4种杀虫剂对旋幽夜蛾室内种群和田间种群的毒力,评价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杀虫剂对1龄幼虫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5%以上。与1龄幼虫相比,部分药剂对3龄幼虫的药效有所下降。对旋幽夜蛾5龄幼虫的室内药效结果显示,包括45%毒死蜱乳油、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在内的7种药剂对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室内杀虫效果较好的7种杀虫剂在田间对旋幽夜蛾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旋幽夜蛾新疆昌吉种群、阿勒泰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的抗性均表现为敏感水平;旋幽夜蛾新疆库尔勒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表现为敏感水平,对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两种杀虫剂的抗性表现为低等抗性。大部分杀虫剂对旋幽夜蛾低龄幼虫有较高的致死率,可根据不同龄期、不同种群数量、不同抗性水平科学合理选择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幽夜蛾 杀虫剂 室内药效 田间药效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主要玉米产区亚洲玉米螟种群时空动态
7
作者 丁新华 王小武 +7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王志慧 阿尔孜姑丽·肉孜 吐尔逊·阿合买提 夏里哈特·卡卡甫 杨杰 郭文超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315,共10页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全面准确摸清亚洲玉米螟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的种群时空动态情况,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田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数量的系统监测数据,结合2015年-...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全面准确摸清亚洲玉米螟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的种群时空动态情况,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田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数量的系统监测数据,结合2015年-2023年气象数据测算了亚洲玉米螟近9年的理论发生世代数。结果表明,北疆伊犁州、乌鲁木齐市以及南疆喀什地区亚洲玉米螟均出现了3个发生世代(成虫、卵和幼虫高峰期),且这3个玉米主产区连续9年的热量资源均已满足一年发生3代所需的积温条件,而北疆昌吉州东部、东疆哈密地区则呈现出2个发生世代(成虫、卵和幼虫高峰期)。这说明,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已由以往“一年2代区”逐步向“2、3代混生区”转变,其中部分区域已稳定演变为3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亚洲玉米螟 时空动态 发生世代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立架栽培甜瓜白粉病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努尔.麦麦提 杨渡 +4 位作者 依米尔.艾乃斯 韩盛 周鹏 古勤生 翟文强 《中国瓜菜》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了筛选新疆喀什地区立架栽培甜瓜的首要病害——甜瓜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对25%乙嘧酚悬浮剂等7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立架栽培甜瓜第3次喷药后14d,25%乙嘧酚750倍、50%醚菌酯3000倍、25%乙嘧酚1500倍和25%嘧菌酯3000倍药... 为了筛选新疆喀什地区立架栽培甜瓜的首要病害——甜瓜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对25%乙嘧酚悬浮剂等7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立架栽培甜瓜第3次喷药后14d,25%乙嘧酚750倍、50%醚菌酯3000倍、25%乙嘧酚1500倍和25%嘧菌酯3000倍药量处理防效分别为99.75%、99.26%、99.20%和96.04%,且这3种药剂的持效性较好。研究讨论了甜瓜白粉病的防治原则、大田甜瓜白粉病的初侵染病源、立架栽培甜瓜白粉病防治始期和高效机械喷雾器应用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白粉病 立架栽培 杀菌剂 乙嘧酚 醚菌酯 嘧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拮抗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鉴定及防病促生作用
9
作者 修筠清 杨士兵 +7 位作者 赵胜杰 李文扬 玉山江·麦麦提 李萌 康保珊 刘莉铭 古勤生 吴会杰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7-1567,共11页
【目的】筛选鉴定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防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西瓜产业的绿色发展。【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西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拮抗菌,通过盆栽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促生防病作用。【结果】筛选到1株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 【目的】筛选鉴定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防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西瓜产业的绿色发展。【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西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拮抗菌,通过盆栽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促生防病作用。【结果】筛选到1株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1)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K5。该菌株使西瓜枯萎病菌菌丝扭曲变形、粗大,且具有广谱性。盆栽试验表明K5对西瓜枯萎病菌相对防治效果78.95%,且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表现为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等显著增加。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K5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能产生嗜铁素、氢氰酸,具有固氮、解无机磷的能力,且有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携带氢氰酸、吩嗪-1-甲酰胺和硝吡咯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K5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能促进西瓜植株生长,极具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小麦根腐线虫与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鉴定
10
作者 牛文龙 林凡康 +7 位作者 李进 刘菲 付文君 李洪连 彭焕 王珂 高海峰 李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2,317,共13页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物线虫进行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扩增。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分离出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和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的序列与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相似性分别大于99.1%和99.5%;基于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构建的进化树表明,供试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中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根际分离到的2种植物线虫分别为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这也是首次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小麦上发现短体线虫与孢囊线虫的复合侵染,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根际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小麦 短体线虫 孢囊线虫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膜和覆膜种植模式下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的群落结构与消长动态
11
作者 程宛楠 刘冰 +2 位作者 潘洪生 吴少英 陆宴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0,共9页
为明确耕作制度变化对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3年6月-8月在新疆南疆调查了免膜与覆膜棉田植株生长状况,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分析了两类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以及捕食性天敌-害虫定性食物网结构差异。结... 为明确耕作制度变化对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3年6月-8月在新疆南疆调查了免膜与覆膜棉田植株生长状况,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分析了两类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以及捕食性天敌-害虫定性食物网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与无膜栽培模式相比,覆膜棉田棉花株高、真叶数、果枝数、蕾数均有显著增加。两类棉田中主要害虫的发生趋势基本一致,棉蚜Aphis gossypii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在蕾期(7月份)密度较高,而蓟马高峰期出现在8月份花铃期;覆膜棉田蚜虫整体上发生比免膜田重,蓟马在两类棉田中的发生在不同月份差异明显。两类棉田中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规律基本相似,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和草蛉的种群高峰均出现在7月底盛花期,捕食性盲蝽,如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 diversicornis主要在8月中下旬盛铃期时种群密度较高。棉花生长前期(6月),覆膜田害虫、捕食性天敌和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量,以及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度均显著高于免膜田,但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集中度低于免膜田;棉花生长中后期(7月-8月),两类棉田中害虫的多样性、均匀度、优势集中度以及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量均无显著差异,但8月覆膜田天敌均匀度显著高于免膜田,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显著低于免膜田。两类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害虫食物网结构有微弱差异,但食物网参数如连接密度、普遍性、易损性、连通度、生态位重叠、消亡斜率、稳健性、分区多样性等并无明显差异。总体上覆膜田棉花长势好于免膜田,覆膜显著促进了前期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发生,但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覆膜种植对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规律、发展棉田害虫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群落结构 食物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火疫病生防菌的筛选及抑菌机理初探
12
作者 林胜楠 吴梓菲 +7 位作者 王宁 郭文超 何天明 史应武 詹发强 杨蓉 包慧芳 罗明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6-1355,共10页
为筛选出更多优良的梨火疫病生防菌资源,采集新疆库尔勒香梨枝条及喀什伽师县西梅园土壤,结合实验室已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打孔抑菌圈法及盆栽试验进行生防菌筛选和防效测定;提取生防菌脂肽和蛋白粗提物,测定其抑菌效果及高温处理... 为筛选出更多优良的梨火疫病生防菌资源,采集新疆库尔勒香梨枝条及喀什伽师县西梅园土壤,结合实验室已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打孔抑菌圈法及盆栽试验进行生防菌筛选和防效测定;提取生防菌脂肽和蛋白粗提物,测定其抑菌效果及高温处理、紫外照射、蛋白酶K消化后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从上述样品中获得11株拮抗作用明显且稳定的菌株,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M4、JS6-1拮抗作用显著,其次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XL6、XM11,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XM10及暹罗芽胞杆菌(B.siamensis)JS3-4。盆栽防效测定结果显示,生防菌XM4、XL7、XM10、XM11、JS6-1、JS3-4对梨火疫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喷叶预防效果最佳,达到79.56%。JS6-1脂肽和蛋白粗提物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脂肽粗提物抑菌直径达30.11 mm。脂肽粗提物在高温、紫外照射以及蛋白酶K消化处理后均能保持抑菌活性,而蛋白粗提物抑菌活性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解淀粉欧文氏菌 芽胞杆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及其DNA-A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丁英娜 李世访 +4 位作者 张升 崔元玗 杨华 何伟 孙晓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5,共5页
2012年,在新疆喀什、吐鲁番和伊犁地区发现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仙客来、一品红和红掌等7种植物表现矮化、叶片黄化、卷曲等疑似双生病毒的感病症状。检测结果表明:以上7种植物均能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 2012年,在新疆喀什、吐鲁番和伊犁地区发现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仙客来、一品红和红掌等7种植物表现矮化、叶片黄化、卷曲等疑似双生病毒的感病症状。检测结果表明:以上7种植物均能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本试验共获得8个TYLCV病毒分离物,分别为番茄分离物KSCTo4、KSCTo16、KZPTo18、KYCTo20,辣椒分离物KSCPe6、KSCPe7,茄子分离物KSCEg1,曼陀罗分离物KSCDa。8个分离物全部序列均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分离物在不同寄主上的序列差异较小,序列间相似性达99.0%~99.8%,与中国已报道的TYLCV分离物SH3、ZJ6、SD2A-7、HNSQ、HBBD的相似性达98.6%~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新疆 辣椒 茄子 曼陀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环境因子与老山芹白粉病相关性探究
14
作者 张勇 刘汉兵 +5 位作者 王一然 程瑶 方家辉 张丽莉 蒋欣梅 佟雪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3,共7页
通过调查两个不同结构类型日光温室内老山芹(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发病情况,探究设施环境因子与白粉病流行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日光温室老山芹白粉病预测模型。... 通过调查两个不同结构类型日光温室内老山芹(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发病情况,探究设施环境因子与白粉病流行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日光温室老山芹白粉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老山芹白粉病的流行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发病期间日均空气温度在20℃以上,日均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上;不同结构类型日光温室环境差异导致老山芹白粉病发病规律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光温室日均空气温度、日均空气相对湿度、日均土壤湿度、日最低空气温度、日最高空气相对湿度、日最低空气相对湿度均与老山芹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日累计总辐射、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则与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日光温室老山芹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Y1=9.976X1+2.220X2-337.972、Y2=8.995X1+2.255X2-323.48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9.737X1+1.368X2-1.318X9+0.680X8-290.111、Y2=8.847X1+1.607X2-1.571X9+0.420X8-279.315,预测模型拟合度均较好,可为实际生产中日光温室老山芹白粉病的预测和生态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山芹 白粉病 日光温室 环境因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Thaxtomin A防除田旋花和苘麻药效的影响
15
作者 郭瑞 陈勇 +2 位作者 汪雪晶 李克梅 宋素琴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4-961,共8页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除草剂Thaxtomin A(TA)在田旋花和苘麻作用特性,为TA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室内生物测定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施药后降雨)和土壤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对TA防除田旋花和...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除草剂Thaxtomin A(TA)在田旋花和苘麻作用特性,为TA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室内生物测定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施药后降雨)和土壤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对TA防除田旋花和苘麻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在35℃/30℃、50%湿度、土壤pH=9和有机质含量较高时,TA对田旋花其防除效果最佳,但是在施药后0.5 h降雨,会明显降低防效,应再次喷施;在30℃/25℃、70%湿度、土壤pH=8.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TA对苘麻防效最佳,在施药后1 h内降雨,均会降低其防效,应适量补施药剂。【结论】不同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对TA药效具有显著影响,而不同杂草种类环境因子的改变,对TA防效的影响不同,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时长、施药后降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对其除草活性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 除草活性 环境因子 田旋花 苘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XJ-2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及培养条件
16
作者 董玉琦 王小武 +7 位作者 詹发强 马雪茹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贾尊尊 罗明 郭文超 丁新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本研究通过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饵法从新疆胡杨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昆虫病原真菌,编号为XJ-2。在PDA培养基上,菌株XJ-2菌落正面颜色随生长由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培养7 d,菌落直径约为70 mm。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由一根直... 本研究通过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饵法从新疆胡杨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昆虫病原真菌,编号为XJ-2。在PDA培养基上,菌株XJ-2菌落正面颜色随生长由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培养7 d,菌落直径约为70 mm。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由一根直立的菌丝形成,菌丝顶端膨大呈球状,分生孢子透明光滑,圆形,直径为2~3μm,在小梗上形成链状的孢子串。菌株的核糖体DNA ITS1-ITS4区间序列为582 bp(登录号:PQ013057),与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CBS 104.13^(T)(AF004929)相似度达97%。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鉴定,确定菌株XJ-2为Aspergillus tamarii。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菌株XJ-2孢子悬液对大蜡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结果显示,菌株XJ-2对大蜡螟、亚洲玉米螟和马铃薯甲虫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1×10^(8)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7 d,大蜡螟、亚洲玉米螟和马铃薯甲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和LT_(50)分别为93.83%和4.20 d、91.67%和4.74 d及50.00%和6.60 d。培养试验表明,A.tamarii XJ-2在萨氏葡萄糖+酵母粉琼脂培养基上的利用最好,其7 d平均生长速率为12.29 mm/d、产孢量9.75×10^(9)个/cm^(2)和孢子萌发率89.89%;以果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获得最高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39×10^(9)个/cm^(2)和52.81%、1.75×10^(9)个/cm^(2)和62.61%;最适pH为7.0,温度为30℃,其生长速率分别为13.00 mm/d和10.33 mm/d。综上,该菌株最适培养基为萨氏葡萄糖+酵母粉琼脂培养基,最适碳氮源为果糖和牛肉膏,pH 7.0和温度为30℃时生长最好。溜曲霉A.tamarii XJ-2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及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溜曲霉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产孢基因PsCON6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17
作者 刘贝贝 沈煜洋 +5 位作者 邓菲菲 陈江华 李进 李广阔 高海峰 李月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193,共9页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重大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夏孢子是条锈菌繁殖、传播和侵染的关键介质,但其产孢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筛选并验证小麦条锈菌侵染前期高表达的候选基因PsCON6的功能,为解析其致病机制提供...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重大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夏孢子是条锈菌繁殖、传播和侵染的关键介质,但其产孢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筛选并验证小麦条锈菌侵染前期高表达的候选基因PsCON6的功能,为解析其致病机制提供新线索。通过同源克隆从小麦条锈菌中获取PsCON6基因,利用qRT-PCR分析其在侵染前期的表达模式。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预测PsCON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及理化性质。通过寄主介导的基因沉默(BSMV-HIGS)技术瞬时沉默PsCON6,检测寄主活性氧面积、病原菌菌丝长度与面积及病原菌生物量。通过瞬时表达确定PsCON6蛋白的亚细胞定位。PsCON6在小麦条锈菌侵染前期显著高表达,其编码的蛋白含2个conidiation-specific protein 6保守结构域,由83个氨基酸组成。HIGS沉默PsCON6后,寄主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病原菌菌丝长度和面积显著减少,但孢子量未受显著影响。亚细胞定位表明,PsCON6定位于细胞膜。结果表明,PsCON6可能参与调控小麦条锈菌的菌丝生长过程,但对夏孢子形成无直接影响,其功能可能存在冗余,为揭示条锈菌致病机制提供了新靶点,并为后续深入解析其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PsCON6 HIGS 产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SNP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18
作者 来汉林 李进 +5 位作者 沈煜洋 邓菲菲 杨红 李广阔 李月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开发出新的KASP-SNP引物,揭示不同流行区域条锈菌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方法】在已有的SNP位点基础上,筛选出次等位基因频率>0.4的SNP位点,并设计成KASP-SNP引物,分析伊犁河谷春小麦、冬小麦条锈菌菌株进行遗传结构和... 【目的】开发出新的KASP-SNP引物,揭示不同流行区域条锈菌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方法】在已有的SNP位点基础上,筛选出次等位基因频率>0.4的SNP位点,并设计成KASP-SNP引物,分析伊犁河谷春小麦、冬小麦条锈菌菌株进行遗传结构和引物多态性。【结果】筛选出18对扩增稳定、基因分型效果明显的KASP-SNP引物,伊犁河谷春小麦条锈菌群体与冬小麦条锈菌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8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平均为0.2735,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325,高于SSR的平均多样性指数。【结论】开发了18对KASP-SNP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用于小麦条锈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KASP-SNP引物开发 遗传结构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蚜传病毒病(CMV、WMV和CABYV)发生规律分析
19
作者 阿斯亚姆·阿布都克依木 玉山江·麦麦提 +3 位作者 韩盛 曹雪萍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周婷婷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4-1241,共8页
【目的】系统调查新疆代表性甜瓜产区三种主要甜瓜蚜传病毒病发生状况,探明新疆甜瓜蚜传病毒病发生规律,为制定甜瓜病毒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鉴定喀什地区伽师县田间有翅蚜和甜瓜样本中携带病毒种类;动态监测田间有翅蚜数量以... 【目的】系统调查新疆代表性甜瓜产区三种主要甜瓜蚜传病毒病发生状况,探明新疆甜瓜蚜传病毒病发生规律,为制定甜瓜病毒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鉴定喀什地区伽师县田间有翅蚜和甜瓜样本中携带病毒种类;动态监测田间有翅蚜数量以及田间甜瓜植株发病率情况,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解析CMV、WMV和CABYV三种蚜传病毒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对田间采集到的209份甜瓜样本进行RT-PCR检测。【结果】CMV平均检出率为53.62%,WMV平均检出率为44.38%,CABYV平均检出率为35.97%;对270份有翅蚜为CMV的平均检出率为19.75%,WMV平均检出率为16.38%,CABYV平均检出率为13.95%;田间有翅蚜数量与甜瓜发病率呈正相关(P=0.40);气温与田间有翅蚜数量、甜瓜发病率呈正相关(有翅蚜数量P=0.41,发病率P=0.75);相对湿度、降水量、地面风速与甜瓜发病率呈负相关(湿度P=-0.56,降水量P=-0.72,地面风速P=-0.38)。【结论】CMV、WMV以及CABYV三种病毒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的甜瓜植株和有翅蚜体内均被检出,均以CMV检出率最高;有翅蚜数量与甜瓜发病率呈正相关,有翅蚜迁飞到甜瓜田传毒后,带毒甜瓜有个隐症过程,隐症期为7~15 d;平均气温与田间有翅蚜数量、甜瓜病毒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病毒病 发病率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定殖动态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20
作者 吴梓菲 林胜楠 +7 位作者 史芳芳 王兴雯 王志慧 王宁 史应武 罗明 郭文超 包慧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杜梨盆栽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喷施后,先呈下降趋势,3 d后呈上升趋势,7~45 d呈下降趋势,至喷施后45 d,菌株在茎叶上定殖密度为6.00×10^(5)CFU/g;灌根后,在土壤中定殖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15 d时略有回升,随后下降,至灌根45 d,菌株定殖密度为3.10×10^(5)CFU/g。在葡萄盆栽试验中,喷施和灌根后,菌株定殖量均呈下降趋势,施用45 d后,茎叶与根际土中菌株的定殖密度分别为3×10^(2)CFU/g和1.32×10^(4)CFU/g。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全基因组长为4014208 bp,共编码3885个ORF,含有86个tRNA基因、27个rRNA、82个sRNA、76个串联重复序列;COG注释到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编码多药转运蛋白等可能与抑菌能力有关的基因,GO数据库注释到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基因有96个,KEGG数据库注释到有45个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综上,菌株JS6-1在室内盆栽杜梨和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均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含有多种抗性基因,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研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定殖动态 全基因组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