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法在提升骨科护理管理水平及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1
作者 胡甜 唐小梅 陈烨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9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升骨科护理管理水平及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的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设计,于2023年1月—7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设为传统组,2023年8月—2024年2月实施PDCA...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升骨科护理管理水平及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的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设计,于2023年1月—7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设为传统组,2023年8月—2024年2月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模式,设定为探究组,两组为同一批护理人员。对比两组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结果探究组管理质量评分、工作效率评分以及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骨科 护理管理 工作满意度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AVG手术后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瑶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手术后血栓事件及6个月内初级通畅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0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拟行AVG的...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手术后血栓事件及6个月内初级通畅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0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拟行AV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手术后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专科护士通过患者住院期间Caprin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低危患者)、B组(中危患者)、C组(高危与极高危患者),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中资料;通过Kaplan-Meier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的内瘘通畅率;通过COX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75±12.68)岁。3组间年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36,P=0.005;Z=4.009,P=0.024)。3组间住院天数、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17;Z=7.155,P=0.002)。3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通畅率无明显差异(χ^(2)=1.851,P=0.396)。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5,95%CI:0.943~1.092,P=0.695)、住院天数(OR=0.970,95%CI:0.743~1.265,P=0.820)、D-二聚体(OR=1.029,95%CI:0.594~1.782,P=0.920)、Caprini评分危险程度(OR=1.969,95%CI:0.270~14.367,P=0.504)等因素均对手术后初级通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终末期肾病患者AVG手术后血栓形成的评估可能缺乏客观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血液透析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血栓事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与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
3
作者 史新华 李巧巧 +1 位作者 刘彦 侯铭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人文执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归属感量表、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对3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人文执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归属感量表、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对3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总分(103.65±18.46)分,职场适应度总分(67.58±12.24)分,人文执业能力总分(108.78±18.03)分。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中介效应占比为61.52%。结论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和人文执业能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及职场适应度,提高其人文执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临床教学 临床归属感 职场适应 人文执业能力 人文关怀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殷剑 赵清斌 +2 位作者 肖伟 孙俊刚 赵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4期70-73,93,共5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93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内... 目的观察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93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3个月,两组AVH较术前增大,LKA较术前减小(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AVH大于对照组,LKA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恢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正常生理结构,减轻患者腰部疼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经伤椎内固定 跨伤椎内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比值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治疗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冬梅 李晓霞 王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5期93-96,120,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适度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治疗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 目的探究与分析适度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治疗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适度抗阻肌肉力量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16周。比较两组干预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最终纳入51例,观察组最终纳入48例。干预后,两组腰椎(L_(2)~L_(4))、髋关节、股骨颈的骨密度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睁眼自然站立、闭眼自然站立、睁眼足垫站立、闭眼足垫站立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抗阻肌肉力量训练应用于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可有效提高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抗阻肌肉力量训练 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 骨密度 疼痛 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miR-181c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6
作者 许建 郭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miR-181c对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90、CD45及CD34表达。根据转染物质的不同分为Control组(未处理)、miR-181c组(转染miR-181c mimc质粒...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miR-181c对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90、CD45及CD34表达。根据转染物质的不同分为Control组(未处理)、miR-181c组(转染miR-181c mimc质粒)及miR-NC组(转染miR-NC质粒)。提取外泌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构建SCI大鼠模型,造模后1 h,SCI+外泌体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来源的外泌体;SCI+miR-181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转染miR-181c mimic的BMSC来源的外泌体;SCI+miR-N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转染miR-NC的BMSC来源的外泌体;Sham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处理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采用行为学评分(BBB)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脊髓组织、外泌体中miR-181c,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Cleaved半胱胺酸蛋白酶第三型(Caspase 3)、Caspase 3、Bcl关联X蛋白(Bax)及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蛋白,BMSC、外泌体中CD9、CD63表达水平。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BMSC来源的外泌体呈类圆形,直径约50~100 nm。Control组与miR-NC组外泌体中miR-181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7,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81c组外泌体miR-181c表达水平升高(1.03±0.21 vs 0.34±0.04)(t=7.813,P<0.05)。与SCI组比较,SCI+外泌体组脊髓组织miR-181c表达水平升高(0.42±0.06 vs 0.23±0.03)(t=9.500,P<0.05)。与SCI+miR-NC组比较,SCI+miR-181c组脊髓组织miR-181c表达水平升高(0.22±0.03 vs 1.32±0.13)(t=18.440,P<0.05)。SCI+miR-181c组大鼠BBB评分高于SCI+miR-NC组(t=18.440,P<0.05)。SCI+外泌体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和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均低于SCI模型组(P<0.05),SCI+miR-181c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和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低于SCI+miR-NC组(P<0.05)。与SCI组比较,SCI+外泌体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leaved Cas pase 3/Caspase 3、Bax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脊髓组织凋亡率降低(P<0.05)。与SCI+miR-NC组比较,SCI+miR-181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Bax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脊髓组织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BMSC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81c可修复脊髓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抗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81c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严重脊柱侧凸的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治疗
7
作者 伊斯拉木.牙森 张旭 +1 位作者 车立新 李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早发的儿童严重脊柱侧凸采用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入院的早发的严重脊柱侧凸儿童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儿中9例采用lsola生长阀固定,1例采用TSRH生长阀固定;撑开... 目的探讨早发的儿童严重脊柱侧凸采用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入院的早发的严重脊柱侧凸儿童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儿中9例采用lsola生长阀固定,1例采用TSRH生长阀固定;撑开1-4次,平均1.8次;随访10-24个月,平均(15.2±2.5)个月。结果术前主弯Cobb角(67.64±11.43)°,胸后凸(31.00±22.40)°,躯干偏移(2.00±1.43)cm,T1-S1高度(25.47±6.16)cm;初次术后主弯Cobb角(34.64±8.26)°,胸后凸(23.00±8.06)°,躯干偏移(1.49±1.21)cm,T1-S1高度(28.84±5.69)cm;末次术后主弯Cobb角(36.82±11.76)°,胸后凸(27.18±8.97)°,躯干偏移(1.11±0.29)cm,T1-S1高度(31.29±4.50)cm。术前、初次术后和末次术后主弯侧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手术矫正率(47.15±16.48)%,T1-S1高度增加(3.37±1.62)cm;末次手术矫正率(44.73±19.43)%,T1-S1高度增加(5.82±2.21)cm。治疗期间T1-S1每年平均生长1.6 cm(1.1-2.7 cm)。5例出现并发症(3例脱钩,1例椎弓根螺钉脱出,1例断棒)。结论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允许脊柱纵向生长,同时起到矫形和控制畸形发展的作用,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早发 脊柱侧凸 生长阀双棒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依力哈尔.沙迪克 车立新 孟晓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6期27-28,3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14例,均采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14例,均采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69.8±92.7)mL,平均手术时间为(131.6±14.2)min,术后24 h的伤口平均引流量为(280.1±34.3)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1±2.9)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脊柱曲度发生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保留了患者伤椎下位的椎间盘,还恢复了患者的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了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伤椎 上间隙融合 双节段固定 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张浩沙强 刘挺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李坤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用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70例严重膝骨关节炎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和B组。在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用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70例严重膝骨关节炎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和B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1个月、3个月时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膝关节KSS评分。结果:在手术后的1个月、3个月,A组患者VAS的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P<0.05;其膝关节KSS的评分均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用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膝骨关节炎伴严重骨质疏松症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抗骨质疏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