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1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正芳 吴婵媛 +5 位作者 马梦思 李婷婷 吴雪 孟新艳 张莎 武丽君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60岁)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特点。方法以2023年3—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目的探讨老年(≥60岁)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特点。方法以2023年3—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关节外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根据起病年龄,将患者分为EORA组和青壮年(<60岁)起病的RA(young adult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YORA)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RA患者187例,其中EORA组89例,YORA组98例,平均年龄(62.1±12.0)岁。与YORA组相比,EORA组男性(39.3%比22.4%,P=0.012)、合并间质性肺疾病(21.4%比3.1%,P<0.001)、贫血(10.1%比3.1%,P=0.049)患者比例更高,以大关节起病更为常见(53.9%比23.5%,P<0.001),关节肿胀数[6(2,11)个比3(1,7)个,P=0.002]、压痛数[8(4,13)个比5(3,9)个,P=0.001]更多,炎症反应更重[C-反应蛋白:12.3(3.9,33.2)mg/L比5.5(1.8,16.9)mg/L,P=0.000;红细胞沉降率:30.5(15.0,63.0)mm/h比19.0(8.0,41.0)mm/h,P=0.006],基于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亦更高[4.0(2.7,5.0)分比3.2(2.4,4.9)分,P=0.002;4.3(2.8,5.3)分比3.4(2.1,4.7)分,P=0.001]。外周血免疫指标方面,EORA组CD4+T细胞比例[(44.1±10.6)%比(48.8±10.7)%,P=0.045]低于YORA组,而自然杀伤细胞比例[(14.8±8.9)%比(10.1±3.7)%,P=0.003]和绝对值计数[(230.2±156.7)个/μL比(155.9±106.5)个/μL,P=0.014]显著高于YORA组。结论与YORA相比,EORA男性比例、关节病变程度、疾病活动度均更高,易合并间质性肺疾病、贫血及高炎症状态,且外周血NK细胞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5
4
作者 武丽君 宋小芸 +12 位作者 库尔班江 石亚妹 黄慈波 黄嘉 刘爱华 米克拉依 滕玉芬 古丽娜 孟新艳 单新洁 木亚赛 苑爱萍 张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吐鲁番地区3 982例(男性1 745例,女性2 237例)14岁以上维吾尔族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情况。结果:(1)吐鲁番健康维吾尔族人群... 目的:调查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吐鲁番地区3 982例(男性1 745例,女性2 237例)14岁以上维吾尔族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情况。结果:(1)吐鲁番健康维吾尔族人群男性血尿酸平均为(284.33±88.81)μmol/L;女性为(201.04±66.30)μmol/L。(2)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3.97%(158/3 982),男性为6.36%(111/1 745),女性为2.10%(47/2 237)。痛风总患病率为0.025%(1/3 982),1例痛风为男性,男性患病率为0.06%(1/1 745)。结论:与同时期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较,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流行病学研究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关节滑液中RANTE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庞澜 武丽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727-730,共4页
为探讨血清、关节滑液中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与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与骨关节炎(OA)疾病活动的相关性。选取已经确诊的维吾尔族RA患者60例、OA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 为探讨血清、关节滑液中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与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与骨关节炎(OA)疾病活动的相关性。选取已经确诊的维吾尔族RA患者60例、OA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关节滑液中RANTES水平,同期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关节滑液中RANTES水平均明显高于OA组和对照组;RA患者关节滑液中RANTES水平较血清中明显增高(t=-2.58,P=0.01)。RA患者血清中RANTES水平与CRP、抗CCP抗体、关节肿胀指数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1,0.30,0.29);RA患者关节滑液中RANTES水平与CRP、关节肿胀指数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03,0.01)。由此可知,维族RA患者血清、关节滑液中的RANTES水平增高,病变关节组织是RANTES产生的主要部位;血清RANTES可以作为判断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维吾尔族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正芳 罗采南 +5 位作者 武丽君 吴雪 孟新艳 陈晓梅 石亚妹 钟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 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表达水平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非RA患者以及体...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 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表达水平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非RA患者以及体检中心健康对照人群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结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研究对象血清中抗CarP抗体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59例研究对象,其中RA组158例(包括血清阴性RA 45例),非RA组59例,健康对照组42例。RA组患者抗CarP抗体浓度[8.31(5.22,15.26) U/mL]高于非RA组[4.50(3.35,5.89) U/mL]及健康对照组[3.46(2.76,4.92) U/mL];非RA组抗CarP抗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抗CarP抗体诊断RA的灵敏度58.2%、特异度93.1%,抗Car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 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三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82.3%、特异度96.5%。抗CarP抗体在血清阴性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4.4%(20/4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GPI)、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是RA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是R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抗CarP抗体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ESR、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for 28 joints, 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骨侵蚀RA组患者(88例)抗CarP抗体浓度高于无骨侵蚀RA组(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arP抗体对RA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抗CarP抗体可能是血清阴性RA的有效辅助诊断工具。RA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CarP抗体浓度可能提示骨侵蚀风险增加,应早期干预治疗,但仍需进一步队列研究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诊断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不同分类标准的多中心临床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采南 李正芳 +7 位作者 武丽君 陈海娟 杨春梅 徐文晖 刘小玲 唐薇 乔平 热娜·白合提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7-901,共5页
目的:验证并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ERA)分类标准与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制定的分类标准在ER... 目的:验证并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ERA)分类标准与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制定的分类标准在ERA患者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4所医院中入选年龄≥16岁、病程≤1年、存在≥1个关节肿痛的关节炎患者,观察指标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ERA的诊断经2名风湿病专科医师根据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结果:(1)共纳入关节炎患者325例,男性98例(30.15%),女性227例(69.85%),平均年龄(47.53±14.44)岁,中位病程5(2,8)个月。最终诊断为ERA 236例,非ERA 89例(Non-ERA,包括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未分化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2)ERA标准的敏感性为87.29%,特异性为84.37%,敏感性高于1987年ACR标准(χ^2=43.641,P<0.001),与2010年ACR/EULAR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6,P=0.593);特异性低于1987年ACR年标准(χ^2=4.891,P=0.027),与2010年ACR/EULAR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1.000)。(3)在病程≤3个月和病程≤6个月关节炎患者中,ERA分类标准敏感性分别为81.71%、86.79%,均高于1987年ACR标准(χ^2=7.131,P=0.008和χ^2=22.015,P<0.001),与2010年ACR/EULAR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755和χ^2=0.473,P=0.491),3个标准的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3种分类标准与临床诊断存在一致性,其中ERA标准、2010年ACR/EULAR标准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6)。3种分类标准间一致性比较结果提示,ERA标准与2010年ACR/EULAR标准间一致性较好(Kappa=0.836)。结论:ERA分类标准在ERA诊断中的敏感性高于1987年ACR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年标准相当,3种标准间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A标准在病程≤3个月的极早期关节炎中仍可识别出R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的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晓梅 李静 +6 位作者 张晓盈 金月波 余迪 孙晓麟 武丽君 何菁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8-963,共6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Tfh)淋巴细胞亚型以及效应型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 effector memory,Tfhem)细胞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作为活动性RA患者血液标志...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Tfh)淋巴细胞亚型以及效应型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 effector memory,Tfhem)细胞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作为活动性RA患者血液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1例RA患者和32例健康受试者的外周血中Tfh(CD3^+CD4^+CXCR5^+CD45RA-)细胞亚型Tfh1(CXCR3^+CCR6-Tfh)、Tfh2(CXCR3-CCR6-Tfh)、Tfh17(CXCR3-CCR6^+Tfh)和Tfhem(CD4^+CXCR5^+CCR7lowPD-1high)的水平。收集入组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上述细胞亚型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Tfhem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5.7%vs.8.7%±2.0%,P=0.001)。Tfhem细胞表达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DAS28)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存在显著相关性(r(DAS28)=0.205,r(ESR)=0.141,P<0.05),与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及Ig M型类风湿因子(immunoglobulin M-rheumatoid factors,Ig M-RF)、Ig A、Ig M及Ig G等临床指标则无明显相关性。Tfh2表达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02%±0.408%vs.1.730%±0.160%,P=0.013)。Tfh2-high组RA患者的Ig A[(3.045±0.261)g/L vs.(3.963±0.815)g/L,P=0.172]、Ig G[(13.800±0.862)g/L vs.(16.980±0.224)g/L,P=0.161]和Ig M[(1.135±0.083)g/L vs.(1.731±0.380)g/L,P=0.140]高于Tfh2-low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fh低表达组相比,Tfh2高表达组血清中IL-4[(2.322±0.214)ng/L vs.(3.994±0.751)ng/L,P=0.056]和IL-10[(1.898±0.105)ng/L vs.(3.125±0.880)ng/L,P=0.140]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hem细胞的表达与RA患者病情活动有关,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有预警作用,并可能成为将来治疗RA的靶细胞;Tfh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RA患者中明显增加,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疾病活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维吾尔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临床分析及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库尔班江.依麦提 武丽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9-1071,108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维吾尔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特点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为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的干预,预防和减少特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维吾尔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6例临床特点,采用统一问卷对...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维吾尔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特点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为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的干预,预防和减少特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维吾尔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6例临床特点,采用统一问卷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病基本在孕期及哺乳期,常见临床表现有腰背部酸痛及臀部疼痛。骨密度可有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血钙水平低或正常低值,血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治疗后血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明显。发病原因孕期或哺乳期饮食及生活方式相关。结论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保证合理营养,适当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可预防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维吾尔族 女性 特发性 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丽萍 陈颖 +3 位作者 于碧磬 李芬宇 史冉庚 武丽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提高对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78例CTD患者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肺部影像学等特点,推断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肺部病变的病理类型。结果 678例CTD患者中,共117例(17.... 目的提高对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78例CTD患者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肺部影像学等特点,推断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肺部病变的病理类型。结果 678例CTD患者中,共117例(17.3%)合并肺疾病,病变主要出现在病程的(32.1±19.2)个月时,其中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者17例(2.5%)。CTD合并的肺疾病包括肺间质病94例(13.9%)、肺动脉高压11例(1.6%)、胸腔积液46例(6.9%)、胸膜增厚6例(0.9%)和感染6例(0.9%)。CTD-ILD的主要呼吸系统症状为干咳(63.8%)、呼吸困难(43.6%)、胸痛(13.8%)及咯血(2.1%)。其中62.8%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型,36.2%为无症状型,仅在皮肌炎/多肌炎中有1例急性型。依据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推断CTD-ILD的病理类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占70.2%,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占17.0%,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占9.6%。结论 CTD患者较多合并肺疾病,其中以CTD-ILD最为多见。合并肺疾病的患者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HRCT对诊断CTD-ILD及其病理类型的推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疾病 肺间质病变 临床表现 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HO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岩 武丽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1-1353,1357,共4页
SAPHO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皮肤、骨和关节的慢性无菌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早期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
关键词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 体征和症状 影像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雪 罗采南 +2 位作者 石亚妹 孟新艳 武丽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抗体采用ELISA方法,C3及C4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分析补体与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抗体采用ELISA方法,C3及C4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分析补体与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NPSLE患者抗C1q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非NPSLE患者,补体C4明显低于非NPSLE患者,采用ROC曲线分析抗C1q抗体诊断NPSLE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3. 6%、66. 7%。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抗C1q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其与狼疮脑病发生有关。补体C4降低与SLE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有关。结论:抗C1q抗体在狼疮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补体C4可能参与狼疮脑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抗C1Q抗体 神经精神性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6在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雪 罗采南 +3 位作者 石亚妹 孟新艳 孟飞龙 武丽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16-1719,共4页
目的:探讨KL-6在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并确诊的CTD-ILD患者50例,单纯CTD患者46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诊断、肺功能。使用EL... 目的:探讨KL-6在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并确诊的CTD-ILD患者50例,单纯CTD患者46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诊断、肺功能。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KL-6水平。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0软件包,其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临界值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实验共纳入96例患者,其中CTD-ILD患者50例,CTD患者46例,CTD-ILD血清KL-6浓度平均值为(1 962. 1±1 329. 4) mg/L,明显高于CTD组(259. 4±435. 1) mg/L,对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00),血清KL-6水平与FVC%、FEV1%及TLco SB%呈负相关。ROC分析其诊断ILD最佳临界值为500 mg/L,其敏感度为82. 0%,特异度为89. 1%,曲线下面积为0. 877。结论:血清KL-6是诊断ILD的重要诊断工具,同时可能也是检测CTD-ILD活动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病 唾液涎化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邹健梅 武丽君 +2 位作者 罗采南 石亚妹 吴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15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15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ADI)将158例SLE患者分为两组:活动组59例(SLEADI>4),非活动组99例(SLEDAI≤4)。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体检中心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及血清25(OH)D水平。结果:(1)SLE组25(OH)D水平[10.4(5.6,15.8)μ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5.5(22.8,32.3)μg/L,P<0.01];SLE活动组25(OH)D水平为[6.2(3.7,13.8)μg/L],非活动组为[12.3(7.2,16.7)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6.7(4.4,12.9)μg/L]明显低于SLE无肾脏损害患者[13.3(7.4,18.7)μg/L,P<0.01]。(2)SLE患者中25(OH)D水平与SLEDAI、24h尿蛋白定量(24h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h-pro)升高均呈负相关(r=-0.35和-0.39,P<0.01);与补体C3降低呈正相关(r=0.24,P<0.01)。(3)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 antibodies,ds-DNA)、抗史密斯抗体(anti-Smith antibodies,Sm)、IgG、C3、C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4h-pro以及25(OH)D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相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降低是SLE患者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D的下降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有相关性,而且可能与LN相关,在SLE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25-羟维生素D 疾病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upu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正芳 吴雪 +5 位作者 武丽君 罗采南 石亚妹 钟岩 陈晓梅 孟新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重叠综合征(Rhupus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重叠综合征(Rhupus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81例单纯RA及51例单纯SLE作为对照,比较Rhupus综合征与单纯RA组、单纯SLE组关节受累、自身抗体及临床特点。结果: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9.43±11.66)岁,高于单纯SLE组患者的(40.59±12.73)岁(P=0.008)。以RA起病的Rhupus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单纯RA组[(32.58±11.14)岁vs.(43.11±11.83),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中,以RA起病者12例,除2例为男性外,其余10例女性患者在出现SLE表现时均处于围绝经期或已绝经,平均闭经或绝经年龄(44.30±5.33)岁(36~50岁);出现SLE表现与RA起病的间隔时间为10.83年。以SLE起病者2例。就诊时同时存在RA与SLE表现者7例,除1例为男性外,其余6例为女性(3例处于围绝经期)。Rhupus综合征组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与单纯RA组相似,SLE相关表现中肾损害相对少见,但间质性肺病的发生率较高。Rhupus综合征和单纯SLE患者补体C3、补体C4、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upus综合征是一种RA与SLE表现共存的重叠综合征,多以RA起病且RA表现较SLE表现严重。Rhupus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红斑狼疮 系统性 Rhupus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