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小麦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及其成分分析
1
作者 颜彬 梁晶 +5 位作者 龚静云 周小云 胡林峰 张军高 雷斌 李克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6,共12页
通过筛选和评价新疆植物资源的抑菌活性,为植物源农药研发提供基础。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以小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雪腐微座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为靶标菌,对13种新疆植... 通过筛选和评价新疆植物资源的抑菌活性,为植物源农药研发提供基础。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以小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雪腐微座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为靶标菌,对13种新疆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与测定,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对皱叶酸模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小麦病原菌显示出不同活性,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对麦根腐平脐蠕孢菌抑制活性最强的是皱叶酸模甲醇提取物,其EC50为6.380 mg/mL;对禾谷镰刀菌抑制活性最强的是猪毛菜甲醇提取物,其EC_(50)为26.362 mg/mL;对雪腐微座孢菌抑制活性最强的是皱叶酸模乙醇提取物,其EC50值为8.203mg/mL。并采用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了皱叶酸模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共鉴定皱叶酸模提取物42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脂肪酰类和羧酸及其衍生物类,占总数的66.67%。因此,皱叶酸模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较好,可进一步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小麦病原菌 抑菌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梁晶 张军高 +4 位作者 龚静云 周小云 张少民 周广威 雷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外源钙及其施用方式对小麦萌发期和苗期生长的抗旱性影响,以新春37号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对比糖醇钙、钙中钙、喜毛钙和索纳米等4种不同浓度外源钙在浸种与叶面喷施下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下,不同外源... 为研究不同外源钙及其施用方式对小麦萌发期和苗期生长的抗旱性影响,以新春37号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对比糖醇钙、钙中钙、喜毛钙和索纳米等4种不同浓度外源钙在浸种与叶面喷施下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下,不同外源钙浸种与叶面喷施对小麦萌发期与幼苗期生长调控具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对各个处理及指标的耐旱隶属函数值进行加权得出综合评价值,喷施处理下的耐旱性评价总体优于浸种处理,其中PEG-6000胁迫下不同外源钙对小麦浸种各处理综合评价值均值为0.4350,而不同外源钙对小麦叶面喷施处理综合评价值均值为0.5163;浸种处理下,在100 mg/L喜毛钙处理浓度时,耐旱综合评价值为最高,属于强耐旱型;苗期叶面喷施处理下,在250 mg/L喜毛钙处理浓度时,耐旱综合评价值均为最高,属于强耐旱型。因此,在100 mg/L喜毛钙处理浓度下浸种和250 mg/L喜毛钙处理浓度下对小麦苗期叶面喷施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浸种 喷施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幼苗耐低温生理特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冠菌素缓解效应
3
作者 梁晶 龚静云 +5 位作者 张军高 赵志强 周小云 张少民 周广威 雷斌 《核农学报》 2025年第10期2125-2137,共13页
为探究影响不同品种水稻幼苗期耐寒性的生理指标差异以及冠菌素(COR)对水稻耐低温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以1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蒸馏水和冠菌素浸种处理,通过低温10℃处理3 d,然后移至25℃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恢复生长,研究低温胁迫... 为探究影响不同品种水稻幼苗期耐寒性的生理指标差异以及冠菌素(COR)对水稻耐低温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以1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蒸馏水和冠菌素浸种处理,通过低温10℃处理3 d,然后移至25℃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恢复生长,研究低温胁迫和冠菌素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18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期18个测定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发芽势(GP)、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芽长(SL)、根长(RL)、茎粗(SD)、根数(RN)、芽鲜重(SFW)、根鲜重(RFW)、芽干重(SDW)和根干重(RDW)指标均有所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指标均有所增加,并且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冠菌素处理后,除MDA含量外,其余17个测定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97%~31.46%,且数值均有所增加。基于综合耐寒系数(CCRC)、综合耐寒评价值(D)以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的加权耐寒系数(WCRC)这3项指标,对水稻幼苗期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新策梗1号、新稻50号和新策梗2号耐寒性较强。通过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不同品种水稻分为强耐寒性3个、中等耐寒性5个和弱耐寒性4个。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验证,筛选出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鲜重、芽干重和根干重共6个与水稻幼苗期耐寒性显著相关的指标。本研究对新疆地区幼苗期水稻耐寒性品种的筛选以及生产实践中利用冠菌素提高水稻抗低温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水稻 幼苗期 冠菌素 浸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HU2014诱导小麦抗性基因的表达
4
作者 朱红霞 胡林峰 +5 位作者 王琦琦 张军高 张少民 周小云 雷斌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研究链霉菌HU2014处理对小麦抗性基因表达的动态规律,探讨该菌株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HU2014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矮抗58(AK58)、百农307(BN307)和周麦22(ZM22)等3个小麦品种进行灌根处理,分别于... 【目的】研究链霉菌HU2014处理对小麦抗性基因表达的动态规律,探讨该菌株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HU2014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矮抗58(AK58)、百农307(BN307)和周麦22(ZM22)等3个小麦品种进行灌根处理,分别于灌根后2、6、12、24、48和96 h采集叶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麦叶片中相关抗性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U2014菌株无细胞发酵液能够诱导4个防卫反应基因、1个水杨酸途径基因和1个茉莉酸途径基因的表达。其中TaPR1基因在处理AK58品种6 h后,BN307品种24 h后和ZM22样品48 h后表达量最大;TaPR2基因的表达在处理AK58的6 h后,BN307的12 h后和ZM22的24 h后达到最大水平;TaPR3基因表达量在AK58的2 h后,BN307的6 h后和ZM22的2 h后达到峰值;TaPR5基因在AK58的72 h后、BN307的96 h后和ZM22的12 h后达到峰值;PAL基因在AK58的48 h后、BN307的24 h后和ZM22的24 h后显示出最高的倍数变化;LOX基因表达在AK58、BN307和ZM22的6 h后达到峰值。【结论】TaPR1基因在AK58和ZM22中下调,TaPR3基因在AK58和BN307中下调。ZM22中TaPR2、TaPR3、TaPR5、PAL和LOX的最高表达水平高于AK58和BN307,而BN307中TaPR1的最高表达水平高于AK58和ZM22。链霉菌HU2014可以诱导小麦系统性获得抗性和诱导性系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小麦 抗病相关基因 生物防治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