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不同马铃薯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樊德鹏 陈玉鹏 +5 位作者 石洁 琚艳君 邢斌德 江应红 刘易 赵多勇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120,共10页
【目的】评价新疆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品质性状,为马铃薯品种选育及精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新疆昭苏县和叶城县收集综合性状良好的43个马铃薯品种,测定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 【目的】评价新疆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品质性状,为马铃薯品种选育及精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新疆昭苏县和叶城县收集综合性状良好的43个马铃薯品种,测定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43个马铃薯品种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1.6±0.54)%;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在(6.84±1.7)%;干物质质量分数在(22.23±5.21)%;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在(25.47±2.59)%;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在(63.92±4.92)%;总淀粉质量分数在(89.39±6.53)%。总淀粉质量分数与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淀粉质量分数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淀粉质量分数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负相关。43个马铃薯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T10、北方001号等4个品种,表现为较高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第Ⅱ类群包括秦薯107号、蒙乌薯4号等30个品种,表现为较高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第Ⅲ类群包括中薯早39号、天薯16号等9个品种,表现为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干物质质量分数、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和总淀粉质量分数。【结论】新疆昭苏产区马铃薯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和直链淀粉总体水平较高,综合品质优于叶城产区的马铃薯。北方001、中薯早39、中薯早45、中薯紫5、维拉斯、陇薯3号、国红、T9、龙薯26、L1631-14、丽薯29、大丰3和希森6号,13个马铃薯品种适用于加工油炸食品。L1631-14、希森6号、陇薯6号、晋同薯3号、临薯18号、中薯32号等22个品种适用于鲜食,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于1.6%。43个马铃薯品种归为3个类群,第Ⅲ类的多个品质性状相比其他品种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品质性状 淀粉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脂肽提取物对番茄链格孢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2
作者 范盈盈 戴莹莹 +5 位作者 张媛媛 沈婷婷 王艳 王沛成 刘峰娟 王成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目的】通过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脂肽提取物对番茄链格孢菌的抑菌率及其抑菌机制,为番茄黑斑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黑斑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皿内抑菌试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离体果实... 【目的】通过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脂肽提取物对番茄链格孢菌的抑菌率及其抑菌机制,为番茄黑斑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黑斑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皿内抑菌试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离体果实试验和转录组学分析,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脂肽提取物对A.alternata的抑菌机制。【结果】皿内抑菌结果表明,培养第7天解淀粉芽孢杆菌脂肽提取物对A.alternata菌落生长抑制率为56.00%,对菌丝生物量抑制率为60.14%。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脂肽提取物处理可导致A.alternata菌丝体和孢子扭曲、塌陷。离体果实试验表明,接种脂肽提取物后,番茄黑斑病病斑直径减小89.97%。田间脂肽提取物喷施试验与对照组相比,番茄黑斑病的发病率从17.94%降低至6.25%,黑斑病防控效果为65.16%。对经脂肽提取物处理和未处理的A.alternata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分析MAPK信号通路和糖酵解/糖异生信号通路差异基因,发现编码Ras同源基因家族A(Rho1)的基因显著上调,编码蛋白质Ste50、葡萄糖-6-磷酸酶、己糖激酶、丙酮酸羧化酶、6-磷酸果糖激酶等的基因显著下调,这些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可能是脂肽提取物抑制A.alternata生长相关的关键基因。【结论】脂肽提取物可通过破坏孢子和菌丝体结构并可能调控关键基因表达,进而抑制A.alternata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肽提取物 链格孢菌 番茄 转录组 关键基因 抑菌机制 黑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种子油分含量QTL的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3
作者 丁树根 石玉杰 +6 位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 徐麟 吴元龙 李志博 林海荣 赵曾强 聂新辉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4-1091,共8页
【目的】基于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对棉花SOC(Seed oil content,种子油分含量)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优异等位变异位点,解析棉花种子油分含量性状的遗传机理,为棉花高油分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覆... 【目的】基于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对棉花SOC(Seed oil content,种子油分含量)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优异等位变异位点,解析棉花种子油分含量性状的遗传机理,为棉花高油分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覆盖棉花全基因组的145对SSR标记对245份棉花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利用R语言绘制群体表型分布和相关关系图,采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与SOC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结果】获得34个与SOC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P<0.0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83%~8.7%,平均值为5.70%。【结论】挖掘到34个与油分含量性状相关等位变异位点,以及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的位点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油分含量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果实多酚类化合物时空分布特征
4
作者 陈玉鹏 王瑜洁 +6 位作者 琚艳君 牛淑慧 马磊 刘志虎 张勤 刘河疆 赵多勇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9-1207,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品种和年际下枸杞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差异,为药食两用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宁夏、甘肃三个省(区)90份枸杞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品种和年际下枸杞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差异,为药食两用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宁夏、甘肃三个省(区)90份枸杞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枸杞中2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利用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产地、品种和年际的枸杞果实,并结合主成分及相关性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枸杞样品中含量排名前三的多酚类化合物为均为香豆酸(4.06±1.99)mg/kg、奎尼酸(3.77±1.31)mg/kg、阿魏酸(1.32±0.83)mg/kg,样品中新疆枸杞和宁夏枸杞的2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之和显著高于甘肃枸杞(P<0.05);样品中宁杞7#和宁杞9#的20种多酚化合物总含量显著高于宁杞5#(P<0.05);2022年的枸杞样品中类黄酮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2021年(P<0.05)。不同产地、品种和年际枸杞果实PC 1和PC 2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2.54%、75.87%和80.4%,较好地反映出枸杞多酚类物质的综合信息,可有效区分不同产地和年际的枸杞。【结论】枸杞中的单体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受产地和年际变化的影响较大,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小。新疆枸杞中香豆酸含量高,宁杞7#中酚类组成较为丰富,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多酚类物质 产地 品种 年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硒调控灰枣抗氧化能力和硒代谢的机理分析
5
作者 袁玉婷 刘德粉 +3 位作者 孙万金 贾文昭 马生军 康露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9-1169,共11页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纳米硒和有机硒3种不同形态硒对灰枣外观形态、抗氧化能力及硒代谢的影响,为分析不同形态硒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灰枣为研究对象,设置亚硒酸钠、纳米硒和有机硒共3个处理,测定处理前后...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纳米硒和有机硒3种不同形态硒对灰枣外观形态、抗氧化能力及硒代谢的影响,为分析不同形态硒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灰枣为研究对象,设置亚硒酸钠、纳米硒和有机硒共3个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灰枣叶片和果实的外观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硒代氨基酸及硒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施用纳米硒、亚硒酸钠和有机硒后,灰枣的外观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硒代氨基酸含量及硒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其中灰枣硬度增长14.40%~19.59%,可溶性固形物增长23.77%~37.4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基因表达量分别增长了10.23%~110.41%和8.18%~123.91%,总硒含量提高3.09~34.14倍,硒代蛋氨酸(SeMet)增长100.00%~346.15%,半胱氨酸脱硫酶(CysD)基因表达量增长18.13%~195.43%。【结论】喷施纳米硒、亚硒酸钠和有机硒后转化为硒代氨基酸,且不同形态硒对灰枣的外观形态、抗氧化能力、硒代氨基酸均有影响。有机硒处理优于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枣 抗氧化能力 硒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酸驼乳可代谢低聚糖乳酸菌分离鉴定及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武亚婷 陈贺 +4 位作者 张红艳 郑楠 王富兰 王帅 赵艳坤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212-222,共11页
新疆酸驼乳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明确新疆地区酸驼乳中乳酸菌多样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该研究以采集自新疆3个地区的9份酸驼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与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进行... 新疆酸驼乳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明确新疆地区酸驼乳中乳酸菌多样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该研究以采集自新疆3个地区的9份酸驼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与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进行分析。SMRT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酸驼乳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丰富且多样,9份酸驼乳样品共鉴定出899个属和158个种。达坂城地区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属是乳杆菌属(60.44%)、乳球菌属(14.66%)和拉恩氏菌属(12.06%)。哈密地区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属是乳杆菌属(32.27%)、乳球菌属(28.86%)和假单胞菌属(12.56%)。柯坪地区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属是乳球菌属(43.80%)和沙雷氏菌属(16.01%)。达坂城地区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种是水生拉恩氏菌(12.06%),哈密地区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种是莓实假单胞菌(7.50%),柯坪地区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种是产酸克雷伯氏菌(6.67%)。利用微生物纯培养方法,研究了15株乳酸菌对低聚木糖、低聚果糖、菊粉以及低聚异麦芽糖的代谢能力。通过筛选得到7株可代谢这四种低聚糖的乳酸菌,菌株A-1、菌株B-3、菌株C-1、菌株C-2和菌株C-5被鉴定为乳酸乳球菌,菌株A-2被鉴定为肠系膜明串珠菌,菌株B-1被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由此可见,新疆不同地区酸驼乳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该研究为酸驼乳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驼乳 代谢低聚糖 乳酸菌 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际变化的枸杞多元素产地判别模型稳定性分析
7
作者 陈卓雅 聂芳 +5 位作者 刘河疆 琚艳君 苟春林 牛淑慧 康露 赵多勇 《新疆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53-1460,共8页
【目的】分析枸杞果实中15种矿物元素的含量,比较不同年际、产地来源的枸杞果实矿物元素含量的差异,建立基于多元素分析的枸杞产地真实性鉴别模型,探讨产地真实性鉴别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连续3年(2020~2022年)采集新疆精河... 【目的】分析枸杞果实中15种矿物元素的含量,比较不同年际、产地来源的枸杞果实矿物元素含量的差异,建立基于多元素分析的枸杞产地真实性鉴别模型,探讨产地真实性鉴别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连续3年(2020~2022年)采集新疆精河县和宁夏中宁县的枸杞果实,共264份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Na、Mo、Mn、Rb、Mg、Ca、Cu、Sr、Cr、Ni、K、Co、Ba、Fe和Zn 15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同时结合方差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鉴别产地。【结果】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Na、Cu、Sr、Mg、Mo、Rb和Mn等7种矿物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a、Mo、Mn、Rb、Mg、Ca、Cu、Sr、Cr、K、Co、Ba和Zn等13种元素在年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上述15种矿物元素,以2020年的样本作为训练集建立的产地判别模型可100%区分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以2021年的样本作为盲样进行验证,其判别准确率为73.68%。以2020~2021年两年的样本建立的判别模型,两个产地判别准确率为96.12%,以2022年的样本作为盲样进行验证,其判别准确率为66.67%。【结论】虽然基于单一年份多种矿物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可有效区分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且准确率均可达95%以上,但对盲样判别的准确率相对较低,说明判别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很强的年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多元素 产地真实性 年际 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骏枣上的残留消解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刘德粉 袁玉婷 +4 位作者 孙万金 姜娜 方毅 赵多勇 康露 《新疆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21-143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GA_(3))、芸苔素内酯(BR)、噻苯隆(TDZ)在骏枣上的残留消解规律及其对果实黄酮、酚酸类化合物的影响,为科学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红枣盛花期以叶面喷雾分别施用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GA_(3))、芸苔素内酯(BR)、噻苯隆(TDZ)在骏枣上的残留消解规律及其对果实黄酮、酚酸类化合物的影响,为科学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红枣盛花期以叶面喷雾分别施用18 g/hm^(2)、36 g/hm^(2)GA_(3),并与BR(45 mg/hm^(2))、TDZ(1.8 mg/hm^(2))同时喷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施药后叶片GA_(3)、TDZ的残留量,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果实中黄酮、酚酸含量的变化。【结果】2种剂量的GA_(3)施药后14 d在骏枣上的残留量分别为0.10 mg/kg、0.20 mg/kg;TDZ的残留量为0.01 mg/kg,低于MRL值;GA_(3)、TDZ在骏枣上的消解率均在90%以上。2种剂量GA_(3)的半衰期分别为3.73和4.26 d,TDZ的半衰期为1.63 d。GA_(3)、BR、TDZ处理后,骏枣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异槲皮苷、芦丁、槲皮素等上调;酚酸类化合物苯甲酸、水杨酸苯酯、咖啡酸苯乙酯、肉桂酸等上调。【结论】GA_(3)、TDZ在骏枣上降解较快,施用适量的GA_(3)、BR、TDZ有助于提高果实中黄酮、酚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骏枣 黄酮 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