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13万株·hm^(-2)(D4)和9万株·hm^(-2)(D5),以筒形(新陆中79号,T1)和塔形(欣试518,T2)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棉密度对棉花株高、果枝节间长度、果枝和叶片的倾角及方位角、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T1品种的株高在D3或D4处理下最大,T2品种的株高在D4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减小,T1与T2品种的平均果枝节间长度逐渐增加,下部、中部、上部果枝的倾角整体呈增大趋势。D4或D5处理下,2个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最大。不同植棉密度下,T1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下部果枝方位角以及中部、上部叶片的方位角均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LAI分别在D4、D3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增大,单株铃数降低。T1、T2品种分别在D3、D1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结论】不同植棉密度对筒形和塔形棉花品种的株型与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南疆植棉区新陆中79号和欣试518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8万株·hm^(-2)和28万株·hm^(-2)。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棉花种子活力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高活力棉花种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陆地棉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40℃、100%RH对棉籽进行人工老化处理,设置0~5 d 6个处理,自然干燥后测定种子活力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棉花种子活力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高活力棉花种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陆地棉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40℃、100%RH对棉籽进行人工老化处理,设置0~5 d 6个处理,自然干燥后测定种子活力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种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加长种子活力先升高后降低,不断增加细胞膜透性、减少保护性酶活性。【结论】不同品种陆地棉在抵抗老化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细胞膜稳定性、完整性以及种子活力。此外,棉籽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等与发芽率、活力指数、电导率、MDA含量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13万株·hm^(-2)(D4)和9万株·hm^(-2)(D5),以筒形(新陆中79号,T1)和塔形(欣试518,T2)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棉密度对棉花株高、果枝节间长度、果枝和叶片的倾角及方位角、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T1品种的株高在D3或D4处理下最大,T2品种的株高在D4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减小,T1与T2品种的平均果枝节间长度逐渐增加,下部、中部、上部果枝的倾角整体呈增大趋势。D4或D5处理下,2个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最大。不同植棉密度下,T1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下部果枝方位角以及中部、上部叶片的方位角均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LAI分别在D4、D3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增大,单株铃数降低。T1、T2品种分别在D3、D1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结论】不同植棉密度对筒形和塔形棉花品种的株型与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南疆植棉区新陆中79号和欣试518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8万株·hm^(-2)和28万株·hm^(-2)。
文摘【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棉花种子活力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高活力棉花种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陆地棉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40℃、100%RH对棉籽进行人工老化处理,设置0~5 d 6个处理,自然干燥后测定种子活力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种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加长种子活力先升高后降低,不断增加细胞膜透性、减少保护性酶活性。【结论】不同品种陆地棉在抵抗老化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细胞膜稳定性、完整性以及种子活力。此外,棉籽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等与发芽率、活力指数、电导率、MDA含量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