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不同原料酸粥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其分离菌株的生理学特性
1
作者 薛娟娟 汪琪 +3 位作者 曾军 霍向东 张民伟 高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28-141,共14页
为探讨不同原料对酸粥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分离菌株的生理学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以内蒙古清水河县采集的3种酸粥样品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和3株酵母菌。测序结果显示,细菌水平主要菌属为乳酸杆菌... 为探讨不同原料对酸粥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分离菌株的生理学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以内蒙古清水河县采集的3种酸粥样品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和3株酵母菌。测序结果显示,细菌水平主要菌属为乳酸杆菌属、醋酸杆菌属、迟缓乳杆菌属等;真菌水平主要菌属为伊萨酵母属、交链孢霉属、毕赤酵母属等。生理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乳酸菌在48 h后均使培养液pH值降至3.66~3.70;酵母菌中SMF 5产气性能优异;耐酸实验中,SXZ 6和SZ 1+表现较好;耐胆盐测试中SZ 4和SMF 5优势明显;此外,SXZ 7和SXZ 9分别展现出91.78%和93.6%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对酸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谷物配方对细菌或真菌有特殊聚集性。分离菌株均展示出良好的生理学特性,为其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粥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分离鉴定 生理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细菌多样性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新疆博乐酸奶细菌菌群结构及代谢差异
2
作者 汪琪 曾军 +5 位作者 霍向东 薛娟娟 娄恺 林青 赵仲凯 高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5-138,共14页
利用Illumina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新疆博乐酸奶中的细菌多样性和代谢组学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细菌多样性可知,新疆博乐酸奶中主要菌属分别是Lactobacillus、Klebsiella、Lactococcus和Acetobacter等。通过线性判... 利用Illumina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新疆博乐酸奶中的细菌多样性和代谢组学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细菌多样性可知,新疆博乐酸奶中主要菌属分别是Lactobacillus、Klebsiella、Lactococcus和Acetobacter等。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微生物功能预测工具分析,筛选出Lactobacillus、Klebsiella和Lactococcus等菌属为生物标志物,并预测了其功能。根据代谢组学分析,在正、负离子模式分别鉴定到397个和324个代谢物,其中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和有机杂环化合物为主要化合物分类。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是主要差异代谢物,这些物质对酸奶风味有一定影响。在代谢通路分析中,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和次生代谢,这和功能预测结果部分一致。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Lactobacillus、Limosilactobacillus、Lactococcus和Klebsiella等菌属与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类脂分子等代谢物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群落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影响酸奶的营养物质。本研究探索了3种新疆博乐酸奶的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以期更好地为新疆酸奶的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细菌多样性 非靶向代谢组学 Illumina测序 新疆博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主要玉米产区亚洲玉米螟种群时空动态
3
作者 丁新华 王小武 +7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王志慧 阿尔孜姑丽·肉孜 吐尔逊·阿合买提 夏里哈特·卡卡甫 杨杰 郭文超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315,共10页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全面准确摸清亚洲玉米螟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的种群时空动态情况,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田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数量的系统监测数据,结合2015年-...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全面准确摸清亚洲玉米螟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的种群时空动态情况,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田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数量的系统监测数据,结合2015年-2023年气象数据测算了亚洲玉米螟近9年的理论发生世代数。结果表明,北疆伊犁州、乌鲁木齐市以及南疆喀什地区亚洲玉米螟均出现了3个发生世代(成虫、卵和幼虫高峰期),且这3个玉米主产区连续9年的热量资源均已满足一年发生3代所需的积温条件,而北疆昌吉州东部、东疆哈密地区则呈现出2个发生世代(成虫、卵和幼虫高峰期)。这说明,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已由以往“一年2代区”逐步向“2、3代混生区”转变,其中部分区域已稳定演变为3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亚洲玉米螟 时空动态 发生世代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火疫病生防菌的筛选及抑菌机理初探
4
作者 林胜楠 吴梓菲 +7 位作者 王宁 郭文超 何天明 史应武 詹发强 杨蓉 包慧芳 罗明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6-1355,共10页
为筛选出更多优良的梨火疫病生防菌资源,采集新疆库尔勒香梨枝条及喀什伽师县西梅园土壤,结合实验室已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打孔抑菌圈法及盆栽试验进行生防菌筛选和防效测定;提取生防菌脂肽和蛋白粗提物,测定其抑菌效果及高温处理... 为筛选出更多优良的梨火疫病生防菌资源,采集新疆库尔勒香梨枝条及喀什伽师县西梅园土壤,结合实验室已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打孔抑菌圈法及盆栽试验进行生防菌筛选和防效测定;提取生防菌脂肽和蛋白粗提物,测定其抑菌效果及高温处理、紫外照射、蛋白酶K消化后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从上述样品中获得11株拮抗作用明显且稳定的菌株,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M4、JS6-1拮抗作用显著,其次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XL6、XM11,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XM10及暹罗芽胞杆菌(B.siamensis)JS3-4。盆栽防效测定结果显示,生防菌XM4、XL7、XM10、XM11、JS6-1、JS3-4对梨火疫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喷叶预防效果最佳,达到79.56%。JS6-1脂肽和蛋白粗提物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脂肽粗提物抑菌直径达30.11 mm。脂肽粗提物在高温、紫外照射以及蛋白酶K消化处理后均能保持抑菌活性,而蛋白粗提物抑菌活性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解淀粉欧文氏菌 芽胞杆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Thaxtomin A防除田旋花和苘麻药效的影响
5
作者 郭瑞 陈勇 +2 位作者 汪雪晶 李克梅 宋素琴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4-961,共8页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除草剂Thaxtomin A(TA)在田旋花和苘麻作用特性,为TA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室内生物测定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施药后降雨)和土壤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对TA防除田旋花和...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除草剂Thaxtomin A(TA)在田旋花和苘麻作用特性,为TA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室内生物测定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施药后降雨)和土壤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对TA防除田旋花和苘麻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在35℃/30℃、50%湿度、土壤pH=9和有机质含量较高时,TA对田旋花其防除效果最佳,但是在施药后0.5 h降雨,会明显降低防效,应再次喷施;在30℃/25℃、70%湿度、土壤pH=8.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TA对苘麻防效最佳,在施药后1 h内降雨,均会降低其防效,应适量补施药剂。【结论】不同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对TA药效具有显著影响,而不同杂草种类环境因子的改变,对TA防效的影响不同,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时长、施药后降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对其除草活性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 除草活性 环境因子 田旋花 苘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定殖动态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6
作者 吴梓菲 林胜楠 +7 位作者 史芳芳 王兴雯 王志慧 王宁 史应武 罗明 郭文超 包慧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杜梨盆栽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喷施后,先呈下降趋势,3 d后呈上升趋势,7~45 d呈下降趋势,至喷施后45 d,菌株在茎叶上定殖密度为6.00×10^(5)CFU/g;灌根后,在土壤中定殖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15 d时略有回升,随后下降,至灌根45 d,菌株定殖密度为3.10×10^(5)CFU/g。在葡萄盆栽试验中,喷施和灌根后,菌株定殖量均呈下降趋势,施用45 d后,茎叶与根际土中菌株的定殖密度分别为3×10^(2)CFU/g和1.32×10^(4)CFU/g。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全基因组长为4014208 bp,共编码3885个ORF,含有86个tRNA基因、27个rRNA、82个sRNA、76个串联重复序列;COG注释到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编码多药转运蛋白等可能与抑菌能力有关的基因,GO数据库注释到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基因有96个,KEGG数据库注释到有45个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综上,菌株JS6-1在室内盆栽杜梨和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均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含有多种抗性基因,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研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定殖动态 全基因组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火疫病生防复合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
7
作者 吴梓菲 王兴雯 +8 位作者 董宇韬 胡白石 郭文超 刘宝畅 王宁 史应武 詹发强 杨蓉 包慧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0-1562,共13页
梨火疫病可危害梨、苹果等多种蔷薇科植物,具有危害重和防治难等特点,为筛选出更多优良的梨火疫病生防细菌资源,本研究从南疆盐碱地采集土壤样品,结合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贝莱斯芽孢杆菌JS6-1,进行梨火疫病生防细菌... 梨火疫病可危害梨、苹果等多种蔷薇科植物,具有危害重和防治难等特点,为筛选出更多优良的梨火疫病生防细菌资源,本研究从南疆盐碱地采集土壤样品,结合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贝莱斯芽孢杆菌JS6-1,进行梨火疫病生防细菌筛选、盆栽防效及促生效果测定。将防效与促生性能最佳的生防细菌复配得到梨火疫病生防复合菌,采用盆栽杜梨苗对复合菌防效进行检测。以LB肉汤为初始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筛选获得12株效果较好的生防细菌,其中贝莱斯芽孢杆菌JS6-1菌株防效最佳,达到74.07%,通过促生试验筛选出促生效果最佳的菌株为耐盐芽孢杆菌Z32-3,将贝莱斯芽孢杆菌JS6-1菌株与耐盐芽孢杆菌Z32-3菌株复配,获得梨火疫病生防复合菌,盆栽防效达到82.51%,显著高于单一菌。对复合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 g/L、NaCL1 g/L、糖蜜15 g/L、酵母膏25 g/L、FeCl20.5 g/L、KH2PO40.5 g/L、MgSO4·7H2O 0.5 g/L、MnCl20.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0、37℃、180 r/min,优化后发酵液OD600nm值达到3.60,是优化前(1.55)的2.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生防复合菌 筛选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污染区细菌多样性及相关菌株筛选的多方法分析
8
作者 谢文文 王慧楠 +3 位作者 艾尼江·尔斯满 朱静 顾美英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5-722,共8页
【目的】解析辐射污染区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筛选并挖掘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开展辐射污染区微生物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我国西北某辐射污染区高辐射区域随机采集3个地点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 【目的】解析辐射污染区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筛选并挖掘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开展辐射污染区微生物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我国西北某辐射污染区高辐射区域随机采集3个地点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辐射污染区土壤细菌群落组成;通过多种筛选方法分离土壤内细菌,利用16S rRNA进行分子鉴定并分析其功能特性。【结果】土壤样品内细菌域共涉及30个门384个属,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2.1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17%)、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0.42%)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4.94%)。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17.45%)、Exiguobacterium(13.65%)、芽孢杆菌属(Bacillus,6.97%)、海洋杆菌属(Pontibacter,6.78%)等为优势菌属。可培养方法分离到277株细菌,分属于51属97种,其中优势菌属为微小杆菌(Microvirga,24.91%)、链霉菌(Streptomyces,16.25%)、海洋杆菌(Pontibacter,7.22%)、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5.78%)等,并分离获得10株潜在新种,且获得的绝大多数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盐碱及产功能酶活性。【结论】辐射污染区土壤细菌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污染区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细菌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HU2014诱导小麦抗性基因的表达
9
作者 朱红霞 胡林峰 +5 位作者 王琦琦 张军高 张少民 周小云 雷斌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研究链霉菌HU2014处理对小麦抗性基因表达的动态规律,探讨该菌株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HU2014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矮抗58(AK58)、百农307(BN307)和周麦22(ZM22)等3个小麦品种进行灌根处理,分别于... 【目的】研究链霉菌HU2014处理对小麦抗性基因表达的动态规律,探讨该菌株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HU2014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矮抗58(AK58)、百农307(BN307)和周麦22(ZM22)等3个小麦品种进行灌根处理,分别于灌根后2、6、12、24、48和96 h采集叶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麦叶片中相关抗性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U2014菌株无细胞发酵液能够诱导4个防卫反应基因、1个水杨酸途径基因和1个茉莉酸途径基因的表达。其中TaPR1基因在处理AK58品种6 h后,BN307品种24 h后和ZM22样品48 h后表达量最大;TaPR2基因的表达在处理AK58的6 h后,BN307的12 h后和ZM22的24 h后达到最大水平;TaPR3基因表达量在AK58的2 h后,BN307的6 h后和ZM22的2 h后达到峰值;TaPR5基因在AK58的72 h后、BN307的96 h后和ZM22的12 h后达到峰值;PAL基因在AK58的48 h后、BN307的24 h后和ZM22的24 h后显示出最高的倍数变化;LOX基因表达在AK58、BN307和ZM22的6 h后达到峰值。【结论】TaPR1基因在AK58和ZM22中下调,TaPR3基因在AK58和BN307中下调。ZM22中TaPR2、TaPR3、TaPR5、PAL和LOX的最高表达水平高于AK58和BN307,而BN307中TaPR1的最高表达水平高于AK58和ZM22。链霉菌HU2014可以诱导小麦系统性获得抗性和诱导性系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小麦 抗病相关基因 生物防治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