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XJ-2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及培养条件
1
作者 董玉琦 王小武 +7 位作者 詹发强 马雪茹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贾尊尊 罗明 郭文超 丁新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本研究通过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饵法从新疆胡杨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昆虫病原真菌,编号为XJ-2。在PDA培养基上,菌株XJ-2菌落正面颜色随生长由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培养7 d,菌落直径约为70 mm。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由一根直... 本研究通过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饵法从新疆胡杨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昆虫病原真菌,编号为XJ-2。在PDA培养基上,菌株XJ-2菌落正面颜色随生长由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培养7 d,菌落直径约为70 mm。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由一根直立的菌丝形成,菌丝顶端膨大呈球状,分生孢子透明光滑,圆形,直径为2~3μm,在小梗上形成链状的孢子串。菌株的核糖体DNA ITS1-ITS4区间序列为582 bp(登录号:PQ013057),与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CBS 104.13^(T)(AF004929)相似度达97%。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鉴定,确定菌株XJ-2为Aspergillus tamarii。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菌株XJ-2孢子悬液对大蜡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结果显示,菌株XJ-2对大蜡螟、亚洲玉米螟和马铃薯甲虫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1×10^(8)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7 d,大蜡螟、亚洲玉米螟和马铃薯甲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和LT_(50)分别为93.83%和4.20 d、91.67%和4.74 d及50.00%和6.60 d。培养试验表明,A.tamarii XJ-2在萨氏葡萄糖+酵母粉琼脂培养基上的利用最好,其7 d平均生长速率为12.29 mm/d、产孢量9.75×10^(9)个/cm^(2)和孢子萌发率89.89%;以果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获得最高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39×10^(9)个/cm^(2)和52.81%、1.75×10^(9)个/cm^(2)和62.61%;最适pH为7.0,温度为30℃,其生长速率分别为13.00 mm/d和10.33 mm/d。综上,该菌株最适培养基为萨氏葡萄糖+酵母粉琼脂培养基,最适碳氮源为果糖和牛肉膏,pH 7.0和温度为30℃时生长最好。溜曲霉A.tamarii XJ-2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及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溜曲霉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